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 江蘇 蘇州 215211)
寫字教學的重要性是我想是不言而喻的,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字的美與丑和一個人的智商不一定有多大關系,但是和這個人的行為習慣、處事方式一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字漂亮的孩子往往桌子也是干凈整潔的,做事情是井然有序的;字奇丑無比的孩子,他絕對是東一塊橡皮西一支鉛筆的,文具永遠不在文具盒里,做事情一般也是隨性而為。接下來我總結了寫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1.1 寫字習慣。對于很多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寫字是一項全新的技能,很多人之前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甚至筆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拿,所以寫字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會延續(xù)之前自己拿筆畫畫時的習慣,怎么方便怎么來,有人的橫是從右往左寫的,有人的豎是從下往上寫的,有人是用左手寫字的,有人不會用橡皮,喜歡直接涂改,有人喜歡趴在桌上寫字,有人筆粗了不知道換,一支筆用一天,有人小看“描紅”這樣“簡單”的任務,隨意描紅……諸如此類的小問題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他們的心中對于寫字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對于到底該如何寫字,寫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還不是很清楚。
1.2 寫字技巧。寫字技巧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需要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觀察力,理解力,控筆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很多小朋友在寫字時不能注意到長撇、短撇、豎撇這些撇的不同,也不能夠很好的把握字的大小,甚至最基礎的橫平豎直部分學生也做不到,像“撇捺舒展,起筆要頓,行筆略往上斜,收筆要回鋒”這樣的術語,一年級的小朋友基本聽不懂,更不要說做到了。
1.3 興趣不夠。寫而不思是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對于很多字不好看的學生來說,完成本課任務就是最大的追求,不知道為何要練字,為何要把字寫好看,就想圖省事,完成以后就可以休息了,就可以做自己的事了,不會去認真觀察和研究這個字到底該怎么寫,這個字哪里不好看,不去總結和反思就永遠不會有提高。缺少持之以恒的恒心,平時寫習字冊時,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人早早就就寫完了,然后無所事事,而那些對于那些喜歡寫字的同學來說,一節(jié)課才剛剛好,寫字差的孩子不愿意靜下心來去認真寫,沒有耐心,毛毛躁躁,敷衍了事。
2.1 反復提醒,給以示范。首先,反復提醒。很多老師都會給學生編簡單好記的口訣,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寫字時的姿勢,比如“三個一”。但是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一個階段的,特別對那些寫字姿勢不正確的學生來說,他本來已經(jīng)習慣了之前錯誤的姿勢,現(xiàn)在想要他突然改變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老師一定要不厭其煩的提醒他們,可以在每節(jié)習字課的開始讓大家一起一邊背口訣一邊做姿勢,保持幾秒鐘后再寫,寫到一半的時候有些同學會堅持不住,這個時候老師可以表揚姿勢保持的比較好的同學,再次提醒他們,只有老師重視起來了,學生才會堅持下去。其次,給以足夠的、標準的示范,每個新學的筆畫、生字都需要老師親自板書示范;初寫習字冊前老師也應該給學生做示范,邊做邊告訴學生寫之前筆順記心間,描紅的時候要慢,描完后要觀察一下這個字的大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果寫錯了,按住本子,輕輕擦掉,如果筆寫著寫著變粗了,可以轉一轉。要是能夠拍成視頻讓學生和家長群里的家長共同觀看那就更好了。
2.2 循序漸進,對比練習。寫字技巧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是比較難理解,也比較復雜的。因為第一單元就是識字單元,所以在開學初老師們都會先把幾個基本筆畫先教給學生,但是我在教的時候說的太過成人化,很多小朋友都沒明白什么是頓筆,什么是撇有尖,什么是捺有腳,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循序漸進,筆畫可以先教,先教橫平豎直和位置,具體的筆畫技巧在學生字的過程中再逐步練習,而且最好對比著寫,因為同樣是撇,有長撇、有短撇、有豎撇,可以和學過的生字結合起來一起練,這樣也容易幫助學生區(qū)分和理解。然后也要重視觀察范字,總結寫字的技巧,比如撇捺舒展,橫有長有短,撇有斜有平,在一年級上學期的后半段,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左右結構的字,那么左右兩邊的大小,是否需要謙讓也應該引導學生總結。
2.3 重視首次教學。錯別字是無法避免的,總會有一兩個學生錯,但是如何降低錯誤率呢?我認為特別要重視第一次教學這個字的時刻,因為一旦錯誤形成,再想改正,就要花九牛二虎之力了,如果能在犯錯之前就把錯誤扼殺在搖籃里,那么后期只要修補修補個別做的不好的就行了,比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提醒學生注意區(qū)分“了”和“子”,子是孩子的子,這一橫就是孩子的手臂;教學《比尾巴》一課中“鳥”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第一筆是撇,就像是鳥兒的羽毛,形象有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記住,這些都要求老師多反思,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