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瑞
(兩當兵變紀念館,甘肅 隴南 742400)
眾所周知,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使紅色文化能對青少年的未來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還需在紅色文化弘揚與傳承方面加大力度,選擇適合的傳承方式,引起青少年學生的關注與學習。為保證每位青少年學生都能對紅色文化學習,我在日常工作環(huán)節(jié)中,借助特有的工作優(yōu)勢拉近我與青少年的距離,能在相互交流過程中,了解青少年學生們的思想,以紅色文化為話題,能在相互探討中影響學生們的思想意識,鼓勵學生們能自主了解與學習紅色文化,使青少年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顯著提升,通過實際行動對紅色文化傳承與弘揚,既影響學生們個人素養(yǎng),提高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培養(yǎng)高素質青少年。
教育資源表面化:一方面,大部分教師及紅色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對紅色文化教育課程未引起重視,尤其在教學階段,只考慮到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未重視學生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掌握[1]。同時,因傳統(tǒng)化的教學理念影響,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紅色文化教學活動,無論是教學方案設計,還是教學課程的開展等,均缺乏合理性,無法突出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與內涵,學生們愛國情感不濃烈,對紅色文化學習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可應用的教學資源受限,部分學校未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創(chuàng)設更多有利的教學條件,教師人員只能以教材內容為主,反復強調教材內容,浪費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學生們的積極性逐漸削弱,紅色文化資源挖掘深度不夠,導致紅色文化教育表面化。
單一化的教育形式,是因學校及教師人員的教學理念緊固,不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習慣性地進行應試教學。還有部分教師人員會錯誤地認為自身多年教學經驗,還建議對學生們進行應試教學,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比較陳舊,學生們的思想與素養(yǎng)激發(fā)、提升受限。而應試化教學形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服從,學生們服從教師的安排,教師服從學校的管理,在根源上就出現了不足的教學問題,如果未及引起重視或合理化解決,使服從影響范圍越來越大,也逐漸加大學生們在學習中對教師的依賴性,單純依靠課堂教學方式,浪費紅色革命紀念館教育資源,在課堂上依賴教師們的指導教學,在課下無法進行自主預習與復習,教師的工作任務量增多,教學壓力加大,整體教學效果還沒有明顯的變化,導致紅色文化課堂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標準。
從紅色文化自身影響性的角度探究,是我國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條件之一,為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還需各領域對紅色文化發(fā)展引起重視。但是,在教育領域中就出現了阻礙問題,限制了紅色文化的影響范圍。其一,教師緊固思想,無法在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設計等方面做出調整[2];其二,學生們錯誤意識,對紅色文化沒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學生們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程度不夠。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紅色文化對自身的學習與、生活、發(fā)展等并沒有多大的影響,自身就放棄了對紅色文化學習,因學生自身對紅色文化相關內容不了解,使紅色文化的維度受限,學校與紅色革命紀念館協作教學意識與能力較低,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教育效果不理想。
近幾年,我國教育部門對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引起重視,雖然有相應的政策實施紅色文化教育工作,但是部分學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往往會為應試檢查工作而開展。當然,也有部分學校因盲目跟隨,在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方面進行大量的投資,但是實際教學階段會因初期效果不理想而打消積極性。再加上為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無計劃性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們參觀博物館、文物館等,在交通費、伙食費、組織費等方面所消耗的成本超額,雖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進行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但整體效果依然與預期標準還有明顯的差距,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因費用限制而無法開展。
我認為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課程極其重要。第一,學校對紅色文化教育引起重視,在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開展給予大力支持,降低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開展難度;第二,教師人員、紅色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均能發(fā)揮出自身引導作用,通過日常教學與工作中與學生們的積極交流、溝通,準確掌握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興趣、愛好、素養(yǎng)等,能借助課堂教學,對紅色文化教育課程內容的設計,使學生們能對紅色文化知識有一定的理解與掌握[3]。在此基礎上,紅色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與學生們共同探究紅色文化內涵,經過深層次的探究,影響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崇高精神等。第三,考慮到學生們的積極性,可選擇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學生們能自主參與、自主感受,以具體的實踐活動改變學生們思想意識,在實踐活動中紅色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對學生思維、思想正確引導與培養(yǎng),合理解決紅色文化教育表面化及相關問題。
第一,解決教材內容反復教學問題,不一味地在基礎理論方面空洞教學,通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們實況的掌握,教師能在教育形式與教學方法方面適當地創(chuàng)新,既能考慮到學生們的身心特點,又能通過適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究與學習紅色文化,在探究中使學生們的情感能共鳴。
第二,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要合理化應用新媒體技術,借助技術與設備的輔助教學,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內容,考慮學生們對基礎理念的理解與學習,可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條件下,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教育方式,增強教學內容趣味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欲望,教師則鼓勵與認可學生,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使學生們對紅色文化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4]。
第三,結合紅色文化教學內容與教學課程進展情況,定期開展紅色文化交流會活動,目的是改變傳統(tǒng)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能突出學生主體,為學生們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課堂。同時,紅色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還為學生們營造特殊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的思想與能力均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們能大膽地表達,各抒己見,多角度地探究紅色文化,加深紅色文化感悟,全面提升學生們素養(yǎng)、能力,影響紅色文化課堂教育效果。
首先,可借助校園廣播、學校網站等進行宣傳,使各學校及教務人員均能對此引起重視,各學校積極開展紅色文化課程,影響學生們道德品質;其次,學校對教育資金合理分配,解決教育資金受限問題,定期開展實踐教育活動,使學生們切身感悟紅色文化價值[5]。最后,紅色革命紀念館與學校積極合作,每位紅色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全面參與,負責各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管理工作,能為各學校解決教育過程中的難題,擴大紅色文化影響范圍,實現預期教育目標。
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使紅色文化在各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有獨立的教學課程,與社會力量的融合應用,能開展紅色旅游產業(yè),針對紅色景點為師生提供面膜開發(fā)條件,保護紅色文化資源。并出臺相關政策對紅色文化全面性保護,維修紅色遺址、保護紅色遺物,確保紅色文化能代代傳承與弘揚,在青少年學習與成長階段發(fā)揮出重要價值。同時,還能降低紅色文化教學難度,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質。
紅色文化在學生道德品質培養(yǎng)與提升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情況下,還需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通過紅色文化教育課程的設計與開展,逐漸提升學生們的道德品質。明確教學主體,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加大紅色文化教育宣傳力度,擴大紅色文化影響范圍,政府部門大力扶持,降低紅色文化教學難度,為學生們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學生們道德品質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