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特殊教育學校 邱志芳
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多感官訓練模式的運用,可以進一步提升該類兒童自主活動能力與感官專注能力,能對認知能力及心理健康狀況產(chǎn)生積極影響,提高社會交往與溝通的能力,促使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向多元化發(fā)展。
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多感官康復訓練要結合該類兒童發(fā)展需求和能力水平,從感官能力、感官主動性以及感官行為開展訓練,制定多元化、全方位的康復訓練目標,促使兒童可以適當?shù)貙⒆陨淼母惺堋⒏泄袤w驗以及情緒狀態(tài)進行表達。具體為:(1)將智力障礙兒童對環(huán)境了解的興趣有效地激發(fā)出來,促使兒童可以主動積極地對其四周的環(huán)境進行探索,提升和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能力;(2)引導兒童運用多感官教室中的各種設備與器材進行訓練,提升感官能力;(3)盡可能地協(xié)助智力障礙兒童降低和學習環(huán)境不符合的感官行為,使其可以適應感官的有效反應;(4)可以掌握一種或是多種的表達模式,將自身的感受進行表達,提升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5)重視智力障礙兒童聽覺、視覺、嗅覺以及觸覺等多類感官體驗,提升認知能力,為生活與學習打下基礎。根據(jù)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的感官特征,例如感官反應能力的機警性不足、反應相對較為被動、感官專注力的反應相對較慢、存在較大的差異等,在對障礙程度不同的智力障礙兒童開展多感官康復訓練的過程中,訓練的目標需要有側重點。
依照上述訓練的總目標,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的多感官康復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主要包含專注能力、機警程度、運用能力以及辨別能力等,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層面:(1)視覺訓練,主要包含視覺追蹤、視覺專注、視覺運用以及視覺辨認。運用訓練器設備,包括泡泡燈、閃光壁顫、天體彩燈、聲控手電筒、手控燈、熒光彩廉以及閃光軟球等眾多的器材設備的使用。(2)聽覺訓練,主要包含聽覺辨認、聽覺追蹤、聽覺專注以及聽覺運用。運用的訓練設備主要以動物的叫聲、生活內(nèi)聲音、自然聲音、交通工具聲音以及人聲等聲音素材為主要內(nèi)容。(3)觸覺訓練,主要包含觸覺辨認以及觸覺專注量層面,運用的訓練器材主要包含觸摸地板、巴士球以及按摩球等。(4)嗅覺訓練,主要包含嗅覺辨認以及嗅覺反應兩個層面,可以運用的訓練器材主要包含嗅覺墻的氣味罐等。在開展多感官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依照學生感官障礙特征以及障礙程度實施有關訓練,開展階段性質(zhì)的訓練。
依照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訓練目標和感官特征,設計聽覺訓練活動、視覺訓練活動以及觸覺訓練活動,依照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感官發(fā)展的客觀性規(guī)律以及難易程度實施活動的序列排序活動。活動序列內(nèi),前個活動訓練效果將會直接關系下個活動訓練效果。在對感官活動序列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診斷性原則是指在對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進行多感官訓練之前,通過觀察和檢測對該類兒童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專注力等多方面的情況做出判斷,并對其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各種感覺系統(tǒng)的發(fā)育總體低于同年齡一般兒童的發(fā)展水平,不同兒童的發(fā)展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由于障礙原因、家庭背景、發(fā)育水平等的差異,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的發(fā)展差異更是各具情態(tài)。因此,我們要注意觀察和分析個體在日常生活、游戲交往、學習狀態(tài)、身體接觸等各個領域發(fā)展的形態(tài),注意具體訓練對象的個體差異性,才能循序漸進地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訓練。
