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甜
(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普外肛腸血管科,江西 南昌 33000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切口小、術后康復快、疼痛輕等優(yōu)點,是治療急性膽囊炎等疾病的常用術式[1]。受麻醉、二氧化碳氣腹、術中臟器牽拉、術后禁食、臥床等因素影響,胃腸道交感神經(jīng)活動會有一定增強,阻礙胃腸道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經(jīng)釋放乙酰膽堿,胃腸道的肌電活動會受到抑制,影響胃腸道蠕動,導致嘔吐、腹脹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術后吻合口和切口愈合,延長術后恢復時間[2-3]。本研究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用艾灸聯(lián)合中藥足浴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各42例。研究組女15例,男27例;年齡21~54歲,平均(35.56±2.14)歲;急性膽囊炎12例,膽結石22例,膽囊結石8例。常規(guī)組女12例,男30例;年齡22~57歲,平均(35.74±2.09)歲;急性膽囊炎10例,膽結石21例,膽囊結石11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且手術成功;②年齡大于18周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腹腔鏡中轉(zhuǎn)開腹手術;②既往腹部手術史;③合并糖尿病等慢性?。虎苤匾鞴俟δ懿蝗驀乐厮ソ?;⑤全身性皮膚病;⑥足部存在燙傷、炎癥或下肢血管閉塞性血管炎。
兩組術后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術后6h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取半臥位,指導患者深呼吸,防止發(fā)生二氧化碳氣腹所致的腹脹。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每分鐘2~3L。術后當日禁食禁飲,待肛門排氣后先少量飲水、進食,逐漸過渡至流質(zhì)飲食、半流質(zhì)飲食和低脂飲食。全麻清醒6h后指導患者實施抬臀、翻身等床上功能鍛煉,每次5~10min,每4~6h進行1次;術后第1天下床活動等。
研究組加艾灸聯(lián)合中藥足浴:①艾灸。取坐位,定位、標記兩側足三里穴,將點燃的艾灸放置在距離足三里穴約3cm處,每個穴位熏20min,以患者感溫熱且無灼痛為宜,每日1次。②中藥足浴。小茴香、厚樸 (制)、青皮、枳殼(炒)各30g,細辛、萊菔子各50g,并用白酒泡好。在足浴盆中倒入中藥,加入清水2000mL稀釋,確保水溫為40℃~45℃。將雙腳緩慢置入足浴盆內(nèi),邊洗邊泡,以水沒過雙踝為宜,每日2次,每次30min,兩次間隔5~6h。完成后用毛巾擦干雙腳,用較厚的大毛巾包裹5~10min。
兩組均連續(xù)干預3天。
首次排氣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
用ELISA法測定胃腸激素含量,組織型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TIMP-1) 和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MMP-9)。
術后腹脹、嘔吐。
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h,±s)
表1 兩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h,±s)
組別 例 首次排氣時間 腸蠕動恢復時間 首次排便時間常規(guī)組 42 25.58±3.20 24.53±3.68 42.92±3.71研究組 42 20.54±3.96 14.59±3.96 32.28±6.22 t 6.415 11.916 9.521 P 0.000 0.000 0.000
兩組干預前后胃腸激素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胃腸激素指標比較 (μg/L,±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胃腸激素指標比較 (μg/L,±s)
MMP-9干預前 干預后 t P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常規(guī)組 42 94.65±10.48 50.29±6.68 27.374 0.000 926.08±94.27 398.21±10.08 36.084 0.000研究組 42 95.16±11.67 22.48±3.27 35.555 0.000 925.67±96.64 114.30± 7.48 54.249 0.000 t 0.211 24.790 0.020 146.584 P 0.834 0.000 0.984 0.000組別 例 TIMP-1
兩組術后腹脹、嘔吐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腹脹、嘔吐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雖為微創(chuàng)手術,但手術操作不可避免的會刺激胃腸道神經(jīng),影響胃腸道蠕動的節(jié)律、強弱和方向,引起腸內(nèi)容物滯留,延長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同時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酸堿平衡、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會引起激素調(diào)節(jié)或胃腸道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紊亂,誘發(fā)胃腸道功能紊亂,抑制胃腸運動,導致胃腸道蠕動消失或減弱[4-5]。另外,留置引流管和疼痛等將限制患者活動,也會影響胃腸功能,影響早期康復。
蒸汽、溫熱等刺激能夠達到細胞傳入中樞,可取代或阻斷處理相應器官原本具備的生理沖動,起到扶正祛邪作用,有助于通暢膽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等經(jīng)絡,改善氣血運行,促進機體生理功能恢復[6]。中藥足浴方中厚樸行氣降逆,青皮疏肝消積散結,枳殼理氣行滯、消脹,小茴香和胃理氣,細辛通竅,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用白酒浸泡可促進藥中有效成分溶解,便于吸收。中藥足浴搓洗、能刺激足部臟器反射區(qū)的穴位經(jīng)絡等,促進全身血管擴張,使雙足底結腸、小腸和胃等反射區(qū)血流速度和流量增加,增強代謝、吸收排泄功能溫熱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促進臟器正常功能恢復[7-8]。另外,中藥足浴可經(jīng)溫熱、搓洗、按摩刺激足部結腸、小腸、肛門反射區(qū)穴位,可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促進腸蠕動,有助于肛門排出氣體,改善胃腸功能。艾灸可借助艾草的溫、熱效應刺激足三里,能夠發(fā)揮升降氣機、健脾和胃的作用,使胃腸蠕動規(guī)律而有力,減少因氣機逆亂所致的胃腸功能紊亂,促進肛門排氣排便。艾灸足三里還能促進殘留在體內(nèi)的二氧化碳排出,促進胃腸蠕動,使多種消化酶的活動提高,增進食欲,利于消化。
艾灸聯(lián)合中藥足浴能夠有效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改善胃腸激素指標,降低腹脹、嘔吐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