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超
(安陽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1]中,我們可以找到對“一邊”這個詞的解釋,詞典還對其詞類進行了劃分。首先,“一邊”可以做表示方位的名詞,此時有兩種義項:(1)表示事物的一方面。例如:“這張卷子有一邊是空白的。”(2)表示旁邊。例如:“媽媽在做飯,我在一邊幫忙?!逼浯?,作為副詞,表示兩個動作同時發(fā)生??梢詥斡?,例如:“他騎著摩托車往前走,一邊還唱著歌?!币部梢灾貜褪褂?,例如:“小王一邊寫作業(yè),一邊玩手機?!弊詈?,可作為形容詞,運用在某些方言中,表示同樣。例如:“你倆一邊大。”此時,“一邊”的后面往往要加上“兒”表示兒化。
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2]中對“一邊”做了詳細的說明。首先,“一邊”可作為方位詞,表示旁邊、一側??蓡斡茫部梢詷嫵伞敖樵~+一邊”的結構。其次,作為副詞,構成復句形式“一邊……,一邊……”。此時,“一邊”為關聯(lián)副詞,放在動詞的前面,用來表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動作同時進行。本文將討論“一邊”作關聯(lián)詞且后帶動詞時,前后分句是否可逆,是否存在語序規(guī)律。
并列復句在理論意義上表達同一時間并列或交替發(fā)生的幾件事, 因此分句之間是可以前后互換的,互換后不影響原句語義。例如我們既可以說“一邊散步,一邊聽廣播”,也可以說“一邊聽廣播,一邊散步”。但在大量的語料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一邊A一邊B”的句式中, 并非所有的前后分句都是可以隨意互換位置的。例如:“一邊聽電話,一邊做記錄?!?*一邊做記錄,一邊聽電話。)該文將從語義方面出發(fā),通過語料實例,對“一邊A一邊B”句式中前后分句的語序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在句式“一邊 A 一邊 B”中,如果 A和B 兩個部分在句中所表達的語義處于平等狀態(tài),即語義關系完全對等,沒有輕重之分,這時候句中的A、B兩個部分就不分先后順序。同時,若該句子沒有上下文的相關語境,僅作為一個單獨的句子而存在,那么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以將句式中的 A、B 兩個部分進行前后轉換,并保持句義不變。如:
①晚上,我一邊吃西瓜,一邊和小叔聊著天。
可以說成:
晚上,我一邊和小叔聊著天,一邊吃西瓜。
②張角一邊為人治病,一邊傳教。
可以說成:
張角一邊傳教,一邊為人治病。
③他一邊走著,一邊算著題。
可以說成:
他一邊算著題,一邊走著。
④法國人見面總是一邊擁抱,一邊進行“貼面禮”。
可以說成:
法國人們見面總是一邊進行“貼面禮”,一邊擁抱。
⑤杰克這個人十分地矛盾,他一邊榨取著工廠工人的血汗錢,一邊慷慨地向慈善機構進行募捐。
可以說成:
杰克這個人十分地矛盾,他一邊慷慨地向慈善機構進行募捐,一邊榨取著工廠工人的血汗錢。
⑥電影太感人了,她一邊擦眼淚,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
可以說成:
電影太感人了,她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一邊擦眼淚。
通過從例①到例⑥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這些句子中,將“一邊”的兩個分句前后相互轉換后,整個句子的語義關系并沒有受到影響。例子③的兩個句子,都是在表達他“走”和“算題”這兩個動作是同時進行的,沒有先后順序或者因果關系,因而調換兩個分句的順序,并沒有影響這個句子的原意。再看例子⑤,雖然“榨取血汗錢”和“慷慨募捐”是相對來說比較對立的行為,但是這兩個動作的發(fā)生并不存在主次或先后之分,兩個動作之間也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整個句子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事實評論,因此例⑤替換前后的兩個句子讀起來并沒有邏輯上的問題,兩個句子的語義表達是相同的,并沒有因為前后順序的調換而發(fā)生改變。因而,當句子的語義完全并列或對立,但其形式卻是平行的,沒有輕重、先后之分時,A、B兩個部分是可逆的。
“一邊 A一邊 B”句式,在語言交際運用中, A、B兩部分可以進行轉換的情況其實并不多,多數(shù)是不可逆的。我們將變換A、B前后位置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了以下幾種情形:
⑦綜藝節(jié)目有時是一邊錄制一邊播出的。
*綜藝節(jié)目有時是一邊播出一邊錄制的。
⑧王聰上課時總是一邊仔細地聽講,一邊在筆記本上做筆記。
*王聰上課時總是一邊在筆記本上做筆記,一邊仔細地聽講。
⑨路上的人一邊圍觀,一邊議論,這起事故轎車應負全責。
*路上的人一邊議論,一邊圍觀,這起事故轎車應負全責。
例⑦中“錄制”和“播出”其實是有潛在的先后邏輯順序的,只有先“錄制”出節(jié)目之后才可能“播出”;同樣例⑧中“聽講”是“記筆記”的一個前提,只有先有“聽”這個動作之后,才存在第二個動作“記”。而在例⑨中,只有在“圍觀”之后,在看到事實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評議。以上例子中均是A動作發(fā)生之后,B動作才得以存在,沒有A就沒有B。因此這類情況下,A、B兩部分是不能互換的,否則整句的語義就會發(fā)生變化。
