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 張宇鋒
一艘大木船在湍急的河流中前行。
船上兩名擺渡人分立兩頭,奮力撐篙。其中一名年輕力壯、身形矯健,另一名飽經(jīng)風(fēng)霜、身形衰老。兩人與浪濤搏斗,配合默契。船亦溫順地向渡口前行。
船靠渡口,年輕的渡工李大年招呼船客下船,船客紛紛登岸。
年老的渡工放下?lián)胃?,大聲咳嗽起來,越咳越兇,跌落河中?/p>
李大年:王伯!
李大年縱身跳水,前去搭救。
登岸的船客也紛紛回頭,圍攏到岸邊。
渡口的曾管家也湊過來,擠到人群的最前面一看究竟。
李大年攙扶王大伯上岸,兩人渾身濕漉漉的。
曾管家一臉不快:怎么回事?
王大伯嗆了水,此刻咳嗽更厲害。
李大年:王伯病了,不小心跌落河中,不能再撐船了,得把他送回家!
曾管家聽了,滿臉慍色:回家可以,但今天的工錢取消!
王大伯一聽,不禁睜大了眼睛,嘆了口氣,又引起一陣咳嗽。
李大年:半天的工錢總該給吧?
曾管家:渡工故意怠工、誤工,工錢罰沒,這是規(guī)矩。
李大年:王伯是生病,這您也看到了,怎么是故意怠工呢?
周圍船客也紛紛小聲呼應(yīng):是啊,是啊……
曾管家:不能出工就是怠工!
李大年:哼,我送王伯回家。
曾管家:你送他可以,但沒人撐船,也要按怠工處置。
王大伯:大年,你不用管我,我自己回家。
李大年:王伯,不管他,我們走。
曾管家指著李大年:你、你的工錢,也甭想要了!
環(huán)顧四周:看,都看什么看,啊!
周圍船客有的嘆了一口氣,有的搖搖頭,散去。
李大年背著王大伯,靠近其家門時,對面迎來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王小花。
王小花背著一捆柴,正往家的方向走來。
王小花見狀,一把將柴從背上甩掉,跑過來,大喊:爹!您這是怎么了?
王小花忙將自家柴門打開,跑進院子,又將屋門打開。
李大年背著王大伯穿過柴門,進了院子,又進了屋門。
樹枝上兩只小鳥看著這一切。
李大年的聲音從屋中傳出:去請郎中,我還得回渡口,不能留下照顧王伯。
李大年從屋中出來,邁出庭院。
王小花送李大年走出院落:多謝大年哥。
李大年向渡口方向奔去,頭也不回:不謝,快去請郎中!
王小花向另一個方向跑去。
樹上兩只小鳥對視了一眼,飛了起來,跟在小花身后。
王小花奮力奔跑。
頭頂小鳥叫著,跟著一起飛。
王大伯躺在床上,額頭上搭著布巾。
郎中為王大伯號脈、書寫藥方,將藥方交給王小花:你爹這是急癥,方子中有三味藥我手頭也沒有,要到河對岸的鎮(zhèn)上去抓。
王大伯:去河對岸?可坐船、抓藥都要錢,我今天沒有工錢……
郎中搖了搖頭:咳,今天的診費,我就不收啦,告辭!
王小花連忙鞠躬:多謝先生了!
王小花送郎中走出庭院。
樹上兩只小鳥對視了一眼。
蒸籠掀開,熱氣散去,露出一碗潔白晶瑩的蒸年糕。
王小花伸手從碗中挑出兩塊,用荷葉包好。將藥方折好,放進一支細竹筒中,在接口處滴了蠟。小心翼翼地將荷葉包好的年糕、細竹筒放在一塊布上,系成一個包裹。
紅泥火爐上的一罐湯煮沸了,壺嘴發(fā)出一陣嘯叫。
小花將湯從火上移開,端到王大伯床頭,倒出一碗,用湯勺伺候王大伯喝下,又將一碗蒸年糕放在王大伯身邊。
王小花:爹,你等著,我去河對岸抓藥。
王大伯:爹沒錢給你坐渡船,如何去對岸?
王小花:爹,你放心,我有辦法。
王大伯睜大了眼睛,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看著王小花走出屋門。
樹上兩只小鳥看到小花背著包袱跑出庭院,激動地跳了兩下,互相對視了一眼,飛起來追了上去。
王小花向渡口奔跑。
李大年撐船待發(fā)。
王小花跑下高坡,喊道:李大哥,等等我……
李大年聽到了,撐桿立船。
王小花踏上渡口,向船奔去。
兩只小鳥興奮地喳喳叫。
曾管家如同一只蝦米,閃身弓腰擋在渡口前,伸出了手:拿錢!
王小花想沖過去上船,只見曾管家身旁兩個胖家丁擁立兩旁,如同兩只螃蟹,張牙舞爪。
李大年在船上喊道:曾管家,這是王大伯的女兒,到對岸有急事,帶她一個吧!
曾管家:帶她可以,拿錢來!
王小花:管家大人,我到對岸給我爹抓藥,沒有那么多錢,能不能先賒著?
