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中地區(qū)新聞教育之發(fā)端:艾瑋生與華中大學新聞組

      2021-11-29 23:36:12張繼木
      關(guān)鍵詞:信義華中新聞學

      ■ 張繼木

      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新聞教育機構(gòu)已逾30余所。然而,就地域而言,這些機構(gòu)的分布極不均衡,“大都集中在上海、北平兩個地方。南京、濟南、廣州、廈門,只有一點點綴而已;至于香港、桂林、重慶,那還是抗戰(zhàn)以后東南人文移向西南的局勢所造成?!雹倏箲?zhàn)勝利后,這個面貌并未改觀。不僅如此,而且就總量而言,已不可與二三十年代同日而語。②不過,這一時期,某些原本沒有新聞教育的地區(qū)開始尋求突破。武昌的華中大學便隨著艾瑋生的到來而成立新聞組,結(jié)束了華中地區(qū)長期無新聞教育的歷史。③

      一、華中大學的學科拓展邏輯

      華中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1924年由武昌文華大學、博雅書院大學部及漢口博學書院大學部組建而成,其后又將長沙的雅禮大學、岳陽的湖濱大學納入其內(nèi)。事實上,早在商議籌建華中大學的“漢口會議”(1922)上,與會代表就表達了創(chuàng)辦新聞教育的愿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yīng)該增加一個研究生院、一個農(nóng)學院、一個工學院和一個新聞學院。”④循著這個思路,抗戰(zhàn)期間,華中大學制定了一個戰(zhàn)后學科提升與拓展的十年計劃。這份計劃書雄心勃勃:“文學院之經(jīng)濟商業(yè)系,應(yīng)于最短期間,擴充為商學院”“教育學院之音樂組,宜速擴充成系”“教育學之研究宜成一系,師資培養(yǎng),另為一系”“理學院之數(shù)學組,宜擴充成系”⑤。但同時亦反對冒進,如改歷史社會系為歷史系,即為了穩(wěn)妥起見:

      現(xiàn)時文學院之歷史社會系,偏重歷史,其社會學各學程,多未遑及。因吾國社會學有系統(tǒng)之研究,尚在初期,而社會學為富有地方性之學科,借鏡于歐美各國社會研究之材料,本無不可,然取他人之課本,以教中國之學生,未嘗見其得計。故本校社會學之研究,宜先設(shè)社會學研究講座,從事于社會學各部門之探討,匯集資料,為將來教學之張本。蓋學問之道,未可躐等也。⑥

      上述計劃未有回應(yīng)“漢口會議”上創(chuàng)辦新聞教育的愿景,這與調(diào)整“歷史社會系”是一個道理,背后均是穩(wěn)健的學科拓展邏輯在起作用。那個時候,新聞學在中國的處境并不比社會學強多少:首先,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新聞教育機構(gòu)大多因經(jīng)費問題而停辦⑦,就連燕京大學新聞系也一度停辦。其次,師資嚴重不足,對此,蔣蔭恩不無感慨地寫道:“大學新聞學系師資的缺乏、情形相當嚴重。普通科目如《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與編輯》《報業(yè)史》等,要聘請適合的教授人才,已經(jīng)不易;若《新聞法令》《廣告與發(fā)行》《印刷研究》等一類比較專門科目的教員,簡直更難。”⑧最后,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對新設(shè)專業(yè)、學科的管理甚嚴。如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否決了金陵大學將“電化教育專修科”改為“電影播音系”的申請。⑨

      然而,亦應(yīng)看到華中大學在發(fā)展應(yīng)用學科方面的初心并未改變,這自其急切地想將“經(jīng)濟商業(yè)系”擴充為“商學院”的舉動可見一斑。也就是說,一旦條件成熟,發(fā)展新聞學等應(yīng)用學科便具有某種必然性。事實上,彼時學界呼吁發(fā)展新聞教育的理由與華中大學升格“經(jīng)濟商業(yè)系”的動機相當一致,均指向國家與社會之急需,如1948年武道(M.Votaw)在陳述中國急需新聞教育時寫道:

      現(xiàn)在不僅是報紙及其他出版物需要受過大學教育與訓練的新聞從業(yè)人員,而且,設(shè)有新聞系的大學校里也需要受過良好訓練,有資格的教師。如果中國要使本國的情形及本國的問題與發(fā)展,讓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人士有所認識,那么還得要大批的男女學生到大學里去受新聞訓練。⑩

