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紅巖
(北京市昌平區(qū)北七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2209)
糖尿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疾病具有特殊性與復雜性[1]。該疾病起病時間較為隱匿,無典型癥狀且發(fā)病時間較長,若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患者易出現(xiàn)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等癥狀,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并且由于其特殊性與復雜性,在單純治療情況下難以實現(xiàn)治療效果的根本發(fā)揮,還需要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進行配合。本文就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對比,探討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血糖控制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選擇6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6~72 歲,平均57.52±8.94 歲;觀察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43~75 歲,平均58.18±9.24 歲。
選擇標準: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患者入組前沒有進行過相關護理干預;③患者可正常交流溝通;④患者和家屬均知情并同意認可。
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②惡性腫瘤者;③精神疾病者。兩組研究對象在一般資料構成上無明顯差異(P>0.05),均可入組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管理下進行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應用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進行護理,從患者的飲食、心理、運動等方面入手,具體內容如下:①首先成立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組成,對其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其護理水平;②患者入院后充分了解患者疾病情況,綜合分析,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的治療方案和護理方案;③加強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及相關注意事項,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提高治療配合度;④受疾病影響,部分患者心理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悲觀等,為此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針對患者不良情緒要及時進行疏導,告知患者治療方法及預后,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要及時解答,消除其疑慮,確?;颊咝膽B(tài)良好,情緒穩(wěn)定,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⑤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護理方案,叮囑患者日常飲食以清淡以吸收消化為主,避免辛辣刺激,加強膳食纖維的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可指導患者寫飲食日記,讓患者記錄每日飲食情況,根據(jù)患者情況進行飲食調整;⑥對患者進行運動護理管理,根據(jù)患者情況結合患者興趣愛好,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挠醒踹\動,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應堅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⑦針對行動不便、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加強隨訪護理,重點關注,了解掌握患者疾病情況,分析依從性差、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予以針對性護理管理與指導并加強力度,幫助患者盡快建立正確的疾病管理習慣。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包括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小時血糖。采用自制的自我管理能力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用藥行為、自我監(jiān)控癥狀行為、合理飲食及定期復診等4 項,每項0~5 分,取患者的平均值進數(shù)據(jù)分析,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x2 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n=30)糖化血紅蛋白(8.79±1.87)%、空腹血糖(8.64±2.03)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13.48±3.74)mmol/L;對照組(n=30)糖化血紅蛋白(8.84±1.93)%、空腹血糖(8.59±1.97)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12.76±3.65)mmol/L。組間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n=30)糖化血紅蛋白(5.13±0.62)%、空腹血糖(5.62±1.02)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7.18±1.54)mmol/L;對照組(n=30)糖化血紅蛋白(7.53±0.98)%、空腹血糖(7.49±1.37)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9.17±1.84)mmol/L。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組間比較(t=11.335,P=0.000)、空腹血糖組間比較(t=5.996,P=0.000)、餐后2 小時血糖組間比較(t=4.542,P=0.000),由此可見,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情況觀察組更好,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n=30)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為(8.67±1.48)分,對照組(n=30)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為(8.43±1.65)分,組間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干預后:觀察組(n=30)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為(16.48±4.67)分,對照組(n=30)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為(12.46±2.53)分,組間比較(P=4.516,P=0.000)。對比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觀察組患者更好,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們日常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率正逐年升高并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3]。糖尿病是一種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多飲、多尿、消瘦等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4]。治療該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只靠藥物維持,很大程度上需依靠患者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以控制好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有關研究表明,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因素較多,均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從性有關[6]。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夠滿足基本的護理要求,但是缺乏針對性,因此護理效果通常達不到預期理想效果[7]。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科學的合理的護理與管理后,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管理意識[8-11]。本次研究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管理護理,結果顯示其血糖控制、我管理能力均不如觀察組患者(P<0.05)。研究提示常規(guī)管理護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效果欠佳,還有進一步發(fā)展的額空間。而觀察組患者應用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進行護理,通過成立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加強患者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措施,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知,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加強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告知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不僅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也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消除患者負面情緒,確?;颊咭粤己玫男膽B(tài)接受治療,增強治療信心。合理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前提條件,也是治療過程中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嚴格控制患者飲食,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控制好血糖。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使血糖及各項指標得到較好的控制,延緩病變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而針對行動不便、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加強隨訪護理并重點關注,充分了解掌握患者疾病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管理與指導并加強力度,幫助患者盡快建立正確的疾病管理習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護理能力。本次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應用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效果良好,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應用社區(qū)護理管理小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作為治療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