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信蘭
夏天由于氣候較熱,因此人易出汗,加之夏天易讓人有:易困倦、易疲勞、全身乏力、精神及注意力不易集中、食欲不佳、易怒、易煩躁等癥狀,長期在外工作及奔波之人更容易出現(xiàn)發(fā)熱、嘔吐、胸悶、腹痛、頭痛、身痛以及腹瀉等癥狀表現(xiàn),或直接中暑昏迷,因此,如果能夠多儲備一些具有清熱解毒、解暑化濕作用的中藥、中成藥在家中或隨身攜帶,那么對自身癥狀緩解及防治疾病來說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今天咱們就來總結一些能夠防暑濕的中藥。
1、佩蘭
佩蘭的主要功效有化濕醒脾以及辟濁清暑,對于頭痛、發(fā)熱、胸脘、腹痛、腹瀉、嘔吐、痞悶、口臭以及食欲減退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10克/次,三次/日,以水煎服,代茶飲。與藿香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2、荷葉
荷葉的主要功效有消暑醒脾以及解毒化濕,對于中暑胸悶、身癢、痱毒、無胃口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亦可為減肥患者應用。
服用方法:取三/四分之一的鮮荷葉一角或是10克干荷葉撕碎,以水煎服,代茶飲,1劑/日。另在蒸煮的飯食中加入鮮荷葉亦可。
3、竹葉
竹葉的主要功效有清心利尿以及清熱除煩,對于夏日易煩躁、口舌生瘡及小便短赤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10克/次,以水分兩次煎煮后服用。既可單獨應用亦可與薄荷、麥冬聯(lián)用。
4、薄荷
薄荷的主要功效有清頭目、散風熱、理氣郁、利咽喉、辟穢惡以及輕清涼散等,不僅對于由風火上攻、風熱感冒而導致的頭痛目赤、胸脅悶脹、咽喉腫痛患者具有良好治療效果,對夏感暑濕穢濁之氣而引起的口臭、口瘡、吐瀉以及腹痛患者亦適用。
服用方法:10克/次,以開水沖泡后代茶飲用。既可單獨應用亦可與花茶、菊花聯(lián)用。
5、菊花
菊花的主要功效有明目平肝以及疏風散熱等,對于外感風熱、目赤腫痛以及頭痛頭暈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6-10克/次,以沸水沖泡后代茶飲用。既可單獨應用亦可與薄荷、金銀花、決明子以及桑葉聯(lián)用,應用野菊花可發(fā)揮清熱解毒之功效。
6、金銀花
金銀花的主要功效有清心消暑、宣散風熱以及清熱解毒等,且不會對胃產(chǎn)生損傷,對于暑熱心煩、咽喉腫痛、瘡癤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10克/次,以沸水沖泡后代茶飲用。既可單獨應用亦可與菊花聯(lián)用。
7、西洋參
西洋參的主要功效有生津止渴、益陰補氣、消暑解酒以及除煩清熱等,尤其適用于夏季不耐熱但又需滋補者,對于體質虛弱、虛熱煩倦、精神萎靡、咽干口渴以及食欲不振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3-6克/次,以水煎服。既可單獨應用亦可與五味子、金銀花、麥冬以及竹葉聯(lián)用。
注意事項:由于茶葉中的鞣酸會破壞掉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因此應將其與服用茶葉的時間間隔2-3天。
8、藿香
藿香的主要功效有和中止嘔、化濕解暑、行氣止痛以及溫胃醒脾等,尤其適用于夏季輕微受寒但存有較重暑濕者,對于腹痛吐瀉、寒熱頭痛、體倦神疲以及胸膈滿悶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10-15克/次,兩次/日,以水煎服代茶飲用,可作為消暑飲品。既可單獨應用亦可與蘇葉、佩蘭以及陳皮聯(lián)用。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舌燥無苔、暑熱較重、津液不布以及陰虛火旺者。
9、仁丹
仁丹的主要功效有和中止嘔以及祛暑開竅等,對于由天氣悶熱而引起的中暑、惡心、頭痛、胸悶以及頭暈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成人:10-20粒/次;兒童:5粒/次,溫水或舌下含化服用。
注意事項:由于該藥物內(nèi)含朱砂,因此不可服用過量或長期服用。
10、十滴水
十滴水的主要功效有和胃止嘔、升清降濁、祛暑散寒以及辟穢化濕等,對于由中暑而致的惡心、腹痛、頭暈、嘔吐以及腸胃不適患者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用方法:成人:2-5mL/次;兒童:酌情減量,口服。
注意事項:該藥物不適用于過敏體質、酒精過敏以及十滴水過敏者,若患者處于哺乳期應用方式應遵循專業(yè)醫(yī)師。
以上就是部分能夠防暑濕的中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元市朝天區(qū)人民醫(yī)院 四川廣元 62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