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顛張狂草

      2021-11-20 12:37張國擎
      當(dāng)代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賀知章張旭書法

      張國擎

      引子

      “顛張醉素”說的是唐代兩位草書大師張旭與懷素。他們的草書,醉態(tài)揮毫,縱恣狂潑,墨翻云滾,文若天成。從他們的草書作品中,我們能夠體悟到書法那博大精深而又獨絕的個性。如若從線的行為藝術(shù)來看狂草,似乎更有其藝術(shù)魅力,更能讓人感受到狂草線條美的無窮睿智和天意,領(lǐng)略“書法就是線的藝術(shù),一條線的藝術(shù)”(言恭達(dá)《抱云堂藝思錄》語)的精髓?!皶此凭€條的流動,實質(zhì)是書家靈魂的律動”(言恭達(dá)《筆鋒上的家國情懷》語),用一條線的藝術(shù)來概括書法的技藝,再恰當(dāng)不過了。

      歷史讓張旭留下的資料少之又少,我們只能從有限的片鱗碎屑中順藤摸瓜,慢慢揭開這位狂草大師鮮為人知的故事。

      公元705年十月,臨終前的武則天交代:皇權(quán)歸還李姓。緊接著,數(shù)年風(fēng)起云涌,經(jīng)過你死我活的較量,政權(quán)終于在公元712年八月落錘于李隆基。唐開元初年(713年),新皇帝李隆基便將剛剛啟用不到一年的年號“先天”更換成“開元”,原因是他剛上臺就遇上了姑媽(睿宗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李令月)要廢掉他自己當(dāng)皇帝的事件。李隆基不是任人捏的軟柿子,狠策接招,硬拳出手,七月挫敗政變,八月快刀斬草除根:滅掉李令月余黨蕭至忠等四宰相,同時賜死太平公主。太上皇李旦這時也乖巧,干脆下詔:“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先天政變”的姚崇被李隆基請回來拜為宰相。朝堂上,一代賢相、西漢留侯張良之后的張九齡上書姚崇,提醒他:“遠(yuǎn)餡躁,進(jìn)純厚。”姚崇當(dāng)?shù)罡哒{(diào)復(fù)書張九齡納其言:一定在選官用人中消除過去緣親是舉的流弊,堅持以才取人,整頓吏治。這番冠冕堂皇的話讓心地耿直的張九齡一眼就瞧出他的敷衍態(tài)度,竟然當(dāng)場辯駁。張九齡一氣之下,找個借口向皇上請求回家探望久病的母親。李隆基準(zhǔn)奏時提醒他,可否繞道去看望在吳郡的賀知章?張九齡明白,李隆基更換年號,想大展雄姿,需有一批人,賀知章是他的當(dāng)然人選。張九齡家鄉(xiāng)是嶺南韶關(guān),賀知章家在江南,兩者相隔千里且不在一條道上。皇上有旨,張九齡當(dāng)然應(yīng)該遵旨先去江南拜訪年長他近20歲的賀知章。張九齡離京時,兗國公陸象先設(shè)宴送行,托他問候表哥賀知章,并告訴他走海上最快,可以在常熟上岸。張九齡連連說好主意。陸象先又提醒他從常熟上岸可去找去年出任常熟縣縣尉的張旭。根據(jù)《唐六典·三府都護(hù)州縣官吏》介紹,縣尉“親理庶務(wù),分判眾曹,割斷追催,收率課調(diào)”。如此說來,當(dāng)時的縣尉是縣衙對外具體實施行政措施的官員,其職掌包括行政、司法、財政等各個方面,官雖九品,權(quán)力不小。

      張九齡揶揄陸象先:張旭也是您的表弟吧!

      因為張旭任常熟縣縣尉一職,是陸象先舉薦的。

      陸象先是賀知章族姑之子,比賀知章小六歲,是陸元方(宰相,門下侍郎)的兒子,陸元方又是陸柬之的侄子。陸象先大張旭十歲。今人考證陸彥遠(yuǎn)與張旭母親同為陸柬之一妾所生。

      陸氏是當(dāng)時吳郡的旺族。武周時期陸柬之出任宰相,最疼其女兒,即張旭的母親,囑吳郡陸氏破例讓其子女入學(xué)堂旁聽讀書。從此,凡陸氏女子出嫁后其子均可入陸氏學(xué)堂讀書,陸柬之這一遺囑培養(yǎng)了一大批吳郡人才,張旭也算得其蔭庇而成才。陸柬之又是虞世南的外甥,血緣關(guān)系將虞世南與陸柬之以及他們的晚輩賀知章、陸象先、張旭都圈到了一起。在古代,這種關(guān)系是非常重要的。古時取士,講究舉薦,投考者可先拜師,拜師的第一選擇是當(dāng)年的主考官、監(jiān)考官,他們?nèi)绻漳銥閷W(xué)生,你這屆中舉或下屆中舉便不在話下?!俺袩o人莫做官”,其利明白,其弊也得明白,那就是一旦你出了問題,同朝為官的老師也要連坐。滅三族,老師尚且只連帶受苦,外放,降職;誅九族,老師一家均在其列!建立這種關(guān)系在封建制度下,對于廉政是有益的。那時的官員衣錦返鄉(xiāng),族堂宴請,受敬第一杯酒時,族人說的都不是指望你帶多少人進(jìn)官場,而是希望你好好替皇上和百姓謀福,莫株連九族,令整族遭殃!

