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北京 101101)
1949-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孕育的勞動觀念、形成的勞模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有其特殊的“印記”。總結這一時期勞動觀念的主要內容,歸納勞模精神的實質內容,凝練蘊含的歷史經(jīng)驗,對當下正在開啟的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共同富裕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等老一輩曾對勞動作出眾多重要論述,集中反映了那個時期的勞動觀念,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我們面臨著“怎么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時代大課題。毛澤東同志在發(fā)表于1957年2月27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新誕生的中國開辟達到理想境界的一條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人民開創(chuàng)歷史,勞動創(chuàng)造未來,中國人民的幸福要由中國人民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中國的道路要由中國人民自己去開拓。擺在新中國面前的是團結、動員、組織一切力量,投身于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在1955年7月5日至6日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李富春同志在報告中指出“經(jīng)過六萬萬人克勤克儉的勞動,在進行幾個五年計劃大大地提高我國的生產力之后,就有可能大大地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1]。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955年中國人口6.1億。這就說明我們可以靠全中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如期實現(xiàn)第一個五年計劃,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這種靠人民勞動創(chuàng)造人民幸福的自力更生精神需要我們長期堅持。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和勞動之間的關系是什么。1953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印發(fā)由毛澤東同志修改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提綱指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的新中國政權是人民民主專政,由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領導,這個政權的基本任務就是領導全國勞動人民?!?956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上明確強調,“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2]217。1957年毛澤東同志進一步闡明中國共產黨與勞動兩者間的關系,他指出“專政的目的是為了保衛(wèi)全體人民進行和平勞動”[3]207。在中國共產黨和勞動這對關系中,我們黨進行無產階級專政,領導人民群眾和平勞動,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在建設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道路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提倡和贊頌的優(yōu)良品質。1955年李富春同志指出“所有的企業(yè),所有的工人、職員、手工業(yè)者,所有的農場職工、合作社社員、個體農民、牧民和漁民的勞動,所有的國家經(jīng)濟工作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勞動,全都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必須配合且不可缺少的勞動,都是光榮的勞動”[1]。1954年《憲法》明確指出:“勞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的事情”。辛勤勞動的人最受人尊敬,任勞任怨的勞動者最應獲得全社會的尊重。1950年4月29日,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jié)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劉少奇同志發(fā)表經(jīng)毛澤東同志修改過的講稿,他贊頌道:“勞動應該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事情,勞動者應該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們”[4]10,并提出:“給勞動者、特別是那些在勞動事業(yè)中有重大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的勞動英雄們和發(fā)明家們以應得的光榮,而給那些無所事事、不勞而食的社會寄生蟲以應得的賤視”[4]11。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光榮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道德標準,成為當時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勞動與教育相結合是毛澤東等老一輩人心中重要的勞動觀念,他們早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就認識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教育和生產勞動必須相結合,提倡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3]226。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確強調黨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做出具體部署。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印發(fā)《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強調“通過勞動進行教育改造的重要性,對于干部,除了通過整風學習提高認識、改正錯誤,還要在實際生活中完全保持和發(fā)揚我們黨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且著手進一步建立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人員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根本制度,使領導者同群眾打成一片,使人民內部的關系面貌一新,使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老爺架子大大減少”。對于軍隊,“要在戰(zhàn)斗間隙時自己搞生產或者幫助農民生產,使軍隊與群眾真正是魚和水的關系”[5]。對于知識分子,“在充分肯定不論腦力體力勞動都是勞動的前提下,號召知識分子向工人學習、向農民學習”。對于工商業(yè)者,“ 徹底改造必須是在工作中間,他們應當在企業(yè)內同職工一起勞動,把企業(yè)作為自我改造的基地”[3]224。對于專政的對象“敵人”,“強迫他們從事勞動并在勞動中改造他們成為新人”[3]212。對于全國人民,大力營造只有熱愛勞動,才能永遠革命,永不變質的氛圍。通過勞動教育,闡明勞動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即一種生產關系,確保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不變色、不變質、不變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勞動力量,奏響每一秒鐘都為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時代最強音。
