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芳菲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全面推行以來,“閱讀”這個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閱讀的益處毋庸置疑,但是學生精力有限,教材內容又很多,教師用于指導學生課外整本書閱讀的時間就很難保證。
想要授人以漁,教師需要閱讀大量的專業(yè)書籍,學習語文前輩和名家的閱讀經(jīng)驗、閱讀方法,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另外,還要堅持同步閱讀語文專業(yè)雜志,學習當前教學改革的最新理念,樂于實踐。
我?guī)ьI學生進行了各種閱讀實踐,并大膽整合教材內容,教學生閱讀方法和思維能力。通過實踐,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快速提升,生命也在潛移默化中被滋潤,被豐盈。
肖復興先生的《讀書知味》是給青少年的32堂讀書課。書中詳細闡述了學生閱讀不同體裁文章的方法,通俗易懂,所舉實例涉及古今中外多位名家經(jīng)典作品,而且以國內作品、近現(xiàn)代作品為主,是能夠從一定高度指導中學生閱讀的好書。
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這本書,針對自己在閱讀方法上的收獲做點筆記。一段時間后,我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學到的讀書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學習教材中的文章。在點滴的實踐中,學生逐漸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
在散文閱讀單元,我以梁衡的《夏》和張曉風的《春之懷古》為例,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散文。通過實踐,我將散文閱讀總結為幾個步驟:首先,將文字想象成畫面;接著咀嚼美妙的字、詞、句;然后品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最后模仿寫作,提升自我。
閱讀最重要的在于日常積累。我讓學生按照學號順序每天準備一篇小散文,在課前5分鐘時間上臺朗讀,其他學生點評,可以點評朗讀,也可以解讀散文內涵和情感。學生和老師常常一起沉浸在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中,回味無窮。每天晚自習,我也讓學生利用半小時進行閱讀摘抄積累,賞析點評,更加細致地去品味散文的字詞、句式、結構、情感之美。學生的閱讀有了一個高的起點,他們的閱讀品位也會越來越好。
局部和片段欣賞一段時間后,學生的鑒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于是我就帶著學生進行整體鑒賞。比如教材中有一篇散文《昆明的雨》,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我想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汪曾祺和他的作品,于是課上,我與學生分享了汪老的幾篇散文:《跑警報》《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新校舍》《聞一多先生上課》,這幾篇均是以汪老在昆明時期的生活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學生在課上能初步體會汪老散文的風格,了解汪老在昆明生活的情況,以及他對昆明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感。接著再以《端午的鴨蛋》為例,從內容解讀、語言風格、寫作特色這幾個方面來欣賞這篇散文。做好這些鋪墊以后,我要求學生運用鑒賞《端午的鴨蛋》的方法來賞析《昆明的雨》。從學生上交的作業(yè)來看,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學生在此基礎上,主動找了汪老更多的散文來閱讀。每當課間看到學生捧著他的書津津有味閱讀時,我就忍不住感到欣喜: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閱讀并且愛上了閱讀。
除了師生一起鑒賞學習,我還會借助大師的力量教學生閱讀。梁文道先生有一檔讀書節(jié)目《一千零一夜》。在節(jié)目里,梁先生旁征博引,見解深刻,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學生在七年級學習過《秋天的懷念》,對史鐵生有所了解,卻并不深入。于是,我就請出《一千零一夜》,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聆聽梁先生對史鐵生散文的解讀。利用這個新起點,我讓學生閱讀《我與地壇》這本散文集,每天選擇一篇文章來欣賞。從學生作業(yè)情況來看,他們解讀史鐵生有了非常特別的視角,還有更為深刻的見解。他們讀透了史鐵生的文字和思想,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讀完《我與地壇》這本散文集,我又趁熱打鐵,推薦學生閱讀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因為學生充分理解了史鐵生,所以結合作者的經(jīng)歷和思想,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和精神。學生寫下的鑒賞文字也逐漸變得深刻。
通過這幾本書的閱讀,學生心中種下了一粒種子:面對殘缺的生活,面對平凡的現(xiàn)實,我們要有一顆健康和強大的心。
李娟是我欣賞的作家,我?guī)е鴮W生一起閱讀了她的好幾本書:《遙遠的向日葵地》《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記一忘三二》……
學生最初會被她的幽默風趣吸引,喜歡散文中出現(xiàn)的小貓小狗小兔子小金魚,還有她的媽媽和外婆,以及阿勒泰地區(qū)淳樸的人們。
我先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驗來寫閱讀感受,尊重學生的閱讀初體驗。過了一段時間,我就設計了一節(jié)閱讀課《苦難 超越 詩意》,通過了解阿勒泰地區(qū)的自然情況和經(jīng)濟情況來感受李娟生活環(huán)境的艱難,再通過作家筆下的那些可愛風趣幽默的人和物來感受作家對生活的熱愛,體會作家如何將苦難轉化為詩意生活。
接著,我要求學生從“苦難與詩意”的角度對李娟任意一篇散文進行深度解讀,并且請學生寫自己的生活,讓學生感悟這樣一種情感境界:我知道生活不美好,可是我依然熱愛它;生活是平凡瑣碎的,可是我依然能夠發(fā)現(xiàn)詩意。
最后進一步提升思維:請學生進行整本書讀后感寫作,自己選擇最有感觸的點來寫。學生的思想被打開,他們寫出的讀后感變得厚重。
學生在思考總結時也自覺地運用了更為深刻的視角去理解作家,走進作家內心。同時,他們看待生活的眼光和角度也會有變化,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自己的心靈,豐盈了自己的生命。通過閱讀,他們成了有情趣的人。
當然,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科優(yōu)勢,帶領學生進行各種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假期探訪博物館,度過一個有趣的端午節(jié),母親節(jié)給媽媽寫首詩等;還可以編輯班級刊物,記錄學生的故事和思想,或開設班級微信公眾號,發(fā)表學生的習作。以上活動和閱讀相結合,不僅開闊了學生視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生活,而且豐盈了他們的思想和生命。
當一個個學生在我們眼前個性鮮明、思想活躍,我們就是最幸福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