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亞軍
在我看來,迎春花是花兒里面最早知曉春天,迎接春天的花朵。而在草本植物中,最先報告春天到來的應(yīng)屬薺薺菜了。當(dāng)寒冬欲退未盡,早春乍暖還寒之時,薺薺菜的嫩芽就悄然在水渠邊或潮潤的土地上露頭冒尖了。再來一場雨雪,薺薺菜會在一個晚上,密密匝匝鋪展在林間、田頭、路旁,翠綠盎然。即使無雨天旱,薺薺菜也會頑強(qiáng)地冒出頭來,迎接早春的太陽,只是它的顏色沒了綠意,與枯草一般,但是只要有一丁點水汽,薺薺菜會像變戲法似的立馬蔥綠水嫩起來,所以我覺得應(yīng)該管薺薺菜叫迎春草或叫迎春菜更合適。
朋友約著去野外踏青郊游,說帶上小鏟刀和袋子,捎帶著挖些薺薺菜回來包餃子吃。說走就走,一幫人開車來到驪山腳下,走進(jìn)枝頭還未出芽的石榴林,在泛綠的小草中,找尋非常眼熟的帶有鋸齒狀的薺薺菜。因為剛下過一場雖說只濕過地皮的春雨,但對于薺薺菜來說,也足以讓它們歡天喜地地瘋長起來。繁茂的薺薺菜,讓大家如同見著寶物似的興奮不已,不時有人喊出“看看我挖的這棵薺菜多大啊!”鳥兒在枝頭“吱吱喳喳”地鳴叫著,仿佛在迎合我們的開心和快樂!鳥兒真是有靈性,它懂得春天,似乎也懂得我們的快樂。我蹲在原地不挪窩,一會兒便挖了半袋子。想想也是,菜市場上的薺菜兩塊來錢一斤,而大家開著車,大老遠(yuǎn)地跑許多路來這里挖薺菜,再在外面聚個餐,撮一頓,這花費算下來,如果按性價比衡量,這野菜的代價得有多高???但如果把快樂愉悅的心情計算進(jìn)去,市場上當(dāng)然是買不來這樣好心情的。春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薺薺菜,更多的是美好的心理感受!
過去,凡到了二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窮人家里沒有余糧,多用“瓜菜代”對付日子。這里說的菜哪是現(xiàn)在意義上的正經(jīng)蔬菜啊,多是指的田間地頭上長的野菜,像灰灰菜、馬齒莧、蒲公英、薺薺菜,還有些叫不出名兒的野菜,其中薺薺菜最被人們所熟知。一是它味道鮮美,吃起來口感好,用它來包餃子尤其好吃。其次是薺薺菜瓷實。薺薺菜不像其他的葉類菜,一燙一煮,擠掉水分便沒有多少內(nèi)容了。把大捧的薺薺菜擱開水里焯一下,擠掉水分,便有了非常瓷實的菜團(tuán)子,切碎了涼拌、和餡,味道都美,還頂饑,關(guān)鍵時候能救命。所以也應(yīng)該把薺薺菜叫救命菜或菩薩菜,好比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舊時是窮人吃,當(dāng)然富人也吃,吃的含義不同,窮人吃是為省糧填飽肚子,富人吃是為了嘗鮮。在當(dāng)年經(jīng)濟(jì)困難的日子里,有錢也難買到糧食,挖些薺薺菜回來填一下肚子也是常事?,F(xiàn)在日子好過了,味蕾記憶力依然存在。人們常常在早春時節(jié),迎著和煦的春風(fēng),去野外踏青時尋找這種過去的味道。
薺菜是野菜中的上品,正所謂“三月三,薺菜賽金丹?!彼詻?、味甘,若做菜吃帶有一股清香味。宋代大詩人陸游就喜好薺菜,為此他還特地寫過《食薺三首》,其三:“小著鹽醯助滋味,微加姜桂發(fā)精神,風(fēng)爐歙缽窮家活,妙訣何曾肯授人?!标懹尾粌H會吃,還會烹調(diào)。一盤薺菜配以作料,吃起來也妙不可言。
薺薺菜雖說不上是一道正兒八經(jīng)的蔬菜,但卻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吃薺薺菜不僅僅吃的是味道,更吃的是一種心理感受和體驗,人生的美好與苦難都融在了其中,味道雋永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