曾管家:那可不行,沒錢就別坐船。
李大年:我今天的工錢不要了,抵她的渡船錢。
曾管家:哈哈,那怎么行!除非你三天工錢不要,我才答應(yīng)。
李大年氣得說不出話。
兩只小鳥在枝頭叫喳喳,仿佛在憤憤不平。
王小花:你欺人太甚!
曾管家:呵,我欺人太甚?渡口是我家開的,不服的話,就自己游過去啊。
兩只小鳥聽到這話更憤怒了,叫得更響亮了。
其中一個家丁隨手拾起了一枚石子,向兩只小鳥扔了過去。
兩只小鳥趕緊飛起躲開。
“撲通”一聲落水聲,兩只小鳥忙向著聲音的方向飛去。
李大年驚訝地叫:小花!
李大年急忙撐桿開船。
曾管家也禁不住驚訝,手拈山羊胡,若有所思。
兩個兇神惡煞般的家丁幸災(zāi)樂禍地瞧著水面。
王小花奮力在河中游泳。
兩只小鳥在她頭頂喳喳叫,像是在不斷地鼓勵。
一個大浪打來,王小花被浪淹沒。
兩只小鳥驚叫。
王小花重新浮出水面,奮力劃水。
又是一個高頭大浪襲來,王小花被打得昏了過去,沉入水中。
兩只小鳥急了,用喙去啄小花的衣服,想把她從水中救起。又一個大浪襲來,兩只小鳥看不見小花了,沿著河面飛行,一高一低,起伏翻飛,叫個不停。
天上的何仙姑目睹此景,從手中蓮花中摘出一朵花瓣,向河中丟去。花瓣遇水長大,有如舟船一般。何仙姑又向河中投下自己的紅菱,將小花纏住,置放于碩大的蓮花花瓣上。
兩只小鳥欣喜不已,停留在花瓣上,對著小花叫。
何仙姑落在花瓣船上,將小花攬在懷中,慈愛地看著她。
王小花吐了一口河水,醒了過來。
仙姑將一只蓮花花瓣交給王小花:等你返回時,將它丟在河中,你且上去,它自會將你載到對岸,上岸后離去便可。
王小花跪倒:仙姑,曾員外霸占了河渡,您法力無邊,能否請求您在河上架起一座長橋,讓我們以后不再受那曾員外的盤剝?
何仙姑:天機不可泄露!快去給你爹抓藥吧。
王小花點點頭:仙姑,我還能再見到你嗎?
何仙姑:有緣自會相見。
何仙姑說完就不見了,兩只小鳥喳喳叫個不停。
白色的宣紙置放于條案之上,其上有字,龍飛鳳舞狀。一旁的青釉燈盞,燈火搖曳,伴有鼾聲起伏,忽大忽小。條案不遠處有華麗臥榻置放。有一老者,一身白色便衣,仰臥之上。
白發(fā)蒼顏的老者忽然醒來,起身看見一位老太太,白發(fā)蒼蒼,坐在條案旁,正在低頭縫補衣服。白發(fā)老者瞬間老淚縱橫:娘,我的娘親,您怎么來了……
白發(fā)老者從床上爬起來,朝條案走去。
老太太忽然化作何仙姑模樣,喚了一聲:賀知章。
白發(fā)老者恍惚著應(yīng)了一聲:哎。
青釉燈盞的燈油干枯,燈火瞬間滅去。仙姑消失不見,獨留老者一人恍惚。
皇帝唐玄宗手捧呈文,閱畢,抬頭:賀愛卿,難道你真忍心離朕而去嗎?
賀知章:皇上,臣昨夜夢見先母,見她秉燭引線,為我補綴衣物,并喚我乳名,臣不禁涕淚縱橫。念臣別家一去幾十年,近來思鄉(xiāng)之情尤甚,竟至魂牽夢繞,茶飯不思。臣年事已高,已顯燈枯油盡之頹勢,留在皇上身邊,與其讓皇上替臣擔(dān)憂,還不如放臣歸鄉(xiāng),了卻臣的思鄉(xiāng)之夢,老臣也好在千里之外潛心修道,為皇上祈福,為國家頌安!
唐玄宗聽了不禁眼中泛淚:好吧,愛卿既然去意已決,朕就答應(yīng)你。想你離家多年,老家的房子估計也破了。朕下一道旨意,讓縣衙撥款給你修一修。你既然選擇在家修道,將來修好的宅邸就叫“千秋觀”吧。
賀知章:謝主隆恩!
賀知章騎于馬上,垂頭慢行,顯得郁郁寡歡。
笛聲傳來,節(jié)奏悠揚輕快,賀知章不禁精神一振。賀知章所騎的馬也變得精神抖擻,步伐加快。
前方有牧童騎牛吹奏短笛,賀知章跟在牧童的后面。走過了一株大柳樹,柳樹枝條柔婉,細葉如裁。忽而,賀知章聽到了一陣琴聲,于身后傳來,與笛聲呼應(yīng),忍不住回頭張望。
一人頭戴幞頭烏紗帽,青衣皂衫,原來是李白,正在柳樹下?lián)崆?,一匹白馬相伴。
賀知章的黑色馬兒也驚喜,折回,向琴而行。
賀知章下馬,自己的黑馬向李白的白馬湊過去,互相親昵。
石案上,設(shè)有酒壺、紙墨……賀知章喊了一聲:太白!
