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石
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山稔是我們鄉(xiāng)下孩子的主要零食,甚至是主食。
山稔熟了,我們總會跑到長滿山稔的山上去放牛。牛繞著山稔吃草,我們躺在牛背上吃山稔。躺在牛背上,山稔隨手可摘,揚揚自得,賽過活神仙。到了晌午,牛吃飽了草,我們吃飽了山稔,雙雙滿載而歸。有時由于貪玩,讓牛吃了生產(chǎn)隊里的莊稼,社員反映到生產(chǎn)隊里,怕被責(zé)罵或挨打,不敢回家吃飯,也跑到山上以山稔充饑。待家長歇了氣,到山上去找時,才乖乖回家。我的一個同學(xué),他家生活十分困難,兄弟姐妹八人,母親又體弱多病,他排行老三,他前面一個姐姐、一個哥哥,讀到三年級時,因家庭困難就輟學(xué)了。他同我一起入學(xué),可上學(xué)時斷時續(xù),已慢了我兩屆。他平時跟我上山去摘山稔,總是舍不得吃,裝在袋子里,我以為他是帶回家給他的兄弟姐妹們分享,可是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他在集市里賣山稔。他不好意思地告訴我,他只有賣了山稔,下學(xué)期才有錢報名注冊,要不他又要失學(xué)了。聽后我心里很難受,我后來總是幫他摘山稔,最后他終于艱難地讀完了高中,跟我一樣成為一個回鄉(xiāng)青年。在恢復(fù)高考制度的次年考上了大學(xué),寒門子弟終于有出頭之日,這里也有山稔的一份功勞。
有一次,來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強臺風(fēng),狂風(fēng)夾著暴雨,翻江倒海,山洪暴發(fā),山體滑坡,山稔也難免滅頂之災(zāi)。長滿山稔的山坡一夜間變成絕壁懸崖。災(zāi)后幾天,人們發(fā)現(xiàn)山體滑坡形成的一個孤島上還殘留著一簇山稔。我們坐在孤島對岸的懸崖上,看著熟透的山稔可望不可即。果熟蒂落,它只好自尋歸宿。但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熟透落地的山稔果竟然變成繁衍后代的種子。不久,孤島上長滿了山稔,變成一個山稔島。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中,山稔仍不忘抱團生長,在山崩地裂的滅頂之災(zāi)面前還處處跳躍著蓬勃的生命音符。這是什么精神境界!
印象中山稔全身是寶。那時我的故鄉(xiāng)流行一種服裝,叫“咸水杉”。它是一種乳白色的土粗布,我們本地人稱為“十六磅”。這個命名大概是因為布料厚重吧,它穿在身上不沾身且耐磨,夏天涼爽,冬天保溫,是四季可穿的再好不過的工作服,尤其海邊的漁民最喜歡又最盛行,被稱為“咸水衫”可能就是這個緣故吧。由于白色容易弄臟,漁民把它染成朱色,接近紅土的色彩。染成這個色彩的染料就是山稔根。鄉(xiāng)親們到山上掘回山稔根,把山稔根的皮刮下來,搗碎,放在鍋里熬煮即成染料。記得當(dāng)年離我們村莊不遠(yuǎn)的海邊漁村的姑娘們常來我們的山坡上挖山稔根。她們怕挖死山稔,只在山稔旁挖一個坑,割出山稔部分根須就回填了,不影響山稔的生長。我們甚感謝那些心靈手巧的漁村姑娘,那時就懂得保護山稔呢!用山稔根染出來的服裝簡樸、大方,實用又不褪色。漁民們穿在身上,映襯著長年在海上打魚被太陽和大海蒸染的古銅色的膚色,活像一個個用紅土雕成的塑像。
山稔也是一種藥材,鄉(xiāng)下人被劃破了皮或被刀割傷,流血不止,跑到山上抓一把山稔葉,放在口里嚼爛,貼在傷口處,止血生肌,傷口很快就愈合了?!侗静菥V目》和《中藥大辭典》對山稔也有記載。據(jù)說尤其用山稔泡酒更好,有強筋壯骨,補血安神,祛風(fēng)活絡(luò),滋陰壯陽之功效。我的父親是一個鐵匠,常年從事重體力勞動,所以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能添勁,二可消除疲勞。他自己釀制本地米酒,因當(dāng)時家庭生活困難,沒錢買得起昂貴的藥材,不說昂貴就是一般藥材也買不起,所以,山稔就成了他所選的藥酒料了。那時我常常到山上摘山稔給他泡酒,他有時用新鮮的山稔泡,有時用曬干了的山稔泡。用山稔浸泡出來的藥酒裝在玻璃瓶里,透出一種玫瑰色的絢麗。打開瓶蓋,香味撲鼻,我的父親喝得津津有味。
可惜父親因勞累過度,英年早逝,等不到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就離我們而去,而他喝這種山稔酒也許是他一生最奢侈的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