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小彤:老師,這個社會是一個看臉的社會吧?長得好看的人在同學中更受歡迎。我是一個長得不好看的人,是不是注定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這個看臉的社會,我要怎么生存?
石依婧老師:一個人的外表重要嗎?當然是重要的。但老師認為做一個美好的、有魅力的人更重要。做一個眼睛里有清流,笑容里有陽光的人,唇齒輕啟,吐納之中藏著海洋,站著的時候是一棵樹,走起路來又成了一匹矯健的馬,右手一抬是自信,左手動起來俏皮,讓周圍的人都被快樂傳染。
這個社會對“好看”的標準是一直在變化的,很多時候不是好看的人受到追捧,而是一個人受到追捧之后,他的長相就會成為好看的標準。五官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大家追隨的衣裝、發(fā)型和拍照時手機與下巴的角度。當年老師讀初中的時候,班上時髦同學的發(fā)型和穿著,現在大概成了他們的黑歷史,那時的照片是他們現在最想刪除毀滅的東西了。但也有些東西在主流審美觀里是一直不變的,比如,愛笑的人比哀怨的人美,健康的人比羸弱的人美,接納別人的表情比排斥別人的表情美,善解人意的人比自私霸道的人美。當你在樓梯上被絆倒狠狠地摔了一跤,一位同學發(fā)出刺耳的嘲笑聲,另一位同學向你伸出手還問你疼不疼,我相信你會覺得幫助你的同學更好看。
福建/ 樂樂:老師,我有自己的夢想,想成為一個歌手。但我覺得實現夢想最大的阻礙就是我的爸爸媽媽。韓國的練習生都是從十幾歲就開始為自己的演藝生涯做準備,而我現在還在讀高中,就很可能錯過最好的時機。每次跟父母提起我不想讀書了,想去奮斗一下,做自己真正擅長又喜歡的事,都被他們訓斥。我感到很苦惱。
石依婧老師:同學,“不想讀書”這樣的話是不負責任的,哪怕打著夢想的旗號。很多童星還上著學,你怎么能說你退學了才能實現夢想呢?年輕人做決定的時候大多不愿意考慮風險,不覺得自己會失敗,失敗了以后也老了。為什么大人們也承認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讓你們老老實實地多讀幾年書?因為讀書是可能性最多的出路。
如果你實在想讓爸爸媽媽支持你的夢想,你要告訴他們的是,你打算做什么,已經有了什么樣的潛能和資質;你需要再參加哪些培訓,對于這些培訓你的決心和計劃是怎樣的,有哪些先例來說明你的計劃是可行的,如果你全力以赴的話,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爸爸媽媽提供多少時間、精力和經濟上的支持,以及萬一你沒有成功的話,最壞的結果是什么,代價和補救計劃是什么。
遼寧/ 白鴿:老師,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在高中前兩年,我仿佛活在夢中,時間過得如此飛快,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我有些迷茫,不時思索著努力的意義與價值,得過且過。我的成績一般,我努力改善而效果微不足道,我有自己的志向卻找不到前進的動力,只能在學習的路上徘徊。石依婧老師:說到幸福跟努力奮斗的關系,老師想告訴你一個詞——
“心流”。你應該有過這樣的體驗,沉浸在一件既有挑戰(zhàn)性又能勝任的事情里面,保持著興奮和充實的體驗,忘掉了時間的流逝,結束的時候長舒一口氣,感到疲憊而有成就感。這是你的生活里發(fā)著光的時刻,來自自己內心的快樂,它不仰仗別人的評價,不依賴環(huán)境和物質,無關分數和排名。今天的你比昨天更有收獲,期待明天有更多挑戰(zhàn)。這種感覺,才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關注自己當下的感受,專注于眼前的事情,了解自己能力的水平位置,給自己能力之上一點點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內的挑戰(zhàn),創(chuàng)造更多的“心流”體驗,你不需要再問為什么要學習,因為學習本身就給你帶來快樂,這比成績更加重要,當你進入了這樣的狀態(tài)的時候,成績也就跟著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