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由鋒
(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醫(yī)院內科,廣東廣州 511340)
【關健詞】心力衰竭;老年人;誤診原因;預防策略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癥之一,是由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綜合征,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典型的心力衰竭診斷并不難,但對老年人而言,其病癥具有多樣性、隱匿性、復雜性等,常被其他基礎性疾病掩蓋、混淆,極易導致誤診[2-3]。誤診的一般原因分析如下:醫(yī)生詢問病史不夠詳細,身體檢查不夠認真,往往很多老年人伴有多種病癥,主訴不清晰,描述不系統(tǒng),病史凌亂,如果不詳細詢問和體格撿查,就容易憑直覺或慣性思維做出草率診斷,導致誤診;老年人自身因素: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較低,記憶力逐漸減退,思維混亂,判斷力相對較差,不善表達,對病史陳述不清;臨床醫(yī)生經驗不足:此類患者往往發(fā)病較急、較重,來不及完善相關檢查,卻需在短時間內憑醫(yī)務人員經驗做出判斷,易誤診。本研究將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老年人心力衰竭誤診的5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整理,現(xiàn)報道如下。
對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齡60~90歲,平均(76.5±9.1)歲;誤診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32例(慢性支氣管炎15例,支氣管哮喘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雙肺肺炎3例,肺癌2例,胸膜炎并胸腔積液1例,左側氣胸1例),占比57.1%;誤診為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10例(心律失常5例,冠心病3例,高血壓病2例),占比17.9%;誤診為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3例(甲狀腺功能減退2例,2型糖尿病1例),占比5.4%;誤診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3例(腦動脈硬化2例,多發(fā)腔隙性腦梗塞1例),占比5.4%;誤診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3例(慢性胃炎1例,消化不良2例),占比5.4%;誤診為泌尿系統(tǒng)疾病2例(尿毒癥1例,急性尿潴留1例),占比3.6%;誤診為其他疾病3例(低血鉀癥、輸液過快、過度疲勞各1例),占比5.4%。合并4種基礎性疾病及以上者8例(14.3%),合并3種基礎性疾病19例(33.9%),合并2種基礎性疾病20例(35.7%),合并1種基礎性疾病9例(16.1%)。誤診時間4 h~6 d,平均(3.1±0.6)d。單純吸煙21例,單純飲酒9例,二者均沾14例。原發(fā)病分類:冠心病31例,肺源性心臟病8例,高血壓性心臟病5例,老年性心瓣膜病4例,擴張性心肌病2例,甲減性心臟病2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尿毒癥性心肌病1例,病因不明2例。全心衰18例,左心衰30例,右心衰8例。
胸悶、氣喘、咳嗽38例,不能平臥12例,心悸10例,胸痛8例,雙下肢浮腫18例,頭暈、頭痛4例,上腹痛、腹脹3例,心電圖提示心肌缺血31例,左室高電壓18例,頻發(fā)室性早搏3例,心房顫動2例,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2例,心電圖V1導聯(lián)P波終末電勢(Ptfv1)≤- 0.03 mm·s 8例,X線胸片提示肺淤血13例,肺氣腫11例,肺炎8例,肺部占位2例,胸腔積液2例,左側氣胸1例,心胸比例增大42例,心臟超聲多普勒提示左室射血分數(shù)(EF)50%~60%有10例,40%~50%有27例,≤39%有8例。
該研究所有患者病初均按首次診斷結果治療,其中31例接受抗生素治療,2例胸腔穿刺抽液引流(均證實為漏出液),1例胸腔閉式引流,1例血液透析,1例給予導尿,其他均給予相應對癥、病因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更正診斷后,在原基礎上給予系統(tǒng)的抗心力衰竭治療3~7 d,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兩肺濕啰音減少,雙下肢水腫消退,心功能明顯改善。治療后痊癒18例,好轉33例,無效2例,死亡3例(2例晚期肺癌,1例慢性腎臟?、跗冢?/p>
4.1 與相關系統(tǒng)疾病誤診原因
4.1.1 與呼吸道系統(tǒng)疾病的誤診 老年患者常伴多系統(tǒng)病癥,且多以呼吸道感染為誘因,表現(xiàn)為胸悶、氣喘、咳嗽等癥狀,極易誤診為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本研究資料顯示,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誤診最多,高達57.1%。慢性肺心病患者除由長期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使右心負荷加重致使右心功能受損,同時也存在左心功能受損,因此,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臨床也很常見[4]。大多數(shù)患者年輕時即患有支氣管哮喘,罕有60歲以后發(fā)病者,而60歲以后的哮喘大多是心源性的,應特別注意。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多有勞累性和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休息、端坐位后癥狀減輕,利尿劑治療有效;而支氣管炎咳嗽、咯痰、呼吸困難多在晨間明顯,咯痰后癥狀緩解,抗生素治療有效[5-6]。準確了解病史,及時完善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由于老年患者基礎病較多,常并非單一系統(tǒng)發(fā)病,當胸部CT或X線胸片提示肺炎、胸腔積液、氣胸等,經抗感染、查明胸腔積液原因治療及行胸腔閉式引流等治療后,病情無明顯改善時,應注意是否存在合并心力衰竭的可能[7]。
