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社長先生:
您好!
請接受一個來自風車之國朋友的問候。
自從在《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雜志APP上看到了貴刊關于“凡·高求職”的征稿啟事后心情頗不平靜。這其中包括貴刊對我的繪畫風格及藝術(shù)成就的認可、對我的關心……
說實話,我真的不需要再有一份讓自己“過上更好生活的職業(yè)”。作為一個19世紀的過來人、一個典型的被命運摧殘的天才,我跌宕起伏的人生就如同我的繪畫作品中由灰暗到絢爛的極致的色彩變化:從一文不名到被人嘲笑(只賣出過一幅作品《紅色葡萄園》),再到被廣泛追捧,隨隨便便的一幅畫就能拍出上千萬美元的高價(當然,藝術(shù)價值與價格不是一回事)。我再也不是那個曾經(jīng)買不起畫材、付不起房租、看不起病、靠著兄弟提奧資助、窮困潦倒、病困不堪的“怪人”“瘋子”,而是生活光鮮、受人尊敬、人人都想攀附的繪畫大師凡·高先生。
不過,貴刊關于“凡·高求職”的創(chuàng)意策劃還真的引發(fā)了我的思考——除了繪畫,我究竟能做點什么呢?過去,我曾做過礦區(qū)的傳教士、畫店的伙計,還干過一段兼職的美術(shù)教師等,但沒有一項工作能夠像繪畫那樣吸引我、讓我著迷。眾所周知,我的不穩(wěn)定的身體狀況、受過傷的耳朵,還有個人性格等原因也讓我與那些每天朝九晚五、墨守成規(guī)的工作絕緣。
中國有句古語,叫“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貴刊有這個策劃,我索性就在貴刊謀一份“過上更好生活的職業(yè)”吧!我有興趣成為《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雜志或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的簽約作家。根據(jù)本人自身特點與現(xiàn)實狀況,成為貴刊的簽約作家后可以為貴刊開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開設“不凡的凡·高”個人寫作專欄。
“我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是怎樣的?無足輕重,或是古怪的、讓人討厭的家伙——一個在社會沒有,大概永遠也不會有自己位置的人,簡單來說是最下等的人。也許的確是這樣的,但我大概還是想用我的作品去展現(xiàn)我這顆無足輕重的古怪內(nèi)心。
“這是我的抱負,無論如何,它較少源于憤怒,更多地來自愛,較少源于平靜,更多地來自激情。我確實常處于極度的悲慘之中,但我內(nèi)心依舊有平靜的和諧音樂?!?/p>
以上是我于1882年說的一番話,也就是創(chuàng)作《麥田上的烏鴉》的8年前。當時的境況大致如此。但從1890年以后,介紹我和我的作品的書籍、文章、影片等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然而,我想說,真正了解凡·高的人只有凡·高,所以我想通過個人專欄來撰寫我的創(chuàng)作隨筆,介紹我在不同時期的藝術(shù)風格及心路歷程,講述《向日葵》《星月夜》《阿爾附近的吊橋》等作品背后的故事,甚至還可以說說我與包括高更在內(nèi)等印象派畫家之間的塵封往事……讓大家了解一個有血肉、有靈魂,一個真正的凡·高??傊?,我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順便說一句,千萬別擔心我會拖稿,一年12期的撰寫任務對我這樣一個工作投入的人來說簡直不是個事兒。
二是在《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雜志APP上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曾粗略地看過中國義務教育階段人美版一至九年級18冊的全套教材,上面收錄了我多幅油畫作品,還有一節(jié)專門介紹我的課叫“畫家凡·高”。由此可見,中國的中小學美術(shù)教師和中小學生對我還是比較了解的,再加上許多人出于對我多舛命運、“古怪”性情的好奇及道聽途說并以訛傳訛,這就讓我毫不費力地成為一個天然的圈粉眾多的老網(wǎng)紅。
另外,2020年冬春之交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也無意間開啟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中國,美術(shù)線上教育也迎來了自己的新天地。雖然我遠在歐洲,但我可以利用《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雜志APP平臺開展線上美術(shù)教學,加入到“大師美術(shù)課”的行列。在線上為中國的中小學美術(shù)教師進行與“凡·高”有關的教材分析,與他們交流繪畫創(chuàng)作體會、共同探討繪畫技法等,還可以將中小學美術(shù)教材中的如“大師畫我也畫”等課程放到線上,通過網(wǎng)絡直播與中國的同學們一起分享繪畫的樂趣。
三是承接《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在歐洲的寫生活動。創(chuàng)建并經(jīng)營藝術(shù)家之家,能為那些描繪在陽光之下的法國南部的藝術(shù)家提供服務,是我多年的夢想。當年,我在弟弟提奧的幫助下,在法國南部建立了一個叫“黃房子”的藝術(shù)家中心,印象派的高更是那里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客人。他的到來讓我格外高興,我畫過他坐的椅子、住的房間……雖然后來他不辭而別。
現(xiàn)在,那座黃房子、夜咖啡館、阿爾的房間(寫生作品《阿爾的房間》被小學人美版教材“我的小天地”一課選用)、拉庫羅的麥田等畫中景物地都成了當今炙手可熱的文化旅游景點與藝術(shù)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當下的中國繪畫界寫生之風日盛,如果貴刊舉辦師生寫生活動或藝術(shù)夏(冬)令營,來歐洲吧!我將會帶領來自中國的朋友們一起游覽、研學、寫生。相信這是個有趣而美妙的建議。
尊敬的社長先生,我非常欣賞貴國清初畫僧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的畫語,我向您保證——我不會躺在自己過去的繪畫成就的“榮譽簿”上睡大覺,我會借助《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這一寶貴平臺,讓自己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繼續(xù)進行不懈探索,除了汲取日本浮世繪的藝術(shù)特點之外,我還會對古老中國的繪畫進行了解與學習,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進而尋求對自己繪畫風格的突破。如果有新作的話我將會考慮首先在《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上發(fā)表。
關于我的人生簡歷請詳見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shù)》四年級下冊第17課“畫家凡·高”。
以上是我的求職陳述,請貴刊給予認真考慮!
祝您平安!
您的朋友:文森特·凡·高
2020年10月16日
作者簡介:劉憲敬,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qū)長春路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