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華華 馮曉輝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街舞起源于街頭,不受場地和器材限制,因此被稱為“街舞”。它最初于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xiàn)在美國黑人社區(qū),以一種民間舞蹈的形式呈現(xiàn),在美國東、西海岸擁有不同的黑人民間文化和音樂風格,它是以此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多個不同舞蹈類型的統(tǒng)稱。它既是一種愉悅身心的舞蹈藝術形式,也是一項增強體質(zhì)的體育運動。
1.2.1 街舞運動的分類
街舞的舞蹈種類很多,包括Breaking、Jazz、Hip-Hop、Locking、Popping等主要舞種風格,除此之外還包含街舞相關的其他舞蹈風格與表現(xiàn)形式。
1.2.2 街舞運動的價值
街舞運動的主要組織形式有cypher(圍圈跳舞)、battle(斗舞)和solo(個人獨舞)等。它通過這些方式的交流溝通實現(xiàn)了自身的健身價值、娛樂價值、教育價值等,同時使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長期進行街舞運動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也充實了人們的生活。
街舞運動可以針對某一個身體部位進行訓練,又可以起到全身鍛煉的效果,能夠達到減脂、增強協(xié)調(diào)性、塑造良好的體態(tài),還能夠?qū)θ梭w的心肺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新陳代謝等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不同音樂中街舞舞者在動作編排、音樂選擇和練習形式上的自由發(fā)揮及街舞競技性傳遞的強感染力能夠使舞者達到一種愉悅身心、積極生活的精神高度。街舞文化中音樂、舞蹈、繪畫、服飾等多種藝術形式能夠增強審美能力,培養(yǎng)責任感、團隊意識。
街舞的價值來源于街舞的文化。嘻哈文化除街舞之外,還有說唱、打碟、涂鴉。當代的嘻哈文化又增加了街頭籃球、滑板、沖浪等及一系列個性酷帥的服飾、行為方式與價值觀等。街舞文化受各個國家本土文化的影響,按照文化差異來劃分其街舞文化及運動發(fā)展亦有著極大的差異。
2.1.1 西方街舞文化內(nèi)涵
西方街舞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其價值核心就是對自我的尊重,對自身自由與權(quán)利的追求。它從誕生之日起,便是自由與權(quán)利的捍衛(wèi)者,是人們對自身平等、自由權(quán)利的呼喚與抗爭[1]。
2.1.2 西方街舞文化發(fā)展歷程
美國的霹靂舞是街舞最早的舞種,創(chuàng)始人是歌星詹姆斯·布勞德,1949年在美國紐約,他的一支霹靂舞讓紐約城的觀眾耳目一新,觀眾瞬間被其征服,霹靂舞也因此在美國流行開來[1]。在20世紀初,美國已經(jīng)有各種各樣的人群在不同地方公開舉行各種各樣的舞蹈活動[2]。在20世紀70年代的紐約,嘻哈活動開始興起[3]。嘻哈特色的街舞活動包括舞蹈藝術交流活動(cypher)[4]和斗舞活動(battle)[5]。青少年在街舞中融入許多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內(nèi)容,代表著普通階層青年大眾盡可能多地享受表達自己,不會奉承遵循某種教條與規(guī)定的一種方式。
2.2.1 東方街舞文化內(nèi)涵
日本街舞文化緊跟時代潮流,且由于日本文化趨向美國,受本土文化影響較小,接觸到的是最純正的街舞文化,追求獨立自主。韓國街舞在歐美街舞的基礎上,融入了非常鮮明的韓式風格,很大程度上融合了“hip-hop”街舞的風格,配合韓國流行音樂展現(xiàn)一種年輕、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
街舞文化在與中華文明相適應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系列的發(fā)展和變化,有脫離、附加、創(chuàng)造、折衷等,這才得以形成帶有鮮明中國烙印的街舞文化。我國青少年在街舞中加入了中國功夫、中國雜技、戲曲等藝術元素。中國首個街舞世界冠軍李冰冰對街舞文化的理解是:“Love(友愛)、Peace(和平)、Hangtogether(團結(jié))、Joyful(快樂)、Knowledge(知識),這也是世界主流街舞的文化。”中國街舞文化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化土壤,向著更加健康、更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方向不斷發(fā)展。
2.2.2 東方街舞文化發(fā)展歷程
該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國街舞運動,以此為代表來介紹東方街舞文化發(fā)展歷程。在創(chuàng)始之初,街舞在我國被視為“邊緣文化”,傳播過程中不良的幫派文化被帶入舞蹈中,街舞中這些不符合我國主流文化趨勢的元素嚴重阻礙了中國街舞的健康發(fā)展。到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韓流”的入侵,街舞很快便在我國青少年中流行開來,一些嘻哈元素如滑板、DJ、街舞、說唱、涂鴉等對青少年的影響深遠,但在成年人的思想觀念中還很難被接受。直到現(xiàn)今,中國街舞文化摒棄了街舞自身的負面影響,更加追求個性和自由,并且追求增強個人體質(zhì)、陶冶情操、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審美觀、鍛煉合作意識等正能量傳遞。
校園街舞從進入校園以來發(fā)展緩慢,大部分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僅僅依靠現(xiàn)有資源很難跟隨街舞潮流迅速發(fā)展起來,在很多方面依然需要政策的落實和大力推動,才能使校園街舞向前邁進一大步。大部分院校開設了街舞公選課程,在體育高校包括3個層次,即選修課程、副項課程和專項課程。一般以國家體育協(xié)會規(guī)定套路的Hiphop、Jazz為主。教學形式、手段比較單一,教學模式都是按照傳統(tǒng)上課模式的“語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糾錯法”等,以讓學生學會動作套路為主要目的。
在中央電視臺、中國健美操協(xié)會等各界合力下,2003年第一屆全國街舞電視大賽正式在我國舉行,隨著此賽事的舉辦,我國街舞運動也逐漸走向正軌,朝著更加規(guī)范化、多元化、大眾化的方向發(fā)展。隨后,在不同地區(qū)小型街舞賽事開始層出不窮,并不斷涌現(xiàn)出許多街舞高手。在中國街舞賽事中,2004年創(chuàng)辦的KOD國際街舞大賽是最值得一提的,眾多國內(nèi)外知名選手參賽,它是中國甚至在亞洲街舞界最大型、最權(quán)威、最專業(yè)的街舞賽事之一。
街舞文化的發(fā)展與街舞運動相輔相成,隨著街舞文化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街舞運動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并對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
街舞文化打開了當代學生保守的思想、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和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在街舞文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為促進校園街舞專業(yè)全面發(fā)展,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街舞委員會(CHUC)、國家體育總局體操中心全國街舞執(zhí)行委員會(CSDA)相繼成立,從街舞運動、大眾街舞健身、街舞賽事等方面推廣街舞運動。
綜藝節(jié)目《這!就是街舞》播放量破億、公園廣場流行各類街舞新派舞步、疫情期間街舞線上直播熱度直線上升等足以說明街舞引起了全民關注與參與。2019年,街舞進入第二屆青年運動會。2020年,國際奧委會將街舞Breaking正式列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比賽項目??梢?,我國街舞項目將由封閉式學習走向世界。
街舞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逐漸實現(xiàn)了街舞中國化,與和平、友誼和團結(jié)的體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相吻合,推動著社會街舞、校園街舞及全民街舞的不斷發(fā)展。街舞文化是代表國家特色的載體,推動著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街舞文化的不斷發(fā)展推動著我國街舞未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