李白:賀大哥!
賀知章:太白,原來你在這兒等我呢?我還說呢,今天出城,在人群中沒尋見你的影子,我好一陣傷感加失落啊。
李白:哈哈,賀大哥,今天皇帝老兒親率百官為你送行,無奈小弟我官階太低,不能入列啊,只好在這里等你嘍!
賀知章:哈哈哈,太白,可真有你的!啊,還給我?guī)Ь苼砹?,什么酒啊?/p>
李白:就是那年你我相遇,你用金龜換來的酒啊,就叫“金龜酒”吧!
賀知章:哈哈,金龜酒好,金龜酒好,趕緊給我來一杯。啊,好香?。∴拧嬗鯂?,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李白:哈哈,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賀知章:是啊,你看,小白,我這不就要回家了嗎。
李白:小弟也為賀大哥開心啊。
賀知章:你還帶了紙墨啊,金龜酒飽了我的口福,太白,可否作詩一首,再飽一下我的耳福啊?
李白:哈哈,賀大哥,來,你我再干一杯,且待我揮毫潑墨!
賀知章:妙極,妙極!
李白鋪展紙張,飽蘸墨汁,開始運筆,每寫一句,賀知章誦一句: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嗯,真乃聞弦歌知雅意,知我者太白也。
李白:賀大哥,小弟獻丑了,只愿您以后開開心心的!
賀知章:太白,來,干了這杯……
李白:賀大哥,上馬,小弟送你一程!
賀知章:哎,不用啦,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越送越傷感,不如不送,我此刻上馬,你就在樹下?lián)崆?,我聽琴而行,咱們就此別過吧。
李白:賀大哥既然如此吩咐,請上馬。
小黑馬向賀知章走去。
賀知章上馬,李白抱拳送別,賀知章馬上回頭抱拳。
馬兒緩慢前行,不時回一下頭。
賀知章則閉目養(yǎng)神,聽著身后傳來的琴聲。
馬兒在一旁吃草、張望。
賀知章屹立高山之上,觀山川之壯麗。
鄉(xiāng)野道旁幾名兒童正在捉蝶,賀知章下馬,牽馬走來。
蝴蝶飛到賀知章面前,圍著賀知章轉(zhuǎn)。
黑馬的視線也被蝴蝶牽引,調(diào)皮地眨眼。
鄉(xiāng)野兒童圍著賀知章轉(zhuǎn),賀知章彎腰低頭:小朋友,你們在干什么???
一個小囡囡答:我們在捉蝴蝶啊。
賀知章:蝴蝶飛遠了,捉不到了。
小囡囡:都怪你,把我們的蝴蝶嚇跑啦!
黑馬聽了小囡囡的話,撇了撇嘴。
兒童們不再捉蝶,三三兩兩將賀知章圍了起來,將他上下打量。
賀知章:向你們打聽一下,永興賀家塘怎么走啊?
兒童們嘰嘰喳喳問個不停。
小囡囡:你是誰?。繌哪睦飦淼??
賀知章:咳,我是永興賀家塘的啊。
兒童們眨著眼睛,不說話了。
一個小男孩:自己的家都找不到了!你是不是騙我們?。?/p>
賀知章:我啊,離開家的時候還很小,現(xiàn)在回來卻不記得回家的路了,拜托各位小同鄉(xiāng),告訴我回家的路?。?/p>
兒童們?nèi)粲兴?,一個小男孩指著一個方向告訴他:到那邊渡口,過了河就到了!
賀知章稱謝,抬頭起身尋渡口。
賀知章騎在小黑馬上,尋找著渡口,不禁吟出四句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牽著小黑馬來到渡口,一個如螃蟹般的肥胖管家守在渡口。
賀知章:我要乘船過河!
管家:一兩寶錢,拿來!
賀知章驚訝得張大了嘴:這么貴?我另找一處渡口過河。
管家:沿這條河上下方圓百里的渡口,都是我曾家的,統(tǒng)一價!
賀知章只好掏了一兩寶錢,交給了管家。
賀知章下馬在村中張望。
王小花背著一捆柴從他面前走過。
賀知章喚住王小花:請問賀知章家怎么走?。?/p>
王小花:他家沒人,賀知章在京城做官,沒有回來過。
賀知章:那能否煩勞告訴我他的家怎么去嗎?
王小花:你跟我來吧。
賀知章:你可以把柴放在我的馬上。
王小花爽快地答應(yīng)了,兩人并肩走路。
王小花:這個賀知章,做了大官,也不知道回來看看,從來沒有給家鄉(xiāng)謀一點福利。
賀知章:你想讓他給大家謀點什么福利???
