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在父親的影響下,我養(yǎng)成了夜讀的習慣,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來到書房,一個臺燈、一本書、一本新華字典、一個摘抄本、一支紅筆和一支鋼筆,邊讀書邊摘抄邊注解。這種學習方法和讀書習慣已經(jīng)伴我度過了30年的時光,是我生活中不可改變的一部分。
一天,正在專心讀李煜的詞,母親輕輕地推門進來,把泡好的一杯綠茶放在傍邊,慈祥的目光流露出無盡的母愛,母親坐在我身傍說:“你讀書的樣子跟你父親一模一樣,側(cè)面和背影和你爸40歲時簡直就是一個人。”聽到母親一番話,我有一種暖暖的幸福。這是我最想聽的話,也是我今生聽到最美麗的話。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軍娃,出生在新疆呼圖壁縣解放軍第十五醫(yī)院,成長在新疆呼圖壁縣軍醫(yī)學院。我的父親是軍醫(yī)教授、母親是十五醫(yī)院的會計。受父親的教育,我們姐弟三人早早地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而且,都按父親的愿望走的從軍路線,當兵、考軍校、當軍官,保家衛(wèi)國。
父親教我們的學習方法就是:“不動筆墨不讀書”。那是發(fā)生在姐姐剛上初一的時候,父親給姐姐輔導功課、一篇古文《兩小兒辯日》,姐姐學的很吃力。父親陪姐姐學完第一篇文章,看到書還是新的一點墨水也沒有,語重心長地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把不認識的生字通過查字典的方法標上拼音,不懂的詞語在課本的空白處寫出它的意思,這樣便于下一次更好地閱讀和領(lǐng)會文章的意思?!惫湃怂f的讀書破萬卷也是這個道理。姐姐按照父親的方法開始認真學習,滿書記的都是紅紅綠綠的字跡。
有一天,我借閱了姐姐的課本,家里人都以為我看不懂,其實第一遍真的沒看懂,詰屈聱牙的文章讀起來都費勁,當我看到姐姐在書的空白處寫的解釋時,突然對其中的意思頗感興趣,那時候我才上小學四年級。當父親講到這一段故事的時候,父親和母親都幸福地笑了,而我的眼睛卻濕潤了。
陪著父母在小區(qū)里散步,偶然遇到兩個小男孩在“打鬧”。父親又講起了哥哥的故事。哥哥上初中的時候,迷戀上看武俠小說,金庸的《天龍八部》、古龍的《絕代雙嬌》等,經(jīng)常如饑似渴地挑燈夜讀,這影響了我的睡眠。于是兄弟倆就打了起來,打不過哥哥只好向父親告狀,本以為可以很嚴肅地訓斥哥哥,沒想到父親翻了翻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把書中好的句子,精美的段落摘抄下來,記在心里為自已所用。然后很慈祥地說了幾句不要影響弟弟休息的話。直到現(xiàn)在,我都覺得委屈,我問父親為何當時不好好地訓斥哥哥,父親說:讀書總歸是好現(xiàn)象,適當?shù)丶s束一下時間的運用,再教一些學習的方法,孩子總會向好的一面發(fā)展。父親說得對,也就是那時候,我們兄弟倆都學會了摘抄,每讀一本書都會摘抄一些內(nèi)容。
父親問我是否還記得我參軍的情景。我當然記得,臨行前,父親送我一支鋼筆和一個筆記本,這兩樣禮物都是父親年終被評為“優(yōu)秀教官”的獎品。父親叮囑我:到部隊不要忘記學習。在某師部直屬隊服役期間,師部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距離我們連隊不遠。每到休息日的時候,我都會帶著自己的摘抄本去圖書館看書,晚上熄燈過后,自己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看摘抄的內(nèi)容,順便把一天看的書梳理一下。有時候這些精美的段落會引起我某個細胞的共鳴,于是自己也提筆寫一些小短篇。當?shù)谝黄垢瘔K大小的文章在《人民軍隊報》發(fā)表的時候,我高興得不知所措,那種成就感大大增加了我對學習的興趣。當兵第三年順利地考入了烏魯木齊陸軍學院。在軍校的三年里,又苦又累,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松讀書和摘抄的習慣。
現(xiàn)在的我有兒子有女兒,在教育子女方面,依然是父親教我的學習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把不認識的生字標上注音、把不懂詞語的意思寫在空白處,把精美的句子摘抄下來。30年過去了,我的摘抄本已經(jīng)有20本,每每翻開總能找到成長的足跡,每每回味總能找到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