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權(quán)
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講政德、立政德,更是對領導干部的明確要求。我國自古以來有明德尚廉、守正不阿的風骨傳統(tǒng),造福一方、名留青史的官員不勝枚舉。其中,明代刑部尚書喻茂堅,堅持以德為本,把高尚的人格操守和道德品格作為人生準繩,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深受百姓愛戴,成為政德楷模,其事跡廣為傳頌,即使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
為挖掘喻茂堅的歷史素材,筆者專程前往南京圖書館,在茫茫書海中查閱了《中國地方志集成》《明實錄》《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河間府志》《貴州通志》《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銅陵縣志》《明代方志選刊》《浙江通志》《明史》《真定府志》《閩書》《福建通志》《鄖陽府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臨海縣志》《福州府志》等史書、志書共100多冊,收集了喻茂堅的許多事跡材料。
喻茂堅,字汝礪、月梧,號心庵,明成化十年( 1474)二月出生于重慶府榮昌縣(今重慶市榮昌區(qū))壇坡灘。明正德二年(1507)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名列十二名。正德六年(1511)參加會試和殿試,中三甲三十二名進士。正德七年(1512)任南直隸池州府銅陵知縣,后歷任浙江臺州府臨海知縣、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陜西巡按、大理寺卿、刑部侍郎等職,官至刑部尚書。他一生剛正不阿、清廉傳家,以己身為表率,教導后世子孫行正路、做正事,成就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高尚人生。
明大德,敢于擔當
正德十三年(1518),喻茂堅任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正是明代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時期。明武宗怠于政事,喜好游獵,朝政全掌握在宦官劉瑾等人手中。在劉瑾慫恿下,明武宗下旨南巡。皇帝的輕率舉動引起朝臣們激烈反對,紛紛上疏諫止,喻茂堅也毅然上疏進諫。明代王陽明在江西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有扭轉(zhuǎn)乾坤之功,但由于明武宗周圍宦官們的欺蔽,王陽明有功卻無賞。喻茂堅知情后,專門上疏奏明王陽明的功績,最后王被封為“新建伯”,去世后還得到“文成”謚號,這都與喻茂堅的不畏人言、正直敢言、伸張正義有著一定關(guān)系。
明嘉靖元年( 1522),喻茂堅任陜西巡按,負責調(diào)查總兵李隆唆使軍兵殺害巡撫許銘一案。他秉公執(zhí)法,將大有背景的李總兵繩之以法,并上疏建議在這里復設總督一職。由于他的上疏涉及彈劾內(nèi)閣大臣、各部長官,因此觸怒權(quán)貴,被貶職遷官,但他的奏疏廣為傳頌,人稱“中興第一疏”。喻茂堅先后任真定知府、河間知府、貴州左參政、福建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和陜西左布政使,遍及半個中國。他嚴懲貪官污吏,平反冤假錯案;保疆衛(wèi)國,立下卓越功勛。嘉靖二十四年(1545),喻茂堅奉旨查辦楚愍王被世子朱英耀刺殺一案。他以國為重、不徇私情,秉公處死世子朱英耀,受到明世宗贊賞,世稱“漢廷老吏,當代法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喻茂堅升任刑部尚書,負責法律監(jiān)督事宜。不久,便發(fā)生奸臣嚴嵩陷害夏言之事。夏言與嚴嵩是老鄉(xiāng),都做過內(nèi)閣首輔,但兩人并不和睦。其時,夏言力主收復河套地區(qū),并極力推薦陜西總督曾銑主其事。起初,明世宗朱厚熄表示同意,但其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忽然變卦。嚴嵩就趁此機會向世宗進言,力陳不可收復河套,夏言是收受了曾銑的賄賂才有此主張。世宗為嚴嵩讒言所蔽,要將夏言處死。此時,喻茂堅敢于與炙手可熱的嚴嵩碰硬,援引《大明律>中“議貴”“議能”等款請代其死,并向世宗進諫說“人可以殺,但國體宜惜”,請世宗從尊重國格出發(fā),不要做200年來第一個殺宰相的皇帝。明世宗不聽,于十月將夏言處死,并治喻茂堅為夏言開脫之罪,除將喻茂堅與左都御史屠僑訓斥一頓外,還罰他們停俸半年以示懲戒。
守公德,勤政為民
正德九年(1514),喻茂堅調(diào)任浙江臺州府臨海知縣,力革當?shù)啬缢琅畫氲穆?。在?年,喻茂堅自己出資獎勵生女孩的家庭“布一丈三尺,米五升”,拯救女嬰萬計,凡被其所救活的女嬰皆被喚作“喻女”。百姓為懷念他的恩德,特地為他修建了生祠,至今臨海碑碣猶存。嘉靖十八年(1539)十月至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喻茂堅擔任陜西左布政使期間,保疆衛(wèi)國,立下卓異功勛;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鄖陽巡撫,嘉靖二十一年( 1542)三月任應天巡撫,嘉靖二十二年(1543)九月任南京大理寺卿,嘉靖二十三年(1544)五月任刑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1545)閏正月任刑部左侍郎,他都能恪盡職守,巡行天下,撫軍安民,確保一方百姓平安。
