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二十載成果豐碩,十四五再譜新篇*
      ——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綜述

      2021-12-02 22:38:49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遼金教授文學

      王 昕

      (內江師范學院文學院,641100,內江)

      遼金文學學會自2002年成立,至今整20年,期間學者輩出,成果豐碩。正如遼金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遼金文學學會也逐漸發(fā)展為中國文學研究的一支勁旅,不可小覷。值建黨百年偉大時刻,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才能更好前進,誠如遼金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張晶先生在2021年4月舉辦的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所言:“遼金文學學會要乘東風破萬里浪,用最豐碩的研究成果向黨的百年華誕獻上厚禮!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偉大工程中,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進程中,遼金文學學會可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可以推出更多更具標志性的成果,可以涌現(xiàn)更多更強的優(yōu)秀學者!”

      遼金文學第十一屆年會由遼金文學學會、《民族文學研究》雜志社主辦,內江師范學院文學院暨古籍整理研究所承辦,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協(xié)辦,在四川內江召開。這是學會首次在西南高校辦會。元好問《九日讀書山用陶詩露凄暄風息氣清天曠明為韻賦十詩》之八曾寫道:“江山不可越,目斷西南天?!钡菚r代發(fā)展,學術共建,已是“江山瞬息躍,情在西南天”。本屆年會共有50余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參會,部分學者以線上形式參加,共收到論文44篇。本文將從文藝理論研究、文獻典籍研究、歷史文化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加以總結。

      1 理論研究與時俱進

      文藝理論研究是文學研究的高地,是對文學現(xiàn)象的宏觀把握。理論研究既需承續(xù)傳統(tǒng),也要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說道:“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北緦媚陼?,多位學者在傳統(tǒng)文學研究中引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對接時代新聲。張晶教授《賦詩與諷諫:遼代契丹詩人創(chuàng)作的文化功能》認為,詩是遼朝文化最好的表達方式,君臣賦詩以表達情感,以詩諷諫朝政弊端。他引用習總書記講話指出,中華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書寫,深化認識各民族對詩史發(fā)展的作用,才能認識到它更為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西北民族大學多洛肯教授《文學交融下的金元女真族文人群體芻議》也說,金元時期女真族文人群體具有一定規(guī)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他們?yōu)榻鹪膶W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也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暨南大學趙維江教授《女真族的漢化進程與詞文學興盛》和大同大學裴興榮教授《遼金皇族文學研究綜述》也是對少數(shù)民族文學價值的探討。前者指出,與同樣入主中原的契丹和蒙古比較,女真族徹底完成了民族語言的置換,形成了詞文學獨盛的局面,完顏亮之詞是女真人的勇武之歌,世宗、章宗之詞展現(xiàn)了金朝全盛時期的風致,貴族完顏璹之詞是漢文化人格化的結晶;后者則從85部(篇)著作和論文中總結歸納了近40年遼金皇族文學研究的概況,展現(xiàn)了這一領域的繁盛景象。

      從文體角度進行的文藝理論研究便于深化認識。內蒙古民族大學于東新教授《金中期詩話的三種理論取向》擷取“詩話”這一古代文學批評文體,指出金代在周昂、黨懷英、王庭筠等“國朝文派”文人的努力下,亦形成了國朝詩話,具有“奇、雅、閑”的理論取向。中國傳媒大學王永副教授《金代文章“氣骨”論》反思了當前的文學史研究,認為“文章”被限制在了“散文”的文體之下,他以金代文章的“氣骨”為中心,提出具有中國立場的“文學史”研究既要打破文體觀念,也要突破學科與典籍等方面的界限。包頭師范學院溫斌教授《遼文中的“美”》與王素敏教授《蒙元文學中的“勇女”形象探析》均從細微處著眼,前者將《全遼文》中出現(xiàn)的91處“美”字歸類分析,以見遼文“質實有物、美善一體”“多元異質、繁彩紛呈”的特色;后者將元代歷史及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細分為力勇之女、義勇之女和剛勇之女,指出這一形象突顯了蒙元時期民族融合態(tài)勢下的包容而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內蒙古民族大學武秋莉副教授《論元曲宮調》從考源、聲情、曲牌三個方面再次闡述了元曲宮調的特點。

