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協(xié)同控制的自重構平臺算法及試驗驗證

      2021-12-06 06:27:30特,王磊,b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21年11期
      關鍵詞:推進器個子控制算法

      于 特,王 磊,b

      (上海交通大學 a.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b.高新船舶與深海開發(fā)裝備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上海 200240)

      無人船的發(fā)展歷史長達百年,從1898年由尼古拉·特斯拉發(fā)明的無線電遙控船開始,無人船的自主化程度隨著自動控制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提高.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包括無人船在內(nèi)的各類無人載器具備了自主執(zhí)行任務和協(xié)同作業(yè)的能力.2014年8月,美國海軍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河開展了無人艇“蜂群”協(xié)同作戰(zhàn)演示[1].該無人艇集群包括5艘自主無人艇和8艘遙控無人艇,通過搭載的不同傳感器,可以完成護航和敵船攔截任務,實現(xiàn)集群作戰(zhàn)模式,包圍和攔截“可疑艦船”.2018年,云洲智能公司在南海萬山群島海域開展了一次由56艘無人艇組成的海上編隊航行[2],該集群可以通過切換隊形形成航母圖案或漢字.同年,該公司利用81艘“瞭望者”號無人艇實現(xiàn)了更大規(guī)模的集群編隊演示[3].

      在海上對接技術領域,美國海軍早已啟動了利用動力定位系統(tǒng)控制兩船之間相對位置的理論和模型試驗研究.在荷蘭水池MARIN的模型試驗中,利用動力定位系統(tǒng)的運輸船和遠征轉運船塢(ESD)成功實現(xiàn)在多個波浪角度下的相對位置和艏向角的控制.在民用領域,與對接技術相關的大型海洋裝備的旁靠和組塊安裝作業(yè),已成為海洋工程中的研究和應用熱點.Queiroz等[4-5]利用一致性協(xié)同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實現(xiàn)了兩艘動力定位拖輪的協(xié)同控制,在試驗中減少了相對距離和艏向的誤差.此外,其利用數(shù)值仿真方法,驗證了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協(xié)同控制可以更好地使兩艘拖輪保持相對位置.Cong等[6]利用PID控制算法控制半潛式生活平臺跟隨浮式生產(chǎn)儲油輪(FPSO),數(shù)值仿真結果表明該作業(yè)方式有效.

      大型海洋平臺往往利用系泊的方法固定在某一區(qū)域作業(yè),而小型無人船受其載重影響無法實現(xiàn)強度更大的功能.為了滿足未來海上作業(yè)需求,提出一種自重構的海上自主變形平臺:利用無人船之間的協(xié)同控制,包括任務規(guī)劃、路徑規(guī)劃、軌跡跟蹤和旁靠對接,實現(xiàn)無人船之間的自主靠泊對接,從而形成該平臺.

      1 旁靠控制策略

      在大地坐標系中,2個子模塊P和Q的旁靠系統(tǒng)如圖1所示.模塊P依靠自身控制系統(tǒng)定位在原地,模塊Q依靠自身控制系統(tǒng)運動到虛線位置.考慮某個子模塊的3自由度運動(縱蕩、橫蕩和艏搖),其運動學和動力學可以用數(shù)學模型[7]描述為

      圖1 大地坐標系與船體坐標系Fig.1 Earth-fixed and body-fixed reference frames

      (1)

      (2)

      (3)

      式中:t為時間.即子模塊在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向量向預定的位置向量(ηd)收斂.

      1.1 單模塊動力定位控制方法

      子模塊為過驅動控制,即控制輸入的維度大于被控目標的維度.所設計的子模塊包括8個固定的推進器,可以實現(xiàn)3個自由度的運動控制.控制算法選擇動力定位系統(tǒng)的經(jīng)典控制算法,即PID控制算法.在水平面3個自由度的PID控制算法為

      (4)

      式中:Kp、Kd和Ki分別為比例、微分和積分系數(shù);x和Δx分別為在船體坐標系中子模塊3個自由度的位置和相對于預定目標位置的位置偏差;τ為時間微元.利用該方法得到的τinput無法直接作用于子模塊上,還需要對其進行推力分配,以得到每個推進器的推力.

