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燈渝 喻科 李江浩
保護天然林工程在具體執(zhí)行后,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方面已經取得顯著的效益。管理和保護天然林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大項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采取多種合理化措施,以天然林生長特點為依據,進行森林環(huán)境保護,提升其環(huán)境效益。但是在目前的天然林管護工作中,仍舊存在著很多不妥之處亟待作出調整。
一、天然林管護的含義與工作現狀
1、天然林管護的含義
管護天然林的具體含義,是在林業(yè)范圍之內采取合適的方法與手段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與維護,通過綜合運用技術手段和政策措施,提升天然林防護與管理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進而保證天然林管護工作有序展開。對天然林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與管理,可以實現資源有效利用。此外,強化天然林保護與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保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升,使得相關人員可以對自己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有著充分的理解,并明確未來發(fā)展方向。
2、天然林管護的工作現狀
近些年,我國在天然林管護方面投入的資金數量與日俱增,在我國各個地區(qū)都有著成功的天然林管護案例,各地區(qū)在執(zhí)行天然林管護工作時表現出較高的素養(yǎng)和職業(yè)精神,使得天然林防護工作質量得以快速提升。國家以及林業(yè)部門規(guī)章制度落實得到保障,效率獲得增強。天然林防護工程地區(qū)差異性,在進行管護時面臨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提出的管護方案也有所差異,管護期間提升管護質量,方可提升管護效果。
3、天然林工程闡述
管護天然林與經營天然林項目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便被學術界關注,我國在解放前期階段,更是受到前蘇聯(lián)學術界的影響,將林業(yè)發(fā)展標志定義為機械化管護森林,之后隨著管理者經營管理理念轉變,在天然林管護期間再次融合人工更新和采伐兩種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嚴重忽視森林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修復能力。我國在最近這些年,投入的大量的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旨在提升管護天然林水平。管護天然林由于受到各地環(huán)境的差異性影響,管理者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最終目的均是為了實現保護我國森林資源。另外,在管護天然林期間,管護體系、管護體制機制以及方法措施等都起到積極作用。
二、天然林保護工程中的森林管護存在的問題
1、森林管護工作資金供給不足
森林管護在進一步中普遍存在著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高以及活動經費不足等問題,造成其發(fā)展受到制約。第一,森林管護工作的投資類型大多為靜態(tài)投資,按照天然林保護工程初始階段的數據為依據設計管護活動和執(zhí)行管護方案,難以與當前森林管護實際工作相匹配,更不能適應當前快速上升的物價。第二,森林管護工作人員經濟收入不高,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造成團隊成員穩(wěn)定性不高,甚至消極怠工。第三,天然林保護區(qū)域逐年增加,但是卻未按實際增加森林管護費用,相對性地降低了森林管護人員的經濟收入,也降低了單位面積內的森林管護費用。
2、森林管護人員素質不高
天然林保護工作中森林管護工作人員多為林場周圍的居民,受到工資和待遇的影響,從業(yè)人員老齡化嚴重,且學歷水平不高。這些森林管護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性森林管護教育,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森林管護時表現出來的工作技能相對較差。在日常工作中,管護人員也將職責簡單地定義為巡山,造成森林管護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難以提升。在天然林管護期間經常性的出現管護人員離職等問題,各類基礎設備匹配不當、福利措施不到位等造成該工作崗位人員流動性大,甚至部分管護人員僅僅是在管護天然林時承擔著兼職職責,造成天然林管護人員組織結構穩(wěn)定性不足。
3、簽訂的森林管護合同不規(guī)范
首先,天然林保護工程中森林管護所簽訂的合同缺乏嚴謹性,并且合同的內容更是不夠完善,此外,合同中的管護條例所限定的范圍與實際管理范圍有出入,合同也并沒有編號,導致合同的制約效力不足。其次,簽訂合同時不夠嚴肅,簽訂合同不夠規(guī)范,造成天然林保護工程中森林管護落實不恰當。最后,簽訂的天然林工程中森林管護合同在后期階段沒有嚴格執(zhí)行。
4、森林管護人員具有龐大的工作量
根據當前的調查資料顯示,從事森林管護的工作人員,普遍表示其工作量較大,人均防護的森林面積嚴重偏大,每天巡山任務艱巨。天然林面積年漸擴大,社會經濟發(fā)展也逐步向前,悄然增加了森林管護人員的工作負荷,造成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執(zhí)行方案落實不到位。當前我國天然林資源仍舊存在破壞現象,為了避免天然林資源破壞程度加劇,林業(yè)部門在工作職責劃分時變將這些森林資源劃歸到管護范圍內,由此導致管護森林的面積持續(xù)擴大,無形之中增加了管護人員工作壓力。反之,在管護人員方面,管護資金提升力度較低,甚至幾乎毫無變動,造成在管護天然林方面并沒有吸引優(yōu)秀的人才,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也相對較小,造成龐大的工作量被壓到原有的工作人員身上,這種勞資不平衡分配的現象,使得工作人員更是面臨著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
三、森林管護問題的應對措施
1、增加森林管護資金投入
根據森林管護工作實際情況,適當性的增加資金投入,在必要的情況下要設立森林管護專項基金。林場要主動爭取財政撥款,林業(yè)局也應經常性地深入實地考察,了解森林保護工程的執(zhí)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增加財政支持力度,保障森林管護工作所需要的資金在最短時間內落實到位[2]。林場也需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吸引外部資金,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森林工程保護,并對所有資金公開化、透明化運作管理。
2、提升森林管護人員專業(yè)素質
森林管護人員是森林管護工作的主體,所以要注重強化森林管護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工作人員在參與工作之前,首先要進行學習,不僅要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還需要學習森林病蟲害防范知識、野生動物保護知識、森林防火知識等等,對林區(qū)的實際情況系統(tǒng)性的展開調查與研究,必須掌握撲救森林火災、防止森林病蟲害、保護野生動物的技能,認識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際意義。各地林場要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薪資待遇,吸引高素質和年輕化的專業(yè)性人才參與森林管護工作。廣招優(yōu)秀人才,從多個角度提升天然林管護團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在專業(yè)團隊打造期間,相關組織要妥善準備好各類相關性材料,并且對各種策劃方案書寫清楚,將專業(yè)文化知識做好普及。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與培訓工作,考察培訓成果??己说臅r候,要將考核結果劃分成為幾個不同的等級,再以劃分的等級為依據,將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劃分,使其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fā)揮自己的實力。此外,在保障工作人員角度,相關部門要主動積極的與員工簽訂合同,使得工作人員在承擔自己職責的同時,能夠有良好的保障。解決天然林保護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適當性的為管護團隊引入新的人員,控制工作壓力與工作量,對天然林防護工作內容進行有效勘察,以表格的形式對各項指標作出明確標注。將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果與個人績效考核掛鉤,也與個人獎勵掛鉤,提升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
3、規(guī)范森林管護合同管理工作
各個地區(qū)的林業(yè)管理部門要以《合同法》、《國家林業(yè)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完成森林管護合同的制定,統(tǒng)一合同格式,將簽訂合同與管理合同作為評定森林管護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制定并出臺考核制度,驗收并檢查森林管護工作落實質量,組織開展績效考核,提升森林管護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度,認識在森林管護工作中,合同管理對提升管理工作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的積極意義。
當前在森林管護工作中,仍舊存在著很多不足,這就需要森林管護人員以及林業(yè)部門共同分析,通過展開綜合探究,提出合理的問題解決方案,從而實現森林管護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升。