      金元易代之際和遼金元的對比研究是遼金文學研究的重點,體現(xiàn)了由少數(shù)民族立國的朝代的特殊性和時代的復雜性。山西大學張建偉教授《河汾諸老詩歌的多維審視》和泰山學院路元敦副教授《仕蒙金人的“金亡”書寫——以楊奐、劉祁、楊果為中心的考察》都以具體人物及作品解析易代之際的文學宗尚和遺民的復雜心態(tài)。前者總結了近40年來關于河汾諸老的研究成果,從“亂世中的窮途之感”“歸隱與家鄉(xiāng)情結”“夷夏之變與文化傳承”“陶之達,杜之憂”等方面審視了金朝遺民群體困窘的生活狀態(tài)和復雜的內心世界;后者則通過三個仕蒙金人詩文中對金亡的悲悼、記錄和反思,展現(xiàn)那個時期遺民們的復雜內心世界。“元氣”命題最早由元好問提出,并在其作品中頻繁出現(xiàn),如《趙閑閑真贊二首》對趙秉文的評價是:“人知為五朝之老臣,不知其為中國百年之元氣。”《名作欣賞》副編審、安徽師范大學博士張勇耀《“元氣”論與金元之際的文學傳統(tǒng)建構》一文梳理了“元氣”命題從元好問提出,到郝經(jīng)、王惲等人繼承發(fā)展,再經(jīng)過南北文士的傳播深化,以及虞集等青年一代的主動吸收和完善的過程,指出這一命題為元代始終以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學傳統(tǒng)為主導的格局奠定了基礎。中國傳媒大學董希平教授《在和平中競爭與共進——論遼宋的文學互動》闡述了遼宋的文學互動以相互競爭為核心方式、以相互影響為基本態(tài)勢、以相互欣賞為主流格調,形成了中華文學發(fā)展中一個獨特、難以復制的時段?!逗颖睂W刊》張濤教授以百年紅學研究為例,分享了如何把握前沿動態(tài)、組織學術文章的經(jīng)驗,對青年學者頗有裨益。

      2 文獻研究做精做實

      近20年,遼金文學研究得以快速發(fā)展,得益于各個時期的學者甘坐“冷板凳”,潛心深究,爬梳文獻,不懼艱苦,進行田野考察。因而,一部部凝結心血的優(yōu)秀古籍整理作品不斷問世,夯實了理論研究基礎。本屆年會上,遼金文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薛瑞兆教授贈予每位參會者一套新出版的《中州集校訂》,這是先生窮半生精力進行金代文獻整理的眾多成果之一,其精選底本、訂正訛誤、補充遺佚之功不可沒,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便利。正是因為有這樣勤勉無私的學者們的貢獻,遼金文學研究始終扎實前行。不過,遼金兩朝仍有尚未經(jīng)整理的典籍,更需年輕學者汲取老一輩學人研究精神,積極參與,不斷挖潛拓展,使這一領域始終保持勃勃生機。

      本屆年會收到的文獻典籍研究論文共7篇,數(shù)量雖不多,仍可喜見學者們的新思考和新發(fā)現(xiàn)。內江師范學院馬振君副教授《〈金史紀事本末〉利用和訂補〈金史·交聘表〉發(fā)微》指出,李有棠《金史紀事本末》明引暗據(jù)《交聘表》200余處,作用是補充和印證正文史實,客觀上起到了對《交聘表》的正訛補脫作用?!对S昌學院學報》張懷宇編輯《王寂〈遼東行部志〉版本及整理情況考述》指出,張博泉、賈敬顏對《遼東行部志》的??焙妥⑨層虚_創(chuàng)性貢獻,但在校本選擇上有所遺漏,尚有丁申竹書堂鈔本和劉世瑗天尺樓鈔本,其校勘和注釋也存在可以補正之處。西北大學元鵬飛教授《〈西廂記〉董王優(yōu)劣說述論》針對普遍褒稱王西廂的情況,指出從元代開始,學者鐘嗣成等人均十分肯定董西廂。強調就情節(jié)構思、意蘊內涵和人物形象的綜合考量而言,董西廂有其不可超越的創(chuàng)造性。

