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翻譯信息論視域下外宣翻譯編譯策略研究

      2021-11-24 00:16:26雷婷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44期

      雷婷

      【摘要】 以福建全球推介會宣傳片雙語解說詞為語料來源,以研究信息傳輸?shù)姆g信息論為視角,提出了增補、刪減、改寫的外宣翻譯編譯策略,以期為對外宣翻譯提供方法策略參考。

      【關(guān)鍵詞】 雙語解說詞;翻譯信息論;編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4-0117-02

      在科學技術(shù)高度發(fā)展的背景下,萬物互聯(lián),信息傳播愈發(fā)暢通,人們每日可獲取的信息不可勝數(shù),其中不乏各種各樣的對外宣傳(包括外宣翻譯)材料。對外宣傳片作為一種有效的對外宣傳方式,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外國受眾展示積極、健康的中國形象,于中外溝通大有裨益。而雙語解說詞作為對外宣傳片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起到幫助外國受眾理解宣傳片內(nèi)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單獨作為分析語料,用于外宣翻譯研究之中,以更好實現(xiàn)信息準確高效傳輸。因此以下從福建全球推介會宣傳片雙語解說詞出發(fā),研究外宣翻譯的方法策略。

      一、信息論與翻譯的相關(guān)性

      信息論是關(guān)于信息計量、發(fā)送、傳遞、交換、接收和儲存的理論,由美國數(shù)學家香農(nóng)(C. E. Shannon)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創(chuàng)立。[1]看似信息論與翻譯學研究并無相關(guān),但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動,在信息傳遞上與信息論具有共通性。因此,翻譯理論家們逐漸認識到信息論中信息傳遞相關(guān)研究對于翻譯活動的指導作用,其中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Eugene A. Nida)首先將信息論引入翻譯研究之中。當信息論用于指導翻譯研究時,其術(shù)語需要重新解釋,以符合翻譯學的理解表達。奈達在他的著作中對信息負載、信道容量、噪音和冗余等術(shù)語做出了詳細解釋。他指出,信息負載是文本所含信息的絕對總量;信道容量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可以傳輸?shù)淖畲笮盘柫?噪音是干擾信息傳輸?shù)囊磺幸蛩?冗余是為避免遭受噪音干擾而重復和累加的信息。[2]

      在具體的翻譯活動中,如福建全球推介會宣傳片解說詞的英譯活動中,外國人對福建的了解有限,其信道容量相較狹窄,需要更多的冗余信息以方便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譯者需要在充分理解中文解說詞的基礎(chǔ)上,將中文解說詞信息進行整理、加工、選擇,然后進行編碼,即生成目的語文本,并傳輸給譯文讀者以實現(xiàn)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反應“基本相同”的結(jié)果。

      二、外宣翻譯與對外宣傳片

      現(xiàn)如今,全球化浪潮發(fā)展迅速,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也愈發(fā)緊密,中國需要外宣翻譯以積極主動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的了解,樹立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為國家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那么什么是外宣翻譯呢?胡興文和張健先生這樣定義:外宣翻譯是翻譯的一種特殊形式,指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以世界了解中國為目的﹑以漢語為信息源﹑以英語等外國語為信息載體﹑以各種媒體為渠道﹑以外國民眾(包括境內(nèi)的各類外籍人士)為受眾對象的交際活動。[3]

      對外雙語宣傳片作為外宣翻譯的一種,可以借助影視傳播渠道,更直接、形象地將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發(fā)展等內(nèi)容展現(xiàn)在外國公眾面前,從而能更有效地表現(xiàn)本國的國際形象。福建全球推介會八分鐘英語宣傳片以福建省的秀美風景、歷史人文、高速發(fā)展和生態(tài)文明等為內(nèi)容,并配以雙語字幕加深理解,向外國人民展示中國福建多年來的發(fā)展歷程和結(jié)果。

      三、外宣翻譯編譯策略研究

      外宣翻譯的主要目的是讓目標語受眾準確無誤地理解原文所傳遞的信息。由于漢語和英語存在語言結(jié)構(gòu)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譯者應考慮譯文效果、讀者反應、期待和交際需要等因素,根據(jù)目標語受眾的思維習慣和接受心理,對原文進行必要的加工,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以達到對外宣傳的目的。

      編譯是眾多翻譯策略中的一種。編譯,顧名思義就是“編”和“譯”的結(jié)合。黃志凌認為,所謂編譯, 就是“編”和“譯”的結(jié)合。也就是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 對原文進行編輯和翻譯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 word-for-word translation,譯者可刪除原文中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但對原文中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和事物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解釋性背景材料, 甚至可以在忠實原文的前提下,調(diào)整原文段落, 用外文來改寫原文。[4](黃志凌,l999:55)常見的編譯方法有增補、 刪減、改寫等。

      (一)增補

      增補是指在原文的基礎(chǔ)上添加必要的單詞、詞組、分句、完整句,從而使得譯文在語法、語言形式上符合語文習慣和文化背景詞語聯(lián)想方面與原文一致,使得譯文與原文在內(nèi)容、形式和精神等3方面都對等起來。[5]

      例1:原文:1300年前,福建泉州港便以“刺桐”的名字享譽世界。

      譯文 : More than 1,300 years ago, the Port of Quanzhou or “Zayton” at the time, was well-known to the world.