      張九齡清楚虞世南與陸柬之的親緣關(guān)系,自然明白此行代皇上問候賀知章及陸象先表弟張旭的重大意義,通過他們更可以為皇上網(wǎng)羅到一大批江南才子。

      張旭沒有在常熟縣縣尉任上等待張九齡的到來。他得罪了縣令大人,丟下官印跑掉了。

      這得從江南產(chǎn)的蒲草說起。

      蒲草是生長在南方水網(wǎng)地帶的一種水生植物,又稱菖蒲。這種植物的嫩莖,是道很美味的菜,莖葉是編織蒲席的主要原料。唐代人生活中所用席地而坐的墊子,稱蒲席,主要原料就是這種草的葉子?!抖Y記·雜記上》:“葦席以為屋,蒲席以為裳帷?!逼严鳛楫?dāng)時全國上至宮殿下至平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用量之大,毋庸贅述。

      常熟又稱琴川,有七條河穿城而過。這里水網(wǎng)密織,是菖蒲的重要產(chǎn)地。

      張旭任縣尉是在開元初,領(lǐng)導(dǎo)他的縣令官八品,大一級壓死人。但不知為什么,這位縣令在常熟古老的縣志上并沒有名姓記載下來,而關(guān)于張旭,則明明白白地記著:“張旭,字伯高,經(jīng)陸象先舉薦,先天十一月,朝廷給常熟縣尉。”張旭上任就遇到麻煩。在張旭前面就任的縣令看到蒲草的好利,便將蒲草的民間自由買賣改為官衙代理商收購,再轉(zhuǎn)派給民戶編織,收購成品也由官衙指定代理商,轉(zhuǎn)進(jìn)轉(zhuǎn)出,平白從中盤剝一二道利。這等坐收漁利的代理商不是別人,正是縣令的小舅子。就這樣,縣令小舅子還使鬼點子,以蒲草質(zhì)量分等級進(jìn)行盤剝,扣工錢,搞得割蒲草的人大多數(shù)虧本;編織的一席五息,扣去轉(zhuǎn)利,雙手打出血泡,一天編織一席連碗大麥粥都喝不上。割蒲草的、編織的聚集到衙門找張旭說理。張旭與縣令說??h令不悅:這事不用你管。民眾知情后圍了衙門鬧事,并舉報到吳郡刺史胡元禮那里。胡元禮發(fā)回縣令處理,瞧不起吳郡刺史的縣令,竟然當(dāng)著張旭的面將批文朝火爐里一丟,指令張旭抓鬧事的。心有一桿秤的張旭明白縣令不是好東西,暗里對抗縣令的指令。事情越鬧越大,吳郡刺史胡元禮派人來過問,張旭向吳郡刺史胡元禮道了實情,胡元禮要縣令把小舅子交出來給民眾一個說法。張旭見有這話,先下手為強,指令幾個蒙面人將縣令小舅子五花大綁置縣衙大堂上,再請縣令與胡元禮派代表一起過堂。公堂之上,縣令面對激憤的百姓,只好允許把小舅子押送吳郡。但押送人員由縣令指派。誰知,半路上這幾個押役被人灌醉,縣令小舅子在河里翻了船,人淹死了。張旭得到消息,知道縣令不會放過他,干脆將印一掛,走了。

      張旭棄官而去,剛剛出門就遇上與太平公主話不投機,扭頭跑回吳郡的賀知章。倆人在碼頭上,話沒說兩三句,賀知章拉上張旭再度上船。這回去了哪里?依賀知章的話,船頭朝北去,無水處上岸;岸上汗血馬,載我乘風(fēng)還;桀驁不馴處,爾汝醉鄉(xiāng)漢。一路喝酒論詩,揮毫潑墨,不覺間到了鄴城。賀知章要在此久留,張旭一路上沒少聽賀知章說,中原有個潁川郡,春秋屬許國,戰(zhàn)國歸魏國,那里的臨潁公孫氏出了一位將劍術(shù)糅入舞蹈的美女,其劍舞姿美,劍風(fēng)裹云,人稱公孫大娘,她長年在鄴城銅雀臺設(shè)臺舞劍為生。世上許多事,就怕撞個巧。兩人走在大街上,賀知章突然對著前面一位身段頎長、步態(tài)矯健的婦女喊起來,公孫大娘!公孫大娘輕盈轉(zhuǎn)身,嗓音柔潤,驚得張旭瞪眼打量:這女人眉清目秀,臉色腴嫩,不知其年紀(jì),還以為是青春少女。賀知章呼其師傅,張旭也跟著喊師傅。公孫大娘倒也不客氣,朝兩人還禮后,便一路閑話向客棧而來。到了客棧,公孫大娘向店家道,這倆人的賬都記我名下。賀知章連連說不必,會有人來結(jié)賬的。公孫大娘眉毛一挑:你是說官家來付?不必!咱們自己的事,不摻那渾水,不清爽。張旭樂道,師傅會說南方話?公孫大娘道,我那先生是江浙人,與你們老鄉(xiāng)。張旭再想問,賀知章暗中拱拱,低語,人不在了,別提了!安頓好后,公孫大娘邀兩人來到后院空地,觀她舞劍。只見公孫大娘的劍:出入璀璨奪目,猶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像江海凝聚的波光。

