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zhèn)石屏小學 桑美華
德育關系到學生一生的成長,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fā)展。一個人能力再強但思想品行不端正,行為不但可能危害社會,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在日常實踐中時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會需求,糾正自身錯誤,使自己的思想與言行獲得體驗式成長。
作為一名小學德育教師,該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著國家對德育的重視,學校就德育常常開展多種活動,小學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隨之越來越豐富。在“四儀八禮”教育活動中,學校組織了“四儀八禮”征文比賽,“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最佳德育標兵比賽活動,各種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逐漸了解了“四儀八禮”內(nèi)容,也讓“四儀八禮”逐漸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學生了解了觀賞之禮后,參觀文化館時大家不再嘻嘻哈哈,而是安靜有序地參觀;了解餐飲之禮后,孩子們對飯菜不再挑挑揀揀,吃飯時不剩飯菜,堅持光盤,努力做衛(wèi)生文明人。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睂W生進行“四儀八禮”教育,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使其懂得基本的文明禮儀。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形象,使得文明禮儀教育向社區(qū)輻射,以點促面,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除了“四儀八禮”教育,學校還開展了德育主題“國旗下講話”“少先隊活動”“學雷鋒活動”等,班級積極響應號召,利用晨間談話、班會等活動,讓教師與學生零距離互動,對違反常規(guī)的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促其改正。對班級的好人好事及時肯定表揚,樹典型、立形象,努力營造班級德育氛圍,讓孩子們從身邊人學起,思想得到凈化,行為得到糾正,不斷提高學生德育水平。
小學教材中有許多德育內(nèi)容,教師要挖掘其中的德育精髓,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德育影響。例如,在小學語文《登山》一文中,課文用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列寧不怕困難,用堅強的意志勇攀高峰的故事,教育孩子們遇事不能怕事,只要堅定信念,用意志力做支撐,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小小的故事給學生思想的啟迪,教學生懂得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困難不可怕,只怕有心人。又如,閱讀魯迅的《三味書屋》,孩子們從小魯迅身上懂得了自律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還有課文《苦柚》,平實的故事中贊美了小姑娘的誠實。誠實是做人的根本,文中的小姑娘用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做出了榜樣,只有誠實守信,才能獲得更多友誼。小學語文書中的課文每一篇都是佳作,或描繪風景,讓學生升起熱愛大好河山的愿望,或描寫日常小事,讓學生從中深受啟發(fā)。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小學音樂《小烏鴉愛媽媽》,用烏鴉反哺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父母;從《誰說女子不如男》中,孩子們感受戲劇魅力的同時升起了民族自豪感;從 《保衛(wèi)黃河》大合唱中,孩子們懂得了要熱愛祖國,只有祖國富強,人們的生活才能更加繁榮富強。
在春回大地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種樹,在學校種植園地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學習播種、澆水、施肥,了解農(nóng)作物基本生長過程,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重陽節(ji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社區(qū)慰問福利院老人,開展勞動活動,掃地、擦玻璃,給老人唱歌,為老人送去歡笑,讓孩子們在德育實踐中懂得尊老的意義,體驗到幫助別人自己將獲得快樂的樸實道理。教師還可以帶領孩子們?nèi)チ沂苛陥@,感懷先烈的付出,堅定信念,為建設國家努力學習,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教師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將孩子們引入良好德育的殿堂,讓學生品德兼修,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
總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同時,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重視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道理,從而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文明人,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新社會好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