      此外,四川革命老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杜成輝研究員《應縣木塔秘藏中的遼代俗語詩》指出,秘藏中以《大乘雜寶藏經(jīng)》押座文、《大方廣佛花嚴經(jīng)疏》解座文和《雜抄》中保存了較多俗語詩,它們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語言質樸明快,說服力強,明顯受到了唐代俗語詩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時代和地域特色。廣西師范大學杜海軍教授《論遼金元石刻在文學研究中的文獻價值》認為,遼金元石刻文獻以戲曲類和道家文獻為最,多奇思妙文,對文學進步有特殊貢獻,是文學史研究的重要資料。山西傳媒學院師瑩副教授《〈玄都寶藏〉的刊刻與金元之際全真教的傳播生態(tài)》從地域研究出發(fā),指出《玄都寶藏》的刊刻、以詩詞點化教眾、石窟寺觀的修建以及道教主題壁畫共同構成了全真教在山西乃至全國的生態(tài)傳播系統(tǒng),其刊刻和后期的焚經(jīng)之厄更是金元之際全真教由盛而衰、政治波詭云譎的縮影。內江師范學院吳文慶博士《〈四庫全書總目〉視野下的元代小說史建構》認為,無論是文體類型還是樣本數(shù)量,《總目》中的元代小說都是對小說史書寫的極大補充,《總目》批評的嚴格性對當下以褒為主的小說批評和小說史撰寫有借鑒作用。

      3 文化研究推陳出新

      遼金是歷史上的特殊時期,文獻散佚,但隨著學者們的不懈努力,其歷史文化面貌勾勒得愈加清晰。盡管遼金文學以文學為主,但文史哲本就是一家,在“新文科”理念下,社科研究將逐漸突破傳統(tǒng)文科的思維模式,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交叉與融合、協(xié)同與共享為途徑,實現(xiàn)思維、路徑、方法的提升。本屆年會上,學科融合得最突出的是中國政法大學黃震云教授《DNA和云南“本人”與北方達斡爾人與契丹民族淵源考》一文,他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資料對民族調查、傳世文獻與兩次DNA檢測結果出現(xiàn)的差異進行復核細審,認為兩次DNA的檢測都概稱契丹人,混淆了內蒙契丹皇族和云南后族的區(qū)別。建議最好能夠通過考古學與基因檢測的互動,把研究的樣本進行準確的認識定位,使工作更有說服力??κ泊髮W高人雄教授《遼金入元的西域色目文人家族的地域文化探討》綜合語言與文字特征、家族與政權形態(tài),分析了北庭、高昌、回鶻汗國、西遼國入元家族,遼宋金時期的西域三大地方政權,以及蒙元時期的西域格局,使西域民族與文化研究更進一步。

      除了研究方法的革新,還有研究視角和成果的創(chuàng)新。內江師范學院薛瑞兆教授《金代科舉的經(jīng)驗與淵源》指出,金朝科舉是中國科舉文化中最為豐富而復雜的一代選舉,是女真全面繼承渤海、契丹與北宋的文化遺產(chǎn),自覺融入華夏文明的結果,其實施與創(chuàng)立的“南北選”和“女真策論進士”,使那一代選舉體現(xiàn)出積極的歷史文化意義。四川大學呂肖奐教授《宋遼禮儀文化差異下的使節(jié)詩文及行為解析——以宋仁宗朝使遼“違禮得罪”事件為例》一文詳細解讀了仁宗朝六宗“違禮得罪”事件,指出只有“閉門辭醉”“著窄衣”兩件事是對“北朝”無禮,其他則是特別有禮,甚至過于親近表現(xiàn)出雙方友好關系,由此可見當時宋遼禮儀文化的差異,并無絕對的量罪標準。安徽師范大學鄒春秀副教授《完顏亮之死與宋金文人的創(chuàng)作》通過宋金文人對“完顏亮之死”虛、實的不同記錄方式的對比,見出宋人對完顏亮侵宋戰(zhàn)爭的譴責和仇恨;通過宋人的“賀表”和“敷演”所上演的“集體狂歡”,以見宋人在劫后余生之后的復雜心態(tài)。內江師范學院梁明玉副教授《從“殿頭”用法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直覺思維模式》梳理了“殿頭”和“殿頭官”形象在唐以后的變化,認為文人對宦官的認識整體上呈現(xiàn)出從開始的神秘,到逐漸仰視,直到后來的漠視與鄙夷的過程,反映了文化下移過程中下層文人對以宮廷為代表的上層社會生活狀態(tài)的主觀臆測。

