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盼
第一次做團體輔導的時候,自己還只是一個剛畢業(yè)的學生,那時候自己經(jīng)過了培訓就帶領著一些大學生在戶外做團體輔導,當時的主題是:團結與友愛。一開始的時候我?guī)ьI大家做了破冰活動——找寶藏,大家互相認識,后來分組進行游戲——眉目傳情。后來進行了團隊建設傳乒乓球。整場團輔后大家由膽怯到輕松且熟悉。也許因著這樣的記憶,我被團輔的力量極大的吸引著,寒假還沒開始我就網(wǎng)購了樊富珉老師經(jīng)典的《團體心理輔導》這本書,基于自己參加團輔和帶過少數(shù)團輔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理論基礎
(1)團體心理咨詢與特點
團體心理咨詢室通過團體內(nèi)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diào)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團體心理咨詢的特點:一團體心理咨詢感染力強,影響廣泛,團體心理咨詢師多向溝通過程,二團體心理咨詢效率高,省時省力,三、團體心理咨詢效果容易鞏固,團體產(chǎn)生了一個類似真實的情境,使得成果容易輕易到日常生活中去。四,特別適合于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人群。
(2)團體輔導的技術
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運用的討論技術團體討論,使團體成員對一個共同的問題,根據(jù)資料和經(jīng)驗,互相做合作的深入探討。團體討論的功能,一可以鼓勵成員參與團體事務,激發(fā)參與的動機,二可以引發(fā)成員對團體過程產(chǎn)生興趣,三可以幫助成員明確了解自己和他人立場,不同的地方,學會尊重他人,四,可以幫助成員。不感情用事,能從多個角度理性的思考和判斷。通過團體討論,促進成員充分溝通,使他們進一步同等合作,增強團體凝聚力量。
(3)團體心理游戲
團體輔導的順利進行需要團體能夠良好地運作,而這則需要團體內(nèi)部成員之間的動機和團體的目標緊密相聯(lián)系,使得團體之間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量。而游戲則是這些的火柴,核燃料是一場成功的團體輔導的起承轉(zhuǎn)合。那么在團體輔導當中。這些特點可以帶動于成員記住別人,記住自己成員之間建立信任和凝聚力的初始第二。游戲形式簡單,容易上手,這時候團體建立初期的參與心態(tài)還有一些消極,所以一些容易上手的游戲更加起到鼓勵的作用。
二、游戲設計與銜接
(1)游戲之易
游戲的設置應該簡單且高效,與同學們的年齡特點相符,接近于所進行團體輔導成員的年齡特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是特征,游戲能更加容易上手。容易去操作的游戲,這樣在團體輔導當中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去,能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之初,尤其是破冰游戲,一定要讓所有的同學都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把現(xiàn)場的氣氛帶起來,無論室內(nèi)還是室外,氣氛起初帶起來非常重要。
例如,在我?guī)У陌嗉壷凶鲞^兩次班級凝聚力的團體心理輔導。因為大家都比較熟悉,所以直接進入了游戲通過本組同學的引導用紅領巾遮住眼睛過障礙物。游戲中一開始是不允許各組進行互相干擾,為了游戲的簡易性。
(2)游戲之活
游戲的本身要靈活,靈活的游戲可以使讓同學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游戲的形式要根據(jù)課時的不同設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合作性稍弱到合作性極強的變化這樣在游戲當中。同學們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明確且真實的表達自己,在游戲中釋放自己,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理。
例如,團輔游戲中,有一個解開自己的束縛,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到前面,用黑色垃圾袋將他整個人捆綁,然后貼上各樣的標簽,小組成員發(fā)現(xiàn)在他旁邊的箱子內(nèi)拿到一個詞語標簽并到他的身上拆下一個捆綁物。每人一次機會。這樣的游戲形式新且活讓小組成員合作更加親密且更加有趣。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意義
(1)助人自助
一位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chǎn)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為學生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避免對于學生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xiàn)。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huán)境,這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2)積極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絕不是每周一、兩節(jié)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xiàn)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jīng)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xiàn)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nèi)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要求我們有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有實踐能力,爭取做到每位班主任,人人有一張證書,人人能做團輔,人人能做一對一單獨輔導,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個努力且用心的教師是很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我們精疲力盡的。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肴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jīng)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小學部本部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