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丹
【摘 要】課堂教學小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必然歸宿,是教學設計“一連串巧妙地導向結局的匠心的組合”,是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體現(xiàn)。
【關鍵詞】課堂小結 表達方式 課堂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224-01
人們都說“好戲壓場”。那么,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使課堂的結束語成為一場壓場的好戲呢?這樣可以讓學生回味無窮,獲得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谶@種思考,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歷,我設計了幾種結課語的表達方式,力求達到這種“余音繞梁”的課堂效果。
一、激情贊頌,掀起心海波瀾
“激情贊頌”,就是說在結束語文篇章教學時,以充滿激情的話語對文章的藝術水平或作者的人格魅力等進行贊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波瀾,讓學生銘記難忘。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那種所謂“大氣”的文章,即“志存高遠”的文章。例如:曹操的《觀滄海》是一篇觀景之作,抒發(fā)了詩人“包舉宇內,囊括四?!钡男蹅ケж?,其結課語就應順應詩歌的氣勢采用這種激情贊頌法:
這首詩以“觀”為線索,從獨立不倚、生機勃發(fā)的海島寫到洪波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以浪漫瑰麗的想象,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的語言及詩人沖天的豪情,為我們留下了這一不朽的英雄篇章。千百年來,屹立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一心想統(tǒng)一全國的曹操,是一個被稱為“奸雄”的曹操,是令后人無限佩服又無限惋惜的曹操。他杰出的藝術成就和霸氣十足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絕無僅有的人物。
以這種充滿激情的贊頌語來收束《觀滄?!返慕虒W,既再次點明了詩中觀察的順序,又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贊頌中進一步感知了曹操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將作者及其作品在中國詩史上的貢獻與其獨特性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記憶里,使他們的心海也隨之涌起了洪波。曾有學生課下向我打聽了不少關于曹操生平及作品的資料??梢?,這種方式激起了他們探知的欲望。
二、諄諄告誡,滋潤幼小心田
“諄諄告誡”就是以苦口婆心的勸導對文章的中心再次申述,讓學生在一些容易出現(xiàn)失誤的問題上產生警覺和反思。
這種談話方式比較適合于那種告訴讀者一個道理的寓言類文章。例如《傷仲永》的教學:《傷仲永》是王安石的名篇,文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仲永一生遭遇的遺憾之情,表現(xiàn)了他對天才的泯滅和不得其法的教育方式的無比哀痛。為了使學生記憶深刻,得到應有的教誨,我們可以采用諄諄告誡的談話方式來結束該課:
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傷仲永》的藝術魅力,也了解了文中蘊含的那種沉重情感,希望本文中仲永從神童到泯然眾人的故事能讓大家引以為戒。作為花季少年,你們對世界有著一份美好的憧憬,但卻缺乏一份耐心與執(zhí)著。老師在這里想對你們表明的態(tài)度是:學生時代一定要以學業(yè)為重,以書本為伴,以知識為友。俗話有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彼裕埬銈冋曌约旱闹腔?,努力學習知識,這樣才能使生活之路越走越寬。
校園里有一小部分學生倚仗自己有一點小聰明而不踏實用功,他們認為自己不學習將來也能干大事。鑒于此,我們可以借仲永有始無終的天賦諄諄告誡學生要珍惜黃金時代,勤奮學習。這些話像潺潺溪流一樣滲入到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心領神會。課后,便有學生在隨筆中寫道:“不做當代仲永,永爭時代先鋒?!边@使我大感欣慰。
三、抒情延展,拓展欣賞空間
這種談話方式就是用美的語言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狹小的空間延伸到大千世界。這樣的結課語就像悅耳的琴聲一樣能撥動學生的心弦。
這種方法適用于抒情類的文章。例如《山中訪友》:這是作家李漢榮寫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文章抒發(fā)了他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其結課語就應用抒情延展法: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不缺少美,生活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山間的一縷清風,水上的一輪明月,路邊的一朵小花,晚照中的一道夕陽,初春的融雪,銀色的月夜,蓮花的開落,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可以說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每一處風景都是一幅動人的畫,這幅畫的名字就叫——大自然。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這是生活贈與我們每個人的財富,愿你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針對學生經常抱怨生活單調乏味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以詩一般的抒情語言將教學由文中延展到課外,目的在于撥開學生心頭的烏云,提醒他們用善和美的眼睛去觀察感知身邊的每一道風景,用熱情去擁抱生活。
四、引用名言,豐富作品內涵
這種談話方式的好處在于可以使結課語成為語文課堂的華章,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內涵和魅力。
它比較適用于有助于增強讀者道德修養(yǎng)的文章。如《落難的王子》:這是一篇關于厄運的文章,告訴我們應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在講解此文時,便可用引用名言的方法來結束該篇,用以提升作品的內涵:
里希特在《長庚星》里說:“苦難有如烏云,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彼上滦抑舱f:“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huán)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是啊,苦難雖然不能直接帶給我們歡笑,但它卻能帶給我們笑面人生的資本。同學們,坦然地去接受并克服你生活中的困難吧,因為風雨之后彩虹才會出現(xiàn),生活才更有光彩。
逆境是沒人歡迎的,但生活中又常有苦難,鑒于學生表現(xiàn)出的容易放棄、信心不足等現(xiàn)象,在結束這篇文章時我就引用了兩位名人的言論來提升作品的內涵,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生對此文的重視程度,加深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達到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目的。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繪鳳,重在點睛?!笆湛凇焙汀包c睛”便是結尾的神圣使命。一堂課的結尾也要有卒節(jié)顯志、畫龍點睛、總結升華、誘發(fā)興趣等諸多功效。優(yōu)秀的教學結尾,是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最佳時機,是銜接新舊知識、貫通前后內容的紐帶,是從課內到課外、由知識向能力過渡的金橋,是啟迪思考、開發(fā)智力的良機,能收到余音繞梁、回味無窮之效。
參考文獻:
[1]孫春成:《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漫談》(語文出版社)
[2]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3]周慶元:《語文教學設計論》(廣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