毛澤東等老一輩大力倡導勞模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勞模精神有三大作用:帶頭作用、骨干作用、橋梁作用。1950年9月,毛澤東在全國戰(zhàn)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上強調,“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yè)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lián)系廣大群眾的橋梁”[6]。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全國上下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個吃得大苦耐得大勞、雄心壯志赤手空拳、互幫互助百舸爭流、無私奉獻刻苦鉆研的勞模,他們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在新中國大地上形成了愛國、拼搏、競賽、創(chuàng)新的勞模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不少勞模來自一線,他們吃得大苦耐得大勞,通過勞動表達自己對新中國的愛和為民服務的宗旨,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可贊可敬的勞動贊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做出了偉大貢獻?!耙蝗伺K換來萬人凈”的時傳祥是1950年代北京市清潔工人。解放前,他被迫在糞霸手下干了20年,遭受了非人待遇。新中國成立后,翻身做主人,時傳祥成為北京市一名清潔隊成員,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新中國的他下定決心用雙手為北京首都的文明干凈美麗作出貢獻。時傳祥放棄節(jié)假日,哪里需要掏糞,不用百姓前來找,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不論坑外多臟多爛,不論坑底多深多臭,他總是義無反顧想方設法地把糞坑掏干掃凈。在時傳祥的領導下,班組每一個人每一班次扛80桶糞,他自己則扛90桶糞,最多的時候每一班次掏糞扛糞達到5噸重。多年來,他扛糞的右側肩膀磨出了一層又一層厚厚的老繭。像時傳祥一樣為人民服務、吃得大苦耐得大勞的勞模在新中國成千上萬,正是他們用勞動表達愛國的勞模精神,激勵新中國六萬萬人民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
紅旗渠、南京長江大橋、大慶油田、“兩彈一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取得了無數(shù)個舉世矚目的“不可能”的重大成果,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yè)體系,創(chuàng)造了偉大成就。與此同時,涌現(xiàn)出了大量勞動模范,他們雄心壯志赤手空拳,弘揚了改天換地驚天動地的勞模拼搏精神?!皩幙仙倩?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是以鐵人王進喜同志為典型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的霸氣宣言,他們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不退決心,歷時三年多在中華大地上建起了大慶油田,打破了中國只能用“洋油”的魔咒。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無比自豪地向國際友人們介紹,新中國創(chuàng)造了兩個奇跡,其中之一就是紅旗渠。林州(原林縣)以前“十年九旱”,1960年2月紅旗渠破土動工,10萬林州人投身這場宏大工程。為了確保施工時的安全,做出成立除險隊的決定,來自林縣任村鎮(zhèn)古城村的任羊成第一個報名,被大伙推選為除險隊隊長。任羊成帶著隊員們終日腰系大繩,飛崖下嶄,凌空除險,被隊友和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為“飛虎神鷹”。有一天,任羊成爬上通天溝進行除險操作,不慎失足跌落圪針叢,掙扎爬起時,背上扎滿棗刺,他忍著疼痛,再次爬上山崖除險。歷經(jīng)十年,以任羊成為代表的林州人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削平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2225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堵長3300公里、高2米、寬3米的墻)。1965年和1966年,在干渠竣工通水典禮大會上,任羊成由于出色的表現(xiàn)被評為模范。
1950年5月全國工會生產會議上,朱德同志代表黨中央向全國發(fā)出開展生產(勞動)競賽的號召,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間,勞動競賽貫穿始終,新中國上下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競賽場面,催生出一個個內嵌競賽精神的勞動模范,讓全社會煥發(fā)出為社會主義奮斗的更大的熱情和干勁?!耙欢ㄒ鸦春有藓谩?,這是毛澤東同志1951年5月15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的題詞。幾年間,數(shù)百萬人民匯集淮河。昔日,淮河兩岸紅旗飄飄,口號震天,他們展開勞動競賽,迸發(fā)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榜R恒昌小組”原本是沈陽市第五機器廠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組。1948年11月沈陽剛剛從舊社會的壓迫中獲得自由,在馬恒昌的帶領下,這個小組在敵機持續(xù)的騷擾轟炸中,高質量地完成一批又一批軍工任務,并在1949年4月28日勇獲“生產競賽模范班”的榮譽稱號。在授旗會上,“馬恒昌小組”被正式命名。他經(jīng)常對工友們說:“工人階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動來帶動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951年打響了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馬恒昌小組”在《工人日報》上向全國發(fā)出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倡議書,短時間內,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1.8萬個班(小)組積極響應了他們的倡議,在勞動競賽的熱潮中,全國各地的企業(yè)成倍、十幾倍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了新中國經(jīng)濟的迅速恢復和發(fā)展。
劉少奇同志于1956年4月30日參加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他在祝詞中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里,仍然有先進與落后的矛盾……千百萬勞動者在先進生產者率領下為消除落后而斗爭,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前進的一種動力”[3]195-196。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無數(shù)勞動人民無私奉獻刻苦鉆研,搞協(xié)作、攻關鍵,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技術突破、創(chuàng)新。郝建秀的細紗工作法,為三班制創(chuàng)造條件,對我國紡織業(yè)帶來革命性變化。木工黃榮昌和王全祿,分別創(chuàng)造木工機械,推動我國木工實現(xiàn)機械化。張明山的“反圍盤”達到當時冶金行業(yè)的世界先進水平,為鞍鋼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還有蘇長有的三段砌磚工作法、王祟倫的萬能工具箱、倪志福的“群鉆”、孟泰的“孟泰精神”、趙夢桃的“夢桃風格”、張秉貴的“一團火精神”……正是得益于這些勞動模范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才取得了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驚嘆的成就。