      例1中,譯者在譯文中添加了時間狀語“at the time”,表明“刺桐”與“福建泉州港”的關(guān)系。首先,原文有兩層含義,一層為“刺桐”是1300年前人們對現(xiàn)在的福建泉州港的稱謂;另一層為“刺桐”在1300年前享譽世界。這對于有文化知識背景的中國讀者并不難理解。但譯文的外國受眾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背景,若直接翻譯為“the Port of Quanzhou or ‘Zayton’”會使外國受眾誤以為是兩個不同的地方。經(jīng)過增補時間狀語的處理,避免了外國受眾產(chǎn)生誤解的可能,達到了準確無誤傳遞信息的目的。

      (二)刪減

      刪減是指根據(jù)邏輯、句法、修辭的需要在譯文中刪減一些不必要的語言單位的翻譯方法。刪減原文的目的主要有保持譯文表達的簡潔直觀,突出事實和信息重點,減少譯文的信息負荷,符合譯語文化觀念和譯入語語言結(jié)構(gòu)模式等等。

      例2:原文:自古,閩族先民便“以海為田”,“以舟為車”。

      譯文:Ancestors of the Min people “took seas as fields and boats as wagons”.

      例2中,譯文刪減了原文中的“自古”一詞。由于漢語是通過時間狀語從句、時間副詞、時間助詞和動詞本身的時相等多個方面來表達時態(tài),而英語是通過句子中動詞的形態(tài)來表達時態(tài),因此漢語中的“自古”作為表明時態(tài)的時間副詞在譯文中通過 “took”一詞達到相同效果。

      (三)改寫

      改寫是指在吃透原文主旨,抓住原文精髓的前提下,改變原文的表達方式,濃縮文本內(nèi)容,轉(zhuǎn)換敘述視角,替換文化意象等翻譯方法。

      例3:原文:向海而生,福建是中華海洋文明的發(fā)源地。

      譯文:Thriving and prospering by the sea made Fujian the origin of Chinese maritime civilization.

      例3將原文中的主動語態(tài)轉(zhuǎn)換為譯文中的被動語態(tài)。語態(tài)的轉(zhuǎn)換必然是有其用意的。從信息傳輸出發(fā),對于同一個命題(或交際內(nèi)容)采用主動語態(tài)還是被動語態(tài),取決于動作的發(fā)出者(句子主語)和承受者(句子賓語)之間的相對信息承載量:如果動作的承受者比發(fā)出者的信息承載量大,則把承受者置于句末,采用主動語態(tài);如果是強調(diào)動作的發(fā)出者,則把動作發(fā)出者置于句末,使其占據(jù)信息焦點的位置,從而形成被動語態(tài)。例3中,外國受眾對于“?!钡氖煜こ潭纫笥谝獙Α案=ā钡模摇案=ā笔侨牡男畔⒔裹c。因此,譯者改寫句子語態(tài),以更符合外國人的閱讀習慣。

      例4:原文:山風海濤之間,福建承中原文脈厚重源流,開海洋文化外向氣度,秉國富民強歷史擔當。

      譯文: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oceans with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rofound Central Plain culture and the open-mindedness of maritime civilization, Fuji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rength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nation.

      例4的譯文濃縮了文本內(nèi)容。原文中,“山風海濤之間”是地點狀語,“福建”作為主語統(tǒng)領(lǐng)三個小句,呈現(xiàn)出竹狀結(jié)構(gòu)。在翻譯時,譯者將“承中原文脈厚重源流,開海洋文化外向氣度”濃縮為句子中的狀語成分,使用with結(jié)構(gòu)將二者并列,呈現(xiàn)出樹形結(jié)構(gòu)。這樣處理后的譯文重點突出,邏輯清晰,更便于外國理解中國福建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其在中國發(fā)展史上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外宣翻譯強調(diào)外國受眾對于原文所傳遞的信息的準確無誤理解。譯者在準確把握原文信息的基礎(chǔ)上,通過運用編譯策略以及其他翻譯策略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遞信息,使外國受眾獲得與原文讀者一致的反應。

      此外,翻譯策略與翻譯理論只是指導譯者完成外宣翻譯的外在方法。要想完成高質(zhì)量的外宣翻譯任務(wù),譯者還需要更多的內(nèi)在要求,如扎實的雙語功底以及充足的知識文化背景等。故,譯者不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技能,還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背景知識。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國外宣材料的質(zhì)量,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C. E. Shannon.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

      unication[J].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2]Eugene A.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胡興文,張健.外宣翻譯的名與[J].中國外語,2013,(3).

      [4]黃志凌.淺談對外宣傳中的編譯工作[J].中國翻譯,1999,(2).

      [5]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英漢互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58.

      伊金霍洛旗| 安达市| 东辽县| 民丰县| 清苑县| 诸城市| 米脂县| 同仁县| 漾濞| 清徐县| 宜兰县| 鄂托克旗| 桐庐县| 信宜市| 陇川县| 阳城县| 巢湖市| 古丈县| 内江市| 县级市| 吉安县| 福海县| 东海县| 内乡县| 增城市| 腾冲县| 临清市| 将乐县| 巴中市| 呼伦贝尔市| 辛集市| 甘谷县| 肇源县| 方城县| 蓬溪县| 定结县| 临武县| 龙游县| 日土县| 嘉祥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