      而華中大學升格“經(jīng)濟商業(yè)系”正是考慮到社會的急切需求:“一以供應(yīng)武漢區(qū)工商業(yè)各部門急需之專門人才。”由此可以想見,當發(fā)展新聞教育的呼聲傳導到華中大學時,若能適時出現(xiàn)一位新聞專業(yè)教師,華中地區(qū)的新聞教育史將由此改寫。

      二、艾瑋生與華中大學新聞組的成立

      華中大學的新聞教育愿景因艾瑋生的到來而變成現(xiàn)實。艾瑋生其人,1909年生于河南禹州,1934年畢業(yè)于華中大學歷史社會學系,1946年受信義會資助,赴美國密蘇里大學攻讀新聞學碩士學位,1948年學成歸國,居于武昌胭脂坪,從事信義會的新聞出版工作,1949年上半年開始在華中大學任兼職教師,講授“新聞學”。對艾瑋生的兼職情況,《華中通訊》的報道稱:“據(jù)悉,新聞學為華中大學新設(shè)課程,由艾瑋生先生講授。艾先生專習新聞學,經(jīng)驗甚富,同學選修是種課程者,皆甚感興趣云?!睂嶋H上,艾瑋生不只任課,還指導新聞班的同學創(chuàng)建了“華中大學新聞學會”(任學會顧問),邀請業(yè)界人士給學生做學術(shù)講座,指導學生出版實習刊物《新報》,等等。在此期間,艾瑋生的一系列推動新聞教育的舉措在校內(nèi)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度A中通訊》對此報道甚詳,而且贊譽有加:

      茲悉該班(新聞學班)同學復組織新聞學會,于(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二日下午七時在C教室舉行成立大會,推選顏瑾瑜同學為該會主席。并請漢口《大剛報》劉人熙社長,作首次學術(shù)講演,題為:《民營報紙》。嗣后該會干事會努力推行工作,并于三月二十六日往漢口參觀《武漢日報》,實地學習。又于四月十一日請《新湖北日報》廖行健社長講:《新聞學漫談》。四月十八日請武漢老報人蔡寄鷗先生講:《武漢報紙沿革》。先后三次學術(shù)演講時,除該會同學聽講外,尚有愛好“新聞(學)”各師長及同學參加,每次均告滿座,盛況空前,可見母校師生愛好“新聞學”之風氣甚盛。

      《大剛報》不僅報道了其社長劉人熙在華中大學新聞學會的演講梗概:“劉氏就民營報紙之定義,報紙態(tài)度與立場及新聞寫作方法,闡述甚詳。講后并提出有關(guān)問題,由劉氏一一解答,直至九時始散會云?!倍疫€報道了華中大學“新聞學”的開課盛況:“學校(華中大學)本期開了一門‘新聞學’課程,除了許多同學選修外,旁聽生之多,為其他任何課程所不及。”相對《大剛報》在報道其社長演講時的簡略與含蓄,《新湖北日報》則不僅詳盡地報道了其社長演講的具體內(nèi)容(有數(shù)百字之多),而且頗富感情地描摹了現(xiàn)場的熱烈氣氛:“參加聆聽同學達百余人,除教室內(nèi)滿座外,室外窗口、走廊亦為‘不得門而入’之同學擁擠得水泄不通?!薄傲问弦袁F(xiàn)實新聞材料作活的比喻,講來活潑生動,使得聆聽同學捧腹不止?!?/p>

      從這些反響中,可以看出艾瑋生在華中大學推動新聞教育的努力已初見成效。根據(jù)華中大學的學科拓展邏輯——先設(shè)講座以匯集資料,等積累到一定時候再設(shè)立學科組織,基本可以預見,華中大學成立新聞組(系)的時間已為時不遠。在邁向新聞(系)組的進程中,艾瑋生由兼職教師轉(zhuǎn)為專職教師是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在艾瑋生的推動下,1950年5月9日韋卓民給遠在香港的貝約翰(John L.Benson,信義會負責人)寫信,介紹艾瑋生在華中大學的工作狀況,并請求信義會支持其轉(zhuǎn)任專職教師:

