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琪
摘 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恰當的體育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學習提供基礎的能量。不過,現階段,由于學校對體育教學重視度不夠、課程內容單一枯燥、考核方式過于死板等原因,許多學生并非發(fā)自內心喜歡體育課,僅僅為了完成體育任務而上課。文章將以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為目的,結合多樣化策略,簡要談論改善小學體育課堂效率的實踐思路。
關鍵詞:多樣化策略;體能素質;練習
一、體育課堂的教學現狀
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數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想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而下意識地忽視了體育課程。然而,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健康的身體,將很難集中精力專心學習。不過,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學生學習時間往往都不夠用,更難以擠出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能訓練。因此,筆者身為體育教師,需盡量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的體能素質在有限的課時內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接下來筆者將運用多樣化策略,逐一闡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多樣化實踐路徑。
二、多樣化策略的實施路徑探究
(一)教學內容多樣化
長期重復的運動,很難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激情。在體育鍛煉中,教師還應注意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充滿激情。教師可以把趣味因素納入基礎訓練活動中,提高訓練的趣味。以跑步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借鑒“闖車”游戲,將跑步活動轉化為“闖車”活動,將幾個顏色鮮明的障礙和獎牌放置在跑道上,學生跑步時,要依次避開障礙,拿到獎牌。另外,老師可以添加音樂元素,當學生獲得獎牌時,就會響起“duang”聲,如此便激活了學生的聽覺神經,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小學傳統的體育訓練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重復運動動作,從而導致學生不愿參加體育鍛煉。在合適的教學時間點,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將音樂融入體育課堂,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利用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引導學生間歇進行身體鍛煉。首先,老師可以收集一些小學生喜歡的歌曲,將這些歌曲的高潮部分剪輯成完整的歌曲。其次,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通過音響把歌曲播放給學生聽,與學生一起找出歌曲中包含的不同片段。再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不同的身體動作,音樂節(jié)奏改變時,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身體動作的轉換。簡單的肢體動作加上變化的歌曲,可以點燃學生對運動的熱情。
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引入平板電腦和移動健身應用
(一)信息化教學工具在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研究現狀分析
在多樣性教學訓練體系的建構過程中, 就學校體育活動而言,人們認為,在學校體育中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激情,同時幫助體育教師提高效率,改進他們教授和學生學習體育概念和技能的方式。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特別適合體育課程,因為它們比較輕,可以很容易地被轉移到體育館或戶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在適當的體育活動框架內使用移動設備,學生很可能會在校外轉移和應用這些設備,幫助他們改變對這些設備的看法,實現他們對體育活動生活方式的有效運用。
在此基礎上,本文的實驗采用大樣本和對照組,并使用了一個適合兒童的應用程序,引發(fā)了直接的體育活動,以期克服以前研究中報告的上述問題。此外,還考察了學生的內在動機。這種類型的“深層”動機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參與的積極程度。內在動機是指從一項活動中獲得的內在滿足感,由四個因素組成,就體育課而言,這四個因素是: ①享受—興趣(從課堂活動中獲得的樂趣和興趣) ,②努力—重要性(在活動中投入的努力和表現良好的重要性) ,③感知能力(從活動中獲得的滿足感)和④壓力—緊張(活動中的壓力和壓力感)。具體而言,本研究旨在評估在體育科技資源有限的學校,將平板電腦及流動應用程式整合在體育課中對學生上述四個體育課內在動機因素的影響。此外,在實驗組內部,研究了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的性別和年級差異。
(二)研究方法分析
在設備的選擇方面,我使用了四款安卓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在研究期間,所使用的應用程序作為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序可以在安卓或iOS的移動設備使用,里面包括66種體操練習,分為三類(現在可以在“兒童鍛煉”中找到) : 加強練習、敏捷練習、柔韌性和平衡練習。支持間歇訓練法和隨機練習的組合,并能夠引導用戶執(zhí)行各種練習程序,提供時間和視頻剪輯,顯示兒童(包括男孩和女孩)演示用戶必須執(zhí)行的各種練習。一旦進入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選擇要么做應用程序建議的鍛煉程序(其中只包括來自一個可用類別的練習) ,要么可以在其移動設備中創(chuàng)建、存儲和執(zhí)行自定義練習程序(從所有練習類別中選擇他們想要的具體練習)。
(三)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考察了兩組兒童在性別比(男女生比例)和年級比(5年級/6年級生比例)方面的獨立性,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考察了兩組兒童在年齡方面的方差分析。在這些分析中,因變量分別是性別、年級和年齡,而組是自變量,在每種情況下測量了學生參加體育課的動機的四個因素。對于每個學生,四個分數(每個分數對應于所使用的工具的一個分量表)是根據他們對各個分量表問題的答案的平均值計算出來的。然后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兩組學生的成績。
(四)結果分析
研究證明,每四個甚至五個學生配置一個平板電腦,加上一個適合年齡、適合兒童的免費健身應用程序,直接引發(fā)體育活動,再加上一個支持性的方法,能夠順利介紹體育教師和學生使用該應用程序,課程也取得了令學生滿意的效果。
然而,這項研究也揭示了學生們在利用平板電腦課程和應用程序中的缺陷,以及他們對健身應用程序應該是什么樣的概念的缺失。對于學生來說,有機會自己選擇練習項目的難度和持續(xù)時間以及休息的頻率和持續(xù)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這個應用程序確實提供了這樣的功能,但是它并沒有被用于研究中,其主要是為了避免學生自己創(chuàng)建一個鍛煉程序的復雜性。如果健身應用程序的設計者想要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激勵性的產品,那么前面這些建議,以及之前提到的學生們在應用程序中的審美元素,都應該被應用程序的設計者考慮在內。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多數學生不需要做勞力活,只需要認真學習。此種情況下,學生們的體能素質不夠,導致學生的身體抵抗力較差,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活動效率。因此,本文中筆者結合多樣化策略,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闡述了提升學生體能素質的途徑,期待學生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體能素質,進而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姚東平.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有效措施[J].體育風尚,2019(11):69.
[2]鐘鳳娟.拓展活動,拓展體質——拓展活動在小學體能訓練中的應用[J].田徑,20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