      張旭看呆了,情不自禁地跟著動起來。賀知章見張旭如此好學(xué),便道,空手模仿有什么意思?不如向店家借柄劍去。張旭擺手道,我是順師傅的劍姿學(xué)著如何走筆!果然,再次觀看公孫大娘舞劍時,張旭手里拿了一支碩大的筆,順著公孫大娘的身姿或前或后,或斬或緩,或挺或退……數(shù)日下來,賀知章問張旭,公孫大娘有幾十部舞曲,你最喜歡哪一部?張旭說,公孫大娘跳《西河劍器》舞時,我手里的筆就順?biāo)?,不由我支配了。好!你不妨用一次墨?張旭不愿意,他覺得還需要用虞世南孫過庭的草書再糅合糅合。賀知章不高興地道,我的草書沒你可汲取的?說罷,他看著張旭發(fā)怔的表情,哈哈哈大笑道,后生可畏矣!

      在賀知章與店家的支持鼓動下,客棧的四壁成了張旭狂草的練習(xí)紙!當(dāng)他們南下返程時,客棧墻壁從里到外都被張旭涂抹了數(shù)遍??腿撕闷妫昙仪「吲d地說,這是本店的榮光。張旭逗留此地期間,府臺大人過來看望賀知章,高興的正是這滿壁的“涂鴉”,府臺不解:賀大人、張大人乃國家棟梁,你這小小的店家,何方祖宗積德,修來此福?據(jù)說,這家客棧在北宋初年還開著,墻壁上還有張旭狂草的痕跡。史載,開元年間,京都一帶客棧酒家有空壁處,不少見張旭狂草遺跡。

      蘇州是唐代設(shè)江南道后定名的,在此之前稱吳郡。李隆基在天寶元年(742年)將蘇州恢復(fù)舊稱吳郡。那時的蘇州人極少稱姑蘇或蘇州的,都稱吳郡,呼吳中、吳縣。這吳郡轄下有個常熟縣在海邊上,翻開當(dāng)年的歷史地圖,明明白白標(biāo)著:從常熟向北是海灣,向東是吳郡、上海。上海在當(dāng)時是陸地伸向海里的一個角,住兩三戶人家,用竹竿在水里插成柵欄逮魚維持生活,后人稱這種逮魚的方法為“滬”。從那里下海,稱“上?!薄=裉斓哪贤菚r還在海里。長江入??谟袀€小島,相當(dāng)于今天的崇明島,當(dāng)時叫靖江島(即現(xiàn)在的靖江市。歲月讓長江上游水帶來的沙子填實了靖江島北邊的水道。于是,靖江島與北岸陸地相連成長江北岸)。靖,形聲字,“立”為形旁,“青”為聲旁,意為平定、安定,長江至此安定。緊挨著長江口靖江島南岸的是常熟,這是當(dāng)時長江口臨海的大城市,有個港口叫暨陽(即今天的張家港),與靖江島隔岸相望,歸常熟管轄。

      張九齡坐的是官船,到了暨陽港口不停泊,過關(guān)卡也不用換船,由引船引進(jìn)內(nèi)河,馳入常熟市區(qū)的驛站碼頭。張九齡帶著皇上的口諭,也等同欽差大臣,不能馬上下船,需待官員到碼頭迎接。縣令不在,驛官代縣令前來迎接張九齡,入驛站好酒好菜地招待。三杯下肚,張九齡疑問道,照理縣丞(即縣令)不在,縣尉是必到的呀!驛官趕緊解釋:你是問伯高?就是縣尉張旭,我們喊他季明大人。按理他是應(yīng)該來,但他丟下官帽跑了,已經(jīng)有些日子了。近期聽說他回來了,在吳郡快活著,有個叫賀知章的與他好得很。兩人邀三朋四友喝酒、揮毫,甩瀟灑,擺騷勁(吳語,意與風(fēng)流相同),名氣大得很了。張九齡原本是關(guān)心張旭在這里干得如何,得知如此消息,自然要將他記入名冊,帶回京城孝敬皇帝去。