王小花:給大家修一座橋啊,省得過河要乘渡船,還要受那曾員外的盤剝。
賀知章:他要是知道了,一定想辦法給大家修座橋。
王小花一指:喏,這就是賀知章家。
賀知章不禁一陣悲喜交加。
庭院年久失修,凋敝破舊。王小花盯著賀知章,仿佛看出了一些端倪。
身后傳來喊聲:賀大人……
王小花、賀知章、小黑馬均往后看,只見一個尖嘴猴腮身著官服的人跑來,是渡口的曾管家,身后還帶著一頂轎子,兩人抬著。曾管家氣喘吁吁地跑到兩人面前。
轎子上下來一個人:賀大人,小的是本縣的主簿,敝姓孔。
賀知章:請問幾位有何貴干?
孔主簿:知縣曾大人吩咐小的每日在路口恭候您,沒想到您老還是先到了家。曾大人請您到縣衙歇息。
賀知章:何事???
孔主簿:一來為您接風(fēng)洗塵,二來商議為您修觀的大事。
王小花瞪大了眼睛。
賀大人卸下小黑馬身上的干柴,曾管家連忙搭手。
孔主簿:賀大人,請上轎!
賀大人看了一眼小黑馬:好吧。
一桌宴席前,賀知章居中,曾縣令、孔主簿作陪。
胖乎乎的曾縣令殷勤地為賀知章斟酒,干瘦的孔主簿殷勤地為賀知章夾菜。
賀知章:請問曾大人,我縣渡口的渡船費怎么一次要收一兩寶錢,是否太高了?
曾縣令:賀大人有所不知啊,河面宏闊,河水時刻湍急,渡工們撐桿搏浪實屬不易啊,是故如此收費啊。
賀知章點點頭:為什么不在河上架橋一座,既免去渡工辛勞,又方便黎民百姓呢?
曾縣令:賀大人言之有理,只是這條河常年泛洪,水勢猛烈,實在無法造橋啊!
賀知章:河水可以洶涌,橋墩也可以加固加高嘛,多請能工巧匠,多征勞勇民夫,加之我們集思廣益,這橋還是可以架嘛!
孔主簿:賀大人所言極是,無奈咱們縣衙財務(wù)一向吃緊,每年都要應(yīng)付旱澇災(zāi)害,實在不堪重負。這次為賀大人修觀的款項,還是府衙接到圣旨后特意撥來的……大人請用菜,這是家鄉(xiāng)的火腿燒豆腐。
賀大人吃了一口:真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兩位大人,我有個主意,為我修觀的費用不如挪作修橋之用,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曾縣令:這……這恐怕有違圣命,您的宅邸沒有修好,皇上如果過問那該如何交代才是啊。
孔主簿:賀大人,這的確不妥,圣旨下來明令說是為您修觀,如若我們私自改為建橋,那豈不是抗旨不遵嘛。再說,您的舊宅不加整飭,也無法居住啊。
賀知章:這修橋,修的是世道人心、百年福祉。再說我家的房子稍加整飭就可居住,不用大興土木,節(jié)省下銀子用來修橋乃是一樁美事,上奏皇上,皇上非但不會怪罪,還會通令嘉獎呢!
曾縣令:這……
孔主簿見曾縣令還想再說,就對他眨了眨眼:賀大人請用酒,這可是家鄉(xiāng)的老酒啊……
賀知章:嗯,好酒,好酒啊……
賀知章仰臥在床上打呼嚕,不時發(fā)出一兩聲高喊:太白,你真乃天上下來的謫仙人,……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拿酒來……
曾縣令和孔主簿互相對視一眼,向門外走去,剛走到門口,只聽得:站住!
曾縣令、孔主簿驚訝地停下腳步回頭,又聽得:你們……不給我上酒,掃了我和太白的雅興……
曾縣令和孔主簿仿佛明白了,悄悄向外走去。
曾縣令和孔主簿愁眉不展,兩人均抄手在背后,走來走去。
曾縣令:這可怎么辦?這糟老頭的觀是修還是不修?
孔主簿:修還是要修的,皇上畢竟有旨嘛。
曾縣令:怎么修?
孔主簿:他讓怎么修就怎么修,關(guān)鍵得把“千秋觀”三個字給他掛上去。
曾縣令:賀老頭說的是簡單翻修,我們翻修倒是容易,可他還要我們在河面上架一座橋,糾纏不休的,誰受得了?
孔主簿:一個字!
曾縣令瞪大了眼睛,期待孔主簿說出來。
孔主簿:拖!你看他風(fēng)燭殘年的樣兒,還能蹦跶幾天?拖死他!
曾縣令:那,剩下的錢……
兩個人腦袋湊在一起,眼睛咕嚕嚕地亂轉(zhuǎn)。
王大伯、李大年在房頂上幫賀知章?lián)Q瓦修屋,賀知章端著茶壺,怡然地看著,樹枝上兩只小鳥叫喳喳。
王小花:賀爺爺,你說曾縣令會給我們修橋嗎?
賀知章:他們已經(jīng)答應(yīng)我了,只要給皇上寫一道奏章,這事就解決了。
王小花:等皇上看到奏章,是不是要很久很久?