      艾瑋生先生,我們?nèi)A中大學的一員(兼職教師),已經(jīng)和我談過話了。正是在他的建議下,我寫信向你并通過你向信義會報告他在我們這里的工作情況。

      艾先生是我們(華中大學)的畢業(yè)生、一名虔誠的基督徒(a very faithful christian)。自他從美國學成歸國并擔任我校的兼職老師以來,在許多方面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自其任兼職教師以來)一直擔任“新聞學”和“社會學”這兩門選修課的教學工作,其中“新聞學”班有30名學生,“社會學”有16名學生。他除了教學,還負責照料校內(nèi)信義會(Lutheran)的學生,他們有28名(這真是個吉利的數(shù)字)。他自擔任華中大學校友會主席(Chairman)以來,也參與編輯《華中通訊》(中文版)。這些工作,再加上他在校內(nèi)的信義會團契活動,著實令他十分忙碌。

      我們一直希望同情我們教育方針與事業(yè)的信義會能夠給予華中大學更大的支持。首先,希望你能繼續(xù)支持艾瑋生先生留在華中大學,并給他專職教師的身份。不論你將為他在華中大學(的工作)提供何種資助,但均應(yīng)向華中大學會計處交付(should be paid to the Treasurer of Huachung University),我們再征得你的同意(concurrence)付給他相應(yīng)的薪水。如果他須得你們差會(信義會)派遣,他的派遣期限至少一次一年。我們的財政年度(fiscal year)為8月1日到7月31日。有任何消息,請盡早告知,這樣我好向6月下旬即將召開的校董會(Board of directors)報告。

      6月1日貝約翰即函復韋卓民,不僅同意了將艾瑋生轉(zhuǎn)為專職教師的請求,而且還表示繼續(xù)給予艾瑋生每年1000美元的資助,并承諾將這筆款項匯入華中大學會計處。韋卓民對此甚為滿意,艾瑋生聞訊后也極為高興。于是,1950年下半年,艾瑋生由兼職教師轉(zhuǎn)為專職教師,所定職級為副教授,隨即華中大學“新聞組”成立。這些情況可見之于華中大學的教學檔案:在“1950—1951學年度華中大學各院系課程調(diào)查表”中,“新聞組”便同文學院的中文、歷史、外文各系一樣,并列為文學院下屬的教學組織。而據(jù)“1950—1951學年度私立武昌華中大學新聞學組教學計劃”之記載,艾瑋生的“職位”一欄填為“副教授”。此外,在《華中大學》一書的“附錄”中,新聞組(原書寫作“新聞學”)及其教師艾瑋生亦被列入“1950—1951(學)年度華中大學機構(gòu)人員一覽表”。

      不難看出,華中大學新聞組的成立,背后除了華中大學自身的學科拓展邏輯和艾瑋生的個人努力,信義會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盡管信義會起初并未參與創(chuàng)辦華中大學,即便是信義大學停辦,也只是將學生送來,未有趁勢加入的打算。但是,信義會協(xié)辦華中大學的呼聲卻在戰(zhàn)后日益高漲起來,如,就是否開辦信義大學的問題,牧師文道輝(David Vikner)建議:“目前如能同武昌華中大學合作,比較(而言)很為合適:就地域而論,武昌正為我中華信義會之中心。就教職員,或是學生,以至校風等,華中大學在各教會大學中,確是一個最基督化的學校。就作者所知,在各教會大學中,只有華中大學尊重各宗派的信仰,也只有華中大學有不同宗派的團契存在。我們現(xiàn)在雖然尚未與之合作,我們的信義團契就是在該校當局的協(xié)助之下成立的。”于事實層面,信義會不僅同意艾瑋生轉(zhuǎn)任華中大學專職教師,而且還積極予以資助。

      三、華中大學新聞組之情狀

      在介紹華中大學新聞組的情狀前,有必要弄清:在過去的大學中“組”究竟是一個什么機構(gòu)?和“系”“院”又是什么關(guān)系?據(jù)筆者考察,過去的大學,設(shè)“組”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大致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在“系”內(nèi)設(shè)組,如“民國十五年(1926年),上海復旦大學在中國文學科中,將原設(shè)‘新聞學’講座擴大,設(shè)立新聞學組”;1946年山西大學向教育部申請在法律系內(nèi)增設(shè)“司法組”。另一種是于各系之外設(shè)“組”,如震旦大學法學院原有法律學系、政治經(jīng)濟學系等系別,1947年又向教育部申請在這些系別之外,增設(shè)“司法組”和“國際法學組”。在新聞教育領(lǐng)域也存在類似情形,東方語文專科學校就在各語言科之外設(shè)有新聞組,《報學雜志》還曾報道1948年底原景信主持召開的該校新聞組二年級的座談會。

