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妮,解 峰
(咸陽市文物局,陜西咸陽712000)
殷商時期,占卜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王室貴族處理大小事務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后將所問之事契刻于甲骨上,稱為甲骨文。甲骨文記載的內(nèi)容非常寬泛,上至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均有涉獵,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和征伐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羅振玉(雪堂)稱:“凡卜祀者用龜,卜它事皆以骨?!盵1]208董作賓先生亦言:“卜祭它事以參骨,卜祭則猶須專用龜也?!盵1]208以此可知,盡管甲和骨都是占卜的材料,但對于占卜者而言,對二者的選擇使用存在很大差別,表現(xiàn)為重甲而輕骨,這是否體現(xiàn)了等級觀念,本文結(jié)合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資料做一些探索。
占卜起源很早,初始,用作占卜的材料十分廣泛。相傳,伏羲作卦之時,或用蓍草之莖在地面上刻畫八卦之狀,或直接斷乎蓍草之莖以成乾坤之形,后來才有了骨卜、甲卜的習俗。據(jù)1974年河北磁縣下垣遺址的發(fā)掘資料,在第四層的二里頭文化中發(fā)現(xiàn)三塊卜骨,“骨料未加整治,只有灼痕”[2]192,,沒有卜甲,在第三層的商代早期文化中,發(fā)現(xiàn)卜骨十二塊,盡管只有卜甲一片,但“鉆鑿灼痕跡具有”[2]199,這當是很規(guī)范的卜甲了。商代中期的第二層中,卜骨三十九塊,卜甲二十八塊,卜甲開始大量出現(xiàn),到了商代晚期的殷墟,使用龜甲占卜已成為當時的首選??梢姡鳛檎疾凡牧?,大體存在一個由蓍而骨再甲的選擇過程,至于為什么還要使用卜骨,董作賓先生認為:“龜甲不敷用,然后取牛胛骨以代之?!盵1]208西方學者懷特在他的《中國古代骨文化》一書中也有同樣的觀點,他說,當龜甲的數(shù)量不能滿足占卜的需要時,牛胛骨便是十分好的代用品。
卜用甲骨,也存在著一個對于其種屬、部位選擇的問題,因為并不是任何一種龜甲、任何一種獸骨以及任何部位的甲骨,都是可以用來占卜的。
先說卜甲。占卜時究竟采用了哪些龜?董作賓先生認為“卜用之龜,舍水龜蓋莫屬矣”[3]68?!吨芏Y·龜人》有六龜之分;《爾雅·釋魚》有十龜之說;醫(yī)學家將龜分為八類;動物學家則又分為十二類。盡管分類標準不一,但種類繁多毋庸置疑。所以,對于當時占卜者來說“舍水龜蓋莫屬矣”實在是一種苛求,但也同時顯示了卜甲使用的嚴謹性?!吨芏Y》記載(六龜中)天龜以祭天,地龜以祭地,東、西、南、北各龜,要別以春、秋、夏、冬之用。又,《逸禮》中有:“天子龜尺二寸,諸侯八寸,大夫六寸,民士四寸”的說法,卜辭中也有“用龜”“不用龜”的記載,不同種類的龜用于不同事務的占卜,用龜是否妥當,要先決之于卜[3]61。凡此種種,等級觀念,顯而易見。
關(guān)于龜甲部位的選擇,當推腹甲之用為常例。采用腹甲的原因,羅振玉在《殷墟書契考釋》中解釋說:“背甲厚不易作兆,且甲面不平,故用腹甲。”可見“易作兆”和質(zhì)地的光滑平整是其選擇的標準,但這不是全部原因。腹甲之外,也有用背甲行事占卜的。“龜不足用,乃有刮去重刻之舉”[1]209,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推測:腹甲不足用,乃有背甲行卜之舉?而且無論背甲、甲橋刻辭,還是甲尾刻辭等,大都為習刻,很少涉及占卜。以此看來,同屬于龜甲,不同部位的選擇,差別也是很大的。
再說卜骨。殷墟的卜骨以牛骨為主,亦有鹿、羊、豬、馬之屬。那么,為何要在成千累萬的動物中獨選這些動物的骨骼來占卜呢?陳夢家先生解釋說,“凡此不同的材料,與當時不同的民族食用的不同的獸類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4]6,同時,可能與原始宗教信仰有關(guān),可溯源于遠古的圖騰崇拜。牛、羊、豬等本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但在不同民族的心目中,這種差別還是存在的。例如,納西族就規(guī)定只能以羊骨占卜,占卜材料“可以從平常食用牲畜的身上取用的,但如能用祭鬼殺死的牲畜,則更佳”[5]163。同理,大量地使用牛骨占卜是商的特色。卜骨選擇之標準大概如此。
殷墟之卜骨以牛胛骨為常見,亦有牛肋骨等,但如同背甲一樣,肋骨多為習刻,很少用于占卜。