賀知章:是需要花點工夫,不過我要他們先動工,來個先斬后奏,這事兒皇上肯定會支持的。
王小花:賀爺爺,您為什么不親自寫奏章呢?
賀知章:我啊,現(xiàn)在和你一樣是平民百姓,沒有資格給皇上寫奏章啦!
孔主簿帶著兩個衙役進來,兩個衙役托著一塊匾額,上書“千秋觀”三個字。
孔主簿:賀大人,我們給您掛匾來了!
賀知章:這里沒有什么賀大人,只有老賀。
王小花對孔主簿說:你們看清楚了,這房子是我們幫賀爺爺翻修的,可不是你們!
孔主簿:哈哈,你們翻屋,我們掛匾,大家共同努力嘛!
兩個衙役登梯掛匾額,李大年和王大伯下來接應(yīng)。
王小花:賀爺爺是想把錢省下來,讓你們趕快用來修橋!
賀知章:你們打算何時動工?
孔主簿:這個嘛,還要再研究研究!
賀知章:那我要你們給皇上寫的奏章,寫得怎么樣了?
孔主簿:曾縣令已經(jīng)開始起草了,只不過這措辭嘛,還得再斟酌。
王小花:研究……斟酌……你們的花樣可真多,這得等到什么時候?
燈下,賀知章鋪展紙張,提筆于紙上,然而手擎在半空中寫不出一句話,墨點滴在紙上。索性在墨滴上作起畫來,畫了一條河、一座橋。賀知章兩三筆,紙面上的河水好像活了。
賀知章正在庭院鋤草,忽聽一陣啼哭聲,驚愕地出門觀望。
見王大伯牽一頭牛,一個兒童置放于牛背之上,頭朝下,雙臂耷拉著。
李大年一邊跟著,一邊拍打兒童的后背。
婦女跟在后面哀求:仙姑,求您顯靈,救救孩子。
賀知章手撐鋤柄,白發(fā)垂髫。
王小花走到賀知章身旁,賀知章看了王小花一眼,滿臉困惑。
王小花:一個小孩在渡船上落水了,李大哥將他救上來,現(xiàn)在昏迷不醒。據(jù)說溺水的人放在牛背上顛簸會醒過來。只求何仙姑顯靈,多多保佑!
賀知章端坐在縣衙上瞪著眼。
孔主簿:賀大人,這修橋一事固然重要,可總得等皇上恩準(zhǔn)才是。再說,洪水期又要到了,也不適合修橋了。
賀知章:干脆把給我用的那筆錢交給我,我來組織能工巧匠架橋,若皇上怪罪下來,就把我賀知章抓起來丟到大牢里去,跟你們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
孔主簿:哎喲,賀大人,這可使不得啊!賀大人在京師主事那么多年,這是何苦呢?皇上圣旨說給您修觀,也沒說折成現(xiàn)銀給您不是?
賀知章:那現(xiàn)在就給皇上上奏折,讓皇上知道我賀知章的一番用意。
孔主簿:賀大人,這……
賀知章:叫我老賀!
孔主簿:賀學(xué)士,您如果來談修觀,您想怎么修我們都會聽您的??墒?,您在此橫生枝節(jié)我們就很為難了。
賀知章:橫生枝節(jié)?我為民請愿也叫橫生枝節(jié),豈有此理!
孔主簿:賀學(xué)士請息怒。您看要不等縣令曾大人回來再從長計議如何?
賀知章起身就要走:哼,等得黃花菜都涼了!
孔主簿:賀學(xué)士,小的為您略備薄酒,用了再走吧?
賀知章:多謝美意,留著給你們家曾老爺吧,告辭!
賀知章的腳步聲漸遠,曾縣令從屏風(fēng)后面走出來,躡手躡腳,伸著脖子趴在門邊確認賀知章已經(jīng)走遠。
孔主簿搖頭嘆息。
賀知章屹立船頭,船中是他的那匹小黑馬。大年站在船尾,王大伯站在賀知章身邊。
王大伯:賀大人有所不知,這渡口的曾管家是縣令曾老爺?shù)挠H弟弟,方圓百里都是曾員外家管轄的范圍。一年僅渡船費就能收上萬兩白銀,如果架起橋來豈不是斷了曾員外家的財路。
李大年在船尾邊撐篙邊唱起歌:船工撐船要當(dāng)心喏,河心礁石不留情哎,汗水不灑不過河哎,過河只求全平安哎。船工撐船要當(dāng)心喏,狂風(fēng)暴雨擋不住哎,管家收錢不眨眼哎,工錢發(fā)放口袋緊哎。船工撐船要當(dāng)心喏,生病偷懶要不得哎,管家眼里只一樣哎,不撐船就不發(fā)錢哎……
賀知章聽了歌,若有所思。
燈下,賀知章?lián)]毫作詩: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躺在床榻上瞇著眼,忽聽王小花的聲音從門外傳來:賀爺爺,賀爺爺……
賀知章無力地睜開眼,王小花推門進屋:賀爺爺,我給您帶豆腐燒年糕來了……
王小花手里提著瓦罐,進屋后看到賀知章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呀,賀爺爺!