      華中大學新聞組屬于第二種類型,即它與文學院下屬的中文系、外文系、歷史系、經(jīng)濟商業(yè)系以及地理學組、哲學心理組、宗教組等系、組并列,互不隸屬。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作“系”與“組”的區(qū)分呢?為此,筆者專門訪問過經(jīng)歷其事的張澤湘,據(jù)他講,“系”與“組”的區(qū)分主要在師生規(guī)模,規(guī)模較小者就稱“組”。的確如此,就師資而言,當時新聞組的專職教師就艾瑋生一人,地理組也只有陶吉亞(T.R.Tregear)一人,哲學心理組則由校長韋卓民、文學院院長駱傳芳兼理;宗教組人稍多,亦僅有戴惠瓊等三人。就學生而言,各組基本沒有單獨招生,韋卓民在致麥默倫(Robert J.McMullen,紐約中國基督教大學聯(lián)合托事部執(zhí)行秘書)的信中交代:“上學期(1948—1949學年度的第一個學期),文學院有324名學生,其中中文系43名,英文(外文)系78名,經(jīng)濟(商業(yè))系160名,歷史系43名”,信中未見各組的招生情況;另據(jù)《華中通訊》刊登的1947年華中大學招生簡章,亦未將“組”列入招生目錄。

      盡管華中大學新聞組同該校其他各組一樣,沒有招生,但是,其作為教學單位的基本功能卻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承擔了中文、外文等系的新聞學教學任務(wù)。根據(jù)“華中大學各院系課程調(diào)查表”反映的情況來看,艾瑋生開設(shè)了“新聞學”“時論編譯”等兩門課程,每門課均講授兩學期。其中,“新聞學”自“1950—1951學年度”的第一個學期就成為了中文系的系級必修課;“時論編譯”則在該學年的第二學期成為了中文系和外文系共同的系級必修課,此判斷來自外文系主任安務(wù)德(W.P.Allen)1950年9月4日致教務(wù)長的征求意見信。在信中安務(wù)德提到:“艾瑋生先生準備開設(shè)一門叫‘時論編譯’(Editing and Translating Current Articles)的課程,這門課程的學分將計入中文、外文兩系學生的必修學分(major credits)。因此,為方便起見,艾瑋生先生和我本人提議該課程定為兩個學分。當然你若有不同看法,以你的意見為準?!睆闹锌芍?在1950年9月文學院已經(jīng)確定,將由艾瑋生開設(shè)“時論編譯”,擬作為中文和外文系的必修課,但究竟給多少學分尚無定論。這意味著,在第一學期該課程沒有開設(shè)的可能,因為一門課程只有在給定學分的情況下才能開設(shè),更何況是一門必修課,而在學期初尚在討論學分事宜,則意味著該課程不可能在當期開設(shè)。因此,作為中文和外文系的必修課,“時論編譯”應(yīng)在第二學期開設(shè)。

      在整個“1950—1951學年度”,華中大學依然是私立身份。同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新聞學課程,是否還是或者說還能講授資產(chǎn)階級的那一套?答案是否定的。必須看到,華中大學作為一所教會大學,外國教會對其課程設(shè)置與講授是有要求的。1949年12月紐約中國基督教大學聯(lián)合托事部(華中大學系其成員)來函稱:“教會學校中如果要講共產(chǎn)主義的課程,或其他未經(jīng)托事部批準的課程,則各校要設(shè)法籌備這些經(jīng)費。”言外之意,作為一所教會大學不準開設(shè)共產(chǎn)主義的課程。而新成立的人民政府與此針鋒相對,要求收回掌握在外國教會手中的辦學權(quán)。1950年6月在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討論通過的《私立高等學校管理暫行辦法》《關(guān)于高等學校領(lǐng)導關(guān)系的決定》等決議草案明確指出:“私立高等學校的行政權(quán)、財政權(quán)及財產(chǎn)所有權(quán)均應(yīng)由中國人掌握”;“全國高等學校以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統(tǒng)一領(lǐng)導為原則”。華中大學順應(yīng)潮流,沒有聽從外國教會的指令,而是按照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出了調(diào)整,譬如,應(yīng)人民政府的要求開設(sh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和“新民主主義”(The New Democracy)兩門三學分的課程。艾瑋生也積極響應(yīng)黨和政府的號召,他在“新聞學”課程的“教材內(nèi)容簡綱”中寫道:“根據(jù)新民主主義的文教政策,分析新聞學范疇內(nèi)各種理論與實際業(yè)務(wù)情況,如新民主主義報紙的特點、任務(wù)和方向,報紙的組織和管理,消息的采訪、寫作和編輯以及新聞工作之參觀與實習等。”而且,他在“新聞學”的參考教材中列入了扎斯拉夫斯基的《新聞學研究提綱》、《長江日報》編寫的《新聞工作文選》等著作。這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在華中地區(qū)首次有系統(tǒng)、成建制地實施。因為這門課不僅是中文系的必修課,而且還要系統(tǒng)地講上兩學期。

