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艷華
2010年10月,一部《老男孩》微電影迅速躥紅。自2010年10月28日上線以來,《老男孩》短短11天內在線播放次數超過710萬,在豆瓣網上,評分更是高達9.1分。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兩個癡迷邁克爾·杰克遜的中學好友在步入中年后重新登上舞臺實現自己夢想的故事。
微電影的投放渠道主要是網絡,而80后、90后這個群體也是受媒體、網絡影響最深的一代。對此,本文對于微電影在80后、90后中的傳播進行了探究與分析。
微電影的出現主要依賴于新媒體。微電影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微時長,微電影的片長時間長則幾十分鐘,短則幾分鐘;二是微制作,無論在投資還是在制作的周期上,它都是微容量的制作;三是微平臺播放,微電影大多都通過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視頻平臺播放。
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第2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指出,我國目前使用網絡媒介尤其是新媒介的網民,主要年齡為18至30歲,其中又以80后、90后為主力軍,微電影的投放力量主要是各大網絡視頻網站。不言而喻,80后、90后是微電影的主要受眾。
首先,受眾對內容的共鳴。微電影的題材大多都是來自于生活,更貼近受眾的真實生活,所以更容易令80后、90后感興趣,他們能在微電影中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其次,受眾極強的參與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拍攝器材上,微電影打破了拍攝器材對于影片的限制。拿著手機,拍電影的愛好者就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其二,在傳播的過程中,觀眾可以在任何時候發(fā)表自己的評論,不受時間控制,可以將對該電影的評價發(fā)布在論壇、博客,而匿名性的評論給予了網友們無限釋放的可能。
傳統(tǒng)電影中,首先,在播放形式上,傳統(tǒng)的電影選擇的是影院播放。這樣就固定了放映時間和放映空間,固定的銀幕比例、同一個放映的時間、在同一個放映的地點,讓觀賞同一場次的影片中的部分觀眾表現出來的情緒得到另一種效果的享受。其次,對于在影院播放的電影,我們不可以隨意暫停、回放、跳躍,這使得觀眾對于電影的感受更強。
相比之下,在微電影中,首先,在選擇播放形式上,由于播放平臺的多樣性,觀眾可以任意選擇播放的終端和環(huán)境。微電影的投放主要是在網絡上而不是在電影院,所以,觀眾可以在播放的終端上有所選擇,諸如電腦、手機等平臺。其次,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操控性更強。他們可以暫停、回放、跳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傳統(tǒng)電影帶給觀眾的電影時空的感受,但是可以通過不斷反復地播放來增強對電影的感受。
雖然,傳統(tǒng)電影在影院播放可以帶給80后、90后另一種情緒的效果和對影片的感受更深入,這是微電影不能望及的,但是,對于現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與壓力,80后、90后沒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去影院觀賞影片,而且,他們更享受微電影時空的不受限制的自由帶給他們的享受。
自由地選擇播放平臺、自由地選擇播放時間、自由地操控播放時間等等,這些自由都使微電影在80后、90后的市場不斷擴大。
傳統(tǒng)電影的投放渠道主要是院線,而且一般都是單線逐步擴展的模式。通常一部電影完成制作后首先會在各大院線上映,在院線上映前,先是借助于各大媒體對電影進行大肆的宣傳,從而賺取票房的成績,這是第一次盈利。然后是在各地二線影院的上映,這是第二次的盈利。最后,是電影院線之外的投放渠道,如視頻平臺騰訊、優(yōu)酷的投放,這是第三次盈利。
而微電影不走院線播放,其播放平臺主要是新媒體,如電腦、手機等,受眾觀影更加便捷,不再是單線擴展而是多點發(fā)散的模式;另一方面,移動通訊技術的普及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隨時接觸到網絡媒體,對微電影的獲取、接收、觀看都更加容易。
相對于傳統(tǒng)電影的院線投放渠道來說,微電影的投放渠道更迎合了80后、90后追求高科技的思潮,更體現了觀看渠道、觀看時間的多樣性與選擇性,其中微電影的可選擇性這一特點又給予了80后、90后更多自主性,這樣就更符合了80后、90后追尋自由的特性。
微電影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但同時,其在某些方面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制作人員的不專業(yè)化。相對于傳統(tǒng)電影的大制作、大投資、團隊分工的清晰性與專業(yè)性,微電影的制作門檻低,制作人員大多數都是業(yè)余人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片會存在粗制濫造、題材雷同枯燥等質量問題。其二,微電影自身的時間局限性。微電影要做到吸引觀眾,電影內容必須要出彩。但是,對于微電影來說,要在如此短的時間來把故事情節(jié)、情感、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是相當有難度的。
其一,在微電影外部,微電影的投放渠道之一是手機,這就是微電影與通信產業(yè)的關系;同樣,微電影在拍攝中是會涉及到產品出現的,這就是微電影與廣告產業(yè)的關系。那么,微電影與外部的通信產業(yè)與廣告產業(yè)等產業(yè)的關系上,必然存在資源優(yōu)化配置、整合、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的空間的問題。
其二,在微電影內部,存在著版權歸屬、如何保證大批量生產、如何打造有影響力的微電影品牌等問題。
微電影要想得到良性的健康發(fā)展就必須要走相關政府部門對其生產、傳播過程等進行監(jiān)管的道路。如果微電影缺乏監(jiān)管,則會造成微電影市場混亂、出現版權糾紛等問題。同時,也會造成浪費資源、盲目生產的局面。因此,加強對于微電影的監(jiān)管十分必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微電影投放平臺的開放性(主要是網絡、手機),監(jiān)管的難度不可小覷,監(jiān)管任務任重而道遠。
微電影的觀影模式是網絡免費點擊,那如何盈利是微電影最主要的挑戰(zhàn)。目前微電影一般都是集“電影、新媒體和廣告商”于一體的商業(yè)模式,商業(yè)模式過于單一。因為播放平臺都是免費開放的,所以微電影在播放渠道上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尋找廣告商的贊助,但如果是產品的“定制電影”或植入廣告過多,不免引起是電影還是廣告的質疑。
對于微電影的未來,李道新教授表示比較看好其前景。他說,“‘新媒體電影’將為更多有志于電影和影像的個體提供表達自己和成就自己的機會,也將為網絡受眾帶來新的內容?!旅襟w電影’順應了網絡時代的發(fā)展趨勢,也會改變中國電影的生產與傳播格局”。
微電影要想發(fā)展之勢蒸蒸日上,就必須做到:
第一,注意內容的內涵化。內容仍然是微電影取勝的關鍵因素,但是要想影片引起的注意力更持久,口碑更好,那就要做到內容更加有深度內涵。不僅是影片所表現出來的故事而且是故事背后引起觀眾的思考。
第二,走與傳統(tǒng)影視制作公司合作的道路。與傳統(tǒng)影視制作公司進行合作,可以強化影片的質量,滿足市場。由網易娛樂與電影《雪花秘扇》合作推出的微電影《閨蜜》選取女性之間的感情為主題,以真實故事為背景,講述了兩個主角大學時代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步入社會后相扶相攜的成長經歷。《雪花秘扇》的主演李冰冰以旁白的形式講述了自己“閨蜜”的微電影,顯而易見,這部微電影《閨蜜》正是為了傳統(tǒng)電影《雪花秘扇》造勢宣傳,兩者的合作無疑為影片帶來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第三,打造良好的品牌優(yōu)勢。在觀眾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與品牌,才是促進微電影持久的發(fā)展動力。微電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為微電影的長遠發(fā)展帶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