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面臨的文化沖擊及應對策略

      2021-11-28 23:38:31郭春華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時代

      郭春華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70)

      家是國的根基,國是家的屏障,家與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自覺擁有與國家命運共興衰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戰(zhàn)勝各種風險磨難而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1],是加強青少年學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P54)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主力軍,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重任和歷史使命。當前,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不斷沖擊著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如何有效應對它們對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消極影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課題,它直接關系著新時代大學生能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更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一、大學生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內涵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xiàn),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3]。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發(fā)展時期和特定的歷史階段,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具有不同的時代內涵,承載著特殊的時代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家國情懷的最終旨歸和鮮明底色,它為新時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使其呈現(xiàn)出新的時代內涵。

      首先,在個人層面上,新時代大學生應具有現(xiàn)代公民意識和現(xiàn)代思想品格。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也就是說,個人作為國家的成員和一分子,每個人的家國情懷首先體現(xiàn)在自我的修身責任感上,而“修身責任感在現(xiàn)代社會的家國情懷理念中成長起來就是公民意識”。[4](P17)作為一個歷史范疇,公民意識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沒有的,而是來源于西方現(xiàn)代化的文化土壤,是中國民眾在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國家過程中形成的觀念。公民意識是“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它以公民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為思想來源,融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為一體”。[5](P144-145)民無國而不立,公民意識正是公民作為社會主體對國家和社會高度自覺的責任感。同時,民無信則國不立,公民意識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能夠超越自我私利而講求國家責任的擔當,因為“那些先進的現(xiàn)代制度要獲得成功,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依賴運用它們的人的現(xiàn)代人格、現(xiàn)代品質”。[6](P5)新時代大學生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要摒棄重權利輕義務、重私德輕公德的狹隘意識,自覺意識到自己在黨和國家事業(yè)中的生力軍地位,明確新時代賦予自己的責任,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業(yè)務本領,勇于擔當,敬業(yè)奉獻,做一個胸懷天下,心系祖國,眼里有家,腳下有力的時代新人。

      其次,在家庭層面上,新時代大學生應具有家庭的責任擔當意識?!凹彝ナ巧鐣幕炯毎?,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盵7]家庭是人生的起點,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叭说谋举|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8](P139)人是處于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之中的,不同性質的社會關系決定著人承擔的不同社會角色。大學生在學校是學生,在家是子女,不能單純地把家庭理解為接受父母關愛的港灣,而應從內心自覺樹立自己的家庭責任擔當意識。新時代大學生的家庭責任擔當意識不僅體現(xiàn)在感恩父母、承擔家務上,還體現(xiàn)在注重家庭美德建設,維護家庭和睦團結上?!凹彝ズ湍绖t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盵9](P353-354)新時代大學生應理性認識到“家庭”與“國家”相輔相成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主動構建團結和睦的家庭關系,積極弘揚“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把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把實現(xiàn)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9](P353-354),為創(chuàng)建幸福和諧的家庭和安定繁榮的國家而努力奮斗。

      再次,在國家層面上,新時代大學生應該積極弘揚和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皣液?、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盵10](P36)國家的強盛是家庭美滿和個人幸福的根本保障,而愛國主義精神則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勵一代代中華兒女英勇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家國情懷的核心要素,愛國主義精神不是宏大敘事的話語表達,身體力行對國家的責任才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最生動詮釋。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jié)、要有人格。氣節(jié)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11]新時代大學生弘揚和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深厚文化,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黨史和中國國情的深刻認知,從內心深處自覺把個人理想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毫不動搖地堅持和擁護黨的領導,將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轉化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現(xiàn)實行動,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牢記使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奉獻智慧和力量,爭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踐行者和圓夢人。

      最后,在天下層面上,新時代大學生應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速,整個地球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球村”,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愈加快速頻繁、復雜多樣,每個國家都是一個與其他國家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緊密關聯(lián)、相互依存、俱榮俱損的地球村民。面對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9](P522)的偉大理念,旨在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 的世界。我國摒棄了西方國家利己主義、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國際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念,奉行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共商共贏、共建共享、綠色發(fā)展的新理念,與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共謀發(fā)展,充分展示出一個大國應有的國際責任與擔當。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把家國情懷與人類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深刻領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念,并積極承擔起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發(fā)揚中華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盵12](P18)

      二、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面臨的文化沖擊

      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必須認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遭遇的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從國外形勢上看,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刻不忘利用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手段推行“和平演變”。從國內形勢上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西方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國門,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錯誤思潮不斷侵蝕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作為新時代的弄大學生,他們處于社會思想的最前沿,往往樂于接受和追捧各種新思想,以開拓自我眼界和豐富自我精神生活。由于大學生尚未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化鑒別能力和思想警惕意識薄弱,在西方各種錯誤文化思潮的強烈沖擊下,他們易于盲目推崇西方的文化與價值觀念,降低對自己國家、民族和文化的認同感與責任感,給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