在刑部尚書任內(nèi),喻茂堅主持重修了《問刑條例》。《問刑條例>與《大明律>都是明代極為重要的法律,而且因《大明律》不得更改,《問刑條例》往往被立法者賦予反映司法實踐新成果的功能。喻茂堅認為上一次修《問刑條例》還是在弘治年間,若不重修,危害無窮?!睹魇贰ば谭ㄖ尽分刑岬?,《問刑條例》跟不上社會發(fā)展導致司法混亂,喻茂堅多次上書堅持重修。經(jīng)過他的不懈努力,《問刑條例》得以重新修訂。這部法典增加了嚴懲官吏等內(nèi)容,與《大明律》相互配合,維護了當時經(jīng)濟社會的穩(wěn)定。
嚴私德,為官清廉
嘉靖二十五年(1546)七月,喻茂堅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主持修漕期間,他及時疏通淤塞河道,并親自前往工地巡查,對潰堤河道進行維修治理。因管理有方,節(jié)省修漕白銀10余萬兩。對于這筆巨額工程結(jié)余款,他不僅絲毫不染,反而四處籌措銀兩,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為當時遭受水災的廬州、鳳陽、淮安、揚州4府百姓代繳所欠稅銀18萬兩,深受百姓擁護,清白之聲遠傳。
喻茂堅任刑部侍郎后,奉旨查辦楚世子朱英耀殺父案。他秉公執(zhí)法,天下咸頌,很快升任刑部尚書。后因斗奸相嚴嵩,受牽連被罰停俸半年,日子過得十分清苦,但他依然心系天下百姓,多次上疏得以重修《問刑條例》。嘉靖帝召見他,對新法規(guī)提出疑問,喻茂堅對答如流,有理有據(jù);嘉靖很滿意,命內(nèi)侍官給予他金帛獎勵。而他宦囊空空,連給內(nèi)侍官的賞錢也難以籌措。當心懷不滿的內(nèi)侍官到嘉靖面前搬弄是非中傷他時,嘉靖感慨地說:“喻茂堅乃天下清官也!”
告老還鄉(xiāng),創(chuàng)辦書院
因嚴嵩事件,喻茂堅認為朝堂己無正義可言,萌生去意,一心想回歸故里、頤養(yǎng)天年。于是他在完成《問刑條例》重修等工作后,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稱病辭官。世宗再三慰留,他仍堅持要走。據(jù)光緒年間修成的《榮昌縣志》記載,為官38年的喻茂堅告老還鄉(xiāng)時竟“囊無百金”。返鄉(xiāng)后,喻茂堅高度重視教育。《大明一統(tǒng)志·喻茂堅傳》記載,喻茂堅細心觀察歷朝歷代的世家大族,發(fā)現(xiàn)祖輩遠離權(quán)力中心之后,家族往往興衰迥異。究其原因,凡后世有繼者,子孫必為讀書之人;而后世衰敗者,則子嗣均無詩書之能。于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喻茂堅在縣內(nèi)士紳捐資下創(chuàng)辦“爾雅書院”,“閉戶以詩書課后”,教導族人和鄉(xiāng)鄰的孩子,希望后人能通過耕讀修身立德、端正品行。據(jù)《喻氏族譜》記載,嘉靖四十五年(1566)七月十五日,喻公端坐而逝,享年92歲。隆慶元年(1567)四月甲寅詔追贈刑部尚書喻茂堅為太子少保祭二壇,命有司治葬。
重視家風,廉潔齊家
喻茂堅將自己的法治理念和為學為官思想融入對后世子孫的教育中,晚年曾留下對聯(lián)警示后人。一是《垂訓聯(lián)》:“衍祖宗一脈真?zhèn)?,克忠克?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倍恰队柺韭?lián)》:“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為人父母無愧;領千鐘粟以粟養(yǎng),讀萬卷書以書養(yǎng),在我子孫自修?!彼源俗鳛榧乙?guī)家訓,教育子孫耕讀為本、忠孝傳家。
數(shù)百年來,榮昌喻氏優(yōu)良的家風哺育出無數(shù)優(yōu)秀的族人。他們秉承喻茂堅“兩行正路”的垂訓,遵循國法家規(guī)、各守其業(yè)、盡忠報國,被載入志書,與喻茂堅的事跡相映生輝、燭照青史。僅明清時期取得功名的喻氏后人就有322人,涌現(xiàn)出一批清正廉明、秉公執(zhí)法的好官,如彈劾魏忠賢的兵部尚書喻思恂、秉公主審魏忠賢同黨的巡撫喻思慥等。這浩然正氣與優(yōu)良家風,至今仍縈繞在榮昌人心中。喻茂堅家規(guī)家訓于2016年被中央紀委網(wǎng)站“中國傳統(tǒng)中的家規(guī)”欄目專題推介;2018年,喻茂堅紀念館被重慶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命名為重慶市干部教育培訓現(xiàn)場教學基地。
為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榮昌區(qū)委區(qū)政府在2019年1月5日舉辦“喻茂堅廉政文化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政德教育座談會”,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的專家,重慶市紀委監(jiān)委和喻茂堅任職過的今陜西省西安市、福建省福州市、山西省呂梁市、安徽省銅陵市、江西省豐城市、河北省正定縣、貴州省修文縣等地紀委監(jiān)委領導參會發(fā)言,暢談喻茂堅的豐功偉績,并就如何傳承好喻茂堅廉政文化提出寶貴建議。
(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榮昌區(qū)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