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霖
摘要:在城鎮(zhèn)化建設中,造林綠化工程是美化景觀,優(yōu)化環(huán)境,促進人類和經(jīng)濟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在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造林綠化工程質量高低。本文圍繞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的議題進行了探討,文章首先概述了苗木栽植的特點和要求,然后分析了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術要點,最后論述了苗木栽植技術應用,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造林綠化;苗木栽植;栽植特點;技術要點;技術應用
1引言
隨著造林綠化工程越來越多,掌握造林綠化工程技術非常重要。通過對造林綠化苗木栽植技術進行研究,確保綠化苗木種植成活率,保證造林綠化工程質量。
2苗木栽植的特點及要求
苗木栽植的特點是因時因地,這也是苗木栽植的原則和要求。不同的苗木適合在哪一個季節(jié),在哪一個時間段種植,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適宜的苗木栽植時間就是苗木所處的物候狀況和環(huán)境條件最有利于苗木成活的時期,同時也是化肥人力物力較少的時期。因此,在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應掌握各個季節(jié)栽植的有確定啊,然后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粴夂驐l件,地理水文因素合理安排苗木栽植,做到因時因地因樹制宜。
3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術要點
苗木的要求:造林綠化工程中如果采用裸根苗種植,那么對苗木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都要進行質量把關,參數(shù)應符合綠化工程的設計要求。苗木叔嬸的上下部應垂直。行列式的苗木要保持橫平豎直,左右兩側差距不能超過樹干寬度的一半。對于觀賞類的苗木,應保證觀賞面朝向合理,樹形具有方向的一致性。
間距要求:造林綠化工程中的行列式樹木,在栽植時限設置好標桿樹苗,然后將此作為基點進行全面的種植。苗木種植應注意行間距的設置。如果是樹形較豐滿的樹種,要將豐滿的一側朝外。樹苗的高度以及樹干的大小應均勻搭配。如果是種植地塊為坡地,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種植。如果樹種顏色較多,應根據(jù)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分區(qū)栽植。
種植深度要求:不用的苗木種類應考慮種植深度的要求。如果是裸根喬木,苗木栽植深度應距離原根頸土深度5cm~10cm。帶土球的苗木栽植的深度要比土球頂部深3cm左右。為了避免樹苗受到污染,帶土球的樹苗在栽植前將塑料等不容易分解腐爛的包裝拆除。苗木栽植完后,對樹干進行保濕作業(yè)。排水不良的種植穴,在底部鋪一層沙礫,厚度約10cm,或者鋪設一層滲水管,提高種植穴疏水性。
苗木支撐要求:苗木栽植尤其是一些大型苗木,在栽植后澆水容易發(fā)生泥土松動,繼而導致苗木傾斜、倒伏。為此對苗木設置4根支撐柱,保持樹苗的垂直生長良好。風力大的季節(jié)或區(qū)域,可埋置水泥固定高達的喬木樹苗。支撐時為了避免樹皮受到損傷,用麻布或草繩在支撐柱和樹干之間隔離。加固技術可以采用直接將支撐柱和樹干捆綁在一起,還可以采用橫桿或橡膠將支撐柱和樹干進行連接,保證苗木支撐牢固。支撐技術要結合樹苗的實際情況,在喬木或小喬木栽植后需要進行支撐,支撐柱應立在順主風向的一側,這樣才能起到迎風支撐的效果。
4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術的應用
