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受眾對信息的廣度和深度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聞組合式報道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在傳統(tǒng)主流媒體中被越來越頻繁地運用。這種結構方式有效克服了單篇報道勢單力薄的不足,組合中的各元素互為背景、互為補充,從而產生出一種合力,為受眾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展示真實的社會圖景,其背后體現(xiàn)出媒體對于報道主題的深入思考。近幾年來,蚌埠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無論在主題宣傳,還是突發(fā)事件報道、輿論監(jiān)督等方面,都大量運用組合式報道,把宏觀內容和鮮活細節(jié)結合起來,做到廣度、深度和可看性并重,提升了傳播效果,彰顯了地方主流媒體的責任和優(yōu)勢。
電視新聞其中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圍繞黨和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階段性中心工作,經過周密策劃,開展連續(xù)性、有影響力的主題報道。如何避免“空、大、全”的宣傳,把題材重大、政策性強的主題報道傳遞到基層、送進千家萬戶,組合式報道無疑是一個重要手段。內容相關、互補,體裁不一的單篇報道經加工制作,通過某種內在聯(lián)系巧妙編排在一起,再加上編輯的評論,帶給觀眾多層面、大容量、立體化的信息,把宏觀政策解釋得細致深入,把重大主題闡釋得貼近自然。近幾年來,蚌埠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推出了一系列組合式報道,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對階段性特定主題的內容和精神實質有了形象直觀和深入了解,不但增加了新聞厚度,而且讓時政新聞更貼近民生,更好地傳遞黨委政府的聲音。
2019年春節(jié)上班第一天,蚌埠市“新時代新?lián)敗贝笥懻摶顒觿訂T大會召開后,《蚌埠新聞聯(lián)播》立即圍繞會議精神以及“對標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lián)敗贝笥懻摶顒又黝},策劃了一系列報道,此后一個階段,每天七八分鐘的組合報道成為欄目的重頭戲。在《對標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lián)敗贰缎聲r代新?lián)敿涌旖ㄔO“兩個中心”?一把手訪談》《“新時代新?lián)敗毕盗械湫蛨蟮馈贰陡母镩_放再出發(fā),蚌埠怎么干》等子欄目里,有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對大討論活動的認識、理解和思考,有每天一個縣區(qū)或一個市直單位一把手的專訪,有在一線勇?lián)敻易鳛榈牡湫腿宋锖突馃釄鼍懊鑼憽⑻厣咙c報道。同時,《蚌埠市新時代新?lián)敶笥懻摶顒訉嵤┮庖姟方庾x,在用字幕、圖表直觀反映大討論活動時代背景、目標任務、方法步驟、保障措施等內容基礎上,采訪高校和市委黨校專家學者,聽他們的分析和建議。編輯每天根據(jù)報道重點配發(fā)短評,《增強危機意識用奮斗開啟新春新征程》《從解放思想破題激發(fā)“兩個中心”建設動力》《拉高標桿勇于“向高的攀”敢于“與快的賽”》等短評,分層次、有重點地解析了大討論活動的內涵。通過這樣多形式、多角度、大容量的報道,提升了宣傳效果和影響力,為全市活動開展營造了濃厚的社會輿論氛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社會各界干部群眾積極行動、齊心協(xié)力,在各個行業(yè)、各自崗位上堅守,奏響了一曲全民抗“疫”的戰(zhàn)歌。蚌埠廣播電視臺作為地方主流媒體,把讓人民群眾第一時間聽到權威聲音、感受溫暖的正能量作為責任,及時、精準地把握公信力優(yōu)勢和權威資源,運用組合式報道,高效傳播抗“疫”信息,鮮活展示抗“疫”英雄圖,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幕幕難忘的場景,在全社會樹立起抗“疫”必勝的堅定信念。