據(jù)古代典籍和近代方志記載,殷商時期,我國的產(chǎn)龜之地多在今長江、珠江流域。殷墟的龜版也大都是那個地方的產(chǎn)物。在卜辭中,關(guān)于入貢龜卜的記載約有五百余條。例如:
“戊戌,卜,觳貞:彌祀?六(今安徽六安)來龜三。”(《佚》991《續(xù)存》下44)
有來自南氏龜? (《乙編》6670)
這些和文獻記載都是相吻合的??梢姡敯媸亲鳛橐环N貢物而出自較遠的南方諸國的。
殷商的卜骨大都是當?shù)夭杉摹2还苓@些動物是畜牧所得還是狩獵所獲,大部分經(jīng)過沈、俎、卯等祭祀禮儀之后,肉用作食物,而骨成為占卜材料。
很顯然,對于都居于殷的商王來說,骨易得而甲難求。在使用的數(shù)量和頻率上,卜骨當高于卜甲,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出土甲與骨的比例約為7∶3[6]71,卜甲的數(shù)量遠遠大于卜骨。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靈龜思想”起到主導作用(后詳),龜版的貢物屬性也是主要動因。
占卜者在選用占卜材料的時候,也注意到了占卜材料以外的作用和意義:使用卜骨,顯示了對于自然的征服;使用卜甲,則顯示了對于人的征服?!妒酚洝敳吡袀鳌罚骸巴跄軐氈?,諸侯盡服?!弊鳛椤澳也粊硐怼钡呢暺纷匀话澳也粊硗酢钡南笳饕饬x。所以,使用卜甲比使用卜骨更富有感官和精神上的刺激作用。這和那種在戰(zhàn)爭俘虜和奴隸的頭骨上刻辭以示威同出一理。具體地說,這個“甲難求”的“難”字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作為一種自然屬性的動物,龜遠無牛、羊、豕等脊椎動物存數(shù)多;其二,作為一種社會屬性的占卜材料,龜甲必須付諸征戰(zhàn)殺伐,爾后才能夠得到。“武丁、祖庚、祖甲之時多用龜甲而少用骨,可能與軍事上的勝利有直接的關(guān)系。自祖甲之后,殷道復衰,也可能是廩辛、康丁、武乙、文丁諸世多用牛骨占卜的原因之一?!盵6]71
卜辭中有“某入若干”之載,可知有入龜之事;甲骨有鋸、削、磨之跡,可見有整治之舉。入龜和整治,也就是占卜材料存積的過程?!吨芏Y·龜卜》云:“凡取龜用秋時,攻龜用春時,各以其物,入于龜室。”“取龜”即取材,“攻龜”即整治,在這個過程中,甲與骨是分別對待的。
歷史語言研究所1928年曾在“第一(H13)、第二(H15、H19、H20)兩區(qū),獲得原料堆積之所”[1]211,所出骨版“可數(shù)百斤”[1]211。當時,他們還聽當?shù)厝酥v:“村北河干(岸),曾發(fā)現(xiàn)一儲藏龜料之所,大小數(shù)百只,皆為腹背完整之龜甲?!盵1]211殷墟第13次發(fā)掘時,“在B區(qū)的H001小穴中發(fā)現(xiàn)了四十多塊大骨版,無卜辭,均經(jīng)灼過,其中僅有一塊龜版;在C區(qū)的H127坑中,發(fā)現(xiàn)了三百多塊大龜版,其中也只夾雜了幾塊卜骨”[7]43。更為有趣的是,YH127坑里“龜版堆積中有一架拳曲倒置的人體骨骸,緊靠北壁,大部分壓在龜甲之上,只有頭及上軀在龜甲層以外,似乎在傾入龜甲之后,此人始入坑中”[8]259。有人推測,此人很可能就是YH127坑的守護者,“因為龜甲即已埋了,掌管人也就殉了職”[9]239。
占卜之后,作為占卜材料的甲骨就成了卜用甲骨,契刻文字的卜用甲骨被稱為商簡[6]80。
商代已有專司“乍冊”的史官,負責記錄和保管王室的典冊?!皟粤c編六之發(fā)現(xiàn)”[3]126,證明了“惟殷先入,有冊有典”這一事實,作為倉后籀前文字流變之跡的甲骨文“也可以視為政事的決定記錄”[4]46。所以,陳夢家先生認為,這些卜辭屬王家檔案,考古發(fā)掘也印證了先生的觀點。
儲檔之所的發(fā)現(xiàn)。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3年在小屯南地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50多個有甲骨的灰坑,每個灰坑出土甲骨不等,但從埋藏形態(tài)分析,都不是隨便埋入,而是有意為之。比如,H24坑共出土卜骨1315片,沒有卜甲,自坑口以下,卜骨密集地堆在一起,大體上,上面是小片的卜骨,下面是較大而完整的卜骨,骨層中沒有空隙,亦不夾雜其他遺物。累累如此者,皆為儲檔之所。
分門別類的可能。因記載內(nèi)容和材料質(zhì)地的不同,對于使用后卜用甲骨的處置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占卜內(nèi)容上觀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幾版龜骨,因貞問同一事件,所以穿孔裝釘,置于一處,“同文卜辭”就是這種情況;從占卜材料上觀察,前文提到的H001、H127、H24出土的甲骨,卜甲和卜骨異處而存,顯然是有意為之,而且絕不是孤例,歷次發(fā)掘中都有大量的類似的發(fā)現(xiàn)。