      第一,極端個人主義淡化著新時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極端個人主義主張個要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宣揚個人利益至上,甚至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的利益來滿足個人利益,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赤裸裸的利己主義人生價值觀。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批判施蒂納的極端利己主義時所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功利關系具有十分明確的意義,即我是通過我使別人受到損失的辦法來為我自己取得利益。”[13](P479)然而,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并不是相背而行的,而是辯證統(tǒng)一的,因為個人的利益只有在集體利益的實現(xiàn)過程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極端個人主義割裂了個人與集體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它與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強調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完全是相悖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個人的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覺悟的先進分子必要時都應當犧牲自己的利益”。[14](P337)這種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只會助長新時代大學生的功利意識,淡化他們的家國責任意識和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從而導致他們走向與國家和人民相背離的錯誤人生道路。

      第二,歷史虛無主義解構著新時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感?!皻v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盵15](P694)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當代中國史學研究領域沉渣泛起,它打著“重新評價”歷史的科學幌子,干著丑化英雄人物、詆毀黨的革命領袖、美化反面歷史人物、歪曲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革命斗爭史、中共黨史、中國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勾當,借此斬斷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傳承,瓦解中華民族英雄奮進、矢志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實現(xiàn)其“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的政治圖謀。對于歷史虛無主義的險惡行徑,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盵15](P113)由此可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本質上是“一種假借學術探究和反思歷史之名,實為否定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反動社會思潮”[16]。由于大學生掌握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有限,難以客觀地甄別歷史虛無主義者采用臆測曲解、斷章取義、虛構杜撰出的“歷史真相”,往往錯誤地以為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嚴肅的歷史研究,受其誤導而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產生錯誤認知,從而無形之中失去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傳承的責任感。

      第三,新自由主義弱化著新時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近年來,新自由主義思潮在我國不斷滋生和廣泛傳播,成為對我國民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群體影響最大的錯誤思潮。該思潮以個人自由為最高價值,在經濟上主張徹底私有化、完全市場化、絕對自由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四化”,抨擊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政治上主張政治多元化,提倡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攻擊共產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專政,誹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通往奴役之路”;在文化上主張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宣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妄圖瓦解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作為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新自由主義雖然披著經濟理論的華麗外衣,實質上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的理論工具和試圖顛覆社會主義的思想武器。面對頗具迷惑性的新自由主義思潮,青年大學生很難窺清其背后隱藏的反社會主義真實企圖,容易受其誤導而開始漠視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輝煌成就,不斷喪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錯誤地以為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越于社會主義制度,從而產生崇洋媚外的扭曲心理。

      第四,“普世價值”思潮動搖著新時代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21世紀以來,西方“普世價值”思潮在我國甚囂塵上,日益威脅著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該思潮基于抽象的人性論,主張“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價值觀念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普世價值”,是適用于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價值準則?!捌帐纼r值”反映著西方資產階級的核心價值觀念,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普世”的名義,把自己的價值觀念鼓吹為適用于全世界的價值觀念,借此掩蓋其霸權主義的險惡政治野心。正如馬克思所說:“因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tǒng)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就是說,這在觀念上的表達就是: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8](P180)作為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普世價值”無論被包裝得多么華麗,都改變不了其抹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動搖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最終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真實企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敵對勢力在那里極力宣揚所謂的‘普世價值’。這些人是真的要說什么‘普世價值’嗎?根本不是,他們是掛羊頭賣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們爭奪陣地、爭奪人心、爭奪群眾,最終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盵17](P102)在“普世價值”的沖擊下,一些不明真相的大學生,往往把西方的“普世價值”宣揚的自由、民主、平等觀念等同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民主、平等觀念,甚至錯誤地認為西方的“普世價值”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最終陷入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蛻變成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代言人。

      第五,極端民族主義消解著新時代大學生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理念。作為民族主義的一種極端表現(xiàn)形式,極端民族主義以本民族的利益為中心,大肆鼓吹本民族的利益高于其他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利益,對外采用各種極端方式盲目抵制或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對內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以強烈的民族優(yōu)越感歧視其他民族、煽動民族仇恨。尤其是在人類面對具有重大危害性的全球性問題時,極端民族主義者非理性的狂熱情緒和排他行為,往往與恐怖主義相結合,引發(fā)激烈的民族沖突或國際爭端,嚴重危害民族國家和世界的和平發(fā)展與協(xié)商合作。青年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和愛國情緒表達渴望,極易受到極端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幌子的蠱惑,錯誤地把極端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相等同,做出諸如視“抵制外貨”為愛國等偏激的言行。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言行不僅危害了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與國家間的合作共贏,而且阻礙了新時代大學生樹立起積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念。

      三、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有效策略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10](P155)作為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集散地和滲入點,高校歷來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戰(zhàn)場,也是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場所。面對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對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沖擊,高校應打好主動仗,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新路徑與新局面,努力提升新時代大學生對西方各種錯誤思潮的鑒別力和免疫力。