      1.2 雙模塊協(xié)同控制策略

      圖1中的雙模塊旁靠情況需要2個子模塊協(xié)同控制.構建雙子模塊的動力學模型:

      (5)

      式中:模塊P定位在原地,為領航者;模塊Q為跟隨者,負責與模塊P旁靠,這利用了無人船編隊控制中領航-跟隨的思想.但該方法使得子模塊與子模塊之間的“地位”不對等.本設計的核心思想之一為去中心化,使得每個子模塊的任務一致,因此提出如圖2所示的協(xié)同控制策略.在模塊P和Q之間選取1個中間動態(tài)參考點(M),通過設計點M可以進一步設計2個子模塊各自的理想定位點P′和Q′.點M、P′和Q′可分別表達為

      圖2 動態(tài)參考點MFig.2 Dynamic reference point M

      (6)

      (7)

      (8)

      式中:B為單個子模塊的型寬.利用上述方法選取定位點,可以實現(xiàn)去中心化的設計.模塊P和Q執(zhí)行同樣的目標任務,利用PID控制算法,實現(xiàn)雙模塊旁靠.

      1.3 推力分配策略

      本設計中的子模塊為8個推進器,其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推進器布置Fig.3 Thruster arrangement

      對τinput進行推力分配,得到8個推進器的轉速,并使其作用于子模塊上.τinput由8個推進器作用產(chǎn)生的合力組成,表示為

      τinput=B(α)T

      (9)

      式中:T∈R8為推進器的推力;α∈R8為推進器的角度,本設計采用固定式推進器,則

      該矩陣所描述的推進器順序為船體坐標系下X軸正向順時針的遍歷.B(α)為3×8矩陣,其第i列為

      (10)

      式中:αi為第i個推進器的角度;lix和liy為第i個推進器在船體坐標系中的位置.將α代入B(α)即可得到全部推進器作用矩陣,不再贅述.推力分配問題可以通過求解以下最優(yōu)化問題解決.

      (11)

      s.t.s+B(α)T=τinput

      (12)

      0≤Ti≤Ti_max

      (13)

      0≤Ti-T0≤(ΔT)max

      (14)

      2 子模塊軟硬件設計

      設計如圖4所示的駁船型船體子模塊,船長為 80 cm,船寬為 40 cm.其由3部分組成,從上至下依次為甲板、主船體和推進器.其中,甲板內(nèi)包含對接機構;主船體內(nèi)搭載岸機通信模塊、控制模塊、定位模塊和供電設備等;推進器布置與圖3所示一致.

      圖4 子模塊硬件布置Fig.4 Hardware arrangement of a single module

      2.1 對接機構

      圖5為對接機構的構型.每個子模塊上均分布著公頭和母頭,母頭為引導裝置,公頭通過控制器進行伸縮以實現(xiàn)模塊之間的對接與分離.在對接時,公頭從甲板內(nèi)伸出,利用協(xié)同控制算法控制子模塊運動,進而帶動公頭向母頭靠攏;利用引導裝置和子模塊的自身運動,使得公頭完全進入母頭,采用電磁方式將公頭末端與母頭固連,實現(xiàn)對接,如圖6所示.

      圖5 對接示意圖Fig.5 Sample of docking method

      圖6 對接完成Fig.6 Docking completed

      2.2 控制邏輯

      全局的任務規(guī)劃在岸上上位機中實現(xiàn),上位機通過無線通信技術(Wi-Fi)和底層通信模塊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底層控制器通過結算上位任務,得到所需執(zhí)行的具體任務,具體控制(子模塊對接)邏輯如下:

      步驟1輸入最終對接的定位點.

      步驟2上位機對已有子模塊進行路勁規(guī)劃,給出每個循跡點和終點坐標,通過局域網(wǎng)發(fā)布.

      步驟3子模塊接收步驟2中的坐標點,進行軌跡跟蹤.

      步驟4當檢測到2個子模塊之間的相對距離不大于其設計參數(shù)時,進行對接.

      步驟52個子模塊通過1.2節(jié)中的控制策略進行旁靠對接.

      步驟6當檢測到2個子模塊之間的縱蕩方向誤差不大于其設計參數(shù)時,伸出公頭.

      步驟7雙模塊對接完成.

      步驟8剩余2個子模塊重復步驟3~7.

      步驟9將已經(jīng)對接完成的2個雙模塊視為2個新子模塊,重復步驟3~7.

      步驟104個子模塊對接完成.

