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江西廬山風景區(qū)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人物底蘊厚重。山上各種摩崖石刻不計其數(shù),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距離牯嶺街不遠處有一個景點,稱之為“月照松林”,因為距離牯嶺街不遠,不少人飯后散步于這片松樹林中,久而久之,樹林被踏出了一條小徑。再后來,在有月亮的晚上到這片松林里散步,無意中發(fā)覺別有一番情趣。
松林里的月色動人心弦,眾人口口相傳,加之文人的筆墨吟詠,牯嶺街上的“松林照月”便成為著名的賞月勝境,不少游客慕名而至,都想親身感受一下“月照松林”的美好意境。白天,從牯嶺街沿著山路行走五分鐘,就來到一片松樹林中,那真是望不到邊的一片松林。這里都是廬山上特有的松樹,表皮皸裂,樹冠平鋪,虬枝蒼勁,松葉茂密而濃郁。特別是松樹的根,細如繩絲,粗如巨蟒,盤根錯節(jié),把根部深深扎在巖石縫隙中。小徑上落滿了松針,踩踏上去,松軟而有彈性,腳步也輕盈了起來。有的松樹低矮可觸,松枝和我來個親密的接觸;也有的松樹奪空而起,仰視只能看到低處閃著白光似的樹葉。整片松林里,似乎沒有潮濕,只有清涼與宜人。山風襲來,松枝仰俯,陣陣松濤,聲聲伴我入耳,愜意無比。
有月亮的晚上,廬山更加幽美清冽。在天街上,看繁星點點,清風拂來,讓人欲乘風而去。抬頭看明月如鏡,月色撒在地上,四下如同鍍上了一層銀色的光澤。
牯嶺街及東西兩谷是各式別墅建筑群,掩映在山光水色中。夜宿牯嶺,周圍一片清雅幽寂,眺望山下燈火輝煌,百里匡廬盡收眼底,云天浮茫,仿若置身半空云間。這里的“月照松林”可謂名副其實了。月夜漫步其上,隱約可見月光透過松影,點點灑落,如雪似霜,若銀賽玉;微風拂過,松林輕吟,宛如悅耳音樂,令人陶醉。
松林中怪石參差,或偃臥如牛,或蹲踞如虎,其中還有數(shù)十塊居高豎立。其中路邊一塊巨石上有馮祖樹題刻的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月照松林”和抗日將領馬占山的“樹林曲”詩刻。小徑西北坡有“松門別墅”,系清末民初名人陳三立的故居,旁有“虎守松門”“松濤虎嘯”等手書題刻。清末文人潛凡親身游歷過這里的景色,領略過其中絕美的意境,情至所動,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夜空泛雅銀山媚,牯嶺輝呈冷畫屏。有意尋幽何最妙?彎彎月照寂松林。”
在“月照松林”漫步,如水的月光,透過松枝、松針篩漏下來,如銀線綹綹兒,美麗迷人。如果那夜不僅“星光燦爛”,還“風平浪靜”,輕輕漫步的沙沙腳步聲都能聽到,此時只有高大的松樹默默地陪伴著你,守護著你,讓你充分享受這份寧靜安適,就感到極為放松舒適。如果你恰遇微風輕拂,輕輕的、舒緩的松濤聲,仿佛就像松林生怕驚擾了你,在跟你竊竊私語,傾心交流,那低聲、甜美的知心話兒,仿佛溫柔的清流,輕輕地在你心頭流過。如果遇到大風,千萬不要吃驚,更不要畏懼,這是松林用她特有的方式,在熱情地歡迎你,那悠長的,有時甚至是怒吼的、高亢的松濤,就是迎接貴客的鼓號聲。
皎潔的月光照在松林里,點點滴滴地撒在密林間的小徑上,如雪似霜,如銀似玉。微風輕拂,涼爽宜人,松林低吟,仿若輕松悅耳的音樂,伴著你或輕松漫步,或徘徊沉思,或遙望遐想,那份寧靜自然伴隨著松濤和月色,足以讓人飄然欲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