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春
摘要:情感教育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對學科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有著重要導向,重視學科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踐行,也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例,論述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以期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滲透策略
引言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道德與法治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該課程不僅具備理性知識,更具有深度情感。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想達到課標要求,實現(xiàn)學生道德與法治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就要充分挖掘?qū)W科中蘊含的情感因素,找準情感教育著力點,在把握情感教育概念及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探析具體情感教育滲透對策。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是將教育重點放在學習者的情感體驗上,融合認知教育的一種完整教育理念,帶有生命力色彩。特別突出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目標取向。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充分把握情感教育概念,借助情感教育,將道德與法治教學深入學生內(nèi)在心靈。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一)人文性
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感體驗、情緒波動,它要求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人”的個體上,要求對個體進行人文性情感引導。
(二)趣味性
教師應當堅持趣味性教學理念,在落實開展情感教育時要通過富有趣味的內(nèi)容、語言、形式對學生的積極情感做帶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遍布于學生情感的豐富與情感的表達。
(三)感染性
教師應當注重自身情感的帶動性,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發(fā)揮學生情感彼此的帶動性,抓住感染性特征,讓情感教育能夠更有效的生存于教學課堂。
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情感教育能夠有效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學生在情感教育模式下,能夠通過自身熟悉問題,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有效了解,并且學生在獲取知識問題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了解課本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之間的關聯(lián),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主探究意識,還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豐富學生生活化智慧。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情感教育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并未有效融入到學生真實生活當中,這使得學生學習呈現(xiàn)出單一、枯燥狀態(tài)。由此,學校制定此教學制度,將學生平日生活情況滲透于課程教學中,促使學生真切體會到生活與學習之間趣味性聯(lián)系,這將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進而推動教學制度有效發(fā)展。
(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情感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下的新要求
情感教育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活動具有直接導向作用。落實情感教育,實際上是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改革與突破,也是響應教育要求,推動新式課堂建立的重要舉措。
四、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初中學生正處于自身心理與身體成長的特殊時期,在處理周邊的人際關系的時候常常會發(fā)生過于親密或疏遠的狀態(tài),極易發(fā)生打架斗毆或者早戀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會顯得格外重要,無論是預防還是疏導,都要尊重學生自身的情感需求[2]。道德與法治教育說到底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師不能單純的只是要求學生怎么做,或者強制學生怎樣做,而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注意情緒的疏導與情感重心的調(diào)整。這就要求從而教育的管理者要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培訓與監(jiān)督功能,增強對教師的培訓機制的架構(gòu),讓教師通過培訓增強自身的溝通能力,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悅的溝通環(huán)境,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目標的形成。
(二)重視個性化發(fā)展,實施有效社會實踐
對于社會資源的使用一直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利用社會資源的力量,加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學校應該積極的與社區(qū)相關部門聯(lián)系,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供一定的條件與活動資源。比如社區(qū)可以提供給學生諸如垃圾分類宣傳員,環(huán)保宣傳員等活動角色,讓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可以有效的提供學生的環(huán)保擔當意識,讓學生將日常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且能夠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實踐,引導他人行為,讓學生體驗到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與價值所在。班主任也可以帶領學生到當?shù)叵乐嘘犨M行德育教育,讓消防員為學生們講解消防知識,讓學生樹立消除水火隱患的意識,對于隨地亂扔煙頭,在樹林茂密以及農(nóng)作物種植區(qū)抽煙,燒烤的行為進行制止,樹立良好的消防意識,從而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產(chǎn)生促進作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注重家長對情感教育的參與與反饋
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它不僅僅是存在在課堂上的一門學科,相反,這門課程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總結(jié)而來,最終要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去。因此對道德與法治涉及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家校聯(lián)合的方式,鼓勵家長對學生的情況予以反饋。對于學生在考試中或社會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狀態(tài)與問題,教師要及時的給予跟進和個性化輔導,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要進行疏導與解釋,避免出現(xiàn)思想問題時一味的強化教育,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要建立輔導,反饋與溝通機制。教師要靈活的對相關的德育問題進行判斷,宜疏的問題要熱處理,盡快的將問題解決,并且要引起學生的注意,防止問題的再次出現(xiàn)。宜堵的問題要冷處理,降低問題的負面影響,通過個別疏導談話和家校聯(lián)合等教育方式,將問題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nèi),降低對學生的影響。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情感教育是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并且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方式,豐富情感教育內(nèi)涵,構(gòu)建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效的進行自我情緒管理,更加輕松快樂的面對生活與學習。
參考文獻
[1]賴玉芬.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 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9, 5(04):43-43.
[2]劉艷芳.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 亞太教育, 2019(6):45-45.
[3]金英花.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前沿,2020,000(0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