      張九齡還從驛官那里得知,吳郡第一熱鬧地是齊門。齊門的來歷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戰(zhàn)勝齊國時擄三千齊女禁閉的地方,當(dāng)年高高的舊樓臺還在。齊門旁邊就是蘇州水關(guān)的蔞門,向東是金雞湖,吳地人出門就是坐船,水路將吳郡的塘、兜、漾、河、湖連在一起,適意得很,人要到哪里,船就能行到哪里。再過幾天就是菖蒲節(jié),吳地人將端午節(jié)叫作菖蒲節(jié)。上江楚國紀(jì)念屈原朝江里投粽子,下江吳郡朝江河湖漾里投粽子是紀(jì)念伍子胥,時間都是五月初五。菖蒲節(jié)期間舉辦龍舟賽,金雞湖是賽區(qū)之一,齊門與蔞門都能夠觀賞到金雞湖上的龍舟賽。吳郡文人騷客相邀在這個時間到齊門樓上看龍舟賽,喝酒吟詩,觀舞揮墨。這是一個再快活不過的愜意事。張九齡問清楚后,請驛官代他向賀知章等人投帖。驛官高興地接受,說只需投賀大人一位,其他人便聞風(fēng)而至。

      臨出發(fā)前,郡衙來人告知,今年的菖蒲節(jié)顯得格外特殊。昆山縣令萬齊融是詩人,前幾年唐中宗李顯皇帝在位時,他曾馳名京都。今年他出面邀請當(dāng)年一起熱鬧京都的賀朝、包融、邢巨諸人來吳郡參加菖蒲節(jié)。揚州的張若虛聞訊后又拉了一些詩人趕來。吳地許多才子佳人自然不愿放過這個熱鬧。而今年菖蒲節(jié)詩會的真正發(fā)起人正是賀知章,他的目的是以詩會友,旨在力推一位剛直不阿,為百姓壯膽的詩人張旭。

      菖蒲節(jié)期間,整個吳郡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張燈結(jié)彩的齊門樓臺成為賽詩的主會場。臺上豎起數(shù)塊墻壁似的大板,每塊板上都有魚卵紙(又稱蠶繭紙,比宣紙早出現(xiàn)的書畫用紙),面對觀眾置放12張案臺,每張案臺鋪上毛氈,再鋪魚卵紙,擺放著吳郡產(chǎn)的沉泥硯,擱著湖羊毛筆、墨缸。每臺沉泥硯前有兩位丫鬟輪著研墨,墨液濃后傾入墨缸,以備書家即興揮毫之用。

      吳郡理政有“讓德之風(fēng)”,“行清靜之政”,且年已64歲的州牧梁惟忠剛剛以“雅相器重,復(fù)以上聞;尋加朝散大夫”。此時,他以吳郡刺史身份與賀知章、張若虛一起拉著手上臺。梁惟忠說,這么多才子詩人相會于吳郡,他聞而前來祝賀:唐詩經(jīng)過近百年的醞釀,終于迎來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詩于是挽起狂風(fēng),掀起巨浪,以磅礴于天地的雄渾登上了詩壇的制高點。尤為可貴的是賀知章、張旭、張若虛和包融,還有在場其他的詩人,大多數(shù)是江浙一帶人,你們的詩才光芒四射。你們與詩壇上獨絕千古的巨人比肩而立,相視而笑,各自以斑斕的色彩裝點著盛唐的百花園。在傾聽盛唐諸大家的高山流水、陽春白雪之前,請先讀一讀這些詩人的詩,就像夏夜靜聽吟風(fēng)弄月之小曲,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梁惟忠的開場白后,詩賽正式啟動,誰先來?一陣你推我搡過后,賀知章與張若虛被首推至臺前。兩位又相互謙讓一陣,張若虛即興開場,他眺望遠(yuǎn)處的江河湖汊高歌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這一開場,將大家的情緒鼓漲起來。賀知章自然趁潮頭朝前推,不失他那愛飲酒、愛聊天、愛開玩笑的天真相,提著酒壺,搖搖晃晃,抿上一口,嘴里喊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苯又掷瓘埿裆吓_,對其吟道,“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錢?!睆埿褚膊蝗?,奪過賀知章手里的酒壺,仰天一口氣咕嘟咕嘟喝了個飽,也不吟了,起到墻板前,朝姑娘們喊道,抬墨缸來!姑娘們沒有聽明白,刺史梁惟忠大步上前,喊侍者幫助,親自抬起墨缸來到張旭面前,梁惟忠知道張旭,更知道張旭在常熟的故事,恭敬地請張旭取筆。張旭看看,嘴里嘟囔一句,手朝頭上一拉,摘了冠,朝地上一丟,右手握住頭發(fā),朝墨缸里一浸,提起來就朝板壁上沖去,一陣狂舞,只見雪白的世界有條烏龍在飛翔,須臾,一幅巨大的作品誕生了。

      梁惟忠與賀知章異口同聲讀出:“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勞歌。笑攬清溪月,清輝不厭多?!?/p>