      艾瑋生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遵從與貫徹,有其主動的一面,這自他早年的經(jīng)歷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舉動可略見一二。據(jù)艾瑋生二哥艾瑞生回憶:“北伐戰(zhàn)爭時期,(艾瑋生)投筆從戎,由三弟(艾)毅根介紹參加鄭州豫陜甘農(nóng)村訓練處(系馮玉祥所辦)工作,因‘赤化分子’罪名被捕入獄,后由三弟友人余心清(開封訓政學院負責人)營救?!绷頁?jù)其胞妹艾輝(原名艾琴生,民革成員,曾當選國民黨“國大”代表)回憶:“我五哥艾璋(瑋)生常和同鄉(xiāng)艾伯良(解放后河南禹縣第一任縣長,老共產(chǎn)黨員)接觸。思想進步,1927年曾在河南被捕入獄?!边@兩段回憶一致表明艾瑋生早年就有革命傾向。因此,1932年他在寄贈其三哥艾毅根的照片上,寫下了這樣幾行飽含深情的詩句:“我們好像荷葉上的露珠,在清風吹動時,滾來滾去,但是,我們,終于會碰在一起,落在一起!”后來的情形果真如此,他的這位三哥是中共地下黨員,他本人也于1946年由左派人士李公樸介紹加入了民盟。在艾輝的回憶文章中,還記述了這兄弟二人對她的思想觸動:

      (1948年9月)在上海見到我久別的五兄(艾瑋生)后,他的第一句就說:“什么時候了,你還當國民黨的‘國大’代表呢?”我當時聽了震動很大。

      在我和我三兄(艾毅根)、五兄見面以前,我還是個“迷途羔羊”,和他們見面后,我才有了初步的覺醒,對形勢有所認識。在我的思想轉(zhuǎn)變中,得他們的教益是不少的。

      而且,在武漢解放時期,艾瑋生向黨靠攏的愿望相當強烈、行動十分積極。據(jù)張澤湘回憶,艾瑋生曾同武漢地下黨聯(lián)系,邀請解放軍首長到華中大學給教師們介紹形勢,當時他本人就在現(xiàn)場?!逗毙旅裰髦髁x革命》一書也寫道:“(民盟)盟員艾偉(瑋)生在地下黨的支持下,團結(jié)進步師生和各方面的進步力量,阻止了華中大學的搬遷?!?/p>

      遺憾的是,成立未久的新聞組還來不及發(fā)展,便已成為歷史。“1951年11月,公立華中大學組織全體師生參加了武漢市和湖北省的土地改革運動。除年歲較高和體弱多病者留校外,學校共有753人(教工209人,學生544人)投入到武昌青山、新洲、黃岡等地參加‘土改’工作,至1952年6月止,歷時8個月?!卑|生自然也在這批參加“土改”的師生之列,據(jù)當時還是華中大學物理系學生的劉佑星回憶:“記得我們參加了青山區(qū)的土改。那時打破了師生、院系的界限,統(tǒng)一編隊。和我一塊參加土改的有我們系(物理系)的韋寶鍔、歷史系的張舜徽、新聞系(組)的艾瑋生、音樂系的張才義等老師?!碑敃r已無“系”“組”的區(qū)分了,不僅大家統(tǒng)一編隊,而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已停掉。在這個意義上講,新聞組已名存實亡。而在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diào)整中,華中大學新聞組便徹底消失了。

