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珍謀鈞略企業(yè)管理咨詢)
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都有這種消費經(jīng)歷:“辦張會員卡吧,有優(yōu)惠”,“內(nèi)部預售,儲值10 萬,開盤頂20 萬”,“辦張卡吧,現(xiàn)在辦一年送一年”……近日,筆者從一家商業(yè)步行街經(jīng)過,滿眼充斥著的是各種形形色色的打折促銷,伴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不絕于耳,但是身旁稀落的人群各行其是,大家都行色匆匆,置若罔聞。瞬間筆者感到有點心酸:營銷搞到這份上,我也是醉了。
短短半個小時竟然被推銷了5 次,反正你拒絕了一項,旁邊就有人向你推銷另一項,給人感覺不買都不好意思,唯有急匆匆的逃亡……心里想以后沒事就繞開這條街。事實上,這種消費場景或被消費的場景,讓人從心里就很反感,撞大運式的促銷真的很惹人煩。類似這樣的過度營銷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日常消費領域:比如百貨、美容美發(fā)領域,也在不斷地向通訊、房地產(chǎn)、保險、餐飲等眾多行業(yè)領域蔓延,由線下向線上蔓延,像這種類似的過度營銷問題,讓廣大消費者疲憊不堪但又無可奈何??陀^而言,合理的、適當?shù)臓I銷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商家正常的營銷,消費者可能也無法更好地了解商家的產(chǎn)品或服務,無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所以合理、適當?shù)臓I銷,對商家和消費者來說是可以實現(xiàn)雙贏的。
但是一旦正常、合理的營銷淪為了過度營銷,就會讓消費者陷入一種被強迫的境地,給消費者的利益帶來損害,而且從長遠來看,同樣也不符合商家的利益。站在商家的角度,之所以會有過度營銷,甚至是在明知道消費者會反感的情況下,也要堅持過度營銷,顯然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利潤,畢竟多賣一些產(chǎn)品和服務,也就意味著多賺取一些市場利潤;其二,相當一部分的過度營銷,都是為了推銷商家的會員卡,這樣可以增加消費者對商家的依賴程度,進而提高商家在本行業(yè)的競爭力。
但是凡事都講究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就可能導致過猶不及的結果。如果商家對消費者的過度營銷引起了消費者的反感和抵觸情緒,甚至是引發(fā)了雙方的矛盾和沖突,那么對這個消費者來說,這次消費可能就是最后一次消費了,別說長期的回頭客,連第二次機會消費者都不會再給。如此一來,豈不是一種得不償失?而且,商家的過度營銷一旦引起一位消費者的反感,就可能通過口耳相傳的作用,影響到更多的消費者,這顯然是商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正如有消費者所表示的那樣:商家與其冒著引起消費者反感的風險進行過度營銷,還不如踏踏實實提升服務質(zhì)量,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這樣即便你不用營銷,生意也會找上門來,而不是因為過度營銷嚇跑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