      3 數(shù)值仿真結果及分析

      在進行試驗之前,利用數(shù)值仿真對上述策略進行驗證.在ROS(機器人操作系統(tǒng))中建立4個子模塊的運動學和動力學模型,對4個子模塊首尾對接形成的浮橋進行仿真.為真實還原外界環(huán)境力的影響,選擇外界干擾為

      (15)

      仿真結果如圖7和8所示.4個子模塊的初始位置距離較近,在仿真中忽略模塊之間的碰撞,模塊首先運動到各自定位點,然后控制艏向一致以實現(xiàn)對接.圖9為圖7最左側模塊艏搖角的時歷曲線.模塊的橫向誤差和艏搖角存在一定超調,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導致模塊之間的碰撞,因此需要對控制邏輯進行優(yōu)化.

      圖7 子模塊軌跡Fig.7 Trajectories of four modules

      圖9 子模塊跟蹤誤差Fig.9 Tracking error of module

      4 自重構平臺對接試驗

      搭建軟硬件設備,在水池條件下試驗對接流程,測試4個子模塊拼接為一個2×2浮體的過程,如圖10所示.4個子模塊(紅)由初始位置出發(fā),進行兩兩對接(藍),然后再次對接形成1個平臺(綠).試驗中,每個子模塊按照路徑規(guī)劃循跡至需要對接的子模塊附近,然后進行位置保持,待兩者艏向相同,縱向位置一致時,即開始進行向內(nèi)側的旁靠運動,借助對接機構實現(xiàn)對接任務.四船對接采取相同方法,只是控制參數(shù)有所不同.每組雙船的旁靠對接大概需要120 s,隨后大概需要60 s拼接為一個2×2的整體,試驗中4個子模塊的拼接過程如圖11所示.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小模型的慣性較小不易控制,8槳的推進器也不利于實現(xiàn)預定推力.因此,在后續(xù)工作中可以制作縮尺比更小的模型,并安裝4個全回轉推進器,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目標對接.

      圖10 子模塊自主對接Fig.10 Autonomous docking of four modules

      圖11 試驗模塊拼接過程Fig.11 Procedure of combination of text modules

      5 結語

      本設計提出一種自重構平臺的設想,并進行初步的試驗驗證,為進一步研究做鋪墊.首先從理論層面分析,明確方法和技術,然后將問題轉化為2個子模塊如何利用各自的動力定位能力實現(xiàn)旁靠對接,并對控制方法和推力分配進行設計,仿真結果表明了控制邏輯和算法的有效性.為了驗證自重構平臺的可行性,依托實驗室條件進行模型試驗,結果表明:4個子模塊能夠利用通信系統(tǒng)與岸機交互信息,執(zhí)行控制指令,并逐步實現(xiàn)兩兩對接,最終拼接為一個整體平臺.未來將繼續(xù)開展更貼近實際的試驗驗證,制作縮尺比較小的模型,并對推進裝置進行優(yōu)化,考慮使用全回轉推進器;在對接過程中適當引入風浪流外載荷干擾,進而驗證算法的魯棒性.

      猜你喜歡
      推進器個子控制算法
      長頸鹿個子高
      基于CFD扇翼推進器敞水性能預報分析
      發(fā)揮考核“指揮棒”“推進器”作用
      當代陜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8
      難怪個子長不高
      基于ARM+FPGA的模塊化同步控制算法研究
      個子不是一樣高
      啟蒙(3-7歲)(2017年9期)2017-09-20 11:15:02
      機智的回答
      讓黨建成為信仰播種機和工作推進器
      學習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2
      一種優(yōu)化的基于ARM Cortex-M3電池組均衡控制算法應用
      電源技術(2015年9期)2015-06-05 09:36:06
      一種非圓旋轉工件支撐裝置控制算法
      淮阳县| 宾阳县| 临西县| 乐业县| 江安县| 峨眉山市| 库尔勒市| 常德市| 定远县| 金沙县| 扶风县| 绥江县| 增城市| 淮北市| 武清区| 高雄市| 禹州市| 武威市| 特克斯县| 望都县| 新绛县| 张家港市| 永新县| 遂昌县| 南召县| 来凤县| 晋江市| 上高县| 鹤岗市| 灌南县| 醴陵市| 南平市| 和林格尔县| 台北县| 文登市| 晋州市| 新建县| 垦利县| 涡阳县| 甘德县|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