      又是贊聲雷動。

      這時,有人跳上臺來,自報家門說是代表公孫大娘前來祝賀。舞劍高手公孫大娘被皇上請進(jìn)宮去,出入不方便,派徒弟斐旻做代表,來一場劍舞。只見寒光裹日,青鋒逼人,團(tuán)團(tuán)花朵迎春意,簇簇云絮散暖風(fēng)。雖與公孫大娘的劍舞有別,但不失高水準(zhǔn)。張旭又喊上一壇酒,酒后揮毫將場上板墻全部狂草一番……

      這場熱鬧一直持續(xù)到午夜過后,月上中天。

      據(jù)吳郡后人著書記載,這場詩會本應(yīng)由賀知章收官,但賀知章被推為“吳中四士”之首,當(dāng)然不便。張若虛也不宜,于是仍然由刺史、朝散大夫梁惟忠來收場。又是一篇精彩演說,他報出了此次詩賽的前四名,分別是: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賀知章、張若虛名氣之大,四海有聞,張旭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包融所傳詩不多。其中詩作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梁惟忠說,“四士”性格狂放,詩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透露著我們這個時代新的氣息、新的情趣,體現(xiàn)了唐詩從初唐到盛唐過渡的特色。他特別提到張旭,有詩句道:“張公性嗜酒,豁達(dá)無所營,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露頂據(jù)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绷何┲姨岣呱らT道,張旭字季明,賀知章字季真,人稱他倆在一起,既明又真。民間早就有將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公孫大娘(或稱其徒弟斐旻)的舞劍并稱“三絕”的說法。

      “吳中四士”從此飛馳神州。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說:“張旭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重要的人物。他創(chuàng)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現(xiàn)方向發(fā)展的一個極限,若更自由,文字將不可辨讀,書法也就成了抽象點潑的繪畫了?!?/p>

      張旭的草書看起來很顛狂,其實章法卻是相當(dāng)規(guī)范的。他的草書是在張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礎(chǔ)上兼收并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筆法,經(jīng)自悟升華后再獨創(chuàng)出來的。細(xì)觀察其書體,絕無不規(guī)則的涂抹,細(xì)微的筆畫、字間過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恰有變幻莫測、驚世駭俗的瀟灑磊落。人稱張旭的草書是在激越情感牽動下加快節(jié)奏,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龍盤,產(chǎn)生一瀉千里之勢。他在線條的動感和質(zhì)感上加入了盛唐的藝術(shù)氣息,形成了自己獨特狂放的草書風(fēng)格。

      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幽閑鼓吹》(唐·張固著)中說張旭在常熟做縣尉時,給一老翁的訟案寫了份判決書。老翁拿到手后,過了幾天又來向張旭請求重寫。張旭不悅:判決無錯,這公堂判案文書焉是說重寫就重寫的?老翁回答,我不是想再打官司來擾亂公堂,而是你判決書寫得實在好,有些字寫得很有特點,用筆非常奇妙,就想留著收藏。張旭聽這話很高興,便與老翁攀談起來,得知老翁家中有先父遺墨,隨同前往一睹為快。果然,這位老翁的先父墨跡令張旭驚呼:“天下最佳工書也?!睆埿窆Ь吹叵蚶衔陶埱蠼栝啞@衔绦廊煌?。張旭回到衙內(nèi)立刻展讀,發(fā)現(xiàn)這位前輩在楷行草書上多有突破性創(chuàng)造,于是下了決心,靜心觀讀,日夜臨摹約有月余,最后竟以老翁先人筆法重書判決書交與老翁。令人稱奇的是,從那時開始,張旭在公文上不再隨意用草體,筆筆工整楷體,一絲不茍,人稱張旭工楷行有虞世南遺風(fēng)。

      張旭有個鄰居,家境貧困,聽說張旭性情慷慨,就寫信給張旭,希望得到他的資助。張旭非常同情鄰人,便在信中寫道:您只要說這信是張旭寫的,要價可上百金。鄰人照著他的話上街售賣信件,果然不到半日就被爭購一空。

      唐代李肇著《國史補》(又稱《唐國史補》)說,張旭將得到筆意的感悟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的學(xué)生崔邈、顏真卿等人,并告訴他們,在諸多書體當(dāng)中,草書是一種特殊書體,除本身特征外,它還兼含有其他書體的美學(xué)素質(zhì),可稱為書法藝術(shù)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書體。張旭最偏愛草書,尤鐘情于狂草??穹挪涣b的線條、大起大落的節(jié)奏、攝人心魄的氣勢及變幻莫測的空間,書罷將筆一擲,仰面朝天一吐氣,一種莫名的快感油然而生。他還說,狂草的表現(xiàn)力極其豐富,令他每每忍不住信馬由韁地尋求超越,隨即獲得放浪形骸的快意和心靈無所掛礙的自由。

