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何文麗
(1.咸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2.延安大學咸陽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3200)
前置胎盤是臨床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也是妊娠期嚴重的并發(fā)癥,臨床常見于經(jīng)產婦[1]。前置胎盤患者可出現(xiàn)無誘因無痛性陰道流血,若反復大量流血則會使患者出血貧血,嚴重者還可發(fā)生失血性休克[2]。本研究分析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大出血采用子宮下段前后壁貫穿縫合以及宮內球囊壓迫、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行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術中發(fā)生大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9.97±4.17)歲,妊娠周期(35.22±1.18)周,初產婦14例,經(jīng)產婦26例。觀察組年齡(30.12±4.29)歲,妊娠周期(35.49±1.29)周,初產婦15例,經(jīng)產婦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均符合前置胎盤診斷標準,且實施剖宮產手術治療[3];(2)無凝血功能障礙;(3)患者及其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妊娠期合并癥[4];(2)機體肝腎功能有明顯異常;(3)嚴重認識功能障礙。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對照組 予以宮內球囊壓迫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在患者子宮下段做一橫切口,取出胎兒及胎盤后,應用縮宮素及前列腺素,對子宮進行按摩并局部采取8字處理。經(jīng)子宮切口將球囊放置在子宮底部,推送雙腔管至陰道外口處,并將雙腔管尾端放置在陰道外,縫合子宮切口。球囊放置4~12 h,取出球囊前測定球囊內壓力情況。同時對患者子宮動脈上行支實施結扎手術,于剖宮產手術切口處將子宮移至腹腔外,操作者左手將子宮向一側牽拉,避開圓韌帶,將左手掌放置在子宮下段后壁部位,避免縫線對腸管造成損傷,充分顯露手術視野,在子宮切口下2 cm處找尋子宮動脈上行支,利用圓針由前向后在距離子宮側緣2~3 cm部位穿過子宮肌層,避免穿過子宮黏膜,再反向穿過,并在無血管區(qū)域打結??p合結束觀察有無滲血,當滲血量下降或無滲血情況時可將子宮送回腹腔內,隨后將腹腔關閉。
1.2.2觀察組 予以子宮球囊壓迫、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以及子宮下段前后壁貫穿縫合,其中子宮球囊壓迫及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方式與對照組相同,貫穿縫合子宮下段前后壁方法是:于剖宮產手術切口處將子宮移至腹腔外,使用1號可吸收縫線在患者剖宮產手術切口下緣3 cm部位經(jīng)子宮前壁垂直進針,由經(jīng)后側出針;隨后在出針部位內側1 cm出經(jīng)后壁向前壁垂直進針,在出針后將縫線拉緊并打結??p合完畢后檢查有無滲血情況,若無異常情況可將子宮放回腹腔內并關閉腹腔。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6]:優(yōu)異,術后子宮收縮良好且無活動性出血;正常,子宮收縮,基本上無肉眼可見的活動性出血點;差,收縮不佳且有明顯活動性出血點。本次研究將優(yōu)異以及尚可歸納為治療總有效。(2)比較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24 h出血量。(3)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手術后住院時間。
2.1治療效果 對照組優(yōu)異14例,尚可19例,差7例,總有效率82.50%;觀察組優(yōu)異29例,尚可10例,差1例,總有效率97.5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手術過程中及手術后24 h出血量 對照組出血量手術過程中(522.37±32.19)mL,手術后24 h(1 566.98±296.85)mL;觀察組出血量手術過程中(501.09±30.17)mL,手術后24 h(1 324.29±285.25)mL。對照組手術過程中及手術后24 h出血量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手術時間及手術后住院時間 對照組手術時間(61.29±5.18)min,手術后住院時間(8.89±1.15)d;手術時間(45.88±5.06)min,手術后住院時間(5.26±1.01)d。對照組手術時間及手術后住院時間均長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前置胎盤屬于臨床常見的妊娠期并發(fā)癥,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患者可出現(xiàn)無誘因陰道流血[7]。宮腔球囊填塞在產后出血止血方面發(fā)揮一定效果,其主要是通過向子宮球囊內注射無菌生理鹽水,使其充盈并壓迫出血部位,進而達到止血效果[8]。但是球囊填塞容易出現(xiàn)縫隙,進而遺漏出血部位,因此止血效果一般。錢敏等[9]發(fā)現(xiàn)前置胎盤大出血患者使用子宮下段前后壁貫穿縫合方式治療,操作簡便,止血效果明顯。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手術過程中及手術后24 h出血量均高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手術時間及手術后住院時間均長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利用子宮球囊壓迫以及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后,對子宮下段前后壁實施貫穿縫合,對子宮下段前后壁形成壓迫,使得肌肉組織緊縮,進而閉合血竇,影響子宮肌層血管,發(fā)揮止血效果[10]。將三種止血方式聯(lián)合使用,相較于兩者方式止血,可彌補子宮球囊縫隙等缺點,避免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時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同時操作方法簡便,一定程度上提升止血效果,因此縮短手術治療時間[11]。手術后出血情況較少,患者機體恢復快,因此住院時間也相應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