      另有幾篇論文是對這一時期文人群體的交游、活動的考察。中南民族大學左洪濤教授以線上參會的方式作了題為《金源燕趙詩人群的形成與文化闡釋》的匯報,闡述了燕趙詩人群形成的概況、三個階段,并作了成因分析。與其主題類似的是重慶文理學院楊忠謙教授《金代詩人地理分布及成因淺探》,但該文研究范圍更廣——對471名有籍貫可考的金代詩人的地理分布進行統(tǒng)計,得出山西最多,其次是河北和山東,認為經(jīng)濟地理、科舉教育、社會生態(tài)等因素影響了詩人的地理分布。北京體育大學黃二寧副教授《金元時期采詩活動考論》根據(jù)相關文獻記載,逐一考察了金元時期采詩活動的采詩者、時間、地域、內容和標準等,為我們展示了元代以江西士人為主體的南方士人掀起的前所未有的采詩熱潮。內蒙古大學樊運景博士《蒙古時期文人北行交游的空間與心態(tài)》將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高原至忽必烈中統(tǒng)建元(1206—1260)時期劃分為三個階段,考察了一些金人及其子弟的北行交游情況,著重分析了他們個人辛酸情緒、閑適情趣、華夷觀念和仕隱糾結的復雜心態(tài)。太原師范學院賈曉峰副教授《佛教寺院與金代文人的生活》認為,受獨特的氣候地理風貌、社會時代思潮、文人生存狀態(tài)影響,金代文人在佛寺中的活動與唐宋時期相比,既承襲了山水攬勝、文人雅事、休閑活動等內容,又在具體的實踐程度上發(fā)生新的變化。山西大學顧文若副教授《金代文士與醫(yī)士的交往及其對醫(yī)學的貢獻》指出,金代醫(yī)學與道教關系不大,反而是儒醫(yī)結合比較緊密——文士幫助醫(yī)者潤色醫(yī)學著作、撰寫序跋和墓志銘及保存、編輯出版醫(yī)學手稿,為金代醫(yī)學做出了貢獻。

      4 個案研究鮮活具體

      元好問編《中州集》、劉祁撰《歸潛志》……都是為了保留“一代偉人”之事跡,張金吾《金文最·自序》稱:“一代之興也,必有一代之人才,以開一代之運會,而因以成一代之文章。”文學活動離不開人,文學研究也離不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本屆年會共有11篇論文是對單個作家作品的研究,但又不局限于一個人物,而是通過人物去看那個時代。安徽師范大學胡傳志教授《論以楊邦基繪畫為中心的題畫詩》指出,楊邦基是金元時期備受關注的畫家兼詩人,其繪畫具有北方地域與民族特色,寄寓了詩人高潔的人格理想。從金元諸多詩人40余首題畫詩來看,他至少有20幅以上的畫作見諸題詠。那些同題競作的題畫詩展示了詩人們發(fā)掘畫意、轉換體裁等一爭高低的寫作策略。山西大學賈秀云副教授《從題畫詩看金顯宗的藝術人生》也以題畫詩為視角,分析了元人對顯宗完顏允恭的關注,他們從顯宗的畫作中看到了金代的盛世景象和其對高潔情操的追求,在題畫詩中表現(xiàn)了對顯宗人生遭遇的同情和對金代盛世的深深哀悼。

      元好問仍是個體作家研究的熱點。太原師范學院張瑞君教授《論元好問詞的數(shù)字藝術》指出,元氏約380首詞作中用數(shù)字698次,用數(shù)字凝練表達、以俗為雅、巧用數(shù)字對仗是他高超的語言策略和藝術手段,傳承中蘊含創(chuàng)新,足以證明其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徽師范大學余敏博士《論金元賦體轉變之關鍵——以元好問師生三代為中心》指出,元好問客觀認識律賦并加以理性批判,以實踐和理論倡導古賦,其弟子郝經(jīng)和王惲分別從文學與制度兩方面為元賦“變律為古”做了鋪墊,元氏師生三代人對金元辭賦轉變具有破舊立新的意義。忻州師范學院張瑞杰副教授《論元好問易代出處對清初山西詩人的影響》認為,元氏在金元易代之際以延續(xù)“吾道”“真儒”自任,其思想突破了忠于一姓一朝和狹隘的民族觀念。清初山西詩人自覺不自覺地學習、仿效元好問,表現(xiàn)出對詩人人格的認可和對其詩歌精神的繼承,潛在地提升了地域詩歌的價值和自身的影響力。