      張旭特別注重生活細(xì)節(jié)對書法的影響。擔(dān)夫在路上爭道,鼓吹手各種樂器之間的配合,乃至公孫大娘舞劍,都啟迪他注重書法創(chuàng)作中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那種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擔(dān)夫爭路告訴我們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布局和章法,首先要讓單字筆畫的長短、粗細(xì)很好地搭配、穿插、相讓,默契配合,才能夠達(dá)到整體的美感。單字如此,整篇結(jié)構(gòu)的字與字之間更是如此,更需要擔(dān)夫爭路式的謙讓與配合。樂器演奏時,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才能展現(xiàn)和諧的整體感,以達(dá)到勝似天籟、超越天籟的效果。這都是張旭觸類旁通得到啟迪的故事,也是常人不及他的地方。

      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在《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中有張旭的一段自述,回憶其舅陸彥遠(yuǎn)如何教授他筆法,而他又以此傳授顏真卿:

      予傳授筆法之老舅彥遠(yuǎn)曰:“吾聞昔日說書,若學(xué)有工而跡不至。后聞于褚河南曰:用筆當(dāng)須如印泥畫沙,思而不悟。后于江島遇見沙平地凈,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dāng)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真草用筆,悉如畫沙,則其道至矣。是乃其跡可久,自然齊古人矣。但思此理,以專想工用,故北點畫不得安動。子其書紳?!?/p>

      在蔡希綜的《法書論》中,也有與之相類似的記述:

      仆嘗聞褚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北所以久不能悟。后因閱江島間平沙細(xì)地,令人欲書,復(fù)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嶺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于古人。

      說這段話的主體已經(jīng)是張旭,向褚遂良(褚河南)學(xué)筆法的已經(jīng)不再是陸彥遠(yuǎn),而是張旭。對筆法的體悟,也是張旭自己了。

      張旭書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筆法和豪放不羈的性情,開創(chuàng)了狂草書體的典范。張旭以獨特的狂草書體,在名貴的“五色箋”上,縱情揮寫了南北朝時期兩位文豪謝靈運與庾信的古詩共四首。作品落筆力頂千鈞,傾勢而下,行筆婉轉(zhuǎn)自如,有急有緩地蕩漾在舒暢的韻律中。其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有著飛檐走壁之險。草書最見功底之處就在于其美是信手拈來,一氣呵成,給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張旭對中國書法的最大歷史貢獻(xiàn),就是他開創(chuàng)了書法技藝公開授課。

      據(jù)史料介紹,在張旭之前,書法基本都是靠家族、父子私授,筆法基本不傳外人。所以,我們仰視書法史上的杰出大家時,幾乎都能夠觸及他們身后強大的家族式書法群。比如,草書創(chuàng)始人張芝,究其源頭能尋到祖舅輩的史游。而張芝又與弟弟張昶、姐姐的孫子索靖連成一脈相承的大書法家群。蔡邕雖然也收了一些徒弟,但他的書法精髓都傳給了小女兒蔡文姬。衛(wèi)氏更厲害,家族傳延繁茂,出了一大批名家:衛(wèi)凱、衛(wèi)瓘父子,衛(wèi)瓘之子衛(wèi)恒、衛(wèi)處,衛(wèi)恒之子衛(wèi)操、女兒衛(wèi)鑠。衛(wèi)夫人衛(wèi)鑠與王氏書法大家族的后人王羲之父親王曠是表親,所以王羲之有幸作為衛(wèi)鑠的學(xué)生,與衛(wèi)鑠兒子李充一起學(xué)習(xí)書法。從王羲之開始,這一脈出了王獻(xiàn)之、王詢、羊欣、王僧虔、智永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書法歷史的王氏大家。虞世南拜智永為師學(xué)習(xí)書法,王派書法由虞世南一脈轉(zhuǎn)延至陸柬之、陸彥遠(yuǎn)、張旭。當(dāng)然還可以提到歐陽詢、歐陽通父子,也是家族式的書法傳授。張旭之后,家族式的傳授也并沒停止,比如蘇軾、蘇轍兄弟,蘇軾、蘇過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吳激(米芾的女婿)、王庭筠(米芾的外甥),文徵明一門三父子,等等。這一現(xiàn)象直到民國才真正改變。