毛澤東等老一輩崇尚勞動、贊頌勞模精神,源于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運用,源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勤勞美德的繼承,源于尊重新中國人民主人翁地位,源于提倡工作無貴賤,源于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源于在全社會進行廣泛地宣傳,這些寶貴的歷史經(jīng)驗對于我國正在意氣風發(fā)地進行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全面建成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共同富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勤勞美德相結合
立足勞動,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石。在人與勞動的關系中,“勞動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們用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間的一切美好”[7]。馬克思認為人之所以成為人,是源于勞動,人的本質是勞動。在社會歷史與勞動的關系中,“在勞動發(fā)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8]。在未來社會與勞動的關系中,“社會化的人,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tǒng)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9]。這些重要論述都是以勞動為核心,指引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勞動組織,“最終地建立勞動的統(tǒng)治”[10]。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等老一輩繼承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毛澤東同志說:“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11]。”周恩來同志強調:“無產階級品質之所以可貴,就是依靠自己的勞動,靠勞動的成果[12]?!痹邳h的八大上鄧小平同志指出:“黨員必須是從事勞動而不剝削他人勞動的人[2]242-243。”要求每個黨員都要有強烈的在勞動和剝削之間劃清界線的意識。毛澤東等老一輩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相結合,走出一條依靠自己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的中國道路。1957年7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華,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在多個問題上產生分歧,其中就有干部是否應該參加體力勞動。赫魯曉夫對當時的中共干部參加體力勞動很不理解,側面反映出毛澤東等老一輩的勞動立場、觀點:中國人的幸福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只能經(jīng)過中國人自己辛勤的勞動、每個中國人的勞動都必不可少?!皭蹗従礃I(y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13],“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土地不虧勤勞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質樸的勞動觀念,經(jīng)過千年的涵養(yǎng)和孕育,已經(jīng)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為中華大地生生不息提供無盡的動力。毛澤東等老一輩立足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結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中國實際,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勞動觀念,帶領新中國人民,用辛勤的勞動鑄造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鋼鐵長城和磅礴力量。
2.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和工作無貴賤相結合
毛澤東等老一輩在快速發(fā)展社會主義經(jīng)濟的同時,高度重視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障人民的勞動權益?!吨袊嗣裾螀f(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共七章六十條,其中第四章第三十二條專門規(guī)定新中國人民的勞動權益,涉及管理制度、勞動合同、最低工資、勞動保險、青工女工、勞動安全等,明確要求“公私企業(yè)目前一般應實行八小時至十小時的工作制”。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第91條和92條專門對勞動權利做出明確規(guī)定,比如“改善勞動條件和工資待遇”“逐步擴大勞動者休息和休養(yǎng)的物質條件”,從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的勞動權益。毛澤東等老一輩高度重視勞動權益,在多種場合下對勞動權益作出重要論述和指示。在1965年4月25日的《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同志強調“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條件和集體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進,工資也要有所適當調整”[3]28。長期分管職工工作的領導人劉少奇同志在對勞動過程中保護勞動者的各項權益方面都做過指示。1952年8月29日,劉少奇指示財政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考慮“工人每年的休假制”[14]。保障勞動權益的同時,新中國始終強調“工作無貴賤、行業(yè)無尊卑”。掏糞勞模時傳祥用質樸的實際行動向社會宣傳:掏糞扛糞也是在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添磚加瓦。1959年,時傳祥當選全國勞動模范。10月26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時傳祥,并握著他的手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闭潜U蟿趧訖嘁?、提倡工作無貴賤讓人民真正感受到當家作主人,進而煥發(fā)出干事熱情,在中華大地上演繹了每分每秒都在為社會主義勞動的革命激情和罕見奇跡。