      此外,筆者《李純甫〈鳴道集說〉及其“三圣人”觀論析》對李氏《鳴道集說》中的佛、道、儒觀點進行了梳理,認為研究該典籍既可厘清金代思想的特質,也說明了南北儒學的差異并非女真帝國與趙氏王朝的“對峙”造成的,其本質不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學術流派之間的“辯論”而已。內蒙古民族大學王若明副教授《危素散文研究》從賦體文和散體文分析,認為元末重臣危素的散文抓住讀者的心理曲盡事理的分析讓人信服,將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描寫得清新有趣,獨具特色。西北民族大學教師趙敏、范武杰《論元末西域色目遺民詩人丁鶴年的生存狀態(tài)與詩風的演進》認為,以丁鶴年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回回詩歌在與江南士子們的交往中,逐漸以其遵道崇雅的詩風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與其他形式的詩學一起共同造就了元明之際多元化的詩學格局。吉林師范大學孫艷紅教授《文化認同與楊鐘羲的滿族民族詩學觀探究——以〈雪橋詩話〉為例》指出,從滿族民族文化認同角度看,清末人楊鐘羲形成了詩歌要有清雋之美和爽健之氣的以真情為尚的詩學觀念;從滿漢文化高度融合的角度看,他吸納漢儒詩教理論,主張溫厚雅正,持論公允,對滿漢文化融合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總結遼金文學研究界“十三五”期間的工作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規(guī)劃、展望“十四五”期間的工作綱領和計劃,團結凝聚研究力量。從以上綜述可以看出,遼金文學學會已經(jīng)匯集了一批堅實的研究力量,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學者們依靠地域優(yōu)勢、學校力量和個人努力,從不同方向深耕遼金這塊沃土,結出了累累果實。會長張晶教授說:“中國遼金文學學會成立迄今20年,學者輩出,成果豐碩。由文學史界的‘小邦’,成長為不可小覷的‘重鎮(zhèn)’。蓽路藍縷的學會開創(chuàng)時期的學者們依舊寶刀不老,重量級的成果不斷推出,胡傳志教授、薛瑞兆教授、狄寶心教授、查洪德教授、黃震云教授等元老級學者都有新的創(chuàng)造;學會的后起之秀青出于藍,精品迭出?!闭怯袑W者們的積極探索,遼金文學的特色和價值得以彰顯,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年會有兩篇在讀碩士生的論文,字數(shù)均有萬余言,內容獲得了與會專家的稱贊,青出于藍的“后浪”們讓我們看到:遼金學會,未來可期。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當前的文學史教材和本科生課堂教學中對遼金二朝仍缺乏重視,理論成果還有待充分吸收和利用;以遼金文學為主題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相對而言還比較少;重復性研究的情況還存在,等等。因此,值“十四五”開局之年,吾輩同仁還應乘風破浪,攜手共進,深耕細作,開拓創(chuàng)新,繼續(xù)為遼金文學研究貢獻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光添彩!

      猜你喜歡
      遼金教授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遼金歷史與考古》征稿啟事
      遼金之際高永昌起義若干問題淺談
      劉排教授簡介
      北京房山云居寺遼金刻經(jīng)考述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文學
      恐怖的教授
      故事會(2006年19期)2006-01-12 05:46:44
      灵武市| 宜黄县| 潜山县| 尼木县| 保德县| 兴业县| 恩施市| 佛学| 卢氏县| 桐城市| 阜平县| 新津县| 灵宝市| 屯昌县| 休宁县| 通化市| 新密市| 黔西| 安陆市| 蓬莱市| 晴隆县| 隆回县| 烟台市| 仁化县| 泽州县| 施秉县| 富蕴县| 安乡县| 榆社县| 商水县| 绥化市| 北流市| 绩溪县| 临夏市| 城口县| 汪清县| 万源市| 延津县| 济南市| 铜陵市|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