      唐代張彥遠(yuǎn)輯《法書要錄》就記載了許多張旭為徒弟授課的故事。

      張旭隨賀知章來到洛陽,就住在裴儆家中。裴儆雖在書法上悟性不大,但好學(xué)春秋公子格調(diào),仿魏晉風(fēng)度。裴氏是個大家族,府上占地面積大。賀知章這個人坦蕩,好交友,一到洛陽,那班詩朋書友聞訊蜂擁而至,賀知章便拉他們到裴府。裴儆不僅免費給賀知章、張旭好吃好住,還熱情接待賀知章、張旭帶來的朋友。酒足飯飽,賀知章給張旭攬事兒,直言不諱地告訴大家,寫詩,張旭不如他,而寫字,他不如張旭。賀知章這么說,張旭也就當(dāng)仁不讓地開始展現(xiàn)他的書法技藝。張旭吩咐將裴儆家的屏風(fēng)或墻面釘上加厚的魚卵紙,作為示范墨板。裴儆讓仆人提前安排丫鬟們花幾個時辰磨出墨,供張旭書法教學(xué),地上鋪開魚卵紙,供學(xué)生們練習(xí)。初來乍到的人立刻就被這一陣勢鎮(zhèn)住了,誰也不敢上前,你看我,我看你,你推我搡。賀知章笑問,這里誰是你的徒弟?。繌埿窕氐?,我這里沒有師徒之別,在書體面前,誰都是徒弟,我只是比你們多用功了幾天,現(xiàn)在就把這體悟傳給你們,來,站在門外的也進(jìn)來,這地上鋪的紙不夠,大家輪著上。這么招呼,還是沒人上來,張旭硬拉出剛剛徒步數(shù)月從外地來趕考的蔣陸與蔣潞叔侄倆。叔侄倆還是朝后退,賀知章就生氣地說,你們不愿意?那來干什么?!考生七嘴八舌地說,誰都明白字的重要性,考官第一眼看中你考卷上的書體,就是你的幸運。如今陸元方書體正盛,賀知章與張旭是陸氏家鄉(xiāng)來的,況且張旭的書體早從客棧飛遍京都,誰不想好好學(xué)幾招?張旭道,那就上,還怔著干嗎?莫非有緣由?不妨說出來。這群考生七八人齊刷刷下跪:考生們都是貧寒出身,能趕到京城參加考試已經(jīng)非常不易了,現(xiàn)在有的考生連吃飯都成問題,用這么昂貴的紙,加上束脩,哪個也負(fù)擔(dān)不起啊!聽罷,張旭大笑起來。賀知章示意張旭表態(tài)。張旭看看裴儆,向大家說,我教大家筆法不收費用,誰來學(xué)都可以,這筆墨紙硯都是裴府的,裴相公什么態(tài)度,我就不敢說了。旁邊的裴儆趕緊推出賀知章。賀知章想試試裴儆到底有多大海量,便開口說,張長史開口就說授筆法不要你們納束脩,天下第一等破天荒的大好事,我們裴相公一定也是要大發(fā)慈悲的,我看,這等好事也得有個量化,別讓那南郭先生來濫竽充數(shù),騙吃騙喝。你們說是嗎?制定個規(guī)矩:凡來跟張長史學(xué)筆法、請教筆意者,只要張長史在,都可以,裴府提供一餐午飯。如果學(xué)有長進(jìn),經(jīng)張長史考核后,能獲裴府兩餐,甚至可以留宿裴府,與張長史徹夜交流。如此可好?

      裴儆大聲宣布,就照此辦!

      后人載于書中,張旭公開的弟子是吳道子。

      并傳于徐浩——皇甫閱——柳宗元——方直溫、賀拔惎、寇璋、李戎。

      并傳于劉禹錫。

      并傳于顏真卿、鄔彤——懷素。

      并傳于裴儆。

      并傳于李陽冰——韋玩——李白。

      并傳于韓滉。

      并傳于魏仲犀。

      并傳于崔邈——褚長文——韓方明。

      并傳于蔣陸及其從侄野奴。

      再傳弟子中就數(shù)懷素書法成就最大,李白、柳宗元、劉禹錫均以詩文著稱于世。李白留下《上陽臺貼》見證了他與張旭的師徒之誼。

      數(shù)年后的天寶五年(746年),就任長安縣縣尉的顏真卿聞?wù)f張旭開課廣授筆法,且不收束脩,特意素裝簡服前往裴府,一來探個虛實,二來求教筆意。雙方見面,自然是顏真卿先習(xí)字示筆,張旭認(rèn)真看罷,詢問之下,顏真卿才吐露實情:他3歲喪父,靠舅家支持。13歲時舅父殷踐猷辭世,他隨母親南下投靠吳縣縣令外公殷子敬,在吳縣聞張旭、賀知章大名,外公殷子敬曾帶他拜會過陸氏,今聞先生廣施學(xué)問,前來瞻仰。言談之際,張旭鼓勵并授意顏真卿優(yōu)先用紙。顏真卿連連擺手:不敢費這么好的紙墨,說心里話,身為縣尉,也付不起這束脩。旁邊有人說出顏真卿的情況,說到他用樹枝在地上劃,練筆形,張旭點頭應(yīng)道,看得出,下的是硬功夫。裴儆連連表態(tài),莫說費些魚卵紙,就是金紙,用在你們這些國家棟梁身上,也值!