2020年1月下旬以來,《蚌埠新聞聯(lián)播》開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等專欄,分設《戰(zhàn)“疫”舉措》《疫情動態(tài)》《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最美戰(zhàn)“疫”人》《溫暖時刻》等子欄目,每天近十條消息集納、組合播出,報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部署要求、最新疫情防控情況、各級各部門防控疫情的措施、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如何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社會各界在戰(zhàn)“疫”中涌現(xiàn)的典型事例和動人場景等,介紹預防新冠肺炎的知識,并抓住報道中最有意義、最能說明問題的某一點,有針對性地配發(fā)短評,引導社會輿論、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連續(xù)推出的組合式報道,始終緊跟抗疫進程,追求報道速度,即時滿足受眾信息需求,同時關注抗疫人物,提升報道溫度,正面引導群眾堅定信心、科學防控,有力促進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扎實、有序有效開展,彰顯了主流媒體的擔當,奏響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時代聲音。
組合式報道是對同一主題做出多樣式的報道,通過從多報道對象的相互比較中,全面、深刻地說明問題和道理。在蚌埠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進入全面提升與最后沖刺階段,《蚌埠新聞聯(lián)播》大量運用組合式報道,加大曝光和輿論引導力度,讓創(chuàng)城為民、創(chuàng)城靠民、創(chuàng)城惠民的理念深入人心,為拿下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貢獻了主流媒體的力量。
電視新聞的直觀性、紀實性等特點,對于曝光臟亂差、弘揚真善美來說,具有顯而易見的優(yōu)勢。記者對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市創(chuàng)城指揮部周調度會提出的重點予以特別關注,策劃推出《創(chuàng)城曝光臺》《創(chuàng)城在行動》《創(chuàng)城·點贊第一線》《評說不文明行為,向身邊陋習說“不”》等十余個子欄目。記者走進老舊小區(qū)、農貿市場、大街小巷、窗口單位等地,通過同一區(qū)域整改提升前后的對比、同一類型不同場所“臟亂差”與“白凈美”的對比,以反面曝光、典型點贊、整改中看變化等多種形式,及時跟進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民素質等創(chuàng)城重點、難點問題的階段性情況和整改落實行動,達到較強的視覺效果。這種把兩種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內容相對立的新聞材料組合在一起的篩選式組合報道方法,既有力監(jiān)督了創(chuàng)城中的不和諧音符,又濃墨重彩描繪了創(chuàng)城的生動場景,使觀眾從美丑、揚抑的對比中,引起強烈的感受。為加強市民對創(chuàng)城標準和細則的了解,約束自己的行為,欄目還在重點報道后推出《新聞鏈接:創(chuàng)城一點通》,用圖表、動畫、字幕等形式介紹相關知識。同時,編輯經常與記者交流他們的采訪感受,找準突破口,為報道配發(fā)短評。這些短評直指問題癥結,鮮明地表達了媒體觀點,成為解剖問題、激濁揚清的工具,體現(xiàn)了輿論監(jiān)督的力量。
節(jié)假日和紀念日以其教育價值、文化內涵,體現(xiàn)人與自然的關系,反映現(xiàn)實的人與人的聯(lián)系,是實施組合式報道的好時候、好題材。無論是在春節(jié)、清明、端午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在學雷鋒紀念日、“5·12”防災減災日、烈士紀念日等日子,《蚌埠新聞聯(lián)播》都會根據(jù)這些特殊日子的主題,在集中綜合報道各地動態(tài)的同時,講述身邊典型的故事,走訪民俗專家、老一輩人物和學者,傾聽他們的回憶或闡釋,并采用“新聞鏈接”“新聞背景”“記者感言”等多種新聞元素,通過組合式報道,以現(xiàn)代眼光和時代精神賦予“不變”以“多變”,為觀眾打開一扇窗口,讓他們了解中國節(jié)慶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當代價值,從而凝聚文化共識、堅定文化自信。
與一般性報道相比,組合式報道在報道內容上,既有橫向對比又有縱向對比,信息量大;有人物、有故事、有細節(jié),可視性強。不同新聞作品報道的內容、角度互為補充,體裁更加豐富多樣,最終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的是信息更為全面、新聞價值挖掘更到位的新聞報道,既磅礴大氣又可感可觸,有助于受眾對新聞主題或事件有一個立體而深刻的把握。如何打好這個組合拳,需要選題策劃、采訪安排、編輯語言、手段處理等方面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