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人物簡介】
孫立人(1900—1990年),安徽舒城縣三河(今肥西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是抗戰(zhàn)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 “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家風故事】
拳拳之心,立于名上
孫立人的曾祖父是貢生,祖父是秀才,父親是舉人,都是通過讀書取得功名之人,故孫家人崇文重教,對子女要求很嚴格。父親孫熙澤給他取名孫立人,源自《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而孫立人的前半生適逢中國的動蕩歲月,過了五十歲才初次喜得麟兒,因此他以“中國安定,天下太平”為兒女命名。孫立人給四個子女分別取名孫中平、孫安平、孫天平、孫太平,拳拳愛國之心和殷切期望躍然紙上。
聆聽教誨,不辱父命
孫立人自幼天資聰穎,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1913年,他以名列榜首的成績?nèi)肭迦A讀書,從清華土木工程系畢業(yè)后,考取公費留學。出國前,父親送他一方端硯,上面鐫刻訓詞,要他牢記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孫立人一直把這句名言當作座右銘。畢業(yè)后,孫立人在美國橋梁公司任工程師約4個月后,決意改學軍事,考入有“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父親寄書激勵他“精忠報國,當效武穆”。孫立人求學和工作的每一步都受到父親影響,他的學有所成以及顯赫戰(zhàn)功都與他的家風家教分不開。
尊重長輩,踐行孝道
孫立人5歲喪母,對待繼母百般孝順,繼母也視他為己出。在為父親和繼母去世守靈時,他堅持睡稻草鋪;扶柩安葬他們時,沿途幾十里都是路祭者,孫立人均一一雙膝跪地行叩首禮。拂曉出殯,日落西山方到達墓地,孫立人雙膝紅腫,仍叩首作揖不停。此時他已經(jīng)是稅警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任第四團團長,不因身居高位而不守鄉(xiāng)俗、不盡孝道。孫立人的孝道一時傳為美談。
為人忠厚,真誠待人
孫立人是個待人熱忱、重情義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士兵。在戰(zhàn)場上,他是個把仗打到何處,就要把墓地修到何處的人,一切只為讓殉國的將士軍魂能有個落根之處。對于作戰(zhàn)中受傷的病員,他親自看望撫慰;對于戰(zhàn)地孤兒,他想方設法安置或親自撫養(yǎng)。晚年,他還曾收養(yǎng)了6個烈士遺孤,在被軟禁時極其艱苦的歲月里,依然靠賣玫瑰花、賣雞蛋賺點小錢維持義子的生活費用。1988年獲得自由后,他心里一直惦記著自己的舊部、在緬甸卡薩之戰(zhàn)被俘后堅定不降而死的齊學啟,在得知齊學啟的墓地損毀的消息后,孫立人寢食不安,設法籌集6000美元,委托有關(guān)人員重建齊學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