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針對一些相鄰建筑物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不足的火災隱患,根據(jù)相關國家標準,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關鍵詞:相鄰建筑物、防火間距、火災危險性、國家標準
防火間距是為了防止著火建筑在一定時間內引燃相鄰建筑,便于消防撲救的間隔距離。相鄰建筑物之間留出適當?shù)姆阑痖g距是一項重要的建筑防火措施。隨著全社會消防安全意識的提高,新建的建筑在建設之初,不論是建設者還是設計者都能充分考慮防火間距的因素,而且消防部門還要經過嚴格的消防設計審核和消防驗收,因此新建的建筑一般都能夠與相鄰建筑保持相應的防火間距。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一些陳舊建筑往往存在著防火間距不足的隱患,這些建筑還仍然在使用,這就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當然,防火間距越大就越安全,但是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已經既成事實,無法再改變,那么只能采取使既有防火間距滿足國家的相應規(guī)范要求的辦法了,目前我國各類防火規(guī)范都對不同建筑物之間的最小防火間距做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同時也規(guī)定了放寬的條件,只要使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滿足各類規(guī)范放寬的條件就可以了。建筑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難以滿足國家有關消防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時,如何根據(jù)建筑物的實際情況,采取措施予以解決,本人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1、降低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建筑物的生產和使用性質不同其火災危險性也就不同,發(fā)生火災的幾率、火災危害后果以及火焰溫度和火災延續(xù)時間也不同,因此,對相鄰建筑物的火災威脅和受相鄰建筑物的火災威脅也不同,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越低對相鄰建筑物的火災威脅和受相鄰建筑物的火災威脅也就越小,否則反之。所以降低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就能減少火災向相鄰建筑物蔓延的可能,相鄰建筑物間的防火間距就可以適當減少。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為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建筑,我國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在確定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時,將民用建筑作為一類建筑,將工業(yè)建筑分為廠房和倉庫,廠房的火災危險性是根據(jù)生產中使用或產生物質性質及其數(shù)量等因素劃分的,分為甲、乙、丙、丁、戊五類,倉庫的火災危險性是根據(jù)儲存物品的性質和儲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數(shù)量等因素劃分的,分為甲、乙、丙、丁、戊五類。那么,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就可以采取改變建筑物的生產和使用性質、調整生產廠房的部分工藝流程、改變庫房儲存物品的種類、限制庫房內存儲物品的數(shù)量等方法來降低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從而使建筑物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滿足要求。例如,某企業(yè)一座單層二級耐火等級建筑面積700平方米的倉庫,儲存酒精度52度的瓶裝白酒(甲類庫房)10噸,與一座五層普通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為15米,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的要求,該倉庫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5米,顯然達不到要求,如果該企業(yè)將瓶裝白酒轉移到符合要求的倉庫儲存,此庫房儲存瓶裝礦泉水,那么此庫房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大于等于12米就可以了,這樣就達到了要求。
2、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是由組成建筑物的建筑構件的最低耐火極限決定的,建筑物的耐火等級越高對相鄰建筑物的火災威脅和受相鄰建筑物的火災威脅越小,則相鄰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就可適當減小。一座建筑物不是由一兩個建筑構件組成的,而是由墻、柱、梁、樓板等眾多構建組成的,判斷一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級,要綜合考慮組成建筑物的所有構件的耐火極限,只有組成建筑物的所有構件的耐火極限都達到相應的要求時,才能判定該建筑物為相應的耐火等級。然而,一些耐火等級低的建筑物,不是組成建筑物的所有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都達不到要求,而是其中的一兩個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達不到相應的要求,那么,我們就可以提高部分建筑構件耐火性能和燃燒性能,改變房屋部分結構的耐火性能,從而提高整個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使相鄰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滿足要求。例如,相鄰兩座三層的民用建筑,承重墻為370mm厚的黏土磚墻,非承重墻為雙面抹灰240mm厚的黏土磚墻,一二層樓板為保護層厚度20mm的非預應力簡支鋼筋混凝土圓孔空心板,三層屋頂承重結構為木屋架纖維石膏板屋面,板條抹灰吊頂,兩座建筑外露燃燒體屋檐最近邊緣之間水平距離6米,相鄰外墻之間最近水平距離6.5米。這兩座建筑的耐火等級應該為三級,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8米,不能滿足要求。如果將這兩座建筑的屋頂改造為非預應力簡支鋼筋混凝土圓孔空心板做屋面板,不燃材料做保溫層,三氈四油瀝青防水,那么這兩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就可以按二級確定,其防火間距大于或等于6米即可,經過整改,這兩座建筑物已無外露燃燒體屋檐,相鄰外墻之間最近水平距離6.5米,滿足了要求。
3、將建筑物相鄰的普通外墻改造為防火墻。防火墻是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建筑或相鄰水平防火分區(qū)且耐火極限不低于3小時的不燃性墻體,從理論上講,防火墻在標準耐火實驗條件下自受到火的作用時起,至失去承載能力、完整性或隔熱性時止所用時間不低于3小時,我國現(xiàn)行國家標準《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GB50974-2014)根據(jù)火災統(tǒng)計資料、國民經濟水平及消防力量等情況綜合權衡確定的建筑火災延續(xù)時間最長的為3小時,也就是說一般建筑火災在3小時內基本被撲滅。由此看來,防火墻能夠將火災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或有效阻止火災向另一空間蔓延,所以將建筑物相鄰的普通外墻改造為防火墻,相鄰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可以適當減少。例如,我國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第5.2.2條注2規(guī)定“兩座建筑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高出相鄰較低一座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屋面15米及以下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4、在建筑的相鄰面減少開口面積,開口部分增設防火門窗或防火分隔水幕。建筑物外墻開口面積越大,火災時在可燃物的質量和數(shù)量相同的條件下,由于通風好、燃燒快、火焰強度高,輻射熱強,相鄰建筑物接受輻射熱也較多,容易引起火災蔓延。因此,減少建筑物相鄰面的開口面積或者在建筑物相鄰面的開口處設置符合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防火門窗、防火分隔水幕等防火分隔物,可以有效的阻止火災向相鄰建筑物蔓延,相鄰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可以適當減少。我國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在這方面也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如果相鄰建筑物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不足,按照標準實施就可以了。
5、拆除部分耐火等級低、占地面積小、適用性不強,且與新建筑物相鄰的原有陳舊建筑物。這是一種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如果條件允許,應盡量采取此種方法。
6、設置獨立的室外防火墻。獨立的室外防火墻能夠阻止火災向相鄰建筑物蔓延,可以解決建筑物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不足的問題,但獨立的室外防火墻至少應高出燃燒體屋面0.5m以上,兩端至少延伸至難燃性墻體0.4米以上。由于獨立的室外防火墻過高,則有倒塌的危險,因此這種方法只是用于建筑高度較低的單層建筑。
以上是本人的幾點個人看法,在實際應用中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綜合考慮建筑結構承重情況、場地條件、生產工藝的可行性、資金投入、火災撲救等諸多因素,以能過有效阻止火災向相鄰建筑物蔓延為原則。
作者:郭洪玉
單位:遼寧省撫順市消防救援支隊
郵編:113008
聯(lián)系電話: 13841320287
參考書目:
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
2、《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GB50974-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