按年編排的推測。通過對YH36坑的分析,董作賓先生斷言:“知當日太卜所庋藏者,按年排列,秩然不紊。雖遭洪水泛濫,猶有一年之舊檔,積存于一處者。”[1]196《周禮·春官》:“凡卜筮既事,則系蔽以比其名,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倍抛哟褐^:“是卜、筮,皆以一歲為結(jié)束。”以此看來,甲骨似乎是以“年”為基本單位存儲的,而YH127坑純?nèi)粸槲涠∫淮z物[10]169,或可知存儲檔期更大的單元。
占卦之始,以蓍為先。蓍草之外形,長線狀披針形,蓖狀羽裂。龜甲形似于蓍,背腹皆有整齊之六角形紋片。《禮記·表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痹诋敃r,天道、鬼神觀念一直是社會統(tǒng)治思想,“天道”規(guī)范“人事”,“人事”遵從“天道”,在他們看來,蓍為草本之植物,龜為爬行之動物;蓍生于黃土,龜“降于上天”;“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論衡·卜筮篇》引孔子言。按“蓍”與“舊”均有以遠之意。)今龜與蓍同,若非鬼神之功,天地之巧,誰能為之合?另外,漢語諧音詞多隱含雙關(guān)的意思?!稌ご笥碇儭罚骸肮砩衿湟?,龜筮協(xié)從”?!褒旙摺迸c“鬼神”對舉,“龜”音與“鬼”同,“筮”音與“神”近?!褒旙摺蹦恕肮砩瘛敝p關(guān)諧聲,故言龜筮猶呼鬼神之名。于是,玄之又玄,衍而又衍,偶然性被必然化,尋常無奇的龜終于被視為“天下之寶”。謂神龜之行,“不用手足,……風雨送之,流水行之”,譽之以“玉靈夫子”,稱其能“知人生、知入死”,“知天之道,明于上古……,先知利害,察于禍?!保摇耙谎远敗保ā妒酚洝敳吡袀鳌罚?,這就是“靈龜思想”。
龜神奇如此,則殺龜之前,先事“釁”禮當是常規(guī)。《周禮·龜人》:“上春釁龜,祭祀先卜?!弊⒃疲骸搬呎撸瑲⑸匝?,神之也?!薄督?jīng)典釋文》引《字林》曰:“釁,祭天也。”有商一代“祭法至為繁雜,不同的祭祀用不同的祭牲”[11]84。董作賓先生謂“釁龜用牛”是商代的特色[3]79。商代卜骨以牛骨為主,由此亦可察其情。以后各代,猶存是禮,只是祭牲各不相同罷了。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僅以“釁”禮而言,就已滲透了殷商“重甲輕骨”的思想意識。殺龜以牛祭,殺牛則絕不甩龜來祀,這是很有意味的,如再考之以卜兆,這個問題就更加明朗了。
卜兆指灼燒甲骨使之裂成的兆瑩,有時也指甲骨的天然紋路。卜之兆瑩是整個占卜的關(guān)鍵,對于占卜者來說,它是可以通天達命的符語文字,兆向和兆瑩的清晰和規(guī)整是最基本的要求,兆向不規(guī),說明占卜不夠靈驗;兆瑩不清,說明結(jié)果還很模糊。
陳夢家先生曾指出:“無論腹甲或背甲,左甲或右甲兆向一律向中縫或中脊,……(胛骨)卜兆雖以向骨脊為常例,但亦有相反的,即卜兆不向外邊而內(nèi)向者?!盵4]11即便以天然紋路論,胛骨也遠無龜甲清晰、規(guī)整。關(guān)于天然紋路,根據(jù)民族學的材料,“在貴州畢節(jié)、咸寧等地,還有一種更為簡單的骨卜,不經(jīng)灼骨這一手續(xù),直接將骨在陽光下審視骨中的天然紋路,以定吉兇”[5]164,殷墟發(fā)現(xiàn)的甲骨中,有很多沒有鉆灼痕跡的甲骨材料,估計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和這種使用天然紋路的占卜方式有關(guān)系,所以無論兆瑩是鉆灼所為還是天然紋路,卜骨遠無卜甲清晰、規(guī)整和嚴謹,或許這正是占卜者“重甲輕骨”最直接的原因。
靈龜思想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殷商重甲輕骨的選擇取舍,出土數(shù)量的懸殊比例也說明了這種選擇取舍的客觀存在。這種選擇是不是等級觀念體現(xiàn),分析甲骨的選擇、來源、存積形態(tài),種種不同,從靈龜思想探究其來由,有點收獲,但還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胺峭醪忿o”的提出,鉆鑿形態(tài)的分析,以及制作甲骨的工藝、契刻的方法等都是研究等級問題時不可回避的方面,需要進行大量、細致的統(tǒng)計、論證和考據(jù)工作,這些都有待于大家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