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學君 編輯:夏洛
知乎上有個問題:人為什么擁有的越多,幸福感卻越來越少?有個高贊回答說的很對:大概是因為,人擁有的越多,想要的只會更多,你把幸福的門檻越定越高,即便是再大的驚喜出現(xiàn),也會被你拒之門外。細想來,的確如此。
人這一生,事事都想追求圓滿,得了好茶就想配好壺,得了鮮花就想配好瓶。但卻常常因為沒得到茶壺耿耿于懷,而忽略了茶香;因為沒得到花瓶郁郁寡歡,而錯過了鮮花最美的盛放。
太過追求完美,反而鉆進了幸福的圈套。如果過得不快樂,不如試著換個角度,降低幸福的門檻。
《生命的不可思議》中有句話:“要想維系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是沒有任何期待,便能無條件地愛,但是我必須承認我年輕時對人性的期望恐怕是太高了?!?/p>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的關系,都能長久;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有的期望,可以帶來新的希望,但有的期望,卻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失望。唯有把對別人的期望值降低,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就像《瑯琊榜》里的蕭景睿,因為上一代人恩怨的延續(xù),不得不接受自己身世的改變,一夜之間承受了太多痛苦。而造成這些變故的幕后推手,正是自己十分信賴、如兄長般的梅長蘇。人人都覺得蕭景睿應該怨恨梅長蘇,毀了他原本幸福的生活,浪費了他一直以來的信任。但他卻說:“凡是人總有取舍,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舍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p>
每次看到這段話都覺得,人生最豁達的態(tài)度,莫過于此。不高估與任何人的關系,不對他人期望太高,當關系走到盡頭時,也不會有太多悲傷。
降低期望值,不僅是放過了別人,還是解脫了自己。
網上有人總結了保持快樂的三個秘訣:無所謂、沒必要、不至于。人生路上難免遇到坎坷,不幸摔了一跤,告訴自己:無所謂,別放在心上。一路走來總有爛人爛事,不知如何是好,告訴自己:沒必要,別糾纏不休。生活處處都有憂心瑣事,情緒難以自控,告訴自己:不至于,總會過去的。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20歲時,為了學業(yè)上的某個選擇,與父母爭論不休,多年后再回想,計較那么多傷了和氣實屬不值得。30歲時,為了柴米油鹽的多少,與伴侶爭執(zhí)不斷,多日后再回想,最傷人的話將最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40歲時,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孩子爭吵不停,多時后再回想,難得的相處時間卻傷了感情。人之所以活得太累,不過是計較太多。當你抓住了自認為重要的東西時,自然會失去另一部分人或事。老話說的很對: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日子過得很快,別再斤斤計較,不要執(zhí)念太深,事事寬容,亦是在寬容自己。
真正的幸福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作家李筱懿曾經感慨道,在她四十歲之前,把幸福解讀為“有”:有錢,有車,有房,有事業(yè)。于是從那之后,她拼命尋找各種工作機會。直到40歲那年,她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才突然明白,幸福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那時她醒悟了,生活中的“有”都是給別人看的,只有“無”才是真正給自己的。
有多少人,一生都希望比身邊人過得更好,活給別人看,久而久之迷失了自己。大學時有個室友,看到班里有同學穿著名牌,于是隔三差五給家里打電話要生活費去買昂貴的衣服鞋子。
結婚后,她看到朋友住上了大房子,于是要求丈夫貸款換一套更大的房子,后來心愿實現(xiàn)了,欠的債卻越來越多。孩子上小學時,她看到親戚家的孩子多才多藝,于是給孩子報了多個興趣培訓班,周末從不讓他休息。她不理解自己那么努力,為什么生活越過越糟糕??伤耍羰遣荒芊畔屡时鹊男?,不能舍棄攀比的欲望,虛假的幸福只會像泡沫般,一戳就破。
真正的幸福,應該像《飛屋環(huán)游記》里所提到的那樣簡單:“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個微小的生活愿望達成,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愛你?!?/p>
三毛在《沙漠里的盛世繁花》中寫道:“我相信,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怎樣十指緊扣,它仍然會漏走,我相信上天給我的,無論我怎樣失手,我都會擁有?!弊哌^半生,漸漸理解了那句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有時候,越是用力,越是握不住,過度強求,最后都會失去。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二十英里法則:從美國圣地亞哥到緬因州,路程大約是3000英里。如果要走完這段路程,每天走多少英里才是最合適的?答案是20英里,而走完全程需要5個月的時間,事實證明有很大一部分人無法在規(guī)定期限走完全程。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部分人在旅途剛開始時,每天拼盡全力走40英里,等旅途到了一半時,他們的體力和熱情就幾乎消耗完了。最終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前行,所以花費了7-8個月才能到終點。而在規(guī)定時間走完的人,從始到終每天堅持走20英里,按期到達終點。
所以說,一開始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遠。人生也是如此,與其耗盡所有追求完美結果,不如調整自己擁有完美心態(tài)。愛得太滿,物極必反;要的太多,失去更多;留有余地,才能圓滿。畢竟,幸??康牟皇亲サ奶o,而是自我成全。
很喜歡楊絳先生說過的一段話:“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