3.實現(xiàn)勞動教育與宣傳相結合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關于如何才能做到提高勞動生產率,毛澤東同志認為,“資本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主要靠技術進步。社會主義提高勞動生產率靠技術加政治”[15]。而后者是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結合。新中國除了把勞動教育擺在重要位置,還十分重視勞動宣傳,宣傳內容廣泛刊載于課本、報紙、期刊、雜志等。1963年第7期起《前線》雜志開設專欄“政治理論常識講座”,第一期刊載《第一講:“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上)》,以通俗的語言普及馬克思主義勞動觀。196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發(fā)行的中學政治課本《做革命的接班人(試用教材)》共六章,第四章是“熱愛生產勞動,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其中《下鄉(xiāng)種地,是否“丟人”,“沒出息”?》等批評了錯誤的勞動觀點,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而期刊上的勞動宣傳更是比比皆是,尤其關于“勞動化”?!度嗣褚魳贰?958年刊載由黃曉飛撰寫的《創(chuàng)作述評 一首表現(xiàn)社會主義精神的勞動歌曲》,介紹了“具有社會主義浪漫色彩,深厚的生活氣息,曲調樸實,短小精桿,易唱易記的群眾歌曲——‘挑塘泥’”。這樣的勞動歌曲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琳瑯滿目,謳歌了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營造了人人愛勞動、人人尊勞動、人人享勞動的濃厚氛圍,在全社會營造了深厚的、健康的勞動觀念。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勞動精神進行了系列重要論述,在汲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的勞動精神的同時,賦予了新時代勞動精神的新論斷、新內涵、新價值、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進一步發(fā)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16]。作為第一批被納入我們黨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成員,勞動精神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去繼承和發(fā)揚,當下匯聚廣大勞動人民的無限智慧和磅礴力量,向著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共同富裕而努力奮斗。
1.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這一基礎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勞動”發(fā)表過許多重要論述。比如,“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辛勤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17]“實現(xiàn)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18]。這些重要論述繼承和發(fā)揚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極大豐富了勞動價值觀、勞動科學觀、勞動創(chuàng)造觀,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中國邁進新時代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相結合的產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加強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闡釋,堅決貫徹,深入落實。
2.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核心
“勞動,是共產黨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徑,是共產黨人保持政治肌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產黨人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自覺抵御‘四風’的重要保障[19]?!绷暯娇倳浝^承和發(fā)揚了把勞動提高到政治高度的這一勞動觀念,創(chuàng)新地提出在勞動中加強黨性修養(yǎng)、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論述,要求我們不僅要保持“勞動”這一政治本色,還要在黨的全面領導中加強對“勞動”的領導,不斷增強公平公義,排除一切有損于勞動的種種因素,保障全體勞動人民勞動權利的同時,實現(xiàn)黨領導下的勞動人民的體面勞動、全面發(fā)展,勞動成果由全體勞動人民共享。
3.堅持人民立場這一根本
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榆林市考察期間強調我們黨的優(yōu)秀光榮傳統(tǒng),堅持“站在最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的一面”,明確表達了我們黨是勞動人民的黨,永遠與勞動人民站在一起的誓言。習近平總書記還在多種場合發(fā)表重要論述,強調職業(yè)無貴賤之分,只要愛崗敬業(yè),“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寬廣舞臺上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18]“在勞動中體現(xiàn)價值、展現(xiàn)風采、感受快樂”[20],充分表明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馬克思主義立場的同時,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勞動快樂觀。我們黨只有堅持人民立場,才能為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更為寬廣的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舞臺,只有與勞動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勞動人民的勞動熱情,發(fā)揮勞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4.堅持問題導向這一保障
“以勞動托起中國夢”[2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條任重而道遠實現(xiàn)中國夢的路上,要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圍繞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出現(xiàn)的重大勞動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人民群眾遇到的種種勞動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破解制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勞動問題,第一時間響應人民群眾的勞動訴求,解決他們的勞動困惑與難題。比如積極應對勞動者素質提高這一亟待解決的難題;破解“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這一時代課題;如何做到進一步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如何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習慣。
5.堅持宣傳教育這一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勞動精神,多次強調在全社會“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21]。中共中央在《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開展以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在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中,我們黨務必要貫徹落實尊重勞動的重大方針,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們的先進典型事跡,營造學勞模、趕勞模、超勞模的社會風尚,教育引導廣大勞動人民牢牢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崇高理念,讓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奮斗幸福成為鏗鏘有力的新時代最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在中華大地形成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