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邏輯論析

      2021-11-23 18:06:21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時代圖像

      楊 露

      (華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0241)

      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時代的永恒課題。當前,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圖像實踐首先要明晰何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以及何為圖像實踐。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立足于十九大以來的中國這一新的時空場域,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主題所開展的教育,旨在引導公眾生成愛國行為的社會實踐活動。圖像實踐可理解為主體基于一定的目標指向,創(chuàng)造或借助繪畫、攝影、墻畫、壁畫、電影、VR等各類圖像形式傳遞信息的實踐活動。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已是實然之景,而學界已有研究多以實踐探索為主,關于這一活動緣何得以開展則略顯不足,由此,本文嘗試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個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系統(tǒng)探討。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理論邏輯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現(xiàn)實實踐是由一定的思想理念引領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也是如此。基于圖像形式與教育活動的耦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具有深厚的理論支撐。

      (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宣傳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十分注重革命宣傳教育,認為這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開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并對此做了豐富的論述。在論述中,雖然在宣傳教育方式上并未直接提及圖像實踐,但是其中的一些觀點卻飽含這一思想,這些觀點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圖像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一是依據(jù)對象特點選擇宣傳教育媒介?;谛麄鲗ο笪幕降牟町愐约邦A期的宣傳效果不同,恩格斯認為,在宣傳教育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媒介。如對于當時文化水平、經(jīng)濟收入不高的工人階級而言,他指出,街頭招貼是此時有效的宣傳媒介,“招貼可以把每條街的拐角變?yōu)橐粡埓髨蠹?,過路的工人能從中得悉當天的事件和這些事件的意義,了解各種不同的觀點及這些觀點的反對意見”[1](526~527)。二是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宣傳效果。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根據(jù)所處時代的宣傳實踐,認為圖像傳播比文字傳播更直接,口頭傳播、人際交往比文字傳播更有效。在對工人階級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恩格斯敏銳地觀察到并認為圖像媒介比其他口傳媒介的宣傳效果更直接,他曾就一幅西里西亞紡織工人向工廠主交亞麻布的油畫評論道:“從宣傳社會主義這個角度來看,這幅畫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冊子大得多”[2](589),明確表明圖像具有宣傳教育的功能,且在宣傳教育過程中頗為有效。此外,列寧依據(jù)當時的無線電技術針對無線電廣播寫道,“我想,無論是就進行宣傳和鼓動,特別是對沒有文化的居民群眾進行宣傳和鼓動來說,還是就轉播講座來說,實行這個計劃都是我們絕對必要的”[3](196)。由此可見,在媒介傳播形態(tài)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已經(jīng)通過“看文字”“聽演講”“看圖畫”等不同宣傳媒介覺察到,作用于視覺特別是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動態(tài)形象傳播更能影響宣傳教育對象,其相關論述和思想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圖像實踐提供了理論支點。

      (二)思想政治教育圖像論述的理論借鑒

      法國媒介學家雷吉斯·德布雷指出,“圖像把抽象的思想變?yōu)楦行缘牟牧?,使概念動人心弦,令原則生機勃勃。圖像是起動員作用的傳說所喜歡的工具”[4](73)。媒介傳播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圖像時代的到來,圖像作為個體把握世界的方式進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兩者在相互磨合中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相關論述,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圖像實踐提供了理論借鑒,具體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圖像在思想政治價值的統(tǒng)御下,生成其特殊性。與文學插圖圖像生成審美意境的美學目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圖像更多的是引導觀者在色彩、線條等圖像元素構架的“美”的體驗中提煉、抽象出其隱藏的“善”的價值認同。與自然科學圖像力求還原物理性客體本身的真實性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圖像側重于在把握圖像真實性的基礎上發(fā)掘其隱含的情感和意義表達,力圖實現(xiàn)事實呈現(xiàn)、情感呈現(xiàn)和意義呈現(xiàn)的統(tǒng)一[5]。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圖像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統(tǒng)御下,在主體對教育內(nèi)容從“不知—知—信—行”的過程中,能借助圖像的象征、隱喻和敘事手法“修辭”教育內(nèi)容[6],以直觀圖像形式呈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信息,化抽象的理論內(nèi)容為具體可感的圖像符號,進而提升主體對教育內(nèi)容的接受程度。同時,圖像的直觀性特征給觀者生成“我在現(xiàn)場”的情景體驗,加之人腦左右半球在功能上的差異性及相互協(xié)作性,使圖像所傳遞和輸送的知識、概念、行為更容易嵌入個體的知識結構和經(jīng)驗系統(tǒng),當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相似圖像時,主體會因圖像的視覺刺激迅速調動已有知識,并在無意識中產(chǎn)生相應的行為動機或行為模仿。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圖像相關論述的不斷發(fā)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教育對象需求開展教育活動打通了行之有效的渠道,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在拓展新的教育實踐方式。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歷史邏輯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愛國主義感情不斷延續(xù)和強化的重要方式。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呈現(xiàn)出從圖片、圖畫等靜態(tài)圖像為主向融音視頻于一體的動靜結合圖像延展的歷史脈絡,使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有跡可循。

