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余年一直不斷深入青藏高原的盧冰堅定地、肯定地在青藏高原追尋生活的感受:我早已把情感融入了尋常百姓的現(xiàn)實生活。尤其是在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高原,在我們看來太不容易的生活里,那些久違而真誠的笑容,陌生而善良的人們,那種吃苦耐勞而頑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信念和信仰。還有那些被雪域烈風刮去了少年的英氣、滿臉“高原紅”,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的“老西藏”“老青?!眰?,大寫意著強悍剛烈的民族風骨。
關鍵詞:盧冰;西藏;宿墨;主格鏡像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493
作為一名綜合材料的學生,去聽一場關于水墨創(chuàng)作的講座,沒想到卻有意外的收獲。中國金融美協(xié)主席盧冰老師開展了一場關于水墨創(chuàng)作思考與實踐的主題講座。
盧冰老師首先以藝術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做了個人創(chuàng)作實踐與經(jīng)歷的分享,娓娓道來“2007年第一次西藏寫生后,被西藏湛藍的天空、連綿的雪山和成群的牛羊像悠閑的云朵繡在一望無際的金黃色草地上……所深深的吸引了”,之后的九年,盧老師八進西藏,兩入青海,四進甘南,與西藏結下不解之緣。直至今日,盧冰老師仍用畫筆真實地描繪今天的新藏區(qū)。從2007年,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開通剛一年,至今日我國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偉大征程,盧冰老師的系列作品也正是西藏人民生活的一幕幕真實寫照。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在盧冰老師的作品中我能充分感受到藏區(qū)人民的安定、喜樂與虔誠,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不單單是一張張善良、慈愛的面龐,仿佛是藏族同胞熱情的拉著我的手進家,端上熱騰騰的油酥茶,滿心都是對生活的滿足、對信仰的虔誠、對同胞的關愛以及對受助的感恩,這種源于生活卻又超越現(xiàn)實的美的感受,讓人動容、震撼,引發(fā)著我對生命和信仰的敬畏與思考。
在講座中,盧老師還以提示同學們要回歸傳統(tǒng)文化,隨著時代發(fā)展,古老的青藏高原隱沒在流光溢彩的夜色里,恍惚間有些許東方明珠黃浦江畔大都市似曾相識的現(xiàn)代感。傳統(tǒng)文化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人們的生活發(fā)生著巨變,甚至難以預料它的軌跡和終點。內心滿懷著希望和憧憬,也交織著裂變帶來的沉重與思考。今夕往昔,我們應當時刻停下匆忙前行的腳步,沉淀在中華民族最刻骨銘心的英雄主義教育、長征組歌等……最紅色的記憶和扎根于我們內心深處的傳統(tǒng)文化。多年的繪畫經(jīng)歷,骨子里的平民情結,使得盧冰老師能夠在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高原,在我們看來太不容易的生活里,生動的刻畫出那些久違而真誠的笑容,陌生而善良的人們,那種吃苦耐勞而頑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信念和信仰。還有那些被雪域烈風刮去了少年的英氣、滿臉“高原紅”,奉獻了青春和生命的“老西藏”“老青?!眰?,大寫意著強悍剛烈的民族風骨。這種扎根于淳樸人民的情感表達,是在五光十色的當今時代,我們所需要重新審視與反思的。
在創(chuàng)作實踐之外,盧老師還分享了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關于筆墨與材料的運用,“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般的筆法,展現(xiàn)出國畫中特有的“屋漏痕”線條,這是盧老師多年藝術創(chuàng)作所沉淀下的筆法意趣。除此之外,盧老師還透露,他在創(chuàng)作中多用宿墨,這使作為綜合材料專業(yè)的我眼前一亮,宿墨初見于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用墨七法”之說。宿墨是七法之一。指硯中隔宿之墨,當宿墨開抬脫膠之際,既粘而又濃黑,含水旁瀋,筆痕猶存,自有一種煙雨絪緼之氣。現(xiàn)代黃賓虹也將用墨歸納為:“濃、淡、破、漬、潑、焦、宿”,晚年善用宿墨,在濃黑處,再積染一層墨,或點上極濃的宿墨。宿墨在墨韻的表現(xiàn)上十分的豐富,能寫出“活”的味道,并且能生出一種舊氣,達到線條質感強,水墨分離的效果。這在表現(xiàn)西藏題材尤為合適,人物面部略施彩染,主體以宿墨描繪,于繁重中展見淳樸稚拙的人物特點,線條與墨法的使用相得益彰,將材料的特性發(fā)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也使我意識到除了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外,材料的運用與主題的表達也是密切相關的,盧老師筆下藏區(qū)人民虔誠淳厚的特點離不開對筆墨與材料的控制。
在講座結束后,隨著盧老師的腳步我又一次走進了美院展廳,又重新看到了盧冰老師個展的主題“主格鏡像”,“主格”意味著需從創(chuàng)作中的主體性出發(fā),并以主流的方式建立一種具有當代意義的主體表達,“鏡像”則是針對學院教學的,在教學中,“主格”的表達如何進入創(chuàng)作意識中,以及如何在創(chuàng)作中達成中國畫教學的重要問題。這不禁使我想到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關于藝術家的主體性以及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辯證關系,而盧冰老師此次展出的作品也詮釋了這組辯證關系藝術源于生活自然,而不再單純的模仿,是更重視主體的抒情與表現(xiàn),表現(xiàn)出主體與客體、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的完美統(tǒng)一。
吳冠中說“藝術不是模仿,是創(chuàng)造,一家有一家的路——思路”,盧冰老師正是以他那極具平民化的風格,展現(xiàn)了一幅幅藏區(qū)人民旺盛的生命力與堅忍不拔的信念,這種樸素寫實、扎根于傳統(tǒng)文化與日常生活的創(chuàng)作精神也會滋養(yǎng)美術學院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袁政,男,1995.8.4山東藝術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