      四、結(jié)語

      華中大學新聞教育從無到有的轉(zhuǎn)變,經(jīng)歷了授課、建學會、開講座等一整套的流程,合乎華中大學學科拓展的穩(wěn)健邏輯。華中大學新聞教育的實際開辦得益于艾瑋生的直接推動。自艾瑋生主動請纓,來華中大學兼職講授“新聞學”開始,華中大學的新聞教育迅速向前推進。僅年余,隨著艾瑋生轉(zhuǎn)為專職教師,華中大學新聞組正式成立。依華中大學各組不予招生、僅負責開課的慣例,新聞組開設(shè)了“新聞學”和“時論編譯”兩門課程,其中“新聞學”課程為中文系必修課,“時論編譯”則為中文系和外文系共同的必修課。在課程的設(shè)計與講授中,艾瑋生主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華中地區(qū)首次有系統(tǒng)、成建制地開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注釋:

      ① 卜少夫:《談新聞教育》,《新中華》,1944年復刊第2卷第4期,第66頁。

      ② 據(jù)武道(M.Votaw)稱:“目前(1948年)中國全國大學中,設(shè)有新聞學訓練及課程的,有四個大學和一個??茖W校。上海方面,另外還有一兩家私立學校?!币娢涞?《中國新聞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急需》,月卿譯,《報學雜志》,1948年第1卷第3期,第10頁。

      ③ 這里所說的新聞教育是指正式的新聞院校教育,不含各類新聞教育培訓。筆者注意到,1948年秋,誕生于戰(zhàn)爭烽火中的中原大學創(chuàng)辦了“新聞系”,但其實際只是新聞短訓班。該短訓班一共辦了兩期:第一期招收學員60人(這批學員一部分選自“南下干部中原支隊新聞大隊第一、二中隊”,另一部分選自“河北平山縣中共中央組織部干部訓練班”),第一期學員經(jīng)過五個月的培訓,于1948年底結(jié)業(yè);隨即開辦第二期,招收學員70余人(這批學員選自中原大學第一、二大隊),第二期學員也大約經(jīng)過五個月的培訓,于1949年5月結(jié)業(yè)。(參考陶軍主編:《中原大學校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1頁。)這種短訓班的性質(zhì)由中原大學的辦學性質(zhì)與任務(wù)決定,“中原大學從一開始就是中原解放區(qū)第一所新型的‘抗大’式的革命大學。作為‘抗大’式的新型革命學校,它開始只具有短期訓練性質(zhì),而訓練目的在于培養(yǎng)當時形勢發(fā)展所亟需的各方面的干部?!?見熊復:《中原大學校史·序》,載陶軍主編:《中原大學校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序”章第4頁。)

      ④ 周揮輝編著:《百年華大與百年記憶——掌故·逸事·風物》,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9頁。

      ⑦ 參考梁士純:《中國新聞教育之現(xiàn)在與將來》,《大公報》,1936年5月9日,第12版。

      ⑧ 蔣蔭恩:《新聞教育感想》,《中國新聞學會年刊》,1944年第2期,第113頁。

      ⑨ “教育部代電(高字第22879號)”(卅五年十月一日),《教育部公報》,1946年第10期,第11頁。

      ⑩ 武道:《中國新聞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急需》,月卿譯,《報學雜志》,1948年第1卷第3期,第10頁。

      猜你喜歡
      信義華中新聞學
      花甲悟
      當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18:19:27
      華中要塞:義陽三關(guān)
      華中建筑2021年總目錄
      華中建筑(2021年12期)2022-01-17 02:08:42
      新四軍華中抗戰(zhàn)
      信義兄弟
      明年或激增40%?華中3萬多噸加州鱸市場誰能笑到最后?
      論博士格·德力克對新聞學和教學的貢獻
      新聞學理論在網(wǎng)絡(luò)媒體時代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當代新聞學的網(wǎng)絡(luò)化發(fā)展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社會進程中的新聞學探尋
      民主與科學(2014年3期)2014-02-28 11:23:03
      阳谷县| 秦皇岛市| 汨罗市| 油尖旺区| 兰坪| 石城县| 平乡县| 台东市| 安龙县| 济南市| 天门市| 区。| 饶河县| 桐梓县| 抚州市| 静宁县| 广汉市| 沈丘县| 泽库县| 邵东县| 资溪县| 辽中县| 保山市| 文成县| 修武县| 南溪县| 福泉市| 塔城市| 都昌县| 清徐县| 沙河市| 丰城市| 安陆市| 阳泉市| 尚志市| 双江| 桂平市| 榕江县| 炉霍县| 慈溪市|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