      (一)一以貫之:愛國主義教育靜態(tài)圖像

      圖片、圖畫因其具有畫面簡潔、制作簡便,能打破不同知識背景界限,擴展愛國主義教育覆蓋范圍的優(yōu)勢,成為中華民族在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承載愛國主義教育信息的主要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教育普及率較低,“全國5.4億人口中,文盲率高達80%”[7],若以純文本形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則無法有效實現(xiàn)愛國內(nèi)容的內(nèi)化與愛國行為的外化,加之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無法采取其他更先進的方式進行教育,但是圖像實踐特別是以宣傳畫、木刻畫、新年畫等為主體的圖像以靜止的方式呈現(xiàn)事物的瞬時特征,以直觀明了的方式輸出教育內(nèi)容,即使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受眾也能讀懂其所傳遞的信息,且這些靜態(tài)圖像制作成本低,可重復拓印、多處張貼,這就擴大了愛國主義教育對象的覆蓋面,所以圖像實踐成為這一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1949年11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關于開展新年畫工作的指示》,指出新年畫在內(nèi)容上“宣傳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大革命的偉大勝利,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形式上,“必須充分利用民間形式,力求適合廣大群眾的欣賞習慣”[8]。此后,反映人民群眾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從事生產(chǎn)勞動、抗美援朝等主題的畫作大量涌現(xiàn),并在原有宣傳畫、“舊年畫”形式的基礎上配以簡短文字,如《勞動換來光榮》(古一舟)、《支援前線圖》(姜燕)、《保衛(wèi)和平》(鄧澍)等,對當時農(nóng)民和工人階級的愛國情感深化與行為生成產(chǎn)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直至改革開放前,大量反映發(fā)展經(jīng)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社會主義的圖文合一的墻畫、壁畫、宣傳報、海報、漫畫、油畫等圖像作品陸續(xù)被創(chuàng)作和傳播。改革開放后,隨著圖像制作技術的成熟,歷史文化古跡、歷史情景等方面的圖像在科學技術的促動下實現(xiàn)重生,這些圖像通過生動、真實地還原當時的場景,使觀眾在端詳照片中回歸當時場域,感知中華民族的文明或苦難,進一步強化了觀眾的愛國情感。進入21世紀,在各地學校、行政機關、文化長廊、休閑廣場等處亦有各種愛國主義主題的手抄報、宣傳畫、黑板畫、橫幅等,包括“紀念抗戰(zhàn)勝利”“勿忘九一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的中國夢”“愛我中華”等主題系列得到了集中呈現(xiàn)。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時間節(jié)點進行考察,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對靜態(tài)圖像的運用始終綿延不絕。

      (二)創(chuàng)新發(fā)展:愛國主義教育動態(tài)圖像

      動態(tài)圖像作為科技發(fā)展的產(chǎn)物,相比靜態(tài)圖像而言,能在畫面延展、時間持續(xù)、空間拓展、聲畫結合中表現(xiàn)系列化、完整性的內(nèi)容,而且在宣傳、教育等方面有突出功效。因此,自其出現(xiàn)后便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重要實踐方式。需要明確的是,本文所厘析的動態(tài)圖像除傳統(tǒng)意義上的影像外,也囊括實踐活動構成的圖景。由此,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動態(tài)圖像,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考察。

      一是愛國主義教育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依托中央宣傳部成立的中央電影事業(yè)管理局及組建的國家電影制片廠,愛國題材影像經(jīng)歷了從無聲、黑白到有聲、彩色的發(fā)展,將影像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視,并以文件加強規(guī)范化。一方面,愛國題材影像不斷豐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狼牙山五壯士》《小兵張嘎》《紅海行動》《戰(zhàn)狼2》《我和我的祖國》《八佰》等影像或還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戰(zhàn)歷史,或展現(xiàn)中華民族拼搏團結,或聚焦重要歷史人物,加強了觀者對國家、民族等概念的理解和認同,并強化和升華愛國情感。另一方面,影像進入愛國主義教育得到規(guī)范和保障。1993年9月,中宣部、國家教委等部門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運用優(yōu)秀影視片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中小學校運用優(yōu)秀影視片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并針對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德育培養(yǎng)目標,分別確定了供小學生(其中必看片16部,選看片34部)和中學生(其中必看片18部,選看片32部)觀看的影視作品[9];1994年,中共中央印發(fā)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除了繼續(xù)要求在大中小學以優(yōu)秀影視片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外,還要求企事業(yè)單位、鄉(xiāng)村、部隊利用優(yōu)秀影視片對青年職工、農(nóng)民、戰(zhàn)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探索實踐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動態(tài)圖像實踐綿延賡續(xù),不斷擴大著教育對象的范圍。

