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充閭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這是一首語淺意深、清幽淡遠(yuǎn)、詩意盎然的七絕。詩以問而不答,卻又不答而答的奇妙形式,抒發(fā)了詩人酷愛自由、向往自然、縱情適意的生活態(tài)度與生命情趣,也反映出他的“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美學(xué)追求。
說是“問答”,實際上是“問”了卻沒有回答——“笑而不答”。說“不答”吧,后兩句又是通過具體形象描繪,提供“何意棲碧山”的確切答案,可說是不答而答。其中的奇思妙趣,頗似王維的“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之句。問的是出世還是入仕之理;答的卻是唱著漁歌,放舟浦中深處——用形象、用行動來回答。如果徑直地說:“當(dāng)然退隱為好。”那就過于直白,完全喪失了詩的味道。
詩中的碧山,實有其地,坐落在今湖北省安陸市,山下有桃花巖、李白讀書處。但也完全有可能是詩人的泛指,即可作青綠蒼翠的山巒來理解。切合“別有天地”之說,通篇撲朔迷離,鮮活躍動,接轉(zhuǎn)輕靈,搖曳生姿;且虛實相兼,景情并茂,極饒韻致。
其實,全詩的要領(lǐng)也就在“別有天地非人間”七個字上?!叭碎g”是什么樣呢?詩人自然清楚,是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宦途的崎嶇坎坷,官場的鉤心斗角,是困躓窮途、始終不能如愿、充滿悲劇色彩的個人遭遇,是試圖超越卻又無法超越,頑強地選擇命運卻又終歸為命運所選擇的嗒然無奈。但他一概略去不說,只說“桃花流水”的美妙、寧靜,清空的“別有天地”。這里顯然是暗用陶潛《桃花源記》的故事。寓意深邃,意境悠遠(yuǎn),引人深思遐想。
詩評家趙其鈞指出,全詩雖只四句,但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zhuǎn)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
明代文學(xué)家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中,曾以李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為例,說明“詩貴意,意貴遠(yuǎn)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yuǎn)者難知”的道理,認(rèn)為這些詩句“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yuǎn),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