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君 韓 冰
小學體育屬于體育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筑造基礎的重要階段。且小學體育屬于小學階段教學課程中很重要的科目,不僅影響學生本身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終身體育的意識形成。隨著社會現代化水平的提升,人們增加了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同時也增加了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小學生身體素質也成了家長、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關注的一個重點。但現在的小學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短板,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時間不足、個別教師綜合素質較低等等。同時,因戶外活動參加減少,小學生課后一般呆在家中看電視,看書等,導致現今小學生肥胖、近視眼、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因此,學校及教師應該意識到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改進,完成教學目標,使每一個學生能從體育課程上學習到充足的鍛煉知識,從而使體育成績達標,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通過接受基礎教育,具備有益于社會發(fā)展和自身終身發(fā)展的能力。所謂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必須有正確的價值取向,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熱愛社會、熱愛生活。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滲透下,可以顯示出體育教育的人文情懷、育人價值,并把教學提升成為教育。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既要關注技術動作的練習和傳授,體能的發(fā)展,同時還要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導向、規(guī)則意識、團隊意識,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形成做準備。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體育課程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但是從客觀事實出發(fā),大部分小學的體育教學仍然是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單純采用講解示范法,導致小學生對體育課興趣下降;體育教學的內容比較單一,就是體質監(jiān)測或是自由活動,缺少必要的體育專業(yè)理論的教學和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1]。同時,小學生對體育鍛煉并沒有正確認知,可能單純認為體育課就是玩耍。有興趣就參加體育活動,沒有興趣時就不參加。因此,體育課程缺乏足夠的鍛煉強度,無法達到改善小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目的。所以,需要學校以及體育教師共同關注體育內容,一起進行相應改革,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教師在授課時,只關注技能的傳授、體能的發(fā)展,忽視對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和心理與社會適應目標達成的評價。同時缺乏對課程理念的落實,未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小學的體育課一周3~4課時,是小學生眼中的“玩耍課”,有的學校隨著其他課程的需求會刪減體育課程課時,有時一旦臨近或進入考試復習階段,其他文化課會將體育課取而代之,甚至還存在體育課時刪減情況。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難以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只注重體育課堂上的時間,沒有注意到回家后、節(jié)假日也應該進行體育鍛煉。導致小學生在整體素質提升上無法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而且體育課上學生機械式地做各類型動作,但是無法了解具體動作鍛煉的具體部位,甚至動作可能都不太標準,從而無法達到鍛煉的目的,學習目標都很難完成。
許多小學并沒有合格的體育場地,場地不夠大,器材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學生體育課的需求,甚至連安全都無法保障。有的小學只有操場,沒有室內體育場所,一到刮風下雨或霧霾天氣就只能將體育課改成室內放松課,失去了體育教學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促使學生覺得體育課可有可無,產生敷衍、消極和抵觸的心理。
有些學校存在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低的問題。有的體育教師本身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僅僅完成授課時間,并不注重課程質量。有的學校將能力較弱的教師安排在體育教師崗位,并不重視體育課程,同時,很多體育教師并不注重體育教學研究,讓互動的體育課堂失去了原本的愉悅課堂氛圍,學生無法產生親近感,也無法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愛。
小學體育仍然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在體育教學時,更需要保持持續(xù)革新?;诤诵乃仞B(yǎng)的體育教學,可使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充分認識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按照各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身體素質的差異,采取分階段、個性化的教育手段,激發(fā)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提升最終的教學效果[2]。同時,在提升小學生身體素養(yǎng)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推動小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可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以老師為中心的單方面的、傾倒式的教學模式,改革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是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正確認識體育的本質,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能夠充分理解并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能夠在業(yè)余時間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1.注重目標引領內容
依據學情、師情,以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好體育課程目標、水平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環(huán)節(jié)目標。在目標引領下制定相應學習內容。
2.注重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
教師應當設置走、跑、跳、投、攀、爬、鉆、足、籃、排、技巧多樣、有趣的學習內容,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多元化的評價,專業(yè)的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兩三項終身運動技能。
3.注重心理與社會適應的培養(yǎng)
教師應當在體育教學中設置抗壓、抗挫折、合作類、規(guī)則類學習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勝不驕敗不餒,學會合作,懂規(guī)則講規(guī)則。通過教師的多元評價,不斷深化心理與社會適應目標的達成。
4.注重個性化教學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保證每一名學生受益。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設置不同目標、不同規(guī)則、不同遠度等等,評價要多采取縱向評價。個性化教學不光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更為主要的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尊重個人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發(fā)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一步一步分層次優(yōu)化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可更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需要。分層式、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可解決一系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地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以老師為中心的單方面的、傾倒式的教學模式,改革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4-5]。
5.注重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根據不同的水平階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互幫互助學會學習。
6.注重多元化體育活動
課后,可收集學生對各種類型體育活動的興趣程度,綜合分組,成立興趣小組,開展多元化的體育課后活動。通過組員之間相互督促和學習,增加學生課后戶外活動時間,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7.注重信息化教學
通過給學生展示各種生動的視頻、圖片以及音頻等,帶給學生最直觀的體驗。而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講述體育理論知識和動作要領時,通常是教師在一邊干巴巴講解邊示范,學生很容易對這種單調的教學產生乏味心理,而且往往并不能學到要領。長此以往便會失去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體育教學的目的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3]。特別是像前滾翻技術動作較快,學生可以隨時暫?;蛱崆颁浿坡R頭微視頻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夠清晰地領悟到每一個動作的技術要點,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趣味性。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可以提高教學成果??梢詮母鞣矫嬷?,讓現代化體育教學形式更好地鍛煉小學生。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了學生對社會、對生活、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也對戶外充滿了期待。小學生的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可以促進其對體育教學乃至所有教學的熱愛,從而整體提高了綜合素養(yǎng)。
通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有利于學生強健體魄,改善學生身體素質?;诤诵乃仞B(yǎng)的體育教育不僅疏導學生的心理,還能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小學生正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經常進行合適的體育鍛煉能促進骨骼發(fā)育,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可以使事情的完成事半功倍。從激發(fā)學生們的運動熱情去促使學生充滿對體育活動的熱愛,可以使學生在快樂活潑的氛圍中得到鍛煉,愉悅了身心又能強身健體[6-7]。
通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可以讓老師與學生加強相應的溝通。這樣的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相互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變化的過程。通過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讓學生和老師之間形成默契,共同進步。形成和諧的老師和學生互動,產生教學共振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找到進行體育鍛煉的樂趣,在課外仍選擇進行體育鍛煉。
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將以老師為中心的單方面的、傾倒式的教學模式,改革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梢蕴岣呓虒W成果,有利于學生強健體魄,改善學生身體素質,還可以讓老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捎行Ы鉀Q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可以多方面帶動小學體育的發(fā)展,使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態(tài),為今后擁有健康的體魄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