1.以B部分的動作為主,即A、B之間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如:
⑩哥哥一邊笑著一邊對我說:“你被錄取了,太好了?!?/p>
*哥哥一邊對我說一邊笑著:“你被錄取了,太好了?!?/p>
*地震了,他一邊緊緊地抓著妹妹的手一邊往外跑。
在上面的兩組例子中,統(tǒng)觀句子全意,A部分的動作是B部分動作的一個伴隨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A部分的動作在修飾B部分的動作,B部分的動作才是整句的中心語義。從結構形式上看,A部分的動作較為簡單,往往是單個表動作的詞或者短語,而B部分的動作則相對來說比較復雜,通常帶有修飾成分,如例中B部分的動作“抓”被“緊緊地”修飾。這是由于在我們的日常會話中,為了不出現(xiàn)頭重腳輕的感覺,習慣性地把較長的語句放在后面。這其實可以說是漢語忠于表達話語中心的一種語言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會話者通常都會用較多的字眼或較長的篇幅來表達話語中心。這時如果將A、B兩個部分進行次序變換,那么A、B之間原有的修飾關系就會發(fā)生改變,原句的話語中心發(fā)生位移,想要強調的重點也就會改變,整個語句所表達的含義和原句也便不再相同,同時整個語句的邏輯關系也會發(fā)生改變,從而顯得不那么協(xié)調。
2.以A部分的動作為主,做A時兼做B。如:
*星期天,我?guī)е⒆釉谕饷嬉贿吙床賵錾系闹袑W生踢球,一邊曬太陽。
*他真是餓壞了,一邊給同伴說著自己的經(jīng)歷,一邊大口吃著飯。
3.A、B部分的動作是因果關系,A為原因,B為結果。如:
*股票的操縱者,一邊將股份進行回收,一邊投放。
*近來警察局真是忙壞了,警察們一邊向上級領導匯報這一情況,一邊頻頻收到相似的報警電話。
*在售票廳,我一邊注意到右邊小伙神色十分慌張,一邊排著隊。
復句屬于常用漢語語法項目等級中的第五級,也是最后一級,是高級階段語法教學的一部分。筆者根據(jù)句式“一邊A一邊B”的特點,給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在句式“一邊A一邊B”上出現(xiàn)的偏誤情況多來自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的留學生,歐美國家的留學生出現(xiàn)偏誤情況較少。這是由于母語習慣而產(chǎn)生的負遷移。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來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案,要參考學生的國籍、母語的遷移情況、性格特點、漢語的水平、表達習慣等。根據(jù)母語負遷移理論,我們知道學生的母語會對學生的漢語學習產(chǎn)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在句式的運用上,所以建議對歐美留學生和亞洲留學生分情況考慮教學方案。如果教學對象是亞洲學生,尤其是日本和韓國的學生,就要分時間、分層次地詳細講解句式的基本用法。而對于歐美學生則可以簡要分層次地解釋這個句式的基本用法,再輔以一定量的舉例和練習就可以了。
建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將“一邊”的用法安排在教材的初級階段,讓學生了解其基本含義,能夠單獨使用;而句式“一邊一邊”就要編排在中級階段學習,從最簡單的連接兩個單個動詞講起,然后在以后的課時中逐層推進。進行操練時,對于學生容易出現(xiàn)偏誤的地方,則要加以強調并給予適當?shù)谋嫖觥?/p>
在進行此方法教學時,要重點講解“一邊一邊”的功能和用法,強調前后兩部分的構成成分。建議在此基礎上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從而大量操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用法之后,再逐層遞進地講解“一邊一邊”與“了”“著”“過”的共性與限制,以及和相似句式“又……又……”“一方面……一方面”的差異等。操練方式要設計得靈活多樣,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理解并熟練運用。
通過上文的對比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一邊A一邊B”句式中,A、B兩個部分不可逆情況更多一些,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日常交際中,不能隨意排列A、B的先后順序,而是應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原則來排列兩者的先后順序。陸儉明先生談到:“對外漢語教學需要漢語本體研究的支撐,但同時對外漢語教學是漢語本體研究的試金石,而且對外漢語教學拓展了漢語本體研究”。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需要在理論的學習和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反思,提高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