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牧月 羅湘蓮
摘 要:目的:調(diào)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下醫(yī)學生心理應激反應現(xiàn)狀,采取視頻咨詢進行影響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一般健康問卷(GHQ-12)、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抑郁癥狀群量表(PHQ-9)對益陽某醫(yī)科類高校1 426名在讀大學生進行研究,評估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焦慮、抑郁癥狀情況,根據(jù)心理健康狀況將學生分為陽性組和對照組,每組隨機抽取20位學生,通過視頻面詢的方式來分析心理應激反應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結(jié)果:采用簡式行為治療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提升,焦慮、抑郁狀態(tài)得到緩解。
關鍵詞:高校醫(yī)學生;心理應激;疫情;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6-0031-03
庚子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fā)并迅速擴散到全球,因其感染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防控難度大等特點,成為繼“非典”后的又一大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通常會引起個體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疑病等心理問題,進而引發(f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ost trauma stress disorder,PTSD),發(fā)病率高達33.3%,且持續(xù)時間長。而醫(yī)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面對突發(fā)事件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與應對能力較差,加上居家隔離、封校管理等強制舉措易引起心理問題,產(chǎn)生心理應激反應?;诖?,本研究選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益陽某醫(yī)科類1 426名高校在校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心理健康狀況將學生分為陽性組和對照組,各組隨機抽取20位學生,并通過視頻咨詢的形式進行心理干預,以此來分析醫(yī)學生心理應激反應現(xiàn)狀和具體影響因素,為緩解醫(yī)學生的心理應激及實施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提供對策。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采取方便取樣法,對益陽某醫(yī)科學校在讀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通過雨課堂網(wǎng)絡平臺共分發(fā)問卷1 440份,剔除無效問卷14份,共計回收1 426份,有效問卷率99.03%。其中男生172例,女生1 254例,大一學生717例,大二學生709例,年齡17歲~22歲,平均(19.03±0.690)歲。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diào)查法、深度訪談法、案例回顧分析法,通過雨課堂做好線上問卷調(diào)查、視頻面詢和理論分析。
3.研究工具
(1)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民族、居住地等社會人口學資料。
(2)一般健康問卷采用Goldberg提出的GHQ-12來調(diào)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已被眾多研究證實,包括12個項目,采用雙峰評分法(0-0-1-1),每個問題包括四個選項,本研究以累積得分GHQ-12≥4為存在心理問題的界限。
(3)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由Spitezer等人編制,該量表是鑒別廣泛性焦慮癥可能病例的有效工具,在以往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4)抑郁癥狀群量表(PHQ-9)基于美國精神醫(y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關于抑郁的9個標準,對抑郁癥狀的變化非常敏感。
4.干預措施與方法
(1)干預措施采用簡化認知治療對兩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
(2)干預方法采用線上視頻面詢的形式,包括三次晤談,每次約三十分鐘,干預內(nèi)容以糾正不合理信念、放松、合理宣泄和簡式認知治療為主,分為三個階段。1)建立良好關系,明確咨詢目標。提供宣泄機會,鼓勵學生表達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使其了解出現(xiàn)心理不適或其他心理癥狀是正?,F(xiàn)象,消除擔憂,并指導其進行自助式放松訓練。2)建立正確認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此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接受當前的不利處境,并糾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具有安全感、信賴感的正確認知。3)建立支持系統(tǒng),制定合理目標。通過不斷積累積極事件,建立個體支持系統(tǒng),學會心理防御,掌握一定應對技巧,針對不同的問題選擇相對應的應對策略。
5.統(tǒng)計方法
采用Excel 2013錄入數(shù)據(jù)并核對,采用 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t檢驗和相關分析。
二、結(jié)果
1.人口學變量整體情況
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同性別、年級、年齡、民族、居住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心理健康狀況表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見表1。
2.視頻面詢前后心理應激情況變化
視頻面詢前,通過一般健康問卷的累積得分,以GHQ-12≥4為存在心理問題的界限,將學生分為陽性組和對照組,分別從各組中隨機抽取20位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見表2,結(jié)果顯示,兩組的各項指標顯著相關(P<0.01),陽性組的心理健康狀況、焦慮和抑郁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視頻面詢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比較,見表3,兩組的心理健康狀況、焦慮和抑郁得分都降低,說明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視頻面詢產(chǎn)生了一定的效果。
3.各主要變量間相關分析
各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見表4,年齡與焦慮、抑郁顯著負相關(P<0.01),年齡越小,抑郁、焦慮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與焦慮、抑郁顯著正相關(P<0.01),說明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抑郁、焦慮情緒的影響。
三、討論
1.性別在心理應激反應中的差異
在1 426例研究對象中,有268例GHQ-12量表總分≥4,心理健康狀況檢出陽性率為18.79% ,其中有230例為女生,占比85.82%,說明在新冠的影響下,學生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女生較男生更容易受到影響。這是由于面對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而無特殊治療方法和藥物時,在嚴峻的形勢下個體本身易產(chǎn)生焦慮與抑郁情緒,而女性的生理結(jié)構(gòu)和生理周期會加大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的風險。同時以往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腦部結(jié)構(gòu)的功能差異是導致女性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2.年齡在焦慮、抑郁中的差異分析
