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瑩瑩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6)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之下,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還是會采用灌輸式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單一的進行聽講,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這樣的課堂雖然教師講的十分熱鬧,但是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漲,并且也會造成學生誤以為化學知識學起來很枯燥,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知識學習。
興趣是最持久的驅動力,對學生而言,興趣與成就感就是推動學生主動開展學習的不竭內動力。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興趣,就能夠跟隨自身的興趣和好奇心去全神貫注主動的展開探究,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得到積極的發(fā)展。老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來進行教學設計,利用微課生動、直觀、形象、動態(tài)的教學優(yōu)勢,為學生圍繞新知識內容制作微課視頻,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能夠在微課的輔助下燃起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跟隨微課中展示的內容展開深入思考和探究,并以項目化學習的模式展開教學,從而不僅提升了課堂預習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也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以選修5中“有機化合物的分類”這課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內容,將教學中的重點以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出來,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有機化合物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糖、油脂、各類蛋白質等等,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多重感官體驗下對有機化合物滋生出探究欲望,激發(fā)起學生的自主興趣,進而積極的結合微課視頻展開有機化合物種類的自主探究,學生就能夠根據(jù)微課當中清晰的內容來進行分類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1]
高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借助實驗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以“醇酚”這課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掌握醇的結構特點,理解醇的反應原理,同時能夠將乙醇的結構和性質遷移至醇類化合物。老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演示實驗,首先老師為學生展示了實驗中常使用的酒精燈,引出乙醇,然后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使用的護膚品,然后引出其它醇,接著老師將乙醇作為化學反應藥品來分別進行乙醇的消去反應和氧化反應實驗,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過程中激活自主學習意識,進而主動從化學反應現(xiàn)象為切入點來探究其中蘊含的反應原理,總結歸納出乙醇的化學性質,并跟隨老師的引導將乙醇的結構特點和化學性質遷移至醇類化合物,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使學生主動的動手操作。[2]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老師要從傳統(tǒng)的授業(yè)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營造自主探究環(huán)境,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合作探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學生之間的合作心理和競爭心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不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在組內形成了優(yōu)勢互補和取長補短的氛圍,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學習“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這章中“糖類”這部分知識內容時,老師設計了核心問題進行項目化教學,然后課上利用逐層深入的問題串牽引教學,“一提到糖,首先想到了甜味,那么什么是糖?是不是糖一定有甜味呢?在自然界中糖類物質都以哪些形式存在?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你能通過化學實驗總結出葡萄糖的性質嗎?”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導學為學生營造出自主探究環(huán)境,誘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積極的圍繞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究,并通過分組實驗來自主探究葡萄糖性質,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并且認識到通過合作探究能夠更好的進行知識的掌握,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3]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從自身的教學設計入手,積極采用信息技術,借助學生喜歡的實驗過程,優(yōu)化小組合作,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積極的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來完成知識學習,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