王小花把瓦罐放在賀知章床前,望著賀知章:賀爺爺,您怎么了,不舒服嗎?
賀知章眨了眨眼睛,微微頷首。
王小花:賀爺爺,我特意給您做的豆腐燒年糕,吃一碗吧,吃完會舒服些。
賀知章點點頭。
郎中給賀知章號脈,號完脈,開始寫診方。
王小花問郎中:賀爺爺?shù)牟?,要緊嗎?
郎中寫好方子,遞給王小花:脈走弦滑,氣走不順,五臟六腑不平,以至痰飲郁結(jié)不開。加之受了風(fēng)寒,需要精心調(diào)養(yǎng)啊……
賀知章:多謝先生!我墻上囊中有些許碎銀,小花,代我答謝先生。
王小花去取,郎中笑道:不必,不必!為賀學(xué)士診脈是我莫大的榮幸,只盼賀學(xué)士早日康復(fù),過幾日我再來看您,告辭了!
王小花:多謝先生。
賀知章:多謝先生。
王小花:賀爺爺,我這就給您抓藥去。
賀知章:不著急,桌上有一個信封,你把它放在小黑的肚兜里,告訴它,代我送達京城的李太白李居士處。
王小花騎在小黑身上奔馳,來到一處僻靜之地。王小花下馬,抱著小黑的頭:一定要見到京城李大人啊,全拜托你了。
小黑點點頭,向前奔去。
王小花注視小黑遠去。
小黑在驛道上狂奔,在它面前出現(xiàn)一條彩帶。小黑踏上彩帶,彩帶變成一座彩虹橋,小黑馬走過彩虹橋,下了橋即是長安城。
彩虹橋的一端向何仙姑飄來,何仙姑伸出手,彩虹橋變成彩帶,收在手上。
小黑馬行走在長安城內(nèi),見到一家酒肆外面站著一匹小白馬,興奮地跑過去。
小白馬見到小黑馬格外驚喜,揚頭長嘯,驚動了酒肆里的人。
李白從酒肆中探出腦袋,不禁驚訝:小黑?難道賀大哥……
李白拆開信箋,里面是賀知章回鄉(xiāng)后的兩首詩:近來人事半消磨……
李白:小二,拿酒來!
兩支竹竿,每支各自懸掛著賀知章的一幅字,一支插在白馬上,一支插在黑馬上。
李白手提酒葫蘆,牽著兩匹馬當(dāng)街而行,喝上一口酒,大聲叫賣:賣字、賣字啦,且看賀秘監(jiān)歸鄉(xiāng)之后的新字……
大家一聽李白這么一吆喝,紛紛圍了上來仰頭觀望。
有人開始念叨:少小離家老大回……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
有人問道:李仙人,多少銀錢呀?
李白大笑:哈哈,誰出的錢多就賣給誰!
有人喊:我出十兩銀子!
有人笑道:十兩銀子就想拿走賀秘監(jiān)的字?笑話!我出二十兩……
有人喊:我出三十兩……
圍觀者越來越多,價碼越拍越高,李白舉著酒葫蘆,喝得眉開眼笑。
有一個怪異的嗓音喊道:我出一千兩!
大家紛紛回頭,原來是太監(jiān)高力士。
人們紛紛讓道,李白對高力士作揖:高總管,想不到您也有如此雅興。
高力士:哼,李白,跟我走吧!
唐玄宗坐在龍椅上反復(fù)看著賀知章的兩首詩,李白跪在下面,高力士候在皇帝近旁。
唐玄宗也反復(fù)念叨:近來人事半消磨……是不是賀愛卿在家鄉(xiāng)住得不習(xí)慣啊?
李白:皇上,賀秘監(jiān)一定是遇到了令他不順心的事。
唐玄宗:難道是“千秋觀”修得不好嗎?高力士,傳朕旨意,在賀愛卿百年之后,賜封仙號,在“千秋觀”立像祭祀。
高力士:奴婢遵旨。
唐玄宗:李白,你既然收到賀愛卿的字,就代朕前往越州看望賀愛卿吧,若他在家鄉(xiāng)住得不習(xí)慣就接他回來。
李白:臣領(lǐng)旨謝恩!
賀知章的小黑馬獨自從城門洞里走出來。
城門洞上書“春明門”,城頭有衛(wèi)兵屹立。
李白騎著白馬,從城門洞里走出來,手捧著酒葫蘆,邊喝邊行。
一陣鳴鑼開道的聲音。四名工匠,兩前兩后,用木杠將一樣?xùn)|西抬至屋中央,上面裹著紅布。
孔主簿對曾縣令示意:大人,請!
曾縣令將紅布揭開,是賀知章的塑像。
孔主簿喊道:請賀學(xué)士正像登位!
四名工匠將賀知章的塑像放在堂屋正中的案臺之上。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塑像剛一放上去,就自己轉(zhuǎn)身背向大家。
曾縣令大怒:錯啦!錯啦!再不認真,小心吃棍杖!
四名工匠只好把賀知章塑像再搬下來。
孔主簿也很納悶,重新喊:請賀學(xué)士正像登位!