多感官康復訓練具有一定訓練周期的綜合干預過程,需要訓練對象克服一系列困難,比如勞累、重復單調(diào)引起的身體與心理疲勞等。于常人而言,靠毅力堅持能克服困難,但是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很難理解“堅持”的意義。此時,我們需要將“訓練”與“趣味”聯(lián)系起來,用能引起兒童興趣的活動促使其積極參與訓練,達成訓練目標。兒童具有喜好探索新事物的本能,容易被新玩具或新活動吸引,教師可利用此特性誘發(fā)兒童出現(xiàn)教師期望的行為反應,像是安排新動作、使用新工具等。另外,我們可將訓練內(nèi)容設計成游戲,將訓練過程情感化,良好的情感體驗是培養(yǎng)智力障礙兒童對訓練內(nèi)容發(fā)生興趣的關鍵之一。因此在康復訓練中,教師要特別注重與智力障礙兒童的溝通交流,用充滿喜愛的情緒去感染兒童,以投入的神情、耐心的態(tài)度引導兒童參與訓練活動,將訓練變成一個愉悅的、輕松的趣味活動。
兒童進行多感官訓練時,教師以及其他人員不是導演而是訓練合作者,不是督察而是支持者,必須全程密切關注訓練情況,幫助、推動兒童訓練項目的完成,給予積極的支持。在訓練的初期,教師要呈現(xiàn)出積極的接納態(tài)度和行為,才能為兒童帶來安全感,為后續(xù)訓練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兒童的操作過程,通過言語、目光、表情、手勢等途徑向兒童傳遞“我一直在關注你,我很重視你”,讓每位兒童感受到被關注被重視,才能激發(fā)兒童訓練的熱情。與受重視密切相伴的另一種非常重要的積極支持是肯定兒童的表現(xiàn),兒童完成任何一個操作總可以找到其值得肯定的方面,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正向積極的評價是訓練取得成效的重要動力。
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多感官訓練是一個漫長的康復過程,持續(xù)性原則是指教師和家長要正確認識到該類兒童康復教育的艱巨性,要有足夠的信心、耐心和恒心,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的細小進步,對兒童的康復充滿信心,要認真學習康復知識和技能,經(jīng)常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急躁,不輕易放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保證康復過程的持續(xù)性。教師在設計訓練內(nèi)容、訓練方式、項目難度等訓練要素時,盡量確保每一次訓練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積少成多,經(jīng)過一定周期的訓練取得階段性進步,爭取在某一領域或多種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多感官康復訓練較為適用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個訓式,也可以說是一對一式。該形式是指教師只對一名兒童進行系統(tǒng)訓練的組織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兒童能夠配合教師實施訓練,教師承擔指導、示范、調(diào)控的主導作用。這種形式避免了無關因素的干擾,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兒童進行訓練項目、訓練內(nèi)容的強化,是較為普遍的形式之一。
二是序列式。序列式是指教師提前對多個兒童進行集中示范、講解訓練操作,兒童按次序操練同樣內(nèi)容的訓練組織形式。參與人數(shù)以3—6 名兒童為宜,適用于鞏固階段的訓練,便于兒童與同伴比較進而進行糾偏,有利于提高兒童對項目的熟練程度。
三是分組式。分組式是指兒童按一定屬性分小組進行訓練的組織形式。核心思想是面對有差異的兒童實施有差異的訓練,實現(xiàn)分層訓練目標,使每個兒童在不同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分組式可以將能力相近的兒童分在同一組內(nèi),使每位兒童的訓練都接近自己的發(fā)展水平,也可將能力差距較大的兒童分在一組內(nèi),能力弱的有機會向能力強的學習,提高訓練水平,還可以根據(jù)障礙程度、興趣、行為、組別等穩(wěn)定性屬性進行分組。
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多感官訓練評估體系包括訓練前的診斷性評估和訓練時進行的實時評估。診斷性評估在上文的“診斷性原則”中介紹過,這里主要講的是訓練的實時評估,主要包含溝通能力的評估以及感官功能的評估兩個層面。感官功能的評估細分為聽覺、視覺、嗅覺以及觸覺內(nèi)容,每個內(nèi)容又可以被分成辨別領域、專注領域與運用領域,溝通能力的評估主要包含表達能力與接受能力。評估可以運用五級評分模式,評分的標準關鍵是從感官反應正確性和主動性層面上細致考慮。具體的評分標準為:提示下無反應為0 分,提示下錯誤反應為1 分,主動錯誤反應為2 分,提示下正確反應為3 分,主動正確反應為4 分。實時評估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訓練間隙或結束時進行。主要意義是可以督促教師有效組織訓練,及時了解活動進展,為后續(xù)訓練提供對照,便于保存檔案資料,為科學研究提供重要原始資料。
綜上所述,在對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將多感官訓練模式引入其中,重視模式的建立、編制康復活動、使用訓練模式以及建立評估體系,確保多感官訓練模式發(fā)揮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