      二是愛國主義教育圖景實踐。圖景實踐由展陳實物、環(huán)境氛圍、實踐活動等共同構筑,直接作用于觀者的感官系統(tǒng),使觀者在有聲有色、入情入理的現(xiàn)場聆聽和觀看中直接接受愛國主義的洗禮,產(chǎn)生情感認同和價值共鳴。正如恩格斯所言:“站在真實的活生生的人面前,直接地、面對面地、坦率地進行宣講,比起胡亂寫一些令人討厭的抽象文章、用自己‘精神的眼睛’看著自己抽象的公眾,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盵10](344)1994年,中宣部頒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烈士紀念建筑物……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11],要積極利用這些場所開展教育,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氛圍。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會公布了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并以此影響和帶動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而后,在2019年頒布的《新時代愛國主義實施綱要》中又明確指出,“依托軍地資源,優(yōu)化結構布局,提升質量水平,建設一批國防特色鮮明、功能設施配套、作用發(fā)揮明顯的國防教育基地”,“密切與城市社區(qū)、農(nóng)村、企業(yè)、部隊、社會機構等的聯(lián)系,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12]。由此,愛國主義教育構建起系統(tǒng)完善、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圖景,推動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開展。

      三、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實踐邏輯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圖像實踐予以推進,這既是基于現(xiàn)實中大眾認知方式轉變的調整,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主體需求和技術條件支持的結果。

      (一)基于大眾認知方式轉變的調整

      “認知方式是個體習慣性地加工信息的方式”[13](96),它隨著個體生活條件、社會關系、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圖像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的生活被形象化、立體化、具體化的圖像形式所包裹,抽象的認知方式已無法滿足大眾需要,他們更青睞于通過觀看的方式認識世界,這種方式既打破了時空束縛,又能滿足感官體驗,有利于加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圖像實踐。一方面,圖像形式可以滿足大眾的視覺需求。圖像以光、色、形等感性形式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系統(tǒng),往往在第一眼就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隨著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大眾的視覺需求也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過程。當下,隨著大眾視覺需求的增強,圖像技術也在與時俱進,由簡單的繪畫、攝影等靜態(tài)形式進一步擴展到電影、短視頻、VR等視聽一體的動態(tài)圖像形式。動靜結合的圖像形式以直觀、活潑的線條和色彩呈現(xiàn)信息,既滿足了大眾的直觀感性需求,又滿足了視覺上的審美愉悅。這就為以圖像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圖像形式可以滿足大眾的接受心理。對愛國主義教育而言,要使大眾真正接受教育內(nèi)容,明白為何愛國以及如何愛國的情和理,并與自身已有認知圖式發(fā)生作用,構建新的認知圖式,就要充分把握大眾的接受心理,滿足其需要,符合其認知,調動其情感。圖像形式以其形象化、立體化、接地氣的特征,契合大眾的心理偏好和由“看”轉“思”的認識方式,使其在觀看過程中生成“我在現(xiàn)場”的體驗,引發(fā)情感共鳴,春風化雨般地將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范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的一項調查顯示,64.8%的受訪者認為看到奧運會上國旗升起時是愛國心爆棚的超燃時刻,62.7%的受訪者表示觀看閱兵時讓人熱血沸騰,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祖國強大感到驕傲[14]。正是因為圖像形式的多樣性與大眾接受心理的高度契合,使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成為現(xiàn)實。

