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楚 廣東省中山市紀雅中學初三(7)班
故土贈予世人的,是藍色的感傷,亦是遠行的勇氣。
月光似水,柔和地照在庭院之間。明天就是清明,我和父親回了老家。
腳踏在水泥路上,早已沒有了小時候腳上滿是泥濘時的快樂,一夜無話。
鄉(xiāng)村的早晨。遠方,山連著山,霧氣徘徊;近處,屋頂升起縷縷炊煙,為這幅景象制造了生氣。
老屋門前的屋檐滴著水,水落下的地方有一個又一個的小坑。有些年份的木門門腳已經(jīng)磨圓,上頭一塊塊的紅漆讓人看出刷過的痕跡。門上還貼著門神,一位是關(guān)公,另一位已認不出了。
“這是張飛,我曉得的?!备赣H輕聲說。每年過年,奶奶都會親自貼上門神。父親略顯疲憊的面龐上隱約有一絲淚痕。
一個人如果哭泣,并不是軟弱,而是說明他堅持得太久。
跨過門檻,一陣青草的清香撲鼻而來。屋子很小,但很溫馨,足可以遮風擋雨。一切都那么陳舊,又那么親切。缺了邊的瓷碗、陳舊的桌椅……小院里,一棵槐樹隨風搖動,槐花滿地香。
這是奶奶為我種下的,那是她生命的最后幾年?!盎薄庇梦覀兗亦l(xiāng)話讀“回”,一般是老人種下。這個心愿是只為看子女最后幾眼。
但是到生命的最后,父親依然沒來得及趕到。他握著奶奶仍有余溫的手,看著一旁還小的我,放聲大哭。
我想,草籽枕頭,奶奶和泥土路,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太爺爺逝去的那天,我舞勺,他耄耋?!备赣H說。這又是另一個塵封的故事。
歲月極美,美在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我和父親跪在奶奶面前,泣不成聲。
回到城市,在燈紅酒綠中,在余音繞梁處,許多人在歸途中徘徊。
【老師評】
小作者的這篇文章通過描繪自己與父親回鄉(xiāng)的所見所聞引發(fā)了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對精神自由的向往。奶奶對子孫后代的滿懷期待寄托在親自栽種的槐樹上,臨終依舊沒有見到父親的無奈,父親握著奶奶有余溫的手,涕泗橫流,那遺憾無以言表。我和父親成長了,尤其是對生命的理解:歲月極美,美在它必然的流逝。那是對生命富有哲思的思考,所以釋然。小作者立意高遠,層次清晰,語言表達準確、凝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