四名工匠把賀知章的塑像搬上去后,同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
曾縣令大怒:來人,把這四個人拖下去,每人杖打二十!
四名工匠大喊冤枉,王小花跳出來:不怪他們,是賀爺爺自己轉(zhuǎn)過去的。
四周的鄉(xiāng)親們也連連附和。王小花接著說:賀爺爺?shù)囊馑即蟾攀且銈冇H自請他老人家上位,他才肯面對你們。
曾縣令、孔主簿聽了,疑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渡口的曾管家看著他倆,不知如何是好。
曾縣令:那好吧,你我三人,將賀學(xué)士的正像請上位。
三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幾度抖晃,有驚無險地將賀知章的塑像抬了上去。三個人看著被抬上去的塑像氣喘吁吁,然而塑像再次扭過臉,背過身,用屁股面對大家。
圍觀的鄉(xiāng)親們轟然大笑。
曾縣令、孔主簿和曾員外面面相覷。
王小花騎在賀知章的小黑馬背上,小黑馬跑上了一座彩虹橋,下橋后遇到一個白衣中年男子,神采飄逸,胯下騎著白馬。
小黑馬見到小白馬后十分親昵。
王小花:你是傳說中的謫仙人李太白嗎?
李白點點頭:你是?
王小花:我是賀知章爺爺?shù)泥従油跣』?,賀爺爺已經(jīng)去世了。
李白:什么?……這……
王小花:賀爺爺是被縣令老爺那幫人給氣的,賀爺爺想把為他翻修房屋的錢省下來給我們修橋,可縣令老爺百般阻撓,賀爺爺氣病了,這才讓小黑馬把他寫的詩傳遞給您。
李白:原來是這樣……賀大哥的墳塋在哪里啊,能否帶我前去祭奠?
王小花:眼下還有一件事,賀爺爺下葬后,縣令大人急急忙忙給賀爺爺塑像,可是賀爺爺?shù)乃芟裾埳衔缓螅冀K不肯面對大家,您前去一看,就明白了??h令老爺散布消息說,只要將賀爺爺?shù)姆课莘藓昧耍R爺爺在天有靈,他的塑像就肯面對大家了。其實,賀爺爺?shù)男脑甘窍虢o我們修橋,您如果能代表賀爺爺將他的心愿告訴縣令老爺,賀爺爺在天有靈,一定會很開心的……
李白:我明白了。
忽然,李白和他的白馬消失不見了,小黑馬也不見了。
王小花大喊:謫仙人!李居士!(夢境完)
王小花忽然醒了,何仙姑站在房間里。
王小花起身便拜:仙姑,可把您給盼來了!
何仙姑將王小花扶起來:李太白就要到了,明日你前去三十里外的滿覺隴迎候,縣令也會率人在賀家塘村口迎候。
王小花:多謝仙姑賜教。
說話間,何仙姑隱去。
孔主簿張著大嘴正在呼呼大睡,何仙姑出現(xiàn)在他的房中。
孔主簿和曾縣令泛舟湖上,坐在一個小茶幾邊喝茶。
一只飛鳥經(jīng)過,鳥糞落在兩人的茶幾上,兩人十分嫌惡,曾縣令怒氣沖天指天叫罵。
鳥糞忽然變成一只小小的金元寶,閃閃發(fā)光。
兩人頓時兩眼放光,不禁又開始發(fā)愁,不知道該如何分配這個金元寶。
金元寶變大了一圈,兩人更加驚喜了。金元寶又變大了一圈。兩人驚喜異常。金元寶越變越大,小船漸漸支撐不住,兩人十分恐懼,對金元寶磕起頭來。
船沉了,兩人掉進水里不停地拍著水往上游。
水面上漂來一只船,船上是一白衣中年人和一匹白馬。
船停在兩人面前,孔主簿和曾縣令爬上了船,趴在船上喘息。
白衣中年人:你們不是為賀秘監(jiān)的塑像發(fā)愁嗎?
兩人聽了抬起頭,驚訝地互相對視,跪在白衣居士面前連連點頭稱是。
白衣中年人:你們倆明日到賀家塘村口等候我。
兩人齊聲問:敢問您是何方神圣?
白衣中年人:青蓮居士是也。(夢境完)
孔主簿忽然醒來,坐起身,他好像看到了何仙姑的身影。
何仙姑閃影不見。
孔主簿揉了揉眼睛,眨了眨眼。
孔主簿在縣衙內(nèi)一邊跑一邊喊:曾大人!曾大人,我……我……我昨晚做了一個夢……
曾縣令:我也做了一個夢。
孔主簿:我夢見一個白衣人……
曾縣令:我也夢見一個白衣人。
孔主簿:他牽著一匹馬……
曾縣令:一匹白馬?
孔主簿對著曾縣令,兩人目瞪口呆。
曾縣令和孔主簿領(lǐng)著一干人等守候在賀家塘村口,中午時分果然有一翩翩白衣中年人乘一匹白馬,神采奕奕地出現(xiàn)在村口。
白衣中年人靠近:請問是曾縣令和孔主簿嗎?