      后人著書稱,顏真卿在五十歲以前的書法歷練中,初步確立了“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年)張旭授筆法于38歲的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么在此以前的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他的傳世之作少,僅如天寶元年所寫的《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所寫的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顏真卿在書學(xué)方面已有了相當(dāng)?shù)男摒B(yǎng)。當(dāng)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時,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lǐng)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xí)所悟?qū)Υ鹑缌?,使張旭深以為然。顏真卿志向高遠(yuǎn),以期“齊于古人”。張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筆法。

      接受張旭的筆法后,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天寶五年之后的五年(或作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照張旭的指引,刻苦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后,顏真卿書碑漸多,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

      據(jù)說張旭寫草書時,要喝得醉醺醺,狂呼大叫瘋跑一氣,然后才趁著酒勁兒拿起筆來一揮而就。眾多研究者認(rèn)為,張旭大醉后手舞足蹈,七情六欲盡泄,喜怒哀樂綻放。酒幫助張旭排除雜念,進(jìn)入忘我的境界,書法催發(fā)他的天性。其行為毫無顧忌,天性溢于筆墨,瞬間發(fā)揮無遺。無論墻壁、屏風(fēng),隨處即書,作品自然飄忽而神逸超常。

      其實細(xì)想便可明白,大醉狂書之說并非張旭的本意,那只是戲說而已。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shù)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癡,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fēng)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p>

      故而《書概》中曾曰:“張長史書悲喜雙用?!闭f他每每酒酣之時,生活也透露出一種浪漫主義情懷,更有超然物外的瀟灑之態(tài)。這正使他具備了“顛”性,達(dá)到了以“顛”取韻,以“狂”取神的境界。這種“顛”性使得張旭敢于在大庭廣眾之下不受理性的束縛,縱意揮毫,將自己的主觀情感在草書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借酒將腦中的意象通過線條變現(xiàn)出來。《廣川書跋》中講:“觀其書者,如九方皋見馬,不可留于形似之間也。方其酒酣興來得于意會時,不知筆墨之非也,忘乎書者也。反而內(nèi)觀,龍蛇大小,絡(luò)絡(luò)其中,暴暴乎乘云氣而迅起,盲風(fēng)異雨,驚雷激電,變怪雜出,氣蒸煙霞,忽萬里則放乎前者,皆書也。豈初有見于豪素哉!”

      從常識上講,狂草的創(chuàng)作,書家通常是充滿激情,或是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心境完全展開,借狂草來表達(dá)情感和情緒,不受字形的限制。這種情感和情緒的爆發(fā)則來自長期的積郁,將嬉笑怒罵融入點畫,如噴、如濺、如畫、如染,形而無則,合乎法理。

      關(guān)于書法和情感的關(guān)系,東漢蔡邕在《書論》中講“為書之體”,可以表現(xiàn)“若愁若喜”之形。韓愈的《送高閑上人序》中,在肯定張旭的“情炎于中,利欲斗進(jìn)”“勃然不釋,然后一決于書”的同時,對比地指出了釋高閑和張旭的區(qū)別:“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于世,必淡然無所嗜?!痹谶@一點上,釋高閑和懷素卻有著共同之處。懷素《自敘帖》就說自己“幼而事佛”“性靈豁暢”,并有“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之句,可見懷素也是以“淡泊”為懷的。

      張旭死后,大家都很懷念他。杜甫入蜀后,見張旭的遺墨,萬分傷感,寫了一首《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詩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難得。及茲煩見示,滿目一凄惻。”常熟人民紀(jì)念張旭,直到今天,城內(nèi)東門方塔附近還保留著一條“醉尉街”。舊時,城內(nèi)還曾建有“草圣祠”,祠內(nèi)有一副楹聯(lián):書道入神明,落紙云煙,今古竟傳八法;酒狂稱草圣,滿堂風(fēng)雨,歲時宜奠三杯。表達(dá)了邑人對這位草書之圣的深深崇敬。張旭洗筆硯的池塘也曾長期保留,稱為“洗硯池”。蘇州將興建張旭草圣祠,位于唐寅墓西側(cè),全部采用古建筑材料,將草圣祠建成類似浙江紹興蘭亭的建筑,展示張旭書法藝術(shù)成就,并使其成為國內(nèi)外文人雅士筆會場所。

      草圣張旭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光榮。其狂草藝術(shù)是對前人草書藝術(shù)的總結(jié),當(dāng)然更重要的是總結(jié)后的創(chuàng)造,這是張旭書法的主體。

      責(zé)任編輯 于文舲

      猜你喜歡
      賀知章張旭書法
      詠柳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三不先生”賀知章
      The Three-Pion Decays of the a1(1260)?
      書法欣賞
      打針
      餓了么張旭豪:不成功無意義
      湘西| 洛阳市| 淮滨县| 阿尔山市| 潞城市| 无极县| 双牌县| 长子县| 法库县| 南丹县| 综艺| 繁峙县| 安庆市| 柘城县| 平邑县| 江达县| 文安县| 陈巴尔虎旗| 黄梅县| 吉木萨尔县| 苍南县| 宁阳县| 衡山县| 资兴市| 自贡市| 乐山市| 遵义市| 遂宁市| 怀化市| 阳城县| 南宫市| 琼中| 汤阴县| 长春市| 鸡泽县| 无棣县| 偏关县| 邵阳县| 锦州市| 辛集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