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泉州
春光明媚的三月,我應孟州友人的邀請,來到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愈陵園。
是日早晨,只見一縷紅色霞光剛躍出山頂,朝日便迫不及待地環(huán)射出萬道光芒,山川田野霎時被灑滿了金色。陵園里,樹木睜開了蒙眬的眼睛,披翠衣、綠蔥蘢;百花舒展著柔美的身姿,綻嬌顏、吐芬芳。鳥鳴婉轉(zhuǎn)中,虔誠的香客手捧紙香祭品,前來拜謁、祈愿。
站在高處眺望,但見陵園北依太行山脈,南瀕黃河之濱。陵園正中,墓冢雄偉高大,四周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棗樹成林。清風拂過,只覺暗香浮動,我深知,那是來自歷史與文化的曠遠意味。
進入韓愈祠,祠內(nèi)有石碑13通,記載著韓愈的生平事跡。
韓愈經(jīng)歷了極其困苦的童年——“天禍我家,降集百殃,我生不辰,二歲而孤”??部澜?jīng)歷使他很早就知道發(fā)憤讀書:年幼的韓愈晝攻夜讀,手不釋卷,于是“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在洛陽求學時,為了靜心學習,他獨居于僻靜處的兩間茅草屋中,每日只吃兩餐,讀書學習卻常常到三更才休息。寒冬臘月,硯臺里的墨結(jié)成了冰,他就用嘴呵化了再寫;讀書讀到口干舌燥,他喝口菜湯又繼續(xù)吟誦揣摩……就是在這里,他仔細研究了先秦兩漢古文和南北朝時的駢體文,將兩者加以比較,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論。
堅毅頑強的性格,吃苦耐勞的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斗志,我瞬間為韓愈折服。耳邊不禁響起羅曼·羅蘭的話:“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p>
我虔誠地行至韓愈的雕像前——那是壯年的韓愈,神采奕奕,氣宇軒昂。他內(nèi)著官服,身披大紅風袍,手握書卷,正凝視著遠方綠色的大地,仿佛在吟哦:“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p>
一陣微風,竟輕輕吹動起韓愈的大紅袍。恍惚間,我看見身為高官的韓愈,頭戴烏紗,身穿蟒袍,腰束玉帶,正騎著高頭大馬,在儀仗簇擁下徐徐前行。突然,一個騎毛驢的和尚竟一頭闖進了官隊,頓時引起一陣騷亂。士兵們一擁而上,抓住和尚正要問罪,卻被韓愈攔下,他細問和尚根由。和尚賈島說,自己偶得一聯(lián)“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只有一字未定:用“推”還是“敲”?韓愈聽了,思索良久方粲然一笑:“我看用‘敲’好。拜訪友人,還是敲門有禮貌呀。況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讀起來也響亮些?!辟Z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贊,不但沒有受到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韓愈,正是以“人求言實,火求心虛,欲成大器,必先退之”不斷勉勵自己,做到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禮賢下士。他濟愛黎民,重用人才,為民謀利,贏得了人民的千載崇敬和景仰。他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激勵著多少文人志士奮勇攀登,最終達到了理想的山峰。
韓愈,正是以海洋般的胸懷,洞察文化歷史的眼光,推動了唐朝中期文化的發(fā)展。他用強健有力的筆觸,縱橫磅礴的氣勢,恢奇詭異的情趣,為詩壇帶來一抹濃郁瑰麗的亮色。他倡導和發(fā)起了“古文運動”,并以實踐實現(xiàn)了自己的主張,樹立了一代文風,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得享“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祭拜完韓愈,我依依難舍地離開陵園,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韓學文化符號早已悄然融入孟州城的脈絡。未來,隨著韓愈文化一條街、韓愈文化園、韓愈書院、韓愈紀念館的建成,韓愈故里的城市形象將愈加深入人心。真可謂:
韓愈文化是總綱,綱舉目張百花香。
文化品牌譽海外,孟州繁榮又富強。
戀戀不舍離韓園,一步三回首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