4.1.2 與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誤診 老年人代謝水平低下,竇房結與整個心臟傳導系統(tǒng)存在退行性改變現(xiàn)象,以及對兒茶酚胺釋放不佳或心肌對兒茶酚胺增強收縮力的反應差,即使發(fā)生心力衰竭,其心率也不存在加快反應。同時,有些基礎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即使一次心臟超聲多普勒EF>50%,也可能存在射血分數(shù)保留性心衰,甚至患有嚴重心功能障礙,因此,EF值并非絕對數(shù),要經過多次復查。在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時,常會使用負性肌力藥與影響心臟傳導系統(tǒng)的藥物,或者降壓過低導致冠脈供血不足,最終誘發(fā)心力衰竭[8-9]。
4.1.3 與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誤診 糖尿病常并發(fā)冠心病、心肌病,同時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和病原體入侵合并肺部感染,易導致心衰發(fā)作。嚴重甲狀腺功能減退可出現(xiàn)畏寒、乏力、咳嗽、氣促等,甚至出現(xiàn)心包積液和心力衰竭,注意到這一點應可以避免漏診或誤診[9]。
4.1.4 與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誤診 老年人胃腸功能差,心力衰竭時胃腸道淤血,常伴納差、惡心、嘔吐,甚至腹痛等消化癥狀,易被誤診。若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患者于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嘔吐、腹痛、水樣便,伴喘咳、不能平臥,對癥治療未能奏效,應隨即予以抗心衰藥物治療,腹痛、腹瀉等癥狀可迅速緩解。
4.1.5 與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誤診 老年人基礎疾病多且復雜,常伴隨腦動脈硬化、腦梗塞等。老年人心衰時由于心排量降低,腦血流量進一步減少,大腦功能受損,引起腦缺血、缺氧癥狀,臨床上表現(xiàn)出的頭暈、頭痛、乏力、嗜睡等不適癥狀易被忽視,易草率地做出高血壓病或腦動脈硬化的診斷。
4.1.6 與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誤診 心力衰竭時由于心排量的減少而導致腎血流量的減少,進而尿少,產生腎前性氮質血癥,誤為腎病。而尿毒癥患者,常并發(fā)尿毒癥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易被漏診。對于一些高齡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在急性尿潴留的情況下,可以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出現(xiàn)腹脹、胸悶、呼吸困難,嚴重者發(fā)生猝死。
4.1.7 其他相關疾病的誤診 低鉀血癥除導致四肢乏力外,更嚴重的是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臟驟停。輸液過多對于老年人脆弱的心臟大大增加了容量負荷,極易誘發(fā)心力衰竭。
4.2 避免誤診的對策
詳細詢問病史和全面細致地進行體格檢查,提高對老年人心力衰竭特點的認識,了解老年人平時所服藥物及其特性,保持對老年人心力衰竭發(fā)生的警惕性。充分認識老年人心衰的基本病因、誘因、心臟結構特點、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等,尤其是合并多種疾病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心力衰竭的非典型表現(xiàn),老年人各方面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退化,基礎病較多,往往心衰發(fā)作比較隱匿,在臨床上可出現(xiàn)任何表現(xiàn)作為首發(fā)癥狀,但要注意判斷5個問題:①患者是否存在基礎心臟?。竣诖税Y狀與心臟基礎病是否關聯(lián)?③是否有心力衰竭誘因?④是否存在心力衰竭?⑤原來基礎病治療是否有效?若原方案治療無好轉,則要注意有無心力衰竭的可能,立即安排進一步相關檢查,及早糾錯,準確施治,不能片面考慮單一疾病。同時慎用影響心臟傳導系統(tǒng)或負性肌力的藥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常規(guī)的心電圖、X線檢查。
重視輔助檢查,結合病情,仔細分析檢查結果,大多數(shù)心力衰竭,心律代償性增快,但老年人未必如此。當心電圖提示心率正常,而Ptfv1<-0.3mm·s或伴心肌缺血、左室高電壓時,可敏感地發(fā)現(xiàn)心功能出現(xiàn)障礙。X線胸片顯示兩肺中、上肺野紋理增粗、心胸比增大、胸腔積液或看到Kerley B線等,對診斷心力衰竭有很重要的意義。心臟多普勒超聲可直觀測量心臟各腔大小、室壁厚度、心瓣膜的情況及是否存在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不全,并測定EF值,若EF<50%,有心房或心室肥厚擴大,可幫助診斷,而EF值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心力衰竭;若肺部超聲多普勒顯示B線、下腔靜脈直徑(近右心房入口2.0 cm)>2.0 cm,均有助于對心功能不全進行判斷。B型利鈉肽(BNP)主要在心室表達,當心衰時由于心肌擴張而快速合成釋放入血,若BNP<100 pg/mL,可基本排除心力衰竭,當BNP>300 pg/mL,心衰可能性較大。條件較好的醫(yī)院可安裝PiCCO監(jiān)測儀,連續(xù)監(jiān)測脈搏連續(xù)心輸出量指數(shù)(PCCI)、脈搏連續(xù)心輸出量(PCCO)、動脈血壓(AP)、每搏量(SV)、每搏指數(shù)(SVI)及每搏量變異(SVV)等,從而更全面地了解心臟功能,避免心衰漏診、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