      (二)媒體融合為圖像實踐提供技術條件

      全媒體時代在傳播媒介、傳播方式等方面所帶來的深刻變化進一步拓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深度、廣度和教育內(nèi)容的時間跨度,為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持。一是愛國主義教育平臺建設。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有力支撐,愛國主義教育平臺不斷推陳出新。在各類平臺中,愛國主義教育網(wǎng)站建設逐步完善,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網(wǎng)站,如“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網(wǎng)”“青少年愛國主義網(wǎng)”和各地區(qū)的“愛國主義教育網(wǎng)”等。統(tǒng)觀愛國主義教育網(wǎng)站,在顏色上大都選擇了契合中國文化、承載中國歷史的“中國紅”,在內(nèi)容上涵蓋了紅色記憶、事件紀念館、人物紀念館、影視欣賞等板塊。當進入網(wǎng)站時,由圖片、視頻、音樂帶來的視覺沖擊渲染著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同時,學習強國App內(nèi)容板塊的不斷更新也構筑起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平臺。學習強國App中的“快閃”“人物”等板塊,以源于生活實際的圖片、視頻為載體,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示了大眾身邊的時代楷模和愛國典范,使觀者在瀏覽、刷屏中找到引導自身行為的榜樣。二是多種媒介形態(tài)宣揚愛國主義內(nèi)容?!八娜泵襟w(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發(fā)展為媒介形態(tài)融合提供了技術可能和現(xiàn)實動力,以短視頻為例,其用戶年輕化、互動性強、共享性強、覆蓋范圍廣、潛藏教育作用等特性為愛國主義教育打開了窗口,為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的開展提供了新路徑?!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也明確指出,要“結合青少年興趣點和接受習慣,大力開發(fā)并積極推介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髓、富有愛國主義氣息的網(wǎng)絡文學、動漫、有聲讀物、網(wǎng)絡游戲、手機游戲、短視頻等”[12]。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自2018年以來,全國2 000余所高校新媒體平臺互動傳遞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以歌曲、舞蹈為題材的愛國短視頻、紅歌快閃,新浪話題閱讀量3.2億,視頻總播放量近40億次[15]。短視頻以濃縮的時間、熟悉的旋律、聲畫交融的場景等,使大眾情不自禁地在“一起歌唱”中生發(fā)情感共鳴,參與“表白祖國”。由此可見,愛國主義教育平臺建設和媒介形態(tài)融合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提供了有力的平臺支撐。

      (三)教育者素質提升為圖像實踐提供主體條件

      愛國主義教育隊伍是加強和改進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保證,教育者的素質決定著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16]。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者除了提升自身理論素養(yǎng)外,圖像素養(yǎng)和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也非常重要。一是教育者圖像素養(yǎng)的提升。圖像素養(yǎng)既指人們解讀圖畫、圖表、照片、電視等視覺媒體承載資訊的能力,以及欣賞繪畫作品、攝影作品、電影的素養(yǎng),也指人們運用圖畫、攝影作品,甚至影片來表達思想,以圖像創(chuàng)作來傳達訊息的能力。當下,圖像時代已然到來,愛國主義教育者應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以圖像方式關切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對象,從現(xiàn)象到本質深入了解圖像的生成機制、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并在愛國主義教育價值指引下提升自身圖像識別、圖像解碼和圖像運用的能力。二是教育者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媒介素養(yǎng)是指人們對各種媒體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生產(chǎn)能力及質疑能力。隨著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新興媒體的普及以及“觸網(wǎng)一代”教育對象特征的顯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者應主動提升自身對信息的篩選、辨別能力,并主動學習、掌握新媒體技術,學會利用新媒體“算法推薦”等技術將愛國主義教育內(nèi)容精準推送給教育對象。西南大學新媒體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高校青年教師新媒體使用及新媒介素養(yǎng)報告》顯示,54.2%的青年教師會以信息可視化的方式開展教學,50.3%的青年教師會在授課過程中播放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視頻,37.6%的青年教師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在課堂中直接與學生進行互動,50.9%的教師希望提升多媒體軟件設計、開發(fā)和制作技術等[17]。

      “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盵12]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在遵循理論、歷史、實踐邏輯下展開,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大眾由“愛國情”向“愛國行”轉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圖像實踐中,應把握好愛國主義教育與圖像實踐融合的“度”與“限”,以圖像實踐承載愛國主義教育,為新時代愛國主義主義教育提質增效。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時代圖像
      改進的LapSRN遙感圖像超分辨重建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有趣的圖像詩
      HANDS OFF THE WHEEL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遙感圖像幾何糾正中GCP選取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巩义市| 宁乡县| 莎车县| 买车| 沈阳市| 双峰县| 奈曼旗| 乐安县| 嘉黎县| 绍兴市| 沅陵县| 伊宁市| 宜丰县| 余庆县| 历史| 通州区| 鹿泉市| 江津市| 乐都县| 遵化市| 平乡县| 阿荣旗| 墨玉县| 锡林浩特市| 沙坪坝区| 忻城县| 桑植县| 竹山县| 登封市| 平乡县| 洛扎县| 长岭县| 易门县| 茂名市| 静安区| 栖霞市| 盖州市| 桃园市| 鄱阳县| 万全县|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