兩人同時作揖:正是!請問,閣下是青蓮居士嗎?
李白:正是。賀秘監(jiān)的“千秋觀”怎么走?請引路吧。
賀知章的塑像背對著大家,李白來到塑像前上了三炷香。李白:賀秘監(jiān),青蓮居士來遲了,還望您不要怪罪,有什么話就對我講吧。
李白說完雙手合十,閉目傾聽。
賀知章的塑像慢慢轉(zhuǎn)過身,李白睜開眼睛。
曾縣令和孔主簿驚訝地望著李白。
李白:賀秘監(jiān),您的心愿我已經(jīng)了然,您放心好了,皇上一定會知道的。
李白看向曾縣令和孔主簿:兩位大人,賀秘監(jiān)的心愿是請二位為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在河上架一座橋。
曾縣令:可是……
李白:賀秘監(jiān)還說橋架起來之后如果百姓滿意,可以再來給他修觀,否則他永不轉(zhuǎn)身面對大家。
曾縣令:皇上沒有旨意讓我們造橋啊。
李白:這個簡單,現(xiàn)在兩位大人就可以寫奏章,我可以一同署名。
曾縣令:閣下究竟是……
李白:在下待詔翰林,姓李,字太白。此次奉旨代皇上前來探望賀秘監(jiān),沒想到他已過世。
曾縣令和孔主簿面面相覷。
曾縣令:這下好了,奏章遞上去了。這橋是不造也得造,不修也得修了,要不可如何向皇上交代???
孔主簿:咳!這修橋,也可以算作一樁美差嘛。
曾縣令:可是修了橋我曾家一年就少一大筆銀子?。?/p>
孔主簿:欸,我們這兒常年泛洪,等兩年后橋被洪水沖塌了,不還是得依賴渡船嘛!
曾縣令連連點頭。
孔主簿:修橋,需要的不就是錢糧、石材和人丁嗎?錢糧可以周轉(zhuǎn),石材可以以次充好,人丁的費用可以克扣。這幾項下來,利潤還是不小的嘛!只要……
曾縣令聽得眼睛滴溜溜轉(zhuǎn):只要什么?快說!
孔主簿:只要這橋能維持個兩三年,等洪水一泛濫……
曾縣令若有所思:可是,李白說要等橋修好了再走,這不就是來監(jiān)督我們嗎?
孔主簿笑道:曾大人多慮了,這個人風(fēng)流倜儻,華而不實,哪能坐得住?。窟€不是乘機游逛山水,寫些酸溜溜的玩意兒!
李白決定提前回京,于千秋觀內(nèi)祭拜賀知章,揮毫寫下悼念賀知章的詩篇: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新橋落成。何仙姑化作老婆婆,擠進人群。
曾縣令一干人迎接杭州知府駕臨,孔主簿宣布大橋落成典禮開始,杭州知府揭彩。
爆竹響起,不想驚脫了一頭牛,牛向新落成的大橋狂奔。
牛蹄踏上橋面,大橋隨之坍塌。
曾縣令、孔主簿頓時縮成一攤爛泥。
唐玄宗接到杭州知府奏報,面對文武百官下旨:曾縣令等人革職入獄,新科大學(xué)士高光宇繼任,重新架橋修觀。李白革職不用,免去供奉翰林。
高力士宣讀旨意的聲音回蕩在整個皇宮。
李白大踏步走在宮廷內(nèi)院的大路上,向?qū)m外走去,一邊走一邊吟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一人立馬于斷橋邊沉思,他回過頭,身后正站著新任縣令高光宇。
高縣令升堂,宣布重建大橋,并頒布法令一、二、三……
新任主簿等人在旁點頭稱是。
工匠擔(dān)起黃沙,路過高縣令面前。
高縣令用手一捻黃沙,當(dāng)即攔下:來人!拿紗布來。
高縣令與工匠一起,親自用紗布篩黃沙。
新橋落成,何仙姑化作羸弱女子,加入圍觀的人群。
高縣令迎接杭州知府下轎。
杭州知府剪彩,高縣令令人將一百頭牯牛趕過新橋。
一百頭牯牛擠踏上橋,大橋巋然不動。百姓連聲叫好!有人喊:叫“金牛橋”好了!
高縣令揚揚得意。
橋突然搖晃起來,一位羸弱女子上橋,每踏一步,橋都搖搖欲墜。
高縣令和杭州知府一干人面紅耳赤、汗流浹背。
何仙姑過了橋,橋最終安然無恙,堅固如初。
高縣令仿佛有所頓悟:此橋寄托著賀學(xué)士的心愿,凝結(jié)著百姓的期望,當(dāng)叫“思家橋”。
高縣令前來祭拜賀知章,塑像仍然背對眾人。
高縣令跪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下官當(dāng)學(xué)賀學(xué)士,為生民信誓請命,為我大唐萬世開太平,我等定以仙姑警示為誡勉,時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賀知章像轉(zhuǎn)過來,正對大家。
何仙姑在空中駕著祥云,俯視“思家橋”,用蘭花指將蓮花撒向地面,橋身上多了蓮花的裝飾。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