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霞
摘 ?要:在初中階段,地理是一門綜合性、靈活性、應用性都非常強的學科。所以,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純的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基礎(chǔ)上,重點關(guān)注學生學習的情況,把學生當作整堂課的中心。與此同時,自己的教學計劃也要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作出相對應的調(diào)整,不斷完善,最終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構(gòu)建高效的生本課堂。
關(guān)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gòu)建生本課堂
所謂生本課堂,就是把老師放置在引導者的角色,把學生放置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課堂不僅關(guān)注到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每一次進步和成長,更促使了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因此,構(gòu)建生本課堂是十分有意義的。本篇文章就是針對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當中,如何構(gòu)建高效生本課堂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具體如下: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老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之前必須確定明確的三維教學目標,而在目標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就要在備課的時候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fā)展水平,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使自己的課堂有了進步和提高的方向,也使自己有了不斷為之努力的動力。
例如,老師在講的“天氣與氣候”這一課的時候。由于這部分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所以老師就可以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求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氣溫降水和世界氣候類型等基本的理論知識。同時,在學生了解了相關(guān)知識點之后,要求學生對自身所處的氣候類型有相關(guān)的了解和掌握。確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之后,再實施相關(guān)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xiàn)多樣的氣候類型,讓學生自主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哪些,給人的啟示有哪些等相關(guān)問題,最后在全班內(nèi)進行分享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調(diào)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在了解了相關(guān)理論知識的基礎(chǔ)上更深刻的認識到了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從而逐步養(yǎng)成環(huán)保意識。
二、立足學生實際,培養(yǎng)良好的地理思維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一些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法,并缺少相關(guān)的地理思維,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會有一定的困難。相反,也會有一些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后還想有一些把高興的拓展,所以,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就要針對這樣的情況做出相對應的教學計劃,立足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促進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到成績的提高和地理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老師在講到“地圖的閱讀”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相對應的教學計劃。首先老師應該在教學計劃實習之前,對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學習水平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自己的教學計劃做出相對應的調(diào)整。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強,或者地理成績比較高的學生,老師可以要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自主閱讀中國地圖,還要在此基礎(chǔ)上,對世界地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有能力者可以自主繪制地圖,通過繪制地圖的方式,加強對地圖的熟悉程度。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弱或者地理成績比較低的學生,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中國地圖做到熟悉和掌握,對世界地圖做到了解的程度,但對于相關(guān)重點的知識,全體學生都必須做到有效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夠給自己的地理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通過有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實施過程,不僅把學生放在了自己教學實施開展的主體地位,更促進了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水平上,做到相對應的提高和進步。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進自主合作探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大多是老師單純的講解理論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所以,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課堂,在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樣相比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學生自主研究探索得來的知識點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實際運用起來也更加自如。
例如,老師在講到“降水的變化與分布”這一課的時候,在課上為學生講解各地的降水量,然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要求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總結(jié)出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特點。而且在學生討論的過程當中,老師要巡視教室的每一組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困難做出相對應的答疑解惑。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學到了某些知識,從而建立起學習地理的自信心,而且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整理課上的知識點,從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經(jīng)過時間沉淀為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作為初中的地理老師,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制定相對應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開展之前,制定相對應的目標,課程實施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交流和討論,整個過程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偟膩碚f,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香清,鄭永啟.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gòu)建高效 生本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5 (08) : 105.
[2]朱恒恩.初中地理教學構(gòu)建高效生本課堂的策 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5 (22) : 31.
[3]張正榮.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gòu)建高效生本課堂[ J].內(nèi)蒙古教育,2017 (14) :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