      第一,課程育人,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18](P2)。思政課是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政課課堂教學厚植新時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一是堅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新時代大學生頭腦,讓他們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二是堅持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史教育,加深新時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認知,在感受中華民族英勇奮進的歷史長河中增強文化自信;三是敢于直面西方各種社會思潮提出的問題與挑戰(zhàn),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在反思和討論中認清西方各種社會錯誤思潮的理論謬誤,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其展開深刻批判,揭露其隱藏的險惡政治圖謀;四是借助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圍繞現(xiàn)實生動的家國情懷案例,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讓新時代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18](P6-7)

      第二,環(huán)境育人,積極營造具有濃厚家國情懷氛圍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拔幕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P32)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厚植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文化載體。一方面,高校應發(fā)揮校園物質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等,結合校史、院史、學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發(fā)揮其獨特的文化育人作用”[1]。另一方面,高校應發(fā)揮校園精神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開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課程,以經典傳統(tǒng)文化浸潤新時代大學生的心靈深處,同時注重開發(fā)校訓、校歌中承載的價值追求和家國責任擔當精神,在潛移默化中筑牢新時代大學生的家國認同感和責任感。

      第三,教書育人,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學生思想境界的塑造者,也是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主導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18](P12)。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寄予“情懷要深”的期望,希冀他們“要有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yǎng)分、豐富思想。”[18](P13)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首先要自覺提升自己的家國情懷素養(yǎng),“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2](P379)。其次,高校教師應敏銳洞悉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發(fā)展走向,高度關注它們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影響,在課上課下積極引導新時代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它們進行深刻剖析和有力批判,竭力消除它們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的毒害。再次,高校教師應言傳身教,率先垂范, 旗幟鮮明地勇于同西方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以身作則地把家國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面典范。

      第四,實踐育人,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國情懷實踐教育教學活動。家國情懷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空洞口號,而是訴諸于實踐之中的現(xiàn)實行動。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需要“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10](P173)。高校應“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發(fā)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1]。一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有效利用共青團、學生黨支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校園團體組織,結合社會焦點問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重大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紀念日,組織開展主題演講比賽、主題辯論賽等校園文化活動,讓新時代大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甄別出西方各種錯誤思潮的荒謬怪談和虛偽面目;二是開展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題的學術活動,“邀請傳統(tǒng)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1],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三是開展志愿服務和社會調查活動,讓新時代大學生走進農村、社區(qū)、工廠和企業(yè)等基層人民群眾的生活世界,加深對國情、社情、民情和黨情的深刻認識,親身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遭遇的現(xiàn)實問題,以增強自身的國家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四是開展憶先賢、學楷模實踐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博物館、名人紀念館、革命文化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場所,組織新時代大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現(xiàn)場教學,或邀請一些老革命戰(zhàn)士、時代英雄楷模進校園課堂講述親身經歷,讓他們?yōu)樾聲r代大學生還原近代以來中華兒女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歷史事實。

      第五,網絡育人,充分發(fā)揮網絡平臺的宣傳教育作用。當今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互聯(lián)網已成為西方各種社會思潮活躍的主要場所,而大學生又是使用互聯(lián)網的主要群體,這就要求高校必須積極搶占網絡陣地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利用好網絡平臺開展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線上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互聯(lián)網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這個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9](P325)“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9](P378)。首先,高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網站、校園公眾號、校園微博等網絡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宣傳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送家國情懷楷模的典型事跡,引導青年大學生從思想深處認清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真正面貌;其次,高校要結合時代主題,以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主導,積極開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宣傳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展示、愛國主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家國情懷網絡新媒體學習專欄,竭力根除西方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生存的文化土壤;再次,高校結合新時代大學生關心和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在網絡平臺上發(fā)布正確導向的信息予以回應,培養(yǎng)深悉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意見領袖”,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提升自身的網絡文化鑒別力;最后,高校要加強網絡監(jiān)管,嚴格篩選網絡信息,不斷壓縮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網絡傳播空間,營造一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網絡環(huán)境,以筑牢阻擊各種不良社會思潮蔓延的堅固網絡陣地。

      第六,合力育人,努力構筑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合力。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不是高校的“獨角戲”,而是學校與社會、家庭的“合奏曲”。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縮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也是人們家國情懷的根基之所?!皬V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盵9](P355)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既要發(fā)揮學校主陣地作用,還要發(fā)揮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合力,協(xié)同合作以營造良好的家國情懷教育環(huán)境。一方面,高校要利用現(xiàn)代信息傳播技術,積極搭建家校合作的線上線下聯(lián)動平臺,讓大學生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家國情懷教育工作之中,共同推動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并以身作則地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把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匯聚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時代
      贛鄱情懷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家國兩相依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HANDS OFF THE WHEEL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略談“家國情懷”
      姚安县| 饶河县| 玉林市| 大余县| 浑源县| 岱山县| 比如县| 塔河县| 嘉义县| 金山区| 开阳县| 佛学| 安陆市| 高青县| 炎陵县| 深州市| 浠水县| 晴隆县| 兰州市| 哈尔滨市| 文安县| 宜丰县| 迁西县| 桃园市| 白银市| 林周县| 巫溪县| 枣强县| 吴桥县| 江达县| 巴青县| 宝山区| 扬中市| 通城县| 寻甸| 苗栗市| 会宁县| 新余市| 柏乡县| 马公市|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