李 凌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青少年是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代表著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和力量,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向青少年講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據(jù)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不能僅停留在抽象理論的空中樓閣,而是要走到青少年中間去,立足青少年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實踐,化抽象為具體,引導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理論指導生活實踐。向青少年講好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青少年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青少年期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對抗同一性混亂,如果青少年缺乏明確的自我觀念,無法達到自我內(nèi)部與外部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就容易陷入同一性混亂的危機,從而對人生感到迷茫、充滿不確定感。因此這一時期對青少年自我觀念的引導和塑造至關重要。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離不開理想信念的支撐和指引。要引導青少年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敶嗌倌晟钤谛畔⒈ㄉ鐣?,面對嘈雜的聲音,如果沒有主旋律的引導,容易迷失方向,感到迷惘,信仰紊亂。
當前青少年學習馬克思主義存在以下困境。首先,青少年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時面臨多元文化的沖突。青少年受到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泛娛樂化等腐朽思想的沖擊,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社會實踐性和人生關懷性產(chǎn)生懷疑和動搖。其次,青少年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存在一定的現(xiàn)實需求,但當前的教育尚未能滿足青少年的需要,存在馬克思主義課程流于形式,內(nèi)容枯燥,晦澀難懂,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教師信仰不堅定等問題。
鑒于上述學情特點分析,向青少年講好馬克思主義,必須從學生內(nèi)部和外部兩方面著手,將中國故事講得好、講生動,把中國聲音傳得遠、傳得清,對中國信仰堅定不移,使之融入骨髓,外化于行。
講好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大工程。從當前我國教育中存在的講授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實困境來說,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教人者先教己”,學高者為師令人信服,身正者為范不令而行。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力和行動力,三觀尚未成熟。與青少年朝夕相處的教師對其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向青少年講馬克思主義應該正視這一學情,選擇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展教學工作,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以飽滿的熱情傳遞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講清、講透、講深,夯實信仰之基。
在馬克思主義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構(gòu)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授課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脫離了青少年學生的實際生活,導致馬克思主義流于形式,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了教條主義、經(jīng)驗主義、枯燥說教的偏見。因此,講好馬克思主義要求教師走下講臺,走進青少年學生的實際生活,與青少年學生打成一片,把馬克思主義講到青少年心里去,使馬克思主義成為青少年的強烈需要,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多以學科課程的方式進行。學科課程可以讓青少年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高效率地掌握前人的經(jīng)驗,避開彎路和教訓;但也存在理論脫離實際,忽視青少年個性滿堂灌輸?shù)木窒扌?。那么如何保留學科課程的優(yōu)勢又不陷入其桎梏呢?我們可以借鑒《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關于實踐的看法,把實踐視為最主要、最基本的觀點,把學科課程與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建設活動型學科課。遵循這一課程定位,教學時要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生成取向和教學形式的豐富多樣,教學不拘泥于照本宣科講教材,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與名家對話;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思想,打破以往教學營造的馬克思主義的神秘感、疏離感。當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人生指南、堅定信仰的時候,才算把馬克思主義講好。
面向青少年講授馬克思主義,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要重視增強學生追求真理與正義的科學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和公共參與能力,引導學生將目光從個體生活轉(zhuǎn)向國家、民族和社會層面,將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融入祖國的未來和事業(yè)中,在現(xiàn)實中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次教學設計將圍繞“如何講好馬克思主義”的總議題展開,下設三個分議題。三個分議題按照由抽象到具體的邏輯設置,更加貼合青少年學生的思維特點。
在議題1中,教師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形式進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知識科普。
教師活動:(導入)馬克思被評為千年第一思想家。大家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都不陌生。接下來我將播放一段視頻,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交流,對比一下他人眼中的馬克思主義和你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有何不同,思考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同一個概念嗎,并談談你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問題。(明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作的理論成果;是共產(chǎn)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形成與工業(yè)革命和資本主義有關;十月革命;五四運動等。思考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教學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涵和特點;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條件和標志;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歷程。
設計意圖:學生如果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系統(tǒng)學習就容易人云亦云,缺乏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因此讓學生正確認識認識馬克思主義至關重要。多媒體的聲音色彩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在播放視頻前教師給出指示和思路,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一邊思考一邊解惑,又能在新的認知基礎上產(chǎn)生新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看似枯燥的理論,形成自己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看法。
在議題2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價值。注意教師引導、視聽結(jié)合、學思并重。
教師活動:(導入)我們都知道中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但是同學們了解背后的緣由嗎?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的呢?它是一成不變的嗎?結(jié)合以下視頻,我們一起來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
學生活動: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以及成果,思考馬克思主義的價值。
教學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設計意圖:學生以往只知道馬克思主義好,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建設改革的指導思想,但為什么好呢?學生不理解。因此最好讓學生信服的好辦法就是眼見為實,擺事實講道理,用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生動事實和案例震撼學生的心靈。采用歷時性和共時性相結(jié)合的講授方式,以時間線為軸,采用整體上縱向?qū)Ρ群途植可蠙M向比較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歷史變遷中感受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對馬克思主義的情感與信仰。
在議題3中采用合作教學法,把合作教學與個人展示結(jié)合起來,在合作中互相補充,在交流中互相碰撞,在分享中共同提高。
教師活動:將學生隨機分成4-6人小組,小組合作撰寫一篇以“我與馬克思主義”為主題的演講稿,字數(shù)300左右,每組發(fā)言3分鐘,10分鐘討論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分享小組合作成果。教師要注意紀律維持和發(fā)言引導與記錄。
教學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指南價值;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影響力。
設計意圖:馬克思主義不是高高在上的,它與學生的生活也緊密聯(lián)系,是非常實用的。讓學生思考自己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學生與他人的對話,與客體的對話,讓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產(chǎn)生碰撞,從而拓寬思路,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在了解馬克思主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價值的基礎上,認可馬克思主義,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從前三個議題可知,馬克思主義具有區(qū)別于其他理論的鮮明特征: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人民性和發(fā)展開放性。馬克思主義是觀察當今時代風云變幻的望遠鏡和放大鏡;是引導當代中國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指南針和照明燈;是引領人類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與正義、實現(xiàn)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寶典;是指導青少年擺脫同一性迷惘、角色混亂,形成同一性,實現(xiàn)自我認同和價值追求的人生指南。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學好馬克思主義、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積極投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煥發(fā)出真理的光輝。幾百年間的社會主義運動史和世界風云變幻也從各方面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影響是全面、深刻的、也是持久的。對中國而言,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難以撼動、也不可撼動,必須不斷地深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充分發(fā)掘其指導價值。中國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旨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馬克思主義貫穿中國教育的始終。教育者要堅持講好馬克思主義,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偉大信仰。講好馬克思主義,不能一節(jié)課以蔽之,不能畢其功于一役。既要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又要多途徑、多渠道弘揚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實際相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