各主要變量間相關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與焦慮、抑郁顯著負相關,說明年齡越小,出現(xiàn)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頻率越高,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特點。低齡學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年級,學生剛?cè)雽W需要環(huán)境適應,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易引發(fā)適應性綜合征,導致機體的不良生理反應和行為反應。而長時間宅家活動、封校隔離限制、學習形式改變(線上學習)等都可能是個體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潛在原因。再加上醫(yī)科專業(yè)理論性強、操作要求高,學生背負著巨大的學業(yè)壓力。特別在疫情初期,疫情迅速擴散,會導致低齡學生由于缺乏基礎衛(wèi)生知識和應對措施不當出現(xiàn)緊張、敏感、易激動等焦慮情緒。除此之外,學生年紀小、社會經(jīng)驗少、辨別是非能力弱、無法辨認信息的真?zhèn)蔚纫蛩?,會使得學生無所適從,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癥狀,從而危及身心健康。
3.視頻面詢對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簡化認知行為治療對醫(yī)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簡化認知治療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強調(diào)認知行為改變,鼓勵來訪者主動應對,并學會利用個體的支持系統(tǒng)及資源,具有操作性強、干預周期短的特點,能達到改善負性情緒的目的,有效作用于抑郁障礙個體和廣泛性焦慮患者。陽性組通過心理干預,傾訴新冠疫情引發(fā)的不良生活事件以及心理壓力、學業(yè)壓力、情緒困擾等。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家庭問題。在疫情期間,有些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來源不穩(wěn)定,家庭經(jīng)濟狀況變差,導致家庭矛盾激發(fā)。二是情緒問題。一些學生不敢主動獲取外界信息,害怕看到新冠疫情相關報道,什么事都不想干,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三是出現(xiàn)行為問題。有些學生會反復洗手,反復用酒精消毒,反復測量體溫。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可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比如,正確認識新冠病毒,舒緩心理焦慮;主動減少生活費、校內(nèi)勤工儉學為父母減輕負擔;主動改善親子關系,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轉(zhuǎn)移注意力,親近大自然;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運用合適的學習方法,減輕學習壓力;適當做一些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通過累積正性事件,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提高積極情緒,改善心理狀況;學會自我放松和宣泄消極情緒的方法。研究結(jié)果證實,在視頻面詢后,陽性組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抑郁、焦慮情緒得到明顯緩解。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個體對某一消極事件進行積極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引起心理應激反應。應激事件對學生的影響深度,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態(tài)度與認知評價,對新冠疫情持積極態(tài)度和正面評價的學生較少產(chǎn)生心理應激反應。
四、小結(jié)
由于本次調(diào)查采取的是線上模式,樣本量代表性存在不足,特別是男生的樣本量偏少,可能會造成研究結(jié)果的偏倚。下一步將進行心理重建的研究,以實現(xiàn)對高危人群的早干預、早治療,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文宏.恐慌與激情過后:以理性與科學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J].微生物與感染,2020(01).
[2]姚秋艷.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的構(gòu)建與實際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9(07).
[3]楊廷忠,黃麗,吳貞一.中文健康問卷在中國大陸人群心理障礙篩選的適宜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09).
[4]閆柳清,楊洋,高瑜陽,等.成都市流動人口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9(06).
[5]程剛,肖友琴.社交焦慮障礙的性別差異及其生物學解釋[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02).
[6]梁寶勇,朱熊兆,唐秋萍,等.健康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7]王一,高俊嶺,陳浩,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眾媒體暴露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20(02).
[8]張麗,朱智佩,蔣江靈,等.簡化認知行為治療對廣泛性焦慮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10).
[9]朱智佩,張麗,李偉,等.簡化認知行為治療對廣泛性焦慮的療效初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
[10]師彬彬,李春波.簡化認知行為治療用于抑郁障礙的個案報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05).
[11]張麗,朱智佩,方芳,等.簡化認知行為治療對廣泛性焦慮患者抑郁癥狀影響的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7(05).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pidemic Situation
Wu Muyue, Luo Xianglian*
(Yiyang Medical College,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was investigat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re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ethods: 1426 college students in a medical university in Yiyang were studied by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 generalized anxiety scale(GAD-7) and depression symptom group scale(PHQ-9).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positi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enty students in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through video interview. Results: simple behavioral therapy was used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students, which improved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alleviated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Key words: college medic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epidemic situation; influence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