苗木栽植前的準備:一是選擇苗木種植地。對貧瘠土地進行土壤改良,保證苗木生長需要的基礎水分養(yǎng)分。一般優(yōu)先選擇土壤酸堿度在6~8,有機物5%,水分38%的地塊進行種植。二是選擇適宜的苗木。苗木優(yōu)先選擇本土樹種,本土樹種的環(huán)境適應性強,成活率更高。苗木本身的質量要好。在檢驗苗木質量環(huán)節(jié)關鍵抓住以下標準:苗木的根系發(fā)達,根莖周圍有大量側須,這樣的苗木更容易成活;苗木的樹干筆直粗壯,主枝干和側枝干的分布較均勻,這樣的苗木生長后的樹冠更容易呈現(xiàn)完美的樹形;苗木應沒有損傷,這樣可以保證成活率。三是苗木的運輸技術。苗木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苗木受到意外損傷。移栽時苗木根部應帶有土球,然后用草繩對苗干進行捆綁,阻隔陽光直曬造成的水分蒸發(fā)。在苗木運輸前,對體型較大的苗木需要剪掉部分枝葉,然后將苗木和運輸車輛進行固定,運輸時間太長的話在中途進行噴水,起到保濕效果。在裝車和卸車環(huán)節(jié)要注意苗木防護,避免苗木機械性損傷以及土球脫落的情況。四是提前整地。苗木栽植前要對栽植地塊進行土地平整。去除雜物雜草,做好疏水溝渠或排水設施。
苗木水分管理:保證根系水分是苗木栽植成活率的保障。對于新栽植的樹苗,根系的吸水能力會相對較弱,因此剛栽植完苗木后只需要適當保持土壤的濕潤度就好。栽植后立即灌水一次。然后每隔一周灌水一次,連續(xù)3次。之后根據(jù)土壤水分情況進行灌溉,保證土壤濕度在60%~75%。
苗木施肥:對栽植地塊的土壤組分進行分析,按照測圖配方的結果對土壤的養(yǎng)分稀缺情況制定科學的土壤改良方案,針對性搭配肥料,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均衡性和全面性。苗木栽植成活后注意做好施肥,保證苗木成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滿足苗木生長發(fā)育所需,增強苗木抗病蟲害抵御能力。苗木施肥應與苗木的生長階段結合起來,通過控制養(yǎng)分和水分之間的配備關系,保證苗木生長過程的協(xié)調性。每年的初春階段和秋天落葉時節(jié)進行施肥。在苗木栽植后的生長發(fā)育關鍵時期,應科學追肥,補種生長所需要的氮、鉀、磷肥料。秋天施肥應合理控制氮肥施入量,避免枝條徒長,減緩木質化過程,這樣可以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保證苗木正常越冬。
苗木修剪:不同種類的苗木應采用適宜的修剪方法,修剪數(shù)量也有差異。總的原則是在保證苗木成活率的情況下盡量順應苗木自然生長規(guī)律和自然樹形。修剪苗木時的剪口應平滑,修剪時要注意不能截頭,要保留住枝干的整體樹狀,同時注意留芽的位置,提報苗木成活率。修剪苗木要避免枝葉太多而導致水分流失太快,同時也要考慮到光合作用對苗木生長的積極作用,因此在修剪時應綜合考慮。對于一些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如落葉類苗木,這類苗木修剪時刻保留主干枝,對側枝進行修剪。對針葉類苗木,修剪數(shù)量較少,保證光合作用。如果是景觀類的綠化工程要做到因樹造型,使樹冠和樹高二者的比例適當,主枝側枝分布勻稱,樹干完整,樹冠豐滿。行道樹苗的修剪應做到樹冠完整,主側枝分明。
松土除草:對種植地進行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同時起到提高土壤溫度,有利于土壤中有機物分解,土壤保墑提高肥力的作用。種植地水分充足容易促進雜草生長,因此在苗木栽植后進行除草,及時出掉藤本植物、雜草,減少對水分和氧量的消耗。松土和除草一同進行。
苗木補植:一些苗木在栽植后會表現(xiàn)出“假活”,一遇到干旱或高溫的季節(jié)容易死亡。因此在秋季對苗木栽植成活率進行全面調查,然后對假活的苗木重新進行補植。補植時注意苗木的質量、規(guī)格和管理應高于一般水平。
5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造林綠化工程項目日益增多,為了保證造林綠化工程質量,提高苗木栽植技術管理水平至關重要。只有保證苗木栽植質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造林綠化工程的多重效益。
參考文獻:
[1]孫鍇.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栽植技術及其運用探究[J].種子科技,2020,38(5):63.
[2]張海.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術的應用分析[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7(1):173.
[3]馬麗.試